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北石窟寺165窟 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位于165窟前壁(西壁)北侧和南侧雕二身弥勒菩萨,高5.8米。南侧弥勒菩萨,头戴六棱方冠(冠上原雕饰莲瓣,现残损),面方颈长,嘴角略上翘,脸带微笑。戴宽项圈,圈下挂璎珞珠串等饰品,身披帔巾,下着长裙,帔巾自肩向下于腰部穿璧,至腿部向外搭垂。右手上举,掌心向前(手指残),左手置于左膝盖上,手中握一花蕾,坐姿呈并脚状。  北侧 ...

• 碛西馆

碛西馆 : 唐代驿站名。故址当在今新疆托克逊县库什米西之榆树沟附近地方。

• 恰普禅室

恰普禅室 : 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北45公里。东经92°55′42″,北纬42°58′47″,海拔687米。这是一座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禅房遗址,坐落在白杨河西岸的台地上。土坯构筑,平地起建,为正方形,边长2.9米,高2.2米,墙厚0.55米。穹隆顶,内壁以草泥抹墙,白灰粉底,绘满小千佛像。壁画以线描为主,具有高昌回鹘时期的佛教艺术特点。

• 恰其麻扎

恰其麻扎 : 位于库尔勒市城郊东南铁克其乡东北1.5公里,相传已有700年历史。古墓原有面积4.7公顷,现存2.7公顷。墓地有清真寺和过古尔邦节用的大场地。据说在13世纪前,有一位从吐鲁番来库尔勒的艾斯哈外里亚神父,给古墓命名为“斯马衣阿他木麻扎”,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以其曾饮过茶的恰其麻扎称呼斯马衣阿他木麻扎,逐渐延续至今。

• 恰博特沟墓群

恰博特沟墓群 : 位于昭苏县城东南32公里,特克斯河北岸马山南麓的恰博特沟谷山梁上。东经81°23′31″,北纬43°01′23″,海拔1566米。在开阔的山梁上南北1.5公里,东西1公里的范围内,分布墓葬90余座。主要是一批封顶铺石块的土墩墓,大都呈南北方向较为整齐的排列在各山梁之上。其中,大型墓约10座,封堆高1.5~3米,直径15~30米左右,顶部大都下陷;多数为小型墓 ...

• 恰尔格尔墓葬

恰尔格尔墓葬 : 位于富蕴县吐尔洪乡恰尔格尔村恰尔格尔沟中。东经89°32′12″~89°32′13″,北纬46°36′10″。 有墓葬13座。为石堆墓、石棺墓和环石围石堆墓。石堆直径为6~9米,高0.3~0.5米;石圈直径15~17米。

• 恰合博沟石人

恰合博沟石人 : 位于新源县城南恰合博沟内17公里。东经83°15′,北纬43°18′。石人为砂岩质,高1.37米,宽0.33米,厚0.20米。头肩分明,方形脸,下颏稍尖,粗眉大眼,八字形胡须,两耳坠环,颧骨较高。身体其他部位不见明显的雕刻线条。现已移至伊犁州文管所。

• 恰克城堡遗址

恰克城堡遗址 : 位于轮台县城东北34公里处的阳霞乡。遗址坐落在乡政府东南克日柯加德村西南约1公里,四周皆为荒地。城堡平面呈长方形,长约72米,宽约51米。东南墙有一段宽8米,东北墙和西南墙宽4米,西北墙宽4.8米,城墙残高5.5米。城堡周墙封闭,不见城门,除城四角各有一个向外凸出的垛台(角楼)外,东北墙和西南墙中间各有一方形马面。 在西北墙内外各突出一段墙 ...

• 恰勒玛旦古城

恰勒玛旦古城 : 位于且末县以北95公里。古城面积约2.5平方公里,已被风沙掩埋,其近旁有古墓葬。 645年,唐玄奘自印度返回路过此地,称其城郭完善,但已无人烟。在《大唐西域记》中记为“折摩驮那”。该古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

• 恰特塔勒岩画

恰特塔勒岩画 : 位于霍城县萨尔布拉克乡恰特塔勒村北。在一块长2.2米的花岗岩石上。画面上刻有形态各异的大头羊、马鹿,画面正面凿刻领头的公鹿回首翘望,母鹿、幼鹿紧紧尾随,大头羊在奔跑。还有许多古文字样的符号。

• 恰坎迪勒克遗址

恰坎迪勒克遗址 : 位于哈密市西山乡恰坎迪勒克村西约300米。东经93°26′55″,北纬43°15′35″,海拔1 980米,为战国至汉代的文化遗存。遗址坐落在白杨河西岸的台地上,东西长约50米,南北长约150米,地面有4处集中排列的石砌建筑遗迹。南部两处保存较好,为方形石筑屋址。遗址内有大量陶器残片,主要是夹细砂或粗砂红陶,彩陶极少,石器仅见磨盘。 遗址北部还有少 ...

