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清真观
摘要: 清真观.明至清.许昌.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观.明至清.许昌.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观
许昌城西灵井镇小宫村的建筑
清真观 [1]又称“小宫”,为一处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群,位于许昌城西25公里的灵井镇小宫村北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
1980年许昌县人民政府将清真观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2月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清真观
地理位置:许昌县城西25公里的灵井镇小宫村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性气候
许昌清真观
据有关史志资料记载,清真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经屡次重修扩大,到清代末年形成了六进五殿的基本规模。依次为山门、关公殿、三清殿、天爷殿、三皇殿、真武殿等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有廊庑、道院50余间,建筑群布局严谨,颇具规模。民国初年,由于战乱,该观一度被军队占为军营,道众被遣散,庙貌开始倾废。民国十六年(1927年)后学堂之风兴盛,观内被办成学校,新中国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曾于1960年拨款对主体建筑进行了维修。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清真观也难免劫难,三清殿、天爷殿、三皇殿及两侧廊庑均被毁掉,现中轴线上仅存关公殿、真武殿两座建筑,这两处建筑造型结构独特,上面的浮雕构图饱满,石刻造型生动,雕工精细,均属非常珍贵的明代石刻艺术精品,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例资料。1980年许昌县人民政府将清真观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2月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扶风清真观
道教宫观。在陕西省扶风县东北五公里处的任鲁村,据观内所立《大元重修清真观记》和《大明重修清真观记》碑记载,此观始建于元中统元年 (1260)至五年(1265)间,系在宋代故址上所建,元代正统八年 (1348)与明代万历十年(1582)间均有重修。观内建筑众多,现唯有玉清殿保存较完好,为元代建筑,俗称老君庵大殿,原奉玉清元始天尊,面宽三间,其平面、立面及梁架斗拱构件,都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筑特点与风格。
参考资料
1清真观.许昌县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11-24]
2清真观.许昌县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