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张良墓
摘要: 张良墓.汉.兰考县三义寨乡曹辛庄村.古墓葬.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良墓.汉.兰考县三义寨乡曹辛庄村.古墓葬.新增.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良(?—前185年)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颍川)贵族。张良祖上出自姬姓,为韩国相。秦灭韩后,杀其家族三百余人。张良曾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报仇,未遂。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事反秦,归附刘邦,成为刘邦身边重要的谋士。晚年隐居于深山之中,修炼道家功夫。公元前185年,张良去世,谥号文成侯。
张良的生平因为有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为证,后世并无疑义。但关于张良死后葬在何处,却争论频多。全国的张良辟谷处有20多个,张良祠庙数约100上下,张良墓也有10多处!其中喊得最响的是留城故地、兰考县、张家界青岩山和岱阴历城高而乡铜壁山东麓等几个地方。
张良墓是兰考县境内的一处历史遗迹。该墓位于兰考县城西6公里的三义寨乡曹新庄火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襄王和悼惠王。
建国以后,张良墓侧尚存张良庙,有山门3间,大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呈四合院布局。庙内外共有石碑6通,墓区内有柏树209棵,杨树16棵。在“文革”期间,庙宇被拆除,石碑全被砸。三棵杨树被砍伐做在桌椅。后来拆除庙宇的建筑材料在三义建了一所中学。1978年在修筑陇海铁路复线时又占去墓北边茔地400平方米,砍伐柏树12棵,今剩有柏树197棵,杨树13棵。据对最大的柏树年轮考察,树龄约有230年左右。 现在,为了对张良墓这一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兰考县有关部门已经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对张良墓区的树木设置了保护标识,使整个墓区保护状况良好。
兰考县城西南六公里的三义寨乡曹辛庄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的确有这么一座张良墓,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周围古柏环绕,郁郁葱葱,似有一定来历。关于此处的张良墓,当地有两个传说,一说张良纳还冠盖,辞朝学道,刘邦追至白云山,张良幻化而去,从此不知下落,故后人认为白云山应是张良的归宿,这似乎有些牵强,同时也和张家界的张良墓一样,有点神话传说的嫌疑。试想,以张良的谨慎,真要是见了刘邦,还不得倒地就拜,还敢跑啊?不为他自己着想,也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吧?真要惹恼了刘邦那可是要灭门的。一说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今河南兰考)西南的白云山,死后就葬于该地。这一说法更与史实不符,《史记》中有记载,地球人也都知道,汉朝的开国功臣中唯有张良是得了善终的,刘邦信任他,吕后也尊重他,死后不仅被封了文成侯,儿子张不疑也袭封为侯。说白云山曾为张良的清修之处有可信之处,说白云山为张良的避难之所,死后不敢回到封地葬于此,纯属无稽之谈。所以,此处的张良墓,很可能是后人敬仰张良,为纪念张良曾在此留驻清修而建造的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