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龙泉寺

摘要: 龙泉寺..清.古建筑.包头市东河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地名由来龙泉寺,汉传佛教建筑,兴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初为一狭窄小庙。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南龙王庙住持选得此址建成小龙王庙,作为南龙王庙属庙。1935年,由包头本地商会刘泽霖(刘澍)倡议联合本地商家共同捐资改建,增修望河亭和巨大石壁,上嵌三个青石龙头,泉水 ...
龙泉寺..清.古建筑.包头市东河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地名由来
龙泉寺,汉传佛教建筑,兴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初为一狭窄小庙。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南龙王庙住持选得此址建成小龙王庙,作为南龙王庙属庙。1935年,由包头本地商会刘泽霖(刘澍)倡议联合本地商家共同捐资改建,增修望河亭和巨大石壁,上嵌三个青石龙头,泉水从龙口中汩汩流出,水质优良,曾供市民饮用,更名为龙泉寺。该址现为包头市革命烈士陵园使用。

2. 地理位置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河东街道东河1号桥的转龙藏风景区内。
3. 历史沿革
清雍正四年(1726)兴建一小庙,所处地势南低北高,山坡平缓,水源充沛。西侧有东河自北向南流入黄河,寺北(今包头疗养院北)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称转龙藏遗址)。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据《转龙藏碑记》记载,原来一间小庙“地狭不足以舒跪拜,且无乐楼(戏台)”,于是,“阖镇募资,计获四千余金,所建正殿五间,配房十间,钟鼓楼二座、山门一所,山岗上又有玉皇阁一座,所塑龙王、山神、土地、河神、风神、药王孙祖师,凡兹诸作,不数月大工告竣。”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包镇公行重修转龙藏,其标志性的“三龙头吐水”石壁位于山门之外。
1935年,商会刘泽霖提议募资维修,新建“望河亭”等建筑,改寺名为“龙泉寺”。
1945年,玉皇阁等建筑毁于战火。文化大革命期间龙泉寺受到严重破坏,房屋被几个单位先后占用,200余年的古榆树仅存7株。
1973年,经包头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包头市革命烈士陵园利用“龙泉寺”遗迹,经修缮而成立。
2006年,龙泉寺被自治区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现存主体建筑分别位于院内、院外,院内现存正殿五间,左右配殿各五间,禅房各三间和牌坊式门一座。院外西侧现存民国时代建筑“望河亭”和西侧凉殿(仿古建筑),以及其下刻有“转龙藏”石匾的“三龙头吐水”处(石龙头为“文革”后重新制作)。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