遗产数据库
列宁小学日址
摘要: 列宁小学日址.1930—1932年.新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列宁小学日址.1930—1932年.新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列宁小学旧址,位于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委会第二村民小组北的后沟。 [1]
中文名:列宁小学旧址
地理位置: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委会第二村民小组北
历史沿革
1935年,陕甘边边区政府进驻洛河川后,在下寺湾闫家沟村创办列宁小学,王华任校长,贺寿山、胡兆阳、曹秀为教员。学校规模不大,只有31名学生。办学及师生的一切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课本由边区政府教育部门自己编印,课程设置与当时的正规小学类似。列宁小学的创办,对提高洛河川人民的文化水平,宣传革命思想和抗日救国,促进根据地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35年10月28日,党中央到达下寺湾后,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住在列宁小学校长王华的办公室,11月4日离去。 [1]
列宁小学旧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转咀子,是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于1934年创办的红色学校。这所学校在革命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陕甘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开辟了陇东教育事业的先河。
历史背景和教育意义
列宁小学的创办背景与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领导人的努力密切相关。学校在创办初期条件极为艰苦,校园仅有瓦房九间、土窑三孔,学生自编教材,开设国文、算术、军体、歌咏等课程。尽管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使得教学用品紧缺,但学校依然坚持办学,培养了大批革命接班人。
现状和保护措施
列宁小学旧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保存了部分窑洞和陈列馆。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社会力量对旧址进行了修缮保护,设立展陈室,并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学校已发展为列宁学校,成为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设有教学班30个,可容纳1400名学生。学校注重红色教育,开设红歌演唱、红色诗词吟诵等特色课程,传承红色基因。
旅游信息
列宁小学旧址不仅是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游客可以参观旧址,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学校还积极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1列宁小学旧址.甘泉县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