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自草原?——从"斯基泰野兽风格"中蜷曲兽源流看中国与草原的互动
【提要】有关欧亚大草原与中国古文明关系的论述存在过于强调草原影响的倾向。但很多草原流行的艺术品,其实是由中国境内工匠制造的。以学界提出的「源自草原」的纹样「蜷曲的猛兽」为例,在中国地区,这类尖蜷曲的神兽形象,最初滥觞于古农耕文明对昆虫的崇拜,以及相关的「羽化」再生理想,初步成型于长江中游公元前第四千纪,表现出完整且一脉相承的发展 ...
【提要】有关欧亚大草原与中国古文明关系的论述存在过于强调草原影响的倾向。但很多草原流行的艺术品,其实是由中国境内工匠制造的。以学界提出的「源自草原」的纹样「蜷曲的猛兽」为例,在中国地区,这类尖蜷曲的神兽形象,最初滥觞于古农耕文明对昆虫的崇拜,以及相关的「羽化」再生理想,初步成型于长江中游公元前第四千纪,表现出完整且一脉相承的发展 ...
民族考古学实践 作者:尼古拉斯·戴维 /卡罗·克拉莫出版社:岳麓书社 译者:郭立新 /姚崇新出版年: 2009-9页数: 552定价: 45.00元丛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译丛ISBN: 9787807612377内容简介《民族考古学实践》是第一本对民族考古学这一重要却少为人所了解的人类学分支学科进行全面介绍的著作。在过去五十多年中,这一学科从最初的由考古学角度研究民族物 ...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六节。阅读相关历史背景,请戳这里:从稻作起源到中 ...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五节。 阅读相关历史背景,请戳这里:从稻作 ...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三节。阅读本文第一节,请戳这里:楚地城史—— ...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三节。阅读本文第一节,请戳这里:楚地城史——中国 ...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一节。【摘要】经过本文描述、分析可知,先商时期中 ...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二节。阅读本文第一节,请戳这里:楚地城史——中国 ...
摘要从石家河文化到盘龙城文化的丧葬礼仪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礼仪的核心在于对生命本源和再生升天能力的崇拜。生命本源崇拜在礼器上的表现是祖形器和立鹰礼器。文章指出,祖先牌位的传统肇始于后石家河文化的玉祖形器,及至盘龙城商文化时,玉鹰像成为高级贵族崇拜始祖的礼器;同时,这一社会传统还将融铸创生与再生升天相关连,将爵斝等明器打 ...
石峁群城之谜石峁群城之谜黄河与石峁静云老师:那么,从全球文明化的视角来看中国文明起源的进程,你们觉得最早文明化的区域是哪儿呢?
 众同学:在中国的北纬24度32度之间。 静云老师:现在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什么?中国文明化进程最早的区域在哪儿呢? 
甲同学:应该是黄河流域吧。我们一直视黄河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从考古资料也可发现 ...
摘要:本文依据东亚的资料重新反思和检讨旧、新石器之间所发生的生计变化和内在逻辑。新石器革命经常又被称为“农业革命”,但笔者分析认为,农业是人类改变生态龛的副产品之一,不宜以农业为指标探讨新石器革命的含意。新石器革命的第一步,肇始于末次冰期之后的气候暖化时期,当时水界进入人类生态龛中,并带来巨大变化。因此本文提出将新石器革命称为“ ...
摘要本文分析邓家湾T11-10屈家岭时代的遗迹,推论公元前第四千纪中晚期在此处进行冶炼,且当时该场所的冶炼活动与社会祭礼活动有关。早晚不同时期发生于此处的冶炼遗迹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绝对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3600─3100年间。该场所的冶炼规模也随着时代推移而增加,且可以观察到屈家岭时期先民如何摸索炼铜技术,尝试不同的方法,最终发明了炼缸, ...
本文原载于2020年8月9日《新快报》收藏周刊。约访的时候,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立新正开展第六届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课程。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便进入考古行列的学者,郭立新对考古工作有自己深刻的判断与要求,“走出书斋,深入社会,去到那历史的现场,田野调查、考古发掘和实物观摩”是他认为的基本要求,而他更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