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新疆和田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图像研究

位于新疆和田市策勒县南部的达玛沟水系南北长约120多公里,东西宽约20余公里。自20世纪以来,此地先后发掘出二十余处遗址,如丹丹乌里克遗址、喀达里克遗址、巴拉瓦斯特遗址、喀拉墩遗址等均集中于此。2002年、2005年、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队三次在这里进行抢救性发掘,先后清理出了毗邻的托普鲁克墩1号、2号、3号佛寺。这批新近发掘的佛寺遗址 ...

• 新疆库车县文物局所藏梵本《法集要颂经》残片考释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1期新疆库车县文物局所藏梵本《法集要颂经》残片考释荻原裕敏内容提要本文比定,新疆库车县文物局所藏库木吐喇出土婆罗谜文字写本为梵本《法集要颂经》残片。前人研究指出,梵本《法集要颂经》可分成三种版本,即说一切有部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本以及一种更加古老的版本。根据笔者研究,库车县文物局所藏残片属于第二个版本,即 ...

• 陕西古代景园建筑

陕西古代景园建筑 作者:佟裕哲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 1998-10页数: 154定价: 32.0装帧: 平装ISBN: 9787536929340内容简介

• 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重庆·四川

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 作者:庄裕光出版社: (知识产权)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年: 2003-5页数: 99定价: 18.00元丛书: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ISBN: 9787800116742内容简介《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从书共设18个分册。由资深建筑学书刊编审杨永生先生总策划,并帮助我们审定了一些书稿。各分册作者均为我国古建筑研究和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教授。他们以生动、凝炼的笔 ...

• 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

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 作者:(澳) 巴纳 (Noel Barnard) /张光裕 编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年: 2019-11页数: 1392定价: 980.00元装帧: 裸脊锁线胶订、带函套ISBN: 9787514617252内容简介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迄今最全的流散海外金文汇编整理成果广搜流散海外材料,填补学术空白详列所选青铜器的存藏情况、流转信息、著录情况附青铜器的清 ...

• 東アジアの王宮・王都と仏教

東アジアの王宮・王都と仏教(勉诚出版)堀裕・三上喜孝・吉田歓 編この本の内容前近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王宮・王都は、豊かな交流のあり様を示す多くの共通性がみられる一方、時期や地域によって注目すべき大きな相違が存在する。これまで考古学や文献史学により、その諸相が明らかになってきてはいるが、宗教行事に関する比較研究は一部の行事を除けば立 ...

• 西安高楼村唐代墓葬清理简报

西安高樓村唐代墓葬清理簡報杭德州 唐金裕 程守申 王生紀 伍新華 方國锦王去非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今年三月在西安东郊高樓村發掘了四号与三号兩座唐代墓葬,兩墓都是南北向,一四号墓爲豎井墓道帶甬道的土洞墓,墓室平面成長方形,長三.六〇米,寬二.八〇米,深六.八〇米。北壁中部向外凸出呈弧線形,靠西壁有磚砌的棺床,床寬一.三〇米。床有兩付骨架,一付巳被擾 ...

• 李裕群 | 从邺城到晋阳——八赋岭道上的北齐石窟

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与晋阳的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沟通两京的交通路线亦多,且沿线还分布着众多石窟寺。本文通过八赋岭道的沟口、庆城和霍城三处北齐小型石窟的调查资料,阐述其与都城地区石窟寺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小型石窟造像中由二坐佛与倚坐菩萨组成的三佛题材问题,最后就石窟寺与古代交通路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讨。一 引言534年,丞相高欢挟孝静帝 ...

• 唐代北方问题与国际秩序

唐代北方问题与国际秩序 作者: 石見清裕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原作名: 唐の北方問題と国際秩序 译者:胡鸿出版年: 2019-8-1页数: 452定价: 75装帧: 平装丛书:日本学者古代中国研究丛刊ISBN: 9787309144123内容简介本书围绕唐朝的北方问题与国际秩序展开了精彩的论述,并将思考视角聚焦于唐的国际性。*部分考证了北方问题尤其是突厥在唐朝走向国际帝国道路上 ...

