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迎恩宫
摘要: 迎恩宫.清.济源.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迎恩宫.清.济源.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迎恩宫位于王屋山主峰天坛山脚下,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与王屋山道教“三宫”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为同时期建筑,后几经毁圮,几经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相传唐亲王驾临,山民迎恩而得名迎恩宫(《重修山门碑序》记载);宋徽宗登基之初曾驾临华盖连珠峰,该宫为其驻跸处(《济源县志》记载)。
迎恩宫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宫前有五座小山环绕,有“五官朝宫”之说。宫院平面布局呈长方形,有建筑9座25间,依地势分为上下两进院落,总面积922平方米。 迎恩宫在选址上独具匠心——北枕垂珠峰,侧傍滴水崖,周围山林繁茂,溪水萦绕,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在建筑布局上,随山就势,高低错落,化不利环境为奇巧变化。
迎恩宫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主峰天坛山脚下,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迎恩宫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与王屋山道教“三宫”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为同时期建筑,后几经毁圮和重建。迎恩宫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宫前有五座小山环绕,有“五官朝宫”之说。现存建筑主要为清代建筑,包括山门、祖师大殿、四圣殿、吕祖殿、三官殿、雷公殿和玉皇阁等8座建筑,总面积922平方米。迎恩宫的建筑风格独特,屋面有灰瓦顶、琉璃顶、琉璃剪边顶等多种形式,殿内结构有抬梁式、砖券门和无梁式,体现了我国古建筑的多样性和艺术价值。
迎恩宫在选址和设计上独具匠心,北枕垂珠峰,侧傍滴水涯,周围山林繁茂,溪水萦绕,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建筑群体随山就势,高低错落,解决了高差悬殊的问题,突出了玉皇殿的崇高地位。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