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毛力沟岩画-遗产数据库 -

遗产数据库

巴哈毛力沟岩画

摘要: 巴哈毛力沟岩画 青海省藏区古代石刻遗存 巴哈毛力沟岩画位于青海省都兰县香加乡巴哈毛力沟,1982年5月首次发现。该岩画分布于海拔3500米的花岗岩石山崖壁上,岩面因自然侵蚀呈红褐色,在光照下具有特殊视觉效果。其内容以动物图像为主体,包含多种属种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原始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深层关系。考古研究表明,岩画可能与羌、吐谷浑等民族祈求牲 ...
巴哈毛力沟岩画 青海省藏区古代石刻遗存
      巴哈毛力沟岩画位于青海省都兰县香加乡巴哈毛力沟,1982年5月首次发现。该岩画分布于海拔3500米的花岗岩石山崖壁上,岩面因自然侵蚀呈红褐色,在光照下具有特殊视觉效果。其内容以动物图像为主体,包含多种属种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原始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深层关系。考古研究表明,岩画可能与羌、吐谷浑等民族祈求牲畜兴旺的宗教仪式相关,当地藏族至今保留祭祀传统,现存图像中的特异符号为研究青藏高原原始宗教提供了实物依据 。
      巴哈毛力沟岩画地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乡(原香加公社),地理坐标为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1982年5月,考古工作者首次在该区域花岗岩山体崖壁上发现这批岩画。2010年代以来的研究确认其分布范围集中于沟内长约1.5公里的陡峭岩壁上 。
      岩画内容包含动物图像与抽象符号两种类型。动物形象以牦牛、鹿、羊为主,刻画准确度较高,肢体比例与动态表现具有写实特征。其中牦牛图像的密集出现,与青藏高原畜牧经济形态直接相关。特殊符号多呈同心圆、网格状排列,经考古学家许新国、格桑本1984年考证,可能代表原始宗教中的天体崇拜或祭祀标记,岩画内容包含特异符号与动物图像,可能与羌、吐谷浑民族祈求牲畜兴旺的宗教仪式相关 。该岩画被纳入中国北方原始岩画体系,与内蒙古阴山岩画、新疆阿尔泰山岩画共同构成早期人类艺术遗存 。其图像组合方式显示出仪式空间的营造意图,部分学者推测为史前族群举行祈殖仪式的固定场所。
      岩画采用磨刻与凿刻两种技法,线条深度约0.5-2毫米。动物形象多呈侧面轮廓,通过腿部肌肉的弧线刻画展现运动状态,头部比例常作夸张处理以突出角部特征。这种表现手法与同时期欧亚草原岩画存在技术关联,但其密集的符号系统与动物图像具有地域独特性 。
根据2025年《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最新研究,岩画所在地至今仍是当地藏族群众祭祀山神的场所,证明该遗存文化功能的延续性。岩画红褐色岩面在特定光照角度下会产生视觉幻象,这一自然现象可能被古代创作者纳入宗教艺术表达体系。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巴哈毛力沟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