• 古代石窟-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石窟-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作者:李裕群著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副标题: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出版年:2003-10-1页数:261定价:28.0装帧:平装丛书: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ISBN:9787501014941内容简介《古代石窟》在阐明中国石窟寺的发展历程、区域特色、石窟寺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石窟寺的发现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对新 ...

•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作者:李裕群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年:2003-5页数:267定价:26.00元装帧:简裝本丛书:考古新视野丛书ISBN:9787501014095内容简介《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研究的是中原北方地区北朝晚期的石窟寺,在年代上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朝。这一时期,在南北和东西文化不断地碰撞和交融下,石窟造像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样式和新内容,构 ...

• 从于阗到敦煌-以唐宋时期图像的东传为中心

从于阗到敦煌-以唐宋时期图像的东传为中心作者:陈粟裕出版社:方志出版社副标题:以唐宋时期图像的东传为中心出版年:2014-12页数:297定价:70.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514414837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七批特别资助成果,资助编号2014T70182。书中讨论了于阗绘画的风格样式,以及于阗艺术对敦煌唐宋时期洞窟的影响。通过一系列个案梳理,勾勒出8至 ...

•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作者:李裕群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2003-3-1页数:213定价:160.00元装帧:简裝本ISBN:9787030111081天龙山石窟的创作者李裕群作者

• 唐代的民族、外交与墓志

唐代的民族、外交与墓志作者: 石見清裕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译者: 王博出版年: 2019-6页数: 238定价: 75.00装帧: 精装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书系·日本学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ISBN: 9787560442983内容简介 · · · · · ·唐代是中国历目前政治、经济、文化、国家交往各方面达到高度繁荣的王朝,作为靠前化帝国的大唐王朝是怎样形成的?其实际状况又是如 ...

• 讲座纪要|李裕群:《宿白先生与“云冈模式”》

  2022年10月10日晚,“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的第二讲在线上平台举行。本次讲座题目为《宿白先生与“云冈模式”》,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裕群,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主持。图1:讲座现场  自20世纪初以来,云冈石窟备受学术界关注。宿白先生在40年代开始涉足云冈,其后又 ...

• 中国石窟寺

石窟寺是开凿在河畔崖间的佛教寺院,起源于古代印度并在中国发扬光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艺术。中国石窟寺的开凿从4世纪左右的东晋十六国时期一直延续到14—15世纪的元明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一个缩影。《中国石窟寺》一书展现了中国各区域石窟寺发现与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各石窟寺的时代特点,同时还包括石窟寺的发展历程、区域特 ...

• 东域纪程录丛

东域纪程录丛作者: H.裕尔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译者: 张绪山出版年: 2002年1月1日页数: 341 页定价: 36.0装帧: 平装丛书: 欧亚历史文化名著译丛ISBN: 9787222034655内容简介 · · · · · ·《东域纪程录丛》两卷于1866年出版。这是亨利·裕尔爵士为哈克路特学会编纂的第二部著作。几年前(1863年)裕尔曾译注过乔达努斯修士的《东方奇特事物》。这两 ...

• 前吐蕃与吐蕃时代

前吐蕃与吐蕃时代前吐蕃与吐蕃时代作者: 李裕群 / 仝涛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2013页数: 469定价: 148装帧: 平装丛书: 中国边疆民族考古文库ISBN: 9787501038176内容简介 · · · · · ·本文集收录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回顾了近几十年以来在西藏考古领域内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时段上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到吐蕃时期的各个阶段。吐蕃时期以后 ...

• 西安西郊汉代建筑遗址发掘报吿

  西安西郊汉代建筑遗址发掘报吿  《考古学报》1959年02期 唐金裕(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一、发掘经过及地层情况  遗址位于现西安市郊的西北部,东距玉祥门约1.5公里,北距汉代长安城故址约1公里余,南邻大也也(图一)。遗址在未发掘之前,地势略高于其周围的一般地面,中部是一个不规则的大土堆,其南北长180,东西宽约60余米,中部最高处约5 ...

