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二仙庙
摘要: 二仙庙.清.济源.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仙庙.清.济源.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仙庙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源二仙庙,又称“魏夫人庙”“紫虚元君庙”,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梨林镇大许村,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1-2]
济源二仙庙创建于唐,明清均对其进行过增修和修缮。据明《重修仙天圣母静应宫碑铭》载,二仙其人叫魏华存,西晋任城司徒文康公舒、剧阳侯魏阳元之次女,南阳太保掾刘友彦夫人。幼而好道,为百姓仰慕,称紫虚元君。二仙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依中轴线而建,依次为紫虚元君殿、东配殿、静应殿及拜殿,共计古建筑四座二十二间。庙内散落碑碣石刻十余通。是一座布局清晰,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小型古建筑群,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2] [4]
2019年10月7日,济源二仙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中文名:济源二仙庙
地理位置:河南省济源市梨林镇大许村
所处时代:明清
占地面积:约 36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格局
静应殿
济源二仙庙坐落在太行之阳的沁河南岸。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
济源二仙庙
济源二仙庙原为三进院落,依中轴线而建,依次元君殿(明)、东配殿(明)、静应殿(清)、拜殿(清)等四座建筑,共计古建筑4座22间。山门、梳妆楼、西配殿早年被毁存。主体建筑元君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为明代万历年间的单檐歇山式木构建筑,四周檐下斗拱层叠,龙首耍头雕刻精美,大额枋通身透雕蟠龙、云气、瑞兽、飞鸟等精美图案,刀工精细,运笔流畅,栩栩如生,与阳台宫玉皇阁格扇透雕云龙较为相似,堪称明代雕刻艺术精品。殿内七架梁用材硕大,直径竟达85公分,体现了济源古代建筑的用材特点。静应殿、拜殿为二仙庙的后殿,为清代单檐悬山式建筑,二殿均采用五间通枋做法,体现了济源地区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2] [4]
“茂林修竹风光直媲江南,抱水环山灵秀独钟河朔。”是二仙庙静应殿的门联。上联“茂林修竹”是指唐时二仙庙的东北角有片硕大的青竹园,庙内翠柏成荫,群鸟纷飞。“风光直媲江南”既是景色不次于江南。下联“抱水环山”是指二仙庙坐落在沁河之畔,太行山脚下。“河朔”古指怀庆府,即今济源、沁阳一带。静应殿是二仙庙的最北一座庙宇,它和拜殿相连,逢每年阴历三月十六二仙奶奶生日时,热闹非凡。 [5]
文物遗存
济源二仙庙内散落碑碣石刻十余通,阐述了二仙庙的历史和修缮经历。山门处元代石狮子一对,较为珍贵。 [3]
历史文化
据大明嘉靖三十九年(1521年)《重修仙天圣母静应宫碑铭》载,二仙原名魏华存,任城樊人,为西晋任城司徒文康公舒剧阳侯魏阳元次女,南阳太保掾刘友彦(曾任修武令)夫人,因得道成仙,人称“二仙”,又称紫虚元君,为茅山道教早期人物。 [2]
文物价值
济源二仙庙位于济源至怀庆府的古交通要道,自古香火鼎盛。整体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不仅反映了二仙庙历史上的繁盛,而且也是一处体现河南地方建筑手法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2]
保护措施
2000年,济源二仙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2019年10月7日,济源二仙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 [引用日期2019-10-16]
2二仙庙.河南省文物局 [引用日期2023-07-21]
3文物资源.济源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3-07-21]
4吴少珉,苏健,赵金昭.河南古迹名胜辞典[M].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2007.439.
5济源新增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引用日期2023-07-21]
6示范区财政金融部门争取上级资金助力文物保护.济源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