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河朔图书馆日址

摘要: 河朔图书馆日址.1935年.新乡.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朔图书馆日址.1935年.新乡.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朔图书馆旧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一横街1号卫河公园内 [3],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竣工。 [2]
河朔图书馆旧址由主楼和楼组成,系半地下室三层建筑。主楼居中前凸,面阔3间。上层为通间玻璃幕墙,二层明间为门,次间为方窗。翼楼正面各4间,侧面上下层皆为3间,单檐歇山式屋顶。 [3]河朔图书馆旧址,中西建筑设计理论、技艺,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潮流、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 [2]河朔图书馆旧址在民国时期不仅为中原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成为当时中国新一代图书馆建筑之突出代表。 [3]
2013年3月5日,河朔图书馆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6]
中文名:河朔图书馆旧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一横街1号卫河公园内
所处时代:1935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河朔图书馆的前身为中山图书馆。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联军北伐攻克豫北重镇新乡后,冯玉祥将军指令,修建图书馆以开民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伟绩,命名为“中山图书馆”,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落成,并刻碑纪念。 [5]
民国十九年(1930年),新乡行政公署专员兼新乡县县长唐肯建议修建河朔图书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由新乡士绅暨省内党政军各界要人郭仲隗、杨一峰、张天放、王宴卿等组成筹备委员会,唐肯任主任。馆址选在县城西北卫河湾处。在所辖各地采用募捐、摇彩票等办法,筹集银币46000元,在新乡县城购地作为馆址。建筑面积约1740平方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一期工程即三层宫殿式办公及阅览大楼动工,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图书馆建成后,国民党新乡专员唐肯为董事长,第一任馆长由新乡专署民众教育馆长杨耀武兼任。 [2]
日军侵占新乡后,将河朔图书馆占为兵营,残存图书损毁殆尽。 [2]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到1949年新乡和平解放,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部一直驻扎在河朔图书馆。 [4]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3日,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三人在河朔图书馆召开过军事调停会议。 [4]
1949年5月,新乡和平解放,9月建立平原省,平原省政府驻新乡市。1949年10月,河朔图书馆更名为“平原省图书馆”,这是解放后新乡市唯一的图书馆,集中了原太行行署和冀鲁豫行署的藏书以及河朔图书馆的藏书。平原省虽然只存在短短的3年,但当时的平原省图书馆,却收藏了一批珍贵书籍,其中不乏稀世孤本。 [2]
1952年11月,平原省被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平原省图书馆改名为河南新乡图书馆。1953年4月1日,河南新乡图书馆由新乡市接收,与新乡市文化馆阅览室合并,成立了新乡市人民图书馆。1973年,新乡市人民图书馆改名为“新乡市图书馆”。1999年9月底,新乡市图书馆从卫河公园的旧馆东迁至3千米外的平原路437号新馆(牧野公园外西南侧)。河朔图书馆旧址划拨给新乡市群众艺术馆管理使用。 [3]
2004年,新乡市政府对卫河公园进行整治,河朔图书馆旧址旁的150余户居民和多家单位被搬迁。 [4]
2007年,建成后的卫河公园分为四个区域,其中,西区修建有仿古百米长廊和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广场;河朔图书馆西侧修建六角“金波亭”一座。 [4]
2008年5月份,新乡市群艺馆自筹资金,招标古建筑施工单位,对河朔图书馆旧址进行了彩绘。 [2]
建筑格局
河朔图书馆旧址前楼面阔约45米,进深17.8米,由主楼和翼楼组成,系半地下室三层建筑。主楼居中前凸,面阔3间,重檐四角攒尖顶,覆灰色筒板瓦,脊饰站兽,顶饰宝珠,檐下设斗拱,雀替与上檐平齐,下檐明间采用阑额四与平板枋;上层为通间玻璃幕墙,二层明间为门,次间为方窗。主楼前月台由10根汉白玉栏杆围护,正面入口处有抱鼓石栏杆五级踏道。后部上端为女儿墙,墙头转角设兽头作滴水口。翼楼正面各4间,侧面上下层皆为3间,单檐歇山式屋顶,二层墙面各挑出钢筋混凝土阳台一座,有汉白玉雕饰栏杆。 [3]
文物遗存
河朔图书馆旧址文物遗存包括筒板瓦、脊兽、宝珠、斗拱、雀替等构件;主楼前月台有10根汉白玉栏杆,正面入口处有抱鼓石栏杆。 [2]
历史文化
名字由来
河朔图书馆,是时任新乡县长唐肯取的名字。“朔”是北方的意思,“河朔”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卫河之北,也泛指黄河以北,就是河南的豫北等地。 [2]
相关人物
唐肯,出生于江苏武进一个书香世家,早年留学日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唐肯调任河南省第四行政区新乡专员公署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和新乡县长。看到河南教育落后,唐肯便在新乡大兴教育之风,决意在新乡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图书馆。 [2]
中国建筑学家杨廷宝设计河朔图书馆,堪称杨廷宝中年时期的佳作。建筑界当时有“南杨北梁”之说,“梁”是梁思成,杨就是“杨廷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廷宝参与设计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图书馆等重要建筑。杨廷宝,祖籍河南南阳,民国十年(1921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民国十六年(1927年),杨廷宝回国不久,就被请到中国近代成立较早的中资建筑公司——天津基泰工程公司工作。新乡河朔图书馆就是天津基泰工程公司承建的。 [2]
文物价值
河朔图书馆旧址,中西建筑设计理论、技艺,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潮流、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 [2]河朔图书馆旧址在民国时期不仅为中原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成为当时中国新一代图书馆建筑之突出代表。 [3]
保护措施
河朔图书馆旧址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河朔图书馆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6]

参考资料
1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 [引用日期2024-05-20]
2河朔图书馆:新乡人民的精神家园.顶端新闻 [引用日期2024-05-20]
3王子舟.河朔图书馆旧址巡礼[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3,12:36~39.
4新乡河朔图书馆(下)气质傲冠新乡新八景.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引用日期2024-05-20]
5新乡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河朔图书馆”.顶端新闻 [引用日期2024-05-20]
6特殊参考资料: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河朔图书馆日址、新乡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