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准格尔旗王府

摘要: 准格尔旗王府..清.古代及近代建筑.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准格尔旗王爷府又称贝勒府,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境内,是鄂尔多斯市近代史上规模宏大、建筑考究的盟旗王公府邸之一。 王爷府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准格尔旗第九代札萨克多罗贝勒孛儿只斤·扎那嘎尔迪主持兴建(扎那嘎尔迪于1852年袭准格 ...
准格尔旗王府..清.古代及近代建筑.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准格尔旗王爷府又称贝勒府,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境内,是鄂尔多斯市近代史上规模宏大、建筑考究的盟旗王公府邸之一。 [1]王爷府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准格尔旗第九代札萨克多罗贝勒孛儿只斤·扎那嘎尔迪主持兴建(扎那嘎尔迪于1852年袭准格尔旗扎萨克,1854年晋贝勒,后兼任伊克昭盟盟长)。

简介:
咸丰二年(1852年)孛儿只斤·扎那嘎尔迪袭父封固山贝子爵,任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准格尔旗)第九代札萨克,咸丰六年(1854年)晋多罗贝勒爵,兼伊克昭盟盟长。那时,鄂尔多斯的蒙古民众还过着游牧生活,和鄂尔多斯其它六旗的札萨克衙门一样还设在蒙古包里。传说,扎那嘎尔迪早期的札萨克衙门设在"倒劳忽桶"--在今大营盘西八里处,蒙语意为"七座蒙古包"。扎那嘎尔迪早就看中了"泉子滩"这块宝地,派人将观风水的先生请来察看一番,遂将衙门府邸确定在此地。 同治初年,在泉子滩首先建起了衙门,分前、中、后三个院。前、中两院建有东西对称的平房,后院建有五间砖木结构起脊正庭,还有东西两间配房。在王公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候,这里一直是准旗旗政内部事务的决策与权力机构。
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即扎那嘎尔迪晋爵为多罗贝勒的次年,又在王府西北约一里处开始兴建别具一格的花园。花园的规模虽没有王府大,但却幽雅、恬静,园内建筑吸收了江南园林造型艺术之风格,是专为扎那嘎尔迪建造的寻欢作乐的私人别墅,分前后两个院落,最前面是一座大影壁,前院大多是平房,后院亭台水榭,奇花异草,别有一番风格。后院最前面是十间亭,其后有养鱼池,池上建有一座小桥。传说,最初从喷泉到花园的养鱼池埋设了地下输水管道,供养鱼和浇花之用。养鱼池后面是五间亭,最后面是七间亭,也叫卧亭,是扎那嘎尔迪和妻妾们进行枕边会晤的场所。盛夏园内花香四溢,徐风吹拂,飘出阵阵清香,不绝如缕。后来,由于地下输水管道堵塞,污水四溢,淤泥遍地,养鱼池被烂泥填埋,人们遂将此园改叫为坏井园。民国二十二年,在此又成立了旗公署财务处。 民国初年那森专权,破清政府不准蒙旗养军队之禁例,在准旗陆续建了十一处兵营,其中包括在王府东半里处设立的兵营。这处兵营为土筑墙四合头院落,为和王府的大营盘区别,人们习惯地称此地为"小营盘"。小营盘内由于杨章连的兵在此驻较久,所以,当地的人们有时也叫此营盘为"杨营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陆续建筑如此浩繁的工程,完全用的是本地的木材。王府的配套建筑越来越多了,而附近高坡上的树木却越来越少了,植被越来越退化了。至解放初,由于大量地砍伐这里附近的树木,这里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植被已成为历史,大营盘已置于茫茫漠野的包围之中。 世移时迁,大营盘这个历史概念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大营盘,已成为一个广义的地域代名词,包括现在的布尔陶亥乡政府所在地的周围区域。
