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史前墓葬:仪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无锡召开
摘要: 史前墓葬是研究早期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资料,是展示史前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葬仪作为仪式化行为,与史前社会的观念信仰密切相关,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核心议题。为进一步探讨史前墓葬及其承载的墓葬情境、社会组织、精神信仰等方面的问题,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 ...
史前墓葬是研究早期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资料,是展示史前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葬仪作为仪式化行为,与史前社会的观念信仰密切相关,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核心议题。为进一步探讨史前墓葬及其承载的墓葬情境、社会组织、精神信仰等方面的问题,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史前墓葬:仪式与社会(无锡·2025)”学术研讨会于8月25日至28日在江苏无锡召开。
会议现场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以及内蒙古、上海、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江苏等省市考古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副主任郭志委主持。锡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吴梦娜、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润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彭小军先后致辞。
吴梦娜表示,无锡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锡山区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史前文明源远流长。锡山区目前发掘的考古遗址清晰展现出太湖地区从马家浜文化经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至吴文化的完整发展脉络。目前斗山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清晰勾勒出先民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能力与缜密的城市规划智慧,更将对中国文明起源和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借此研讨会,推进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深挖史前文明内涵,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彭小军在发言中说,墓葬作为史前时期重要的物质遗存,是窥探古人宇宙观、生死观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窗口。长三角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史前墓葬,从东山村的早期社会分化到寺墩玉器折射的信仰体系,再到斗山和三星村遗址的系列发现,为还原史前社会图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围绕史前墓葬的“发现与思考”“信仰与精神”“葬仪与遗存”“仪式与制度”“文化与社会”等议题,采取主题发言和圆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交流学术,碰撞思想。最后,山东大学王芬教授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考察了斗山遗址、东山村遗址、寺墩遗址及三星村遗址,并对四处遗址的重要发现展开讨论。
作者:白倩
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责编:昭晣 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