• 恰特它里土墩墓

恰特它里土墩墓 : 位于霍城城东北27公里处的沙尔布拉克乡恰特它里村北。东经81°01′30″,北纬44°17′,海拔987米。其北依天山科古尔琴山,冲恰特它里山谷口,南临沙尔布拉克河,周围已辟为农田。在南北1公里,东西200米的地段内现存土墩墓15座。分两组呈南北排列。偏东一组11座,其中最北端4座的封堆高4米,直径40~50米,偏南端者直径15米左右,高约1米,封堆大都 ...

• 碛口

碛口 : 唐代地名。《资治通鉴·唐纪九》记录唐太宗贞观四年(630)七月,命凉州都督李大亮于碛口贮粮,赈济流散在伊吾之西突厥人。碛口当在今甘肃与新疆交界处。

• 契格尔干卡伦

契格尔干卡伦 : 位于霍城县霍尔果斯口岸北15公里处霍尔果斯河畔。东经80°26′25″,北纬44°21′。契格尔干卡伦设置于清光绪八年(1882)。 驻守索伦营官兵。卡伦为方形夯土建筑,南北长25米,东西宽23米。现存残垣,高3米,宽1.5米,门朝南开,宽3米。四角有小角楼,尺寸不一。北墙下有呈南北向的墙垣两道。

• 北石窟寺165窟 佛灯

佛灯“重修佛灯记”碑(元)  在北石窟寺165窟内的正中央,立有一盏较为完整的佛灯,为明代正德元年(1506)镇原县五泉里人安泰冯氏所供。材料为黄砂岩,由灯碗、灯盘、灯柱、灯座四部分构成,通高2.38米,据说此灯原先在窟外的献殿内,清同治年间献殿焚毁后才迁入殿内,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关于此灯的由来,我们可以根据165窟内北侧镶嵌的小石碑 ...

• 齐德哈仁细石器遗址

齐德哈仁细石器遗址 : 位于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齐德哈仁渡口北100米处的沙丘地带。东经86°17′14″~86°17′15″,北纬47°52′09″,海拔440米。 地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第二堆积阶梯上,遗址大都被沙丘覆盖,暴露面积约1000平方米。地面采集文物近200件,有石片、石核、细石叶、石钻等文物。石质多为硅质岩,石器加工精细。遗址中不见陶片。该遗址的年代确定为 ...

• 齐背岭墓葬

齐背岭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阿拉哈克乡塔尔浪村西北9.5公里。东经87°33′19″~ 87°33′20″,北纬47°59′36″~47°59′37″。有墓葬17座。其中,石棺墓3座,石堆墓13座,同心圆石圈墓1座。石堆墓大者直径9.2米,其余均较小。

• 七屯城

七屯城 : 唐代城名。《新唐书·地理志》、《沙州图经残卷》作屯城,或称小鄯善。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东之米兰附近。

• 七克台古城

七克台古城 : 位于鄯善县七克台乡南湖村南面的小山上。东经89°39′~89°40′,北纬42°59′~42°60′,海拔约490米。遗址所在的小山长110多米,宽50多米,东、南两面陡峭,西、北两面为漫坡,上下便利。遗址主体为一面积25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的建筑,东、南、北墙为土坯垒砌,西墙为夯筑,残高约2~3米。由此向西,有一处古城址遗迹,在其周围散见夹砂红陶片和灰 ...

• 七个星千佛洞

七个星千佛洞 : 位于焉耆县城西南约30公里处的七个星乡霍拉山东麓,距公路经过的塔什店北约15公里。现残存12个洞窟,皆依山开凿。 其中10个洞窟已无佛像,壁画也早荡然无存,仅剩两个洞窟有部分壁画。有唐代藻井形式与麒麟形写实装饰,形制与克孜尔早期石窟相同。出土有塑像、肢体、鹰嘴天王等,制作十分精美,对研究西域佛教有一定价值。该遗址建于晋唐时期,现为 ...

• 七个星明屋遗址

七个星明屋遗址 : 位于焉耆县七个星乡西南12公里,与千佛洞为邻。“明屋”为维吾尔语之汉译,意为“千间房子”。该遗址建于晋唐时期,有殿宇、僧房、佛塔等小建筑九十余所,除顶部毁坏外,墙壁大部完整。1928年清理出土有佛头、佛身、佛锦、鹰嘴天王头、老维文木简、墨书木板、陶罐等,制作极为精美,对研究我国佛教的传入有一定的价值,是自治区第一批公布的文物 ...