王府建成初期,以东八里,以西三里,以北三里,以南五里都是平坦的开阔地。每年在此举行三次大会。每年五月份,在东、南的开阔地举行"楚格拉"大会,届时,蒙古包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全旗仕官、牧民在此聚会,摔跤、赛马等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成了必不可少的助兴活动。此外,还有牲畜交易、宗教、迷信、喇嘛念经等活动,应有尽有。"楚格拉"大会一般举行五至七天。前三天为"小楚格拉",后三天为"大楚格拉",从王府建成到王府衰落前,在这里曾举办过大约60年的"楚格拉"大会;每年腊月二十左右,举行由札萨克、东西协理、管旗章京、东西梅林、五兑、章盖等仕官参加的"封印"会。到时烧香点灯把扎萨克印供起来,全体仕官休息,准备过年。正月十九左右,由上述人员再来聚会,举行开印会,启印仪式完毕后,宣读任免令,然后各司其职。 纵观同治与光绪年间王府建筑渐渐豪华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段扎那嘎尔迪发迹升迁的历史。无庸诲言,扎那嘎尔迪是近代史上伊克昭盟风云一时的盟旗王公,但他毕竟是和腐败的清王朝一脉相承,只不过是充当了历史前进中的一块绊脚石,实质上无益于鄂尔多斯广大蒙古族牧民。 现在,王府正庭西房门两边保留着建府时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比较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扎那嘎尔迪建成王府后上冀皇帝施恩,下期儿孙超越前人的心情。现将这副对联抄录如下: 肯指肯望受皇恩不比浮云富贵 美轮美奂绵世泽异乎阀阅家严 其大意是:恳切地希望蒙受皇帝的施恩,富贵永恒,不要象飘浮不定的浮云那样瞬时散尽;愿有美好而丰盛的财物绵延不竭,惠及后胄,儿辈应比有功勋的父亲更胜一筹。然而,扎那嘎尔迪心比天高,四个儿子却命比纸薄,纷纷夭折,死在了他之前。
从王府双层大门进去,有一块偌大的空场地--外大院。西南角是大厨房,西面是马号,东面有五间兵营,正面(坐北朝南)是客房,中央为过亭和里院相通。从过亭径直过去是二门,二门两侧各有一个小罗门;二门过去再往北走是里院,一条笔直的甬道通往王府正庭。正庭为五间,东西各有一间耳亭,耳亭两侧是后院门,里院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厢、西厢。整个王府共建新屋60余间。从后面小圆门出去,西北角有三尊白塔,中间最高的有两丈余。从南大门出去,西南角还有王府家庙五间,东西各有耳亭两间。王府家庙与王府正庭、东西厢都是起脊宫殿式建筑。屋宇之巅,陶瓦密列,高低大小皆琢浮雕,角檐凌空。旁椽竞伸,如鸟羽翼,腾空欲飞;彩画绕梁,古色古香;深宫正庭,威严阴森;庭院回廊富丽堂皇;幽院高墙,锢锁韶光;王爷至叩礼先施,仕官仆佣,皆听一人。好一个阴森森、静幽幽、排排场场、堂堂皇皇的王府! 王府建成后,又在外围筑了城墙、城堡。城墙东西南北等距,周长三里,高两丈,东西城门皆筑有城楼,城墙上筑有十二座炮台。无论从哪一方仰视,皆为四座。炮台居高临下,虎视四方。炮台上,士卒昼夜站岗,府内卫队常年在外大院驻扎。养兵千日,只求用兵一时。