• 山西平定开河寺石窟

  选自《文物》1997年01期,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石窟调查组。  一  开河寺石窟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岩会乡乱柳村西1公里。此地为阳泉市区与平定县交界处,西南距县城8公里;西距阳泉市亦约8公里左右(图一)。从阳泉市沿桃河河畔东行即可抵达。石窟居桃河北岸山坡南麓的断崖上,地势较低,仅高出河床约5米左右(图二)。石窟规模很 ...

• 山西高平高庙山石窟的调查与研究

  选自《考古》1999年01期,李裕群 张庆捷  一  高平位于晋东南太行山西麓,北与长子、长治相连,南与晋城接壤,东与陵川毗邻。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开凿石窟亦蔚然成风,仅高平一地就有不少北朝时期的石窟寺院,如羊头山、石堂会、石室山诸石窟。高庙山石窟则是其中较重要的一处。石窟坐落在城西南7.5公里高庙山北麓山腰间(图一),规模较小,仅有 ...

• 石堂会石窟

  选自《文物》2009年05期,李裕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衣丽都(Lid u Yi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  一  石堂会石窟位于山西省高平市东略偏北15公里的石堂会村北约50米,石窑山南坡山腰间(图一)。海拔1066米,北纬35°50′316″,东经113°04′364″。这里属于太行山向西延伸的余脉,当地俗呼石窑山或北山。山势大体上呈东西走向,山 ...

• 浙江新昌千佛岩南朝龛像———南朝忏法流行的实物例证

-------------------------------------------------------------------------全文阅读浙江新昌千佛岩南朝龛像———南朝忏法流行的实物例证(作者:李裕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文物》2021年第2期)

• 李裕群:浙江新昌千佛岩南朝龛像——南朝忏法流行的实物例证

  剡溪石城山龛像位于浙江省新昌县西南南明山。龛像分为弥勒大佛龛(即宝相寺)和千佛岩(即千佛院)两处,是南朝最重要的石窟造像之一。宝相寺依山而建,现有五层木构高阁,连接山崖龛像。据文献记载,梁时大佛雕造完成后,即修三层台及佛阁。现存阁内崖面开一敞口形大龛,形制与南京栖霞山南朝无量寿佛大龛类似。千佛岩位于弥勒大佛龛西北,两处相距30 ...

• 纪念宿白先生 | 李裕群:历史与考古的融合研究

宿白先生是中国石窟寺考古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20世纪80年代,他与日本学者长广敏雄曾就云冈石窟的分期问题展开过一场长达三十余年的论辩。在这场论辩中,宿先生将深厚的文献功底运用于考古学研究,得出了精彩的结论。运用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献来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这一研究路径给人深刻的启示。2月1日是宿白先生逝世3周年,三联学术通讯特发此文,以 ...

• 边疆考古亮点频现

  边疆考古因其地域范围和文化特点而具有独特的价值。2020年,边疆考古亮点尤多。特别是在边疆地区考古新发现、城址与礼制建筑的探索、文化交流与多学科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工作进展。  重要考古遗址发掘成果显著  新疆通天洞遗址考古成果是2020年最值得提起的边疆考古成果之一,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东北 ...

• 纪念宿白先生丨李裕群:《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碑》的发现

宿白先生是中国石窟寺考古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20世纪80年代,他与日本学者长广敏雄曾就云冈石窟的分期问题展开过一场长达三十余年的论辩。在这场论辩中,宿先生将深厚的文献功底运用于考古学研究,得出了精彩的结论。运用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献来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这一研究路径给人深刻的启示。2月1日是宿白先生逝世3周年,三联学术通讯特发此文,以 ...

• 山西榆社石窟寺调查

山西是北魏、东魏和北齐政权的重要根据地,佛教曾盛极一时。除著名的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外,全省各地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小型石窟,尤以晋中和晋东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榆社县属晋中地区,南与晋东南的武乡县接壤,其境内有不少北朝时期的石窟造像。1994年10月下旬笔者前往该县进行考察,着重调查了两处比较重要的石窟寺,即圆子山石窟和响堂寺石窟(图一 ...