• 七角井细石器遗址

七角井细石器遗址 : 位于哈密市西北约186公里的东天山南侧七角井盆地中部。东经91°37′42″,北纬43°29′24″,海拔872米。石器遗址有两处分布点。一处在七角井乡东北约500米的公路以北,范围约20万平方米,采集到的细石器有扁锥体石核、锥形和船底形石核、细石叶以及细石叶加工成的镞和钻、刮削器等近700件。数量之多,形式之规整,说明当时细石器加工技术已 ...

• 棋盘千佛洞

棋盘千佛洞 : 位于叶城县棋盘乡西12公里的绝壁上。洞下是棋盘河,顺河有一条道路,延着这条道路西去,翻过库拉木阿特达坂,可以通到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这个千佛洞当地人称为“卡里嘎玛”,意思是“黑洞子”,也叫“姑娘洞”,相传这里曾居住过一个古代帝王的女儿。但据其形制及洞内残存的壁画可知为一个供奉佛像的地方。洞窟开凿在陡峭的青色沙岩上。洞的位置高 ...

• 七泉湖萨依古墓群

七泉湖萨依古墓群 : 位于吐鲁番胜金乡西北的沙砾戈壁上。东经89°24′~89°25′,北纬43°4′~43°5′,海拔498米。古墓群面积约125平方米,地表为石围石堆墓。石堆平面呈圆形,横剖面为覆斗形。其中一座墓葬,地表用醒目的黑色石头作为石围和石堆,开口向西南,大墓被盗掘,小墓保存完好,墓地未采集到任何遗物。

• 奇台

奇台 : 清代城名。俗称古城,西汉为车师后国地、车师后城长国地,东汉为车师后部所并,汉末属匈奴,晋属铁勒,魏属蠕蠕,周为突厥地,唐为蒲类县、金满城,隶昆陵都督府,统于北庭都护府。后置甘露州。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后并于高昌。辽置可敦城。元为别失八里地。明属卫拉特和硕特部。 清乾隆置奇台县。故址在今新疆奇台县城东南40余公里处之老奇台。

• 奇台堡

奇台堡 : 清代城堡名。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筑于今新疆奇台县城址,光绪二十四年(1898),自靖远城移奇台县治于此。

• 奇台天山龙化石遗址

奇台天山龙化石遗址 : 位于奇台县北部六棵树地区博尔腾戈壁,或称凯利斯。1928年当时中瑞联合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中国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袁复礼和助手白万玉,在奇台六棵树一带发掘出两具完整的古生物化石,第一具约长14米。当时被认为是恐龙化石,并定名为“天山奇台龙”。后经鉴定确认为二齿兽化石。

• 奇格曼古墓葬

奇格曼古墓葬 : 位于鄯善县连木沁乡丘旺克尔村西南约3公里。东经 89°54′44″~ 89°54′45″,北 纬42°51′19″~42°51′20″。火焰山前有一片两河交汇形成的约5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山地,墓葬即坐落在山地的山前坡地上。墓地东西长约1 2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墓葬破坏严重,被破坏的墓葬有近200座,墓坑暴露,人骨、遗物狼藉。暴露出的墓坑皆 ...

• 蒲桃城

蒲桃城 : 唐代地名。亦作葡萄城。《沙州都督府图经》中之蒲桃城,曰:“蒲桃城南去石城镇四里,康艳典种蒲桃于此城中,因号蒲桃城。”唐代康国康艳典在石城镇建立居民区,于城周建立新城、蒲桃城、七屯城等四城,蒲桃城为其中之一。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城北附近。

• 蒲昌城遗址

蒲昌城遗址 : 位于尉犁县尉犁镇东南173公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场五连的耕地中间。 1983年11月5日正式批准称蒲昌城。遗址一带为古城镇,城内已辟为农田,遗址破坏殆尽。蒲昌城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由护抚臣魏光焘派人营造,光绪十八年(1892)竣工,后抚缉招徕局搬入该城。据1985年9月14日实地测量,古城遗址南北长382.5米,东西宽297米,周长1 ...

• 婆里

婆里 : 中亚古城名。《新唐书·波斯传》陀拔斯单居婆里城。《元史·西北地附录》撒里牙。故址今伊朗北部之萨里城。

• 婆佉罗

婆佉罗 : 中亚古城名。《正法处念经》婆湖潏罗。今阿富汗北境马扎里沙里夫城。

• 破洛那

破洛那 : 西域国名。《魏书》破洛那,《史记》、《汉书》、《晋书》大宛国,隋、唐史籍有沛汗、钹汗、钹汗那、跋贺那、宁远等称呼,明、清时期称作霍罕、浩罕。唐朝时曾设置休循州都督府于此。破洛那地处东西方陆路交通要道,商业发达,文化繁荣,并以产善马著称于世。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带。