札鄂尔多斯左翼前旗贝勒府的落成,其规模与豪华在准旗王公制度300年的历史中是空前绝后的。他是准旗第九代扎萨克,在咸丰二年袭位时还住在蒙古包里,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年)薨,从此,在准旗结束了札萨克一统天下的历史。第十代札萨克珊济密都布(扎王的三弟在准格尔召当喇嘛,六十三岁还俗即扎萨克位)、第十一代札萨克阿拉腾瓦其尔(珊的儿子)皆无功受禄,在此即位分别做了十三年、五年的傀儡。民国以后随着王公制度的日趋衰落,衙门失去了它原来的尊严。民国五年,实际掌政准格尔旗的东协理台吉孛儿只斤·那森达赖将衙门迁徙至沙圪堵杨家湾。民国二十一年秋,衙门随又迁回大营盘原衙门院落,但形同虚设,成为以军代政的附庸。 起初,衙门有扎萨克一人,东西协理二人,管旗章京一人,东西梅林二人,承起官三人,笔帖式十六人,顶木齐二人,宝什浩若干人。其中,扎萨克与东西协理不常驻衙门,若有重大或比较棘手的事情才参与解决。驻衙门的有管旗章京,东西梅林,三班组成,分别各带一班人员,轮流驻衙门,每班每次为一个月。月底此回彼来,自带伙夫,三班人员循环。每班一年驻衙门四次。这是准旗衙门的人员配备及上班制度。 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扎那嘎尔迪王府开始破土动工。地址在衙门东北百余米处,最初,扎那嘎尔迪的府邸谓贝子府,始称贝勒府。王府的规模比衙门宏大,庭殿亦比衙门壮观。最南端是类似屏风的影壁,其后是南大门,南大门为两层,外面一层,从正面看是八扇大门,其中有六扇大门能开闭,东西两侧的门是固定的假门。南大门两侧蹲踞着两个硕大的石狮子,给人一种威严阴森的感觉。
民国十四年以后,共住了三代扎萨克的王府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只有札萨克的遗老遗少及侍从人员、卫队在此打发着余生光阴。至民国二十六年冬、民国二十七年正月,马占山的挺进军骑三师和蒙军十二团骑兵来此骚扰后,王府大伤元气,吓得曾邓携领着奇治国(记名札札萨克)逃之夭夭。 第十二代扎萨克奇治国于民国三十一年在德胜西加克尔齐奇玉成的院落即位。第十三代(末代)扎萨克奇福海在准旗大部分地区已解放之时跑到河套王保公过了不到一年半的扎萨克"官瘾"。 解放以后,王府及其它建筑坍的坍、拆的拆所剩无几。到现在为止,整个王府、花园、衙门、营盘、城墙、王府家庙、白塔等坍塌殆尽,只有王府正庭和耳亭保留完好,其它建筑均已不复存在。一九八四年上级有关部门拨款将正庭彩画一新。昔日贵族用劳动人民的血汗为自己建造的底邸,而今回到了人民的手里。
相传,因建王府把水引向北面,沼泽地空出一大片肥沃的土地。距王府东一里处有一眼明净的喷泉,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布尔陶亥,蒙语意为"泉子滩",据此而命名。 "泉子滩"当初是一块平坦的开阔地,四周都是丘陵缓坡。远远望去,"泉子滩"是一方小盆地,泉水流经盆地的腹地,整个盆地水草丰美;远处高坡上,一年四季翠绿如茵,松、柏、杨、柳天然森林点缀着丘陵山坡。盆地与丘陵接壤处,松柏与杨柳林间隙处,野草茂盛。晚秋时分,羊群走进去不见踪影,牛马大畜走进去,只见脊顶一蠕一动。盛夏金秋,这里是牧民的天堂,贵族台吉的憩园。
历史特点:
王爷府分前后三重院落,建筑布局采用中轴式传统布局方法,两厢严格对称构建厢配殿房,建筑朝向坐北面南,院落中央置甬道,自门前起直线贯通后正殿,突显王爷贝勒府邸的权贵与尊严。王爷府周围生态环境良好,地貌相对平坦,视野开阔,景观多样,有湖泊、沙地、草地、林地等。特别是拥有万亩林地,万亩水面,万亩自然沙柳和万亩湿地草垫,点缀有村民种植的桃树、柳树、杨树、杏树等落叶阔叶树种,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植物景观。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