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千金耙矿冶遗址

摘要: 千金耙矿冶遗址 夏、商 运城市闻喜县石门乡玉坡村西南千金耙矿冶遗址是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是夏、商。该项目类别属于古遗址,级别是省级,位于运城市闻喜县石门乡玉坡村西南。石门乡位于闻喜县东南端,距县城42公里地处中条山腹地,是闻喜县唯一的一个纯山区乡,东与绛县接壤,南与垣曲相连,西同夏县毗邻。闻喜二级公路经店上村、后交村、 ...
 千金耙矿冶遗址 夏、商 运城市闻喜县石门乡玉坡村西南

千金耙矿冶遗址是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是夏、商。该项目类别属于古遗址,级别是省级,位于运城市闻喜县石门乡玉坡村西南。
石门乡位于闻喜县东南端,距县城42公里地处中条山腹地,是闻喜县唯一的一个纯山区乡,东与绛县接壤,南与垣曲相连,西同夏县毗邻。闻喜二级公路经店上村、后交村、石门村、玉坡村、至垣曲县城。主要有汤王山、鸡子山、黄石山、石羊山、梯子山等。其中汤王山为闻喜县最高峰,海拔1572米,又名景山,传说是汤王屯兵之地。
石门乡有山沟480个,溪流246条,主要有五大流域,以店上村土岭为分水岭,店上河向北流入沙渠河最后进入涑水河,为涑水河水系。其余四条都为黄河水系:青山、西坪、白家滩、横榆流域为板涧河源头,向南流入垣曲境内入黄河。后川、后交、石门流域为亳清河向南流入垣曲境内入毫清河。刘家庄流域为亳清河源头,汇集成十八河向南流入垣曲,玉坡河流为沙金河向南流入垣曲境内。其中毫清河流量最大。
石门村位于石门乡政府所在地,属中条山山脉,国土面积 33 平方公里,山区海拔 1050 米, 距县城45 公里。地势东西走向。东与垣曲县皋落乡为界,西与石门乡青山村白家滩相接,南与垣曲县毛家镇秦家沟、桐木沟相邻,北与石门乡后交村相连。位置优越水利畅通,板涧河、长涧河穿村而过向南流入垣曲。闻垣公路穿村东而过。
2022年11月,山西博物馆举办了“大政之源”展览,在第二部分“以文化人”第四单元“国家宝藏”中有这样的阐述:“盐、铜属于早期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晋南是中原地区盐铜资源最为富集区域,是早期国家控制河东盐业生产的重要据点。闻喜千斤耙是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铜矿采矿遗址,反映了中条山铜矿露天运作的早期开采方式,绛县西吴壁冶铜遗址弥补了从铜矿开采到集中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炼环节,填补了中国冶金考古的重要空白。”
千金耙采铜遗址就在石门村的玉坡居民组,是一处夏商时期的铜采冶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一处采铜及冶铜遗址。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10年发现,2012年秋冬和2013年春夏分别进行了发掘,发现了采矿井巷遗迹、亚腰形石锤、石臼等采矿、选矿工具,以及炼炉残块、炼渣等冶炼遗存,也出土少量史前陶器残片和占较大比例的东下冯类型、二里岗文化及东周时期陶器残片,因此,可以初步确定该遗址是迄今在中原地区及晋南山地发现的最早的铜采冶遗址,至迟在商代早期已被开采,而且可能直接供应了豫西、豫北、晋南等多个青铜器铸造中心的原材料供应。为深入研究中条山地区古代采矿冶金及金属原料流通,以及夏商青铜器原料产地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千斤耙遗址出土的生活用具和采矿工具较多,仅发现少量冶铜遗物,说明这里仅存在极小规模的冶炼活动,而大规模的冶炼活动并不在矿山进行。
采到铜矿石之后需要要进行冶炼,进一步获得粗铜。2019年,在距离中条山6公里的绛县西吴壁村发现大量的商周时期的冶铜遗存,其中包括冶铜炉、坩埚、废炉渣、残炉壁、木炭等。考古人员还根据遗迹还原了一座木炭窑。西吴壁是目前国内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冶铜遗址,弥补了从铜矿开采到铸造之间的缺环,填补了商周时期冶金考古的空白,并入选“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1年8月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晋政函(〔2021〕102号)》,千金耙矿冶遗址被列入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