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蘑菇山北遗址
摘要: 7-0051-1-051.蘑菇山北遗址.旧石器时代.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古遗址..第七批中文名:蘑菇山北遗址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蘑菇山上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占地面积:1960150 m²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单位:中国共和国国务院编 号:7-0051-1-051蘑菇山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蘑菇 ...
7-0051-1-051.蘑菇山北遗址.旧石器时代.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古遗址..第七批
中文名:蘑菇山北遗址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蘑菇山上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196015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国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7-0051-1-051
蘑菇山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蘑菇山上,占地总面积1960150平方米,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扎赉诺尔区滨州铁路前哨站以北约3公里的蘑菇山上,占地总面积1960150平方米。1980年6月,内蒙古博物馆旧石器考古专家汪宇平,对蘑菇山进行了调查,采集了20余件石器,随后进行了清理发掘。蘑菇山周围已发现旧石器地点4个,出土和采集石器百余件。蘑菇山遗址的发现,不但填补了呼伦贝尔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空白,而且在东北三省境内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中,都很有特色。特别是为研究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新资料,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类型。
蘑菇山北遗址文化面貌独特,内涵丰富。蘑菇山北遗址是呼伦贝尔地区史前文化的重大发现,该遗址对于研究呼伦贝尔地区的第四纪地质学、古环境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对东亚史前史和第四纪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2013年3月5日,蘑菇山北遗址被中国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蘑菇山北遗址已被开采。在开采过程中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人类化石,还发现了很多小型石器和陶片之类。
1980年,内蒙古博物馆考古学家汪宇发现蘑菇山北遗址。
1990年,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试掘,在遗址的4处地点,出土和采集了100余件石器,种类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
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泓来到扎赉诺尔蘑菇山旧石器遗址开展田野调查和发掘工作。
遗址特点:
综述
蘑菇山主峰海拔约662米。蘑菇山北遗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2′11.3″、北纬49°29′12.3″,遗址占地总面积1960150平方米。
年代
蘑菇山北遗址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人类化石,还发现了很多小型石器和陶片之类,古生物化石属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人类头骨化石已发现15个,都较完整。石器和陶片的年代,经碳14测定,大约在1万年以上。
位置
蘑菇山北遗址有4个位置,出土和采集各种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一百余件。
第一地点,位于蘑菇山主峰正北约50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先后采集和出土打制石器和石片等80余件。
第二地点,位于蘑菇山主峰南坡,面积约2000平方米;采集打制石器6件,其中一件为龟背形刮削器。
第三地点,位于蘑菇山主峰东北约1.5千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采集打制石器8件,其中一件为尖状器,一件石锤。
第四地点,位于蘑菇山主峰正北约2千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采集石锤7件,其他打制石器20余件。
文物遗存:
综述
蘑菇山北遗址出土器类为石锤、石片、刮削器、尖状器和砍砸器,其中刮削器数量最多,约占68%。这组石器的特点是大量使用石锤和广泛应用锤击法,对刮削器的加工有时还采用交互打击法。
石制工具
蘑菇山北遗址获得石制品近400件,包括地表采集石制品112件,试掘出土石制品272件。类型多样,包括石核、完整石片、不完整石片、断块和石器(工具)等,分别占石制品总数的6%、63%、24%、3%和4%,以石片类遗存占绝对优势。岩性单一,全部为安山岩,原料为就地取材,选取山体表面出露的岩块作为原料,类型全部为打制石制品,未发现陶片、细石叶等后期文化遗物。地表采集的石制品表面有一定程度的风化,颜色偏红;地层内出土的石制品风化较轻,颜色偏灰。
研究价值:
蘑菇山遗址发现的旧石器是呼和浩特大窑文化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继续和发展,旧石器时代晚期遗物的发现是研究大窑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对国内外考古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蘑菇山北遗址被中国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