• 佛光重现:于阗佛教图像的发现与研究

新疆和田市古称于阗,为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一站,也是西域大乘佛法兴盛之地。由于气候的变化,大量遗迹留存在沙漠之中,19世纪末期吸引了大量西方探险家来此挖掘。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考古学家的保护、发掘,大量遗址得以重新呈现,考古和美术研究也得以顺利进行,特别是大量唐代遗址的出土。于阗唐代佛教美术的繁华以及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为时 ...

• 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

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于1957年8月在西安玉祥门外发掘了隋代石棺墓一座。墓上残存夯土长50,宽22米。墓室为方形竖穴土坑,斜坡墓道位于墓室南壁中央,方向正南北。葬具在墓室的中部,是石椁和石棺,南北顺放。椁之南端放墓志一合,除北边与椁相接外,其余三边都用长砖围砌。墓志的底部及周围有烧过的黑色纸灰痕迹一层。棺椁之间及棺盖上放置随葬品。棺盖南 ...

• 李裕群:天龙山东峰上层第3窟新资料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天龙山中,共有洞窟25个,开凿在东峰和西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其中东峰编号洞窟有8座, 即第1~8窟。另外在第2、3窟和第4、5窟上面还有4个洞窟,从东而西分别编为上层第1~4窟。西峰编号洞窟有13座,即第9~21窟。洞窟的雕造约始于北魏末至东魏时期,以后历经北齐、隋,到唐代达到了鼎盛。石窟遭受破坏前,绝大部分洞窟造像保存完好。  天龙山石窟规模不大,但雕刻

• 陈粟裕:丝绸之路与“蚕种东来”

  丝绸之路的名称最早由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将“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虽然丝绸之路的使用时间远远大于这一年限,但是如他所言,丝绸是勾连这条道路的重要货物,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遗址点多有丝绸的发现。而最早运用图像表现丝绸传播故事的则是发现于新疆和田地区的“蚕种东来”木板画。  故事与图像  “蚕种东来” ...

• 讲座通讯|陈粟裕: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中的观音图像与信仰

  2018年12月21日晚,四川大学“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讲座”第二十五场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举行。此次讲座的题目为《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中的观音图像与信仰》,主讲人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陈粟裕副研究员。此次讲座由嘎尔让副教授主持,杨清凡博士评议,卢素文、李志英等老师出席讲座并参与讨论。此次讲座也吸引了近30名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众多师生及其他社会人士。陈粟裕老

• 丝绸之路与“蚕种东来”

  丝绸之路的名称最早由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将“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虽然丝绸之路的使用时间远远大于这一年限,但是如他所言,丝绸是勾连这条道路的重要货物,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遗址点多有丝绸的发现。而最早运用图像表现丝绸传播故事的则是发现于新疆和田地区的“蚕种东来”木板画。  故事与图像  “蚕种

• 2013年度吐鲁番吐峪沟石窟考古新发现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西南距高昌故城10余公里。洞窟开凿在吐峪沟南段东西两侧的断崖上,约有百余座。石窟始凿于公元5世纪左右,一直延续到唐西州(7-8世纪)。  吐峪沟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吐鲁番地区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石窟寺,也是佛教石窟艺术东传路线上关键节点。2006年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为了配合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和危岩加固工程,从2010年开 ...

• 中国北朝-唐规模最大的佛阁再现真容 ——太原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发掘(2015-2016 年度)

中国北朝-唐规模最大的佛阁再现真容——太原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发掘(2015-2016 年度)发布时间:2017-03-14李裕群 蒙山开化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15 公里蒙山之阳,属于晋阳古城西山宗教祭祀区。寺院及摩崖大佛为北齐天保末年(559 年)文宣帝高洋所始创。《北齐书》所载: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盏,光照宫内。”则是大佛的完工年代。开 ...

• 陈粟裕:佛国梵像--于阗佛教图像的发现与研究

  2016年6月17日(周五)晚上7点,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文志论坛第51期暨“走进图书馆”系列讲座第33期“佛国梵像——于阗佛教图像的发现与研究”在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活动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 ...

• 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年会举行

 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西藏自治区博物馆承办的“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委员会2016年年会于5月24日在西藏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甲热·洛桑旦增出席会议,西藏自治区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