• 破城子古战场

破城子古战场 : 位于和硕县南山(库鲁克塔格)。战场上遍布人、马枯骨,有大面积火烧痕迹,有的骷髅上还带有当年被射中的残箭,地面散有许多陶片、古钱币。在古战场附近,还有许多房舍和古墓遗址。破城子古战场是一处古代战争现场的活标本,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考古工作者来此参观考察。

• 菩萨劳城

菩萨劳城 : 中亚古城名。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封常清击大勃律,进军至此。故址在今克什米尔中部。

• 蒲类国

蒲类国 : 汉代国名。王治疏榆谷。原为匈奴右部地,后属车师。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军破姑师后,以其地分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共8国。东汉时惟蒲类前国尚存,人口2000余。同时,有移支人人居蒲类。 东汉后,蒲类先后为突厥、鲜卑属地。故址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附近。

• 皮山麻扎

皮山麻扎 : 在疏勒县疏勒镇东南59公里。属阿拉甫乡。维吾尔语,意为“接受麻扎”。传说古代奥达木王斯依提阿尔斯兰汗在此麻扎(墓地)接受教徒送水。有维吾尔族200人。以农为主。

• 皮雅勒马城

皮雅勒马城 : 清代地名。《西域图志》皮雅勒马城。今新疆皮山县城东之皮雅勒马。

• 毗沙都督府

毗沙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置,治于阗镇。领五州。高宗龙朔二年(662)废。高宗上元二年(675)复置,领十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德宗贞元六年(790)后废。其辖境西起新疆叶城,东迄沙州。

• 鄯善

辟展 : 清代城名。唐为蒲昌县治所。清雍正五年(1727)在此筑城,讹称辟展城。《辛卯侍行记》云:“辟展汉车师前国东境。”《西域图志》、《西域图考》皆云:“汉狐胡国也。”《北史·高昌传》为白棘城,《南史·夷貊传》作白刃城,宋讹作白力城,《梁书·诸夷传》白刀城,《王延德使高昌记》称作宝庄,明《西域土地人物略》作白昌,清人称作辟展。清乾隆二十四年(175 ...

• 媲摩城

媲摩城 : 五代地名。斯坦因以为即《史记》之拏,《前汉书》之弥、宁弥,《后汉书》之拘弥,《洛阳伽蓝记》之捍么,《北史·西域传》之毗摩城,《大唐西域记》之媲摩,《新唐书》之达德力城,《五代史》之绀州,《马可·波罗行记》之Pein。又:唐代驻军戍所坎城守捉,亦作媲摩城。故址在今新疆策勒县北约30公里处之乌宗塔迪地方。

• 朴桃

朴桃 : 古西域国名。朴桃为古波斯语的安息国名(Partava or Parta)。《前汉书·乌弋山离传》:“北与朴桃接”,即指此国。

• 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

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 : 原碑共有两座,位于古宁远城东门外。其一为“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由乾隆帝亲自拟文,立于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有碑亭,后被毁。另一座为“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碑文亦由乾隆帝亲自撰拟,立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七月,后被毁。

• 塔什干城

屏葛 : 五代城名。今乌兹别克斯坦之塔什干城。

• 凭洛州都督府

凭洛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亦作冯洛州都督府。唐高宗永徽五年(654)置羁縻州都督府,隶昆陵都护府,总隶安西大都护府统辖。后移治北庭都护府。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至乌鲁木齐之间。

• 努尔尕森塔木墓葬

努尔尕森塔木墓葬 : 位于福海县解特阿热力乡努尔尕森塔木村西南600米乌伦古河南岸的高台地上。东经87°30′,北纬47″5′6″~47″5′7″。有石堆墓6座,南北排列。其中,东排4座,西排2座。石堆最大直径12米,高1.7米,其余直径5米左右,高约0.5米。

• 努哈托罗盖古城遗址

努哈托罗盖古城遗址 : 在昭苏县特克斯台(即夏台)西南4.2公里,城垣无存,仅余墙基。城为方形,周长约1 430米。城外有城壕,城内建筑无存,地面散有红陶片,时代不详。

• 努勒思拉克斯套岩画

努勒思拉克斯套岩画 : 位于托里县喀拉托别牧场。东经83°33′25″,北纬45°27′50″,海拔1 700米。努勒思拉克斯套在一条很深的山谷之中,为牧民努勒思拉的冬牧场,岩画就刻在其屋后山顶的岩石面上,山顶相对高度约100米。岩画均刻在垂直的岩石面上,石质为熔岩,画面多向东,岩画均敲凿而成。刻在山顶是这组岩画的最大特点。如: 第一幅,在一块高1.5米、宽1.2米的 ...

