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顺芳 | 大同北魏平城墓葬出土陶俑分析与研究
摘 要:大同北魏平城陶俑从开始的关陇风格为主,逐渐融入鲜卑风貌,变为杂糅风格;到太和时期形成四大组合完备的统一风格,可以称为太和风格;之后转变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风格。伴随着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北魏平城生活气息浓厚的陶俑风格也被传到了洛阳。关键词:北魏平城 陶俑大同北魏平城墓葬陶俑出土数量众多,个性鲜明,形态各异,为我们提供 ...
摘 要:大同北魏平城陶俑从开始的关陇风格为主,逐渐融入鲜卑风貌,变为杂糅风格;到太和时期形成四大组合完备的统一风格,可以称为太和风格;之后转变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风格。伴随着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北魏平城生活气息浓厚的陶俑风格也被传到了洛阳。关键词:北魏平城 陶俑大同北魏平城墓葬陶俑出土数量众多,个性鲜明,形态各异,为我们提供 ...
M11 墓葬形制 M11是一座长斜坡墓道的方室土洞墓,坐北朝南,方向185°,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底距地表6米(图二)。图二 M11平、剖面图 出土器物 M11共出土器物23件,质地均为泥质灰陶。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陶俑及模型明器,第二类为实用生活陶器。第一类:陶俑及模型明器。可以分为三组,即家居生活俑、动物俑及模型明器。第一组 ...
新荒学术讲座系列本讲坛系由山西大学吉家庄考古队主办的田野考古工地系列讲座。“新荒”取自吉林省大安市后台木嘎遗址西北方向新荒泡。同时,“新”有新学生、新工地之意,“荒”则寓意“拓荒”,“新荒”一方面指每年高校的田野考古实习时由新的同学组成考古队进行考古工作,另一方面则在表达考古人在工作中面对新的遗址、新的材料时的积极探索与无尽学习 ...
2011年,大同御东恒安街一座坐北朝南向的北魏时期的偏室土洞墓出土墓铭砖、石灯、陶壶、陶罐、铁镜、项饰、金耳饰、云母片和水滴形铜饰片等器物。墓铭砖上阴刻“崔令珎妻韩法容”七字。 石灯白色砂岩质,底座上圆下方,圆形部分雕饰莲花瓣。 该墓出土的大喇叭口陶壶,宽圆肩,壶身饰弦纹夹忍冬纹及水波纹,颈部施竖向暗纹。陶罐口沿外和颈下部 ...
北魏定都大同短短百年 (398-494 年 ),逐渐统一了北方。随着各地区移民的迁入,平城地区显示了多种文化因素集聚的现象,主要有拓跋鲜卑本民族文化,十六国文化,东晋南朝文化,还有西域外来文明①。1970 年,大同轴承厂发现的北魏遗址出土鎏金錾花银碗 1 件,鎏金高足铜杯 3 件,八曲银洗 1 件。1981 年,大同小站村封和突墓出土狩猎纹银盘 1 件。1988 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107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