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蛤蟆岬大砬山岩画
摘要: 蛤蟆岬大砬山岩画..新石器时代.石窟寺及石刻.兴安盟突泉县.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蛤蟆岬大砬山岩画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的石刻类文物遗存,于2023年12月27日入选第六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隶属石窟寺及石刻类别。该岩画作为西辽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类在此区域的生产生活及文化信仰,其艺术形式与内容 ...
蛤蟆岬大砬山岩画..新石器时代.石窟寺及石刻.兴安盟突泉县.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蛤蟆岬大砬山岩画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的石刻类文物遗存,于2023年12月27日入选第六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隶属石窟寺及石刻类别。该岩画作为西辽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类在此区域的生产生活及文化信仰,其艺术形式与内容具有研究北方边疆民族历史的重要价值。此次入选标志着该文物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正式获得自治区认定第六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与发现
蛤蟆岬大砬山岩画的创作年代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是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罕见的大型岩画遗存。该岩画于2024年1月被正式纳入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突泉县首个获此认定的石窟寺石刻类文物 。其发现填补了西辽河流域岩画分布研究的空白,为探究古代游牧民族迁徙路线提供了实物证据。
艺术特征与内容
岩画以阴刻与磨刻技法为主,主题涵盖动物图腾、狩猎场景及抽象符号三大类。目前已辨识出鹿、马等动物形象及持弓人形图案,部分符号可能与早期萨满信仰相关。画面布局呈现连续性叙事特征,显示出古代先民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艺术表达的高度统一。
作为内蒙古第六批新增文保单位中石窟寺石刻类的代表,该岩画具有三重核心价值:
历史价值:印证新石器时代西辽河流域人类活动轨迹
艺术价值:展现北方草原民族早期绘画技法的成熟度
科学价值:为研究古代气候变迁与人类适应模式提供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