• 帕罗米萨德

帕罗米萨德 : 中亚古地区名,或称帕罗帕米萨代。古贵霜帝国时期,称作濮达。该地区位于阿富汗东部兴都库什山以南地区,在帕米兹山东南,喀布尔西南喀布尔河谷一带地区。

• 帕尔哈德—西琳渠遗迹

帕尔哈德—西琳渠遗迹 : 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境内库尔干河东岸由南向北延伸的群山,此山被称为“干得克尔”(恶山)山,沿此山坡由南向北延伸的一个古代的水渠遗址被人们称为“帕尔哈德—西琳渠”。其源头在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乡一个叫格吉布克的地方,由塔什库尔干河引出。沿“干得克尔”山蜿蜒向前,一直到该山尾部的“阿甫拉布希亚甫”山外止,全长约80公里,穿 ...

• 牌租阿巴特

牌租阿巴特 : 清代城名。古疏勒国属地。《西域图志》牌租阿巴特,《新疆识略》牌素巴特,又名洋阿巴特。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置伽师县治所,隶疏勒府。今地为新疆伽师县城。又:在今阿富汗境内古称巴达克商的地方,亦称作法札巴特。

• 潘津麻扎

潘津麻扎 : 位于伊宁县潘津乡潘津村东侧。东经81°27′18″,北纬44°0′。麻扎墓地占地约百亩,建筑面积约45平方米。陵寝建筑为土木结构,坐东朝西,顶部已毁坏,现仅存四面土坯残墙,残高约3.5米。该麻扎建造年代及陵主无考。

• 裴逻将军城

裴逻将军城 : 唐代城名。传说为突骑施黑姓可汗阿多裴罗所筑。据贾耽《四夷路程》所记:“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又西二十里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其故址当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畔之托克马克城以东不远的地方。

• 宁边城

宁边城 : 清代城名。即原昌吉县老城,位于昌吉市东北缘,现为居民区和商业区。宁边城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呈正方形,每边长约500米。城墙为夯筑,墙中有木楔、芦草束等构筑物。城南100米处发现一冶炼遗址,曾出土8只炼铁坩埚及“开元通宝”、“龟兹通宝”、“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等古币。

• 宁戎驿

宁戎驿 : 唐代戍所名。故址在今新疆鄯善县鲁克沁西北(故柳中县)。

• 宁远城

宁远城 : 清代城名。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筑城,为伊犁九城之一。同治十年(1871)毁于俄军入侵。光绪十四年(1888)置宁远县,属伊犁府。民国初亦为宁远县。故址在今新疆伊宁县。

• 宁哈尔

宁哈尔 : 中亚古城名。《世界境域志》宁哈尔。故址在今阿富汗之贾拉拉巴德。

• 宁远古城

宁远古城 : 旧址在今伊宁市境内,乾隆二十七年(1762)修建,为伊犁河北岸九城之一。城垣高5.3米左右,周长2000多米,设有四个城门,东日景旭,南曰嘉会,西曰环瀛,北曰归极。同治十年(1871)沙俄袭据宁远,古城遭到严重毁坏,旧时建筑今已荡然无存。

• 牛角山石窟

牛角山石窟 : 位于和田市拉依喀乡喀拉喀什河畔的库玛尔山,东北距和田市26公里。牛角山又名牛头山,是佛界名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等书中有记载,据中外学者研究考证,牛角山即今库玛尔山。石窟背山面河,位于山腰处,是伊斯兰教徒朝拜的圣地。石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高5米,宽2.5米,深4米,洞呈锥形;下层高3米,宽2.5米,深11米,呈拱形。上下洞之间以木梯相连。山 ...

• 农机修造厂墓葬

农机修造厂墓葬 : 位于新源县新源镇农机厂和糖厂院内。东经83°14′48″,北纬43°25′10″。在东西500米,南北200米范围内有土墩3座。糖厂院内两座,南北排列,间距50米,高5至6米,直径60米。农机厂院内1座,高8米,直径70米。

• 奴尔斯拉冬牧场岩画

奴尔斯拉冬牧场岩画 : 位于托里县南玛依勒山喀拉曲克牧场的奴尔斯拉冬牧场。岩画零星散布,有牧人、羊群、狼、雕等画面以及符号印记。表现的内容显然与游牧生活有关。岩画均为实刻,技法粗犷。

• 努尔肉孜墩

努尔肉孜墩 : 位于莎车县,当地维吾尔群众称为“和卓木墩”,但实为一处佛塔遗址。相传公元645年唐玄奘路经莎车曾在此讲经说法。

• 努拉洪墓群

努拉洪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乡努拉洪布拉克村西北侧。东经81°08′,北纬43°30′50″。在长400米,宽50米的村西北台地上,分布石圈墓约70座。石圈为卵石铺成,微高出地表,直径4~5米,有的呈圆形或长圆形。在村西南山丘上分布有近10座土墩墓,顶部铺卵石。

