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转龙藏遗址
摘要: 转龙藏遗址..新石器.古遗址.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转龙藏遗址位于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公园以北的台地上,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简介:转龙藏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北一里处。地表为耕地与现代人墓地。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50米。北为台地丘陵,直通阴山,南 ...
转龙藏遗址..新石器.古遗址.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龙藏遗址位于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公园以北的台地上,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简介:
转龙藏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北一里处。地表为耕地与现代人墓地。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50米。北为台地丘陵,直通阴山,南为疗养院与转龙藏,西临东河,东接沟谷。
1954年春,根据地面情况在此试掘,开探坑8处。于第一、四、五、八坑发现灰渣器物,一、八两坑为多。第八坑深3米。上层表土厚:25厘米;下为灰层,厚75厘米;其下为大砾石层,厚90厘米;再下为碎石层,厚85厘米;最下为黄沙层,厚25厘米。除黄沙层外,都有文化遗物。
转龙藏遗址的出土文物有:打制或磨制的大型石斧,有肩石铲、带孔石刀,磨制的带孔石锤斧、石磨盘、石磨棒,石箭镞;磨制的骨锥、骨针;陶刀、陶碗、陶罐、陶瓮。陶器多为灰色,红颜色的较少,饰以蓝纹或连占划纹,而以前者为最多,手制烘烧而成。
从出土器物可以看出,此处先民当时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狩猎。
在探抗中发现有袋形窑穴。说明远古居民已过着较长时间的定居生活,但未发现房屋遗址。
遗址挖掘:
转龙藏遗址。1955年和1958年进行过两次试掘。
可能属于转龙藏类型的遗址还有伊金霍咯旗巴尔吐沟,准格尔旗二里半等。
。石器中以打制石器为主,器形有石叶、石核、刮削器、尖状器、镞等。磨制石器有斧、梯形锛、有肩铲、长方形带孔刀、磨盘、磨棒等。另外还有少量骨铲、骨锥和有孔陶刀等。陶器以泥质灰陶最多,皆手制。还有用于谷物加工的石磨盘和石磨棒。这些,都是说明当时人们的生产活动,是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畜牧和狩猎的主要依据。
遗址藏品:
遗址内发掘的陶器有瓮、罐、盆、豆等,其上的纹饰主要是横、斜兰纹和磨光。陶器主要是用泥质灰陶和砂质灰陶手制的。砂质灰陶系由经过淘洗后的细小砂粒组成。出土的装饰品中,有石环、骨簪、两端穿孔背有刻纹的半圆形蚌饰和磨有一个小孔的口饰。
从转龙藏遗址呈现的生产工具所反映出来的生产技术和当时人类的生产活动,以及陶器群所具有的特征来看,这种文化较仰韶文化发达,应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继仰韶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龙山文化的早期类型。属于这一类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多有分布。
二里半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有磨制的石斧、石锛、多孔石镰,打制的亚腰石斧、束腰石铲、敲砸器等。细石器有尖状器、刮削器、石核、石片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和褐陶、泥质褐陶次之,并有少量泥质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