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家湾长城
汪家湾长城长 695 米,西距明代长城墙体 50 ~ 100 米。以黄土和黑褐土为主夯筑,质地粗疏,夹有少量小砾石,夯层厚 0.12 ~ 0.18 米。底宽0.5 ~ 1.5 米,顶宽 0.3 ~ 1 米,高 0.3 ~ 1.2 米。学界对该段长城时代和功能认识有分歧。
汪家湾长城长 695 米,西距明代长城墙体 50 ~ 100 米。以黄土和黑褐土为主夯筑,质地粗疏,夹有少量小砾石,夯层厚 0.12 ~ 0.18 米。底宽0.5 ~ 1.5 米,顶宽 0.3 ~ 1 米,高 0.3 ~ 1.2 米。学界对该段长城时代和功能认识有分歧。
乌鞘岭吊沟烽火台位于打柴沟镇乌鞘岭沟口北。平面呈方形,剖面呈不规则形。顶部剥落残损,底部东西长12 米,南北宽10 米,高7.5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1 ~ 0.16 米。烽火台周围有围墙(墩院)。烽火台后期修补加固痕迹明显,结合所处位置判断, 应建于汉代,明代修缮后继续沿用。
箱子湾边墙梁长城箱子湾边墙梁长城长 1129 米。黄土夯筑,夯层不清。底宽 2 ~ 5.6米,顶部残损,高 0.3 ~ 2.5 米。沿线散存绳纹板瓦、筒瓦片。沿线有敌台 4 座。
瓦碴梁长城瓦碴梁长城长 1490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08 ~ 0.12 米。底宽 0.3 ~ 6 米,顶部呈土垄状,内(南)侧高 0.3 ~ 2米,外(北)侧高 0.5 ~ 3.5 米。沿线散存绳纹板瓦、筒瓦片。沿线有敌台 4 座。
烽墩梁敌台 烽墩梁敌台位于寺子川乡山坪村张家湾社东南。平面呈近似圆形,剖面呈不规则形。顶部直径 7 米,底部直径14.6 米,高2.6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07 ~ 0.09 米。敌台顶部及周围农田间散存少量绳纹板瓦片。
王儿岔村长城 王儿岔村长城长 6129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08 ~ 0.1 米。底宽 3.2 米,顶宽 0.5 ~ 1.7 米,高 0.5 ~ 1.7 米。沿线有外绳纹或环轮纹内麻点、素面、布纹等板瓦。沿线有敌台 2 座。仁和村壕堑位于长城墙体外侧,与长城墙体平行。略呈“U”字形,长 219 米,宽 16 米,底宽 1.8 米,深 5 ~ 6 米。
油坊湾敌台 油坊湾敌台位于马渠乡赵渠村油坊湾组西。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剖面呈不规则形。顶部东西长3 米,南北宽2.4米,底部东西长 7 米,南北宽 5 米,北侧高 2.8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07 ~ 0.11 米。敌台周围散存绳纹板瓦、筒瓦片。
孟庄村长城 孟撞村长城长 3208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07 ~ 0.11 米。底宽 0.8 ~ 12 米,顶宽 0.2 ~ 5 米,高 0.2 ~ 8.5 米。沿线散布外绳纹内麻点纹、环轮纹、素面、布纹筒瓦片。沿线有关堡 1 座、敌台 7 座。
芦家湾长城 芦家湾长城长 152 米。黄土夯筑,土质比较疏松,黏结性差,夯层厚 0.08 米。底宽 0.5 ~ 1.7 米,顶宽 0.2 ~ 2 米,高 0.2 ~ 1.2 米。墙体起点为通渭县烽墩梁敌台。
半个城关半个城关采集的瓦当拓片半个城关位于虎洞乡半个城村苦水河与杨家沟交汇处。坐西面东,平面呈不规则状,依山就势, 关北墙利用部分长城墙体。关内从东向西有两道南北向墙体,分别与部分关墙构成东、西两座小城, 关内原地面建筑消失。关东墙长 44 米,南墙长 597 米,西墙长 356 米,西墙北段呈弧形,存马面 7 座;南段呈直线状,北墙长 544 米。现 ...