• 努拉土墩墓

努拉土墩墓 : 位于塔城市阿西尔乡努拉村。东经83°14′,北纬46°52′50″,海拔高度850米。墓葬位于努拉村东端,有15座。封堆用黄土夹少量卵石堆积,排列无一定规律。其中最大的一座土墩高2米,直径10米,另有一些石堆墓夹杂在土墩中交错分布,石堆高0.3米,直径3米。

• 努拉村北石围墓

努拉村北石围墓 : 位于塔城市阿西尔乡东北3公里。东经83°16′,北纬46°53′,海拔870米。在塔尔巴哈台山山前台地上,有6座石堆墓,直径10米左右。

• 尼勒克苏木

尼勒克苏木 : 庙宇名。位于尼勒克县城东面16公里的喀什河北岸。 “苏木”为蒙古语,即“喇嘛庙”之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修建,原有大庙一座,小庙两座,活佛塔一座,房院44间,铜佛1 068个,铜灯108个,银壶5个,银海螺36个。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今仅存活佛塔一座。

• 尼雅东汉墓

尼雅东汉墓 : 位于民丰县尼雅遗址西北郊大约2公里。墓地建在一片流沙滩上,不足半公里范围。绝大多数墓葬,棺木、人骨横七竖八暴露在沙面上,被盗掘破坏严重。棺木均是用树身挖成空槽,盛尸后盖上木板,掩埋在沙下(因流沙无法凿出墓室的缘故)。在一处坡地的沙堆上,发现一木棺,上覆0.7米沙土,四周围着0.2米厚的红柳枝条,外涂0.02米厚的黄泥,上铺一毛绳编织的毯子 ...

• 尼勒克古铜矿遗址

尼勒克古铜矿遗址 : 在尼勒克县城南3公里的奴拉赛沟中。铜矿遗址分采矿和冶炼两部分,采矿遗址在山坡上,有10余处竖井矿洞。洞口约1米见方,洞长者20余米,最宽3米,局部有横木支撑。洞口周围有大量的矿石和大小不等的采矿石斧。冶炼遗址在距矿洞不远的沟内平坦地方,地面尚残留大量的炉渣、木炭和矿石。在炼炉旁侧沙土里掘出四块龟背形铜块,大者10公斤,小者1.5 ...

• 尼勒克县红光牧场岩画

尼勒克县红光牧场岩画 : 在尼勒克县红光牧场东南15公里的山坡上,为古代游牧民族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刻石高0.8米,宽0.9米,刻有各种动物形象,有些地方受到严重的自然破坏。从可辨认的形象中,可清晰地看到牛、羊、山羊、鹿等动物,刻画整齐,大小不一,有的高达0.07米,最大的0.1米,头部一般在0.03米左右。

• 尼勒克县喀什回子之城

尼勒克县喀什回子之城 : 即赛甫勒城,位于县城东1公里,系准噶尔部统治新疆时期从南疆迁移维吾尔人到伊犁屯垦的最早城堡。遗址四周城垣尚残存可辨,南北宽340米,东西长320米,城墙高10.9米,厚10米。《新疆识略》记载此城曰:宁远城“又东一百八十里,日喀什之山,峰岭高峻,回绕数百里,其上多银,其下多麋鹿狍獐虎豹熊罴之属,将军围场在其中,有城焉,日哈什回子之城 ...

• 尼勒克县林管站苗圃古墓群

尼勒克县林管站苗圃古墓群 : 位于尼勒克县城南,喀什河南岸的高台地上,为战国至汉代时期的文化遗存。由于墓葬区受到严重破坏,能清晰可见的大约还有200座左右。墓葬基本情况和库居尔古墓差不多,密集而规模小,底盘比较大,隐约可辨为南北排列状。此处古墓正位于奴拉赛古铜矿山口以东不远的地方,它对研究2000多年前奴拉赛古铜矿及其主人将起重要作用。

• 鸟飞州都督府

鸟飞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唐高宗龙朔元年(661)置羁縻州都督府,治塞审伽城,隶安西都护府管辖。8世纪中期废。故址在今中亚阿姆河上游喷赤河畔,塔吉克斯坦之伊什卡姆。

• 鸟飞谷

鸟飞谷 : 汉代地名。古休循国都城。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萨雷塔什(与中国新疆乌恰县交界处)。

• 南平城

南平城 : 唐代城名。古高昌属郡南平郡治所之南平城。《新唐书·地理志》:“自西州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头工古城西15公里之让布工商(二工)古城。

• 南谧州

南谧州 : 唐代州名。唐置羁縻州,治钵息德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南之朱马巴札尔。

• 南湾墓地

南湾墓地 : 位于巴里坤县奎苏乡东8公里的一片庄稼地里。1981~1982年,考古专家两次在此发掘古墓百余座,形制有土坑竖穴和竖穴石圈室墓两种,葬具大多数为木质,也有直接将尸体置于墓穴内的。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多,单人葬偏多,也有合葬。发掘出的随葬品不甚丰富,可看出贫富悬殊,随葬品为陶器、骨器、铜器、毛织品。在该墓地出土的土铜鏚为新疆首次发现。经国家 ...

