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奥林达历史中心 Historic Centre of the Town of Olinda
摘要: 遗产名称:奥林达历史中心英文名称:Historic Centre of the Town of Olinda入选时间:1982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v)地理位置:S8 0 48 W34 50 42遗产编号:189遗产描述:奥林达历史中心是巴西古城中幸存有几座南美最杰出的殖民期建筑。这座历史名城是16世纪葡萄牙人建立的,城中的楼群、花园、20座巴洛克教堂、女修道院和为数众多的“帕索斯”(小教堂 ...
遗产名称:奥林达历史中心
英文名称:Historic Centre of the Town of Olinda
入选时间:1982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v)
地理位置:S8 0 48 W34 50 42
遗产编号:189
遗产描述:奥林达历史中心是巴西古城中幸存有几座南美最杰出的殖民期建筑。这座历史名城是16世纪葡萄牙人建立的,城中的楼群、花园、20座巴洛克教堂、女修道院和为数众多的“帕索斯”(小教堂)之间布局和谐,相得益彰,赋予了奥林达城独特的魅力。奥林达古城的世俗建筑富有新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的风格。古城的宗教建筑众多,有格拉卡教堂、胡安·巴蒂斯塔教堂、多卡尔莫教堂、内维斯教堂、圣本托教堂等。这些教堂均建于公元十六到十八世纪,内部装饰华丽,绘画精美,表现了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古城靠近大海,地势较高,对防守非常有利,同外部联系也非常方便。古城内的主建筑之间相互连接;街道曲曲折折,随地形变化而自然起伏;由此而在街道汇合处和教堂前的空地上形成众多的小广场。古老的建筑群掩映在繁密的棕榈树之中,让这座城市愈发显得婀娜多姿。
198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奥林达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座城市是16世纪葡萄牙人建立的,其历史与蔗糖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曾遭荷兰殖民者洗劫,后得以重建,基础城市建筑可以追溯到18世纪。城中的楼群、花园、20座巴洛克教堂、女修道院和为数众多的“帕索斯”(小教堂)之间布局和谐,相得益彰,赋予了奥林达城独特的魅力。
遗产简介:16世纪时葡萄牙人开始建城奥林达,其历史与蔗糖工业有密切的联系。17世纪奥林达在遭到荷兰殖民者地洗劫后,得以重建,现存的城市基本结构可以追溯到18世纪。城市建筑、花园,20座巴洛克教堂、女修道院和为数众多的"帕索斯"(小教堂)之间的布局和比例和谐,赋予奥林达以独特的氛围。在一个昔日为巴西甘蔗贸易之都的古城中幸存着几座南美最杰出的殖民期建筑。
杰出的殖民期建筑
巴西东北部城市奥林达曾显赫一时。该城的奠基者葡萄牙人在第一次看到这块地方时就曾惊叹:"Oh,Linda(奥,美丽的地方),一块多好的城址!"奥林达由此而得名。在16世纪征服巴西的葡萄牙殖民者眼里,这儿曾是非常迷人的地方。奥林达奠基于1537年,不久便成为吸引富有的种植园奴隶主的磁石,他们在半山坡上修建了华丽的住宅,以躲避内陆平原上令人窒息的酷暑炎热。这里建起了教堂和修道院。繁荣的甘蔗贸易和奴隶买卖所必不可少的商业设施也已初具规模。1612年,巴西已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蔗糖出口国,仅在奥林达就拥有100多家制糖厂,两倍于首都萨尔瓦多的同类工厂。然而,东北部的繁荣引燃了其他地方的炉火,而且荷兰又占领了后来的伯南布哥省。奥林达的命运就在被荷兰占领的短时期(1630-1654)内决定了。起初,新来的殖民者是想使奥林达现代化,让它变成一个堪与累西腓媲美的港口。但遭到了人们的反抗,于是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为了报复,他们于1631年在奥林达发动了大屠杀,并燃起一把大火,于是,16世纪建造的大量住宅、教堂和修道院等殖民期建筑奇葩统统葬身火海。
1654年,葡萄牙人再次统治巴西,此时正是累西腓作为一个贸易中心和一个大都市蓬勃发展的时期。奥林达富有的土地所有者也因此而受到鼓舞,开始重建他们的城市。他们竞相攀比,看谁修建的住宅更豪华,以致后来都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住在奥林达·赛过寝王宫。"不过,累西腓的商业巨头与奥林达的甘蔗大王之间的竞争引发了1710-1711年的内战,而且以累西腓的胜利而告终。
这次政治上的打击发生在奥林达的大部分建筑遗产业已建成的时刻。所幸者,该城在经济上的衰退异常缓慢,甘蔗大王因而可以完成他们业已动工的建筑。尽管奥林达暂时失势,但却一变而成了重要的宗教中心。1678至1823年间,这里曾是大主教教区所在地,其神学院、修道院和学校成了巴西北部宗教活动的发祥地。有两个重大事件(阿泽雷多·科蒂尼奥主教于18世纪末开始的宗教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及几年后创办的法学院)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奥林达成了"巴西的科英布拉"。
多元的建筑风格
奥林达古城的世俗建筑富有新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的风格。古城的宗教建筑众多,有格拉卡教堂、胡安·巴蒂斯塔教堂、多卡尔莫教堂、内维斯教堂、圣本托教堂等。这些教堂均建于公元十六到十八世纪,内部装饰华丽,绘画精美,表现了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古城靠近大海,地势较高,对防守非常有利,同外部联系也非常方便。古城内的主建筑之间相互连接;街道曲曲折折,随地形变化而自然起伏;由此而在街道汇合处和教堂前的空地上形成众多的小广场。古老的建筑群掩映在繁密的棕榈树之中,让这座城市愈发显得婀娜多姿。
奥林达古城内最有名的宗教建筑是主教教堂,它包括三座大殿。格拉卡教堂是十六到十七世纪兴建的,胡安·巴蒂斯塔教堂是十七世纪建造的,内维斯教堂、多卡尔莫教堂和圣本托教堂都是18世纪修建的。这些教堂的相同点是内部装饰豪华壮丽,绘画精美,具有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这是欧洲基督教艺术在南美洲地区的具体展现。现存的古代民用建筑中有很多修建于十七到十九世纪。建造于二十世纪初的民用建筑则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或新古典主义风格。
毁坏情况
到奥林达的教堂和修道院来一饱眼福,欣赏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奇珍异宝的观光者们可能会失望而归。除有一小部分珍宝已陈列于市博物馆外,大部分业已神秘地消失,可能已由其原主收回(由于缺少银行,富有的家族曾将其贵重物品委托教堂保管)希望。奥林达在历史上也是危机频仍,从而给有计划地偷盗异珍奇宝、绘画、家具、书刊甚至瓷砖开了方便之门。在1760年耶稣会被驱逐出境至加尔默罗会隐修院由于无人管理而于本世纪倒塌期间,偷盗抢掠破坏之例可谓不胜枚举。有位修道院院长竟把仁慈的圣母玛丽娅雕像搬下基座换钱以饱私囊了。
尽管如此,奥林达遭受损失的原因主要还不在于其上层人物的背信弃义、教士牧师的玩忽职守以及偷盗抢掠或年久失修,而在于本世纪初草率进行的修缮,其中包括1911年为大教堂进行的改建工程,以及1907年奉教长之命拆除加尔默罗会隐修院的残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