半个城村长城半个城村长城采集的板瓦外侧拓片半个村长城长7369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08 ~ 0.11 米。底宽1 ~ 7 米,顶宽0.5 ~ 2.1米,高 1 ~ 5 米。沿线散存外绳纹内麻点纹、素面纹、环轮纹、细布纹、布纹和素面瓦片。沿线有关堡 2 座、敌台 11 座、烽火台 3 座。
中国黄河中游以新石器时代陕西龙山文化和西周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20余公里处的沣河西岸,地处古代丰镐地区。1933年曾在这一带作过考古调查。195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伯洪主持发掘。由该所编著了考古学专刊《沣西发掘报告》。最下层为很少的仰韶文化堆积,出有红地黑彩和白地赭彩的弧线圆点纹彩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陕西龙山文化 ...
春秋晚期吴国贵族墓葬。位于江苏省六合县西南10公里的程桥镇东。1964和1972年,南京博物院先后清理两座墓葬。▲ 程桥东周墓 “曾子羲行”铜瑚▲ 程桥东周墓 羽纹缶有铜缶、戈、戟和剑等兵器,以及车马器、工具和灰陶鬲、硬陶罐等,还有一件铁丸。▲ 程桥东周墓 编钟正面拓片2号墓随葬的乐器为7件一套的编钟和5件一套的编镈,礼器除1件“越式鼎”外,还有两 ...
莫高窟第12窟 晚唐处于莫高窟南区最北端的第12窟为晚唐时期所开凿,其形制仍为唐代常见的覆斗顶、西壁开龛式的中型洞窟。内容及壁画的布局与中唐期的洞窟大致相同。西壁佛龛及部分窟顶壁画 敦煌的晚唐时期又称为归义军时代,历经了吐蕃近70年的统治之后,敦煌重新归属中原汉族王统,上至地方统治者、下至民间百姓,洞窟营造活动空前高涨,且多为自发行 ...
福星村长城 福星村长城墙体长 2631 米。黄土夯筑, 夹杂有少量砂土, 夯层厚 0.06 ~ 0.1 米。底宽 1.8 ~ 12 米, 顶宽1 ~ 2.75 米,高 0.3 ~ 4.1 米。墙体周围留存大量瓦片,以外绳纹内麻点纹、外绳纹内素面最多, 外绳纹内布纹瓦片较少,此外还有少量器物残片。墙体南 65 米为焦家那坡障墙。
庙儿湾村长城 庙儿湾村长城墙体长2834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05 ~ 0.13 米。顶宽 0.4 ~ 2.6 米,底宽 1 ~ 11.5 米,高 0.6 ~ 8.4 米。沿线散存外绳纹内麻点纹、布纹、菱格纹、素面等瓦片。墙体东北 315 米为阴山障墙。
盐滩村长城1段盐滩村长城采集的瓦当拓片长城墙体长 5587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05 ~ 0.09 米。底宽 0.8 ~ 7.5 米,顶宽 0.3 ~ 2.8 米,高 0.5 ~ 4.8 米。沿线散存外绳纹内麻点纹、绳纹、乳钉纹、素面和布纹以及内外皆环轮纹瓦片,另发现云纹瓦当。沿线有敌台1 座、障墙2 处。
祁家坪村长城长城墙体长 3218 米。黄土夯筑,夹杂有砂土,夯层厚 0.05 ~ 0.09 米。底宽 0.4 ~ 9 米,顶宽 0.2 ~ 3米,高 0.4 ~ 5.2 米。沿线散存绳纹、环轮纹板瓦及筒瓦等。沿线有敌台 5 座。
宿郑家坪村长城宿郑家坪村长城采集的板瓦外侧拓片 宿郑家坪村长城:长 3216 米。 黄土夹杂有少量红土夯筑,夯层厚 0.05 ~ 0.14 米。底宽2~ 12 米,顶宽 0.8~2 米,高 0.8 ~ 4 米。沿线散存外绳纹内麻点纹、环轮纹、素面板瓦和筒瓦片。沿线有敌台 1 座。
高庙村长城:长 1338 米。沿地势黄土夯筑,夯层厚 0.05 ~ 0.1 米。底宽 1.6 ~ 4.3 米, 顶部残损,高1.5 ~ 3 米(内外侧有高差)。末端路旁上有三个圆形深坑,呈“品” 字形排列,疑即“品字窖”。沿线散存外绳纹内麻点和外绳