• 南五宫古碑

南五宫古碑 : 位于石河子辖区一四三团场一营金沟河支流南丰产渠南岸。20世纪60年代初,尚保存有石坊石碑群一处,地表有残存的石坊基柱和两块刻有祭文的石碑。立碑时间为18世纪初,碑文记述了一位久战沙场、壮烈捐躯的将军的事迹。后石碑被破坏。

• 南湾青疙瘩遗址

南湾青疙瘩遗址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乡上南湾村东南2公里。东经93°38′36″,北纬43°29′28″,海拔1996米。遗址破坏严重,已无昔日丘状外观,仅见散布于地表的大量遗物。1957年,考古学家黄文弼来此调查时,遗址高出地面约3米,面积约2 500平方米,地表下1米可见土坯筑的墙垣。遗物以夹砂红陶为多,彩陶较少,石器多见磨盘类器、有孔石器、杵、球及纺轮 ...

• 南科克舍木老克木齐墓葬

南科克舍木老克木齐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科克舍木老克木齐村西北6公里的山间盆地近山坡上。东经87°54′26″~87°54′27″,北纬47°49′32″~47°49′33″。有石棺墓两座杂处在现代墓葬中,长约3.8米,宽1.85米。墓地立有一尊石人。

• 难兜国

难兜国 : 西汉国名。亦作难完。《汉书·西域传》难兜,汉初属罽宾。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始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北魏时称波知国。唐属渴盘陀地。故址说法有二:一说是今巴基斯坦控制区克什米尔之巴勒提斯坦,一说是今新疆西部与原苏联(今塔吉克斯坦)之边界待议地区。

• 淖毛湖硅化木遗址

淖毛湖硅化木遗址 : 位于伊吾县淖毛湖乡东北及北部地区。这里的化石保存较好,分布在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间无任何植被生长。在近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较为集中,坡前、坡后、山顶、沟间,随处可见竖立、横卧的硅化木化石,其形成年代,与大南湖硅化木同属14 500万年前的中生代。

• 南河城

南河城 : 东汉城名。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旧城。

• 纳达齐牛录庙

纳达齐牛录庙 : 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村,建于清代末年。现仅存关帝庙、娘娘庙和山门三间破屋,正殿东西两壁绘有以《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单刀赴会”等故事为题材的彩画,绘画生动,别具风格。

• 纳林果勒墓群

纳林果勒墓群 : 位于昭苏县城西南约95公里,中哈边界纳林果勒河东岸的草滩上。东经80°10′50″,北纬42°39′09″,海拔高度2000米。在南北200米,东西50米的峡谷草滩上,有土墩墓约50座。其中封堆高1~2米,直径15~20米的大墓3座,其余为小型墓。个别墓葬的顶部已塌陷。1976年考古工作者曾在此墓地以东波马附近发掘22座墓葬,据发掘资料推断为战国、西汉时期塞 ...

• 纳里速古鲁逊元帅府

纳里速古鲁逊元帅府 : 元代军府名。故址在今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之列城。

• 纳瓦库都克石棺墓

纳瓦库都克石棺墓 : ①位于鄯善县鲁克沁乡西北2公里的吐格曼博依村。东经89°44′42″,北纬40°45′35″~40°45′36°,海拔19米。墓群坐落在火焰山南戈壁前缘地带,四周均为耕地,因村民取土种田而遭破坏。墓葬形制不清,取土面积约250平方米,挖出许多人骨架、陶器、石球等。地面采集物有陶片、石球、头骨等,时代约为战国至汉代。②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下 ...

• 奶牛场墓葬

奶牛场墓葬 : ①位于阿勒泰市红墩乡西北约1.85公里克兰河西南岸的 一 高 地 上。东 经 88°11′37″~88°11′38″,北纬47°43′32″~ 47°43′33″。有石堆墓53座,分布较为分散,且排列无规则。石堆大者直径10余米,小者2米余,高0.5~0.8米间。②位于富蕴县库额尔齐斯镇额尔齐斯沟和喀拉通克沟相汇处的西南山梁上。有10座墓葬。其中,多为石棺墓,石棺长2米 ...

