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潢川清真寺

摘要: 潢川清真寺.清.潢川县老城街道办事处南海街回回营375号.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潢川清真寺.清.潢川县老城街道办事处南海街回回营375号.古建筑.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潢川清真寺位于潢川县南海街,坐落在南城南湖畔,西临小黄河与古城墙相连,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复修,1958年被破坏,1984年修复,1990年再次重修。
潢川清真寺为中国传统建筑式样建造的伊斯兰寺院,是中西结合的结晶。主要建筑群座西面东,有两层门楼,两进院子。中轴线上有大门楼三间,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二门楼三间,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60年);礼拜殿五间,建于乾隆十九年(1755年),由卷棚、后殿和庑殿式后窑三座建筑相连组成,属“勾连搭式”;讲经堂五间,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69年)。
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大殿面积2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寺内曾有一座三层望月楼,文革时被拆除。清真寺北面有阿訇住宅,为“四合院”形式,有房屋21间,阿訇住宅西有一棵植于1755年的古柏树,俗称“龙凤柏”。寺内存有古碑1块,手抄《古兰经》128本,阿文经卷4部。

潢川清真寺是潢川回族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当地约2200名回族教民提供了履行宗教仪式、开展宗教教育和传承宗教文化的空间,承载着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寺内保存的手抄《古兰经》和阿文经卷等,是伊斯兰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伊斯兰教教义、教理和宗教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伊斯兰建筑特色,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典范,体现了潢川地区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清真寺与周边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场所相邻,形成“五教荟萃”的独特景观,见证了不同宗教在潢川地区的和睦共处,是研究中国宗教文化和谐共生的重要实例。
从始建到多次修复的历史过程,反映了潢川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是研究当地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