• 奶牛场石人

奶牛场石人 : 位于富蕴县库额尔齐斯镇奶牛场附近。东经89°13′18~89°13′19″,北纬46°39′01~46°39′02″。在一组石棺墓前立石人一尊,因被移动过,原方位不清。刻石为自然长条形砾石,砾石上宽下尖,通高1米,宽0.43米,厚0.38米。在砾石的宽面上部浅浮雕出人的面部轮廓及五官。

• 南城

南城 : 西汉城名。古姑墨国都城。今新疆阿克苏市的旧城。

• 南道

南道 : 古东西交通主要道路名。汉代至唐代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其道是自敦煌出阳关,循新疆塔里木河与阿尔金山、昆仑山脉之间的通道西行,在新疆莎车县以西翻越帕米尔,通往中亚阿姆河中、上游一带。当年唐高僧玄奘法师自印度归国时,即由此道返回长安。

• 奶牛场岩画

奶牛场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红墩乡低山山坡裸露的岩石上。东经88°09′36″~88°09′37″,北纬47°47′15″~47°47′16″。有近十幅岩画,其中最大的一幅高2.6米、宽1.3米,凿刻有羊、鹿等动物。

• 那竭国

那竭国 : 中亚古国名。东晋《法显传》那竭国。故址在今阿富汗东北,喀布尔河南岸之贾拉拉巴德一带。《洛阳伽蓝记》那迦罗诃,《高僧传·佛驮跋陀罗传》那可梨城,《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那揭罗喝,又作灯光城,《宋史·天竺传》

• 木斯沟口墓群

木斯沟口墓群 : 位于尼勒克县木斯乡吾吐羊场西4公里。东经82°57′,北纬43°35′42″,海拔940米。在东西5.5公里,南北约4公里的地段,分布圆丘形土墩墓约200座。多呈南北方向排列。其中,最大的一座封堆高约6米,直径约50米;高约2~5米,直径30~40米的中型墓10座;其余皆为高0.5~1米,直径7~20米的小型墓。大中型墓葬封堆顶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塌陷。

• 那色波

那色波 : 隋代城名。为小史国都城。唐属安西都护府管辖。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之卡尔希城。

• 那勒克遗址

那勒克遗址 : 位于且末县城稍偏西南古且末河谷,附近有扎洪鲁克古墓地。该遗址范围相当广大,为早期遗存。遗址区内可见到多处居住遗迹。采集到的文物有三棱式铁镞,大量褐陶片、残铁器、几何形花押、玻璃器等。从河谷向左右展开,有相当规整平直的渠道,其中一条,宽6米,深0.5米,长达50米左右。水渠与陶器都显示着定居农业生产特点。陶器特征与米兰遗址风格相近, ...

• 那音乔卡山岩画

那音乔卡山岩画 : 位于塔城市阿西尔乡加木尔扎村。东经83°13′30″,北纬46°55′10″,海拔920米。岩画点在加木尔扎村西北的那音乔卡山上,距村子约0.5公里、岩画所在的山峰高出地面约50米,山体由黑色片状岩构成,在靠近山顶的五块岩石上刻有岩画。岩画刻在垂直的岩面上,分早晚期;早期画面向东,敲凿而成,凿刻较深,有很重的岩晒,岩画的尺寸均不太大,一般在0.3 ...

• 纳缚波

纳缚波 : 唐代地名。古为楼兰国地和鄯善国地。《大唐西域记》纳缚波。隋在此置鄯善郡。唐贞观初,有康国大首领康艳典来此建石城镇,又名典合城。故址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即今新疆若羌县城,又有人以为是新疆若羌县城东北之米兰旧城遗址(清代称磨朗)。当地民族称此地为卡克里克。

• 纳达木卡伦

纳达木卡伦 : 清代戍所名。位于察布查尔县斐新哈莎镇纳达木村南2公里。东经80°39′30″,北纬43°39′35″。卡伦设置于清光绪八年(1882),属锡伯营驻守卡伦。现遗址尚存,为方形夯土建筑,南北长45米,东西宽37米,墙高2.8米,宽2米,四角有角楼。门朝南开,宽4.3米,在卡伦北约50米处,有四个马槽台,为圆形,直径1.5米,高0.7米。

• 木垒烽燧遗址

木垒烽燧遗址 : 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县城至大石乡之间。由县城东行至大石乡的35公里行程中,有3处烽火台:三个泉烽火台、三十里大墩烽火台和大石乡烽火台。其中三十里大墩烽火台保存较好,残高5.5米,顶部宽3米,台基东面长3.4米,西面长3.8米,北面长4米。占地16平方米。 三座烽火台均为夯土筑成,外抹草泥。烽火台附近还有古驿站遗址。

• 木克墓葬

木克墓葬 : 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西南约3公里。东经86°05′38″~86°05′39″,北纬47°15′26″。有石堆墓10余座,石堆直径5~8米,高0.3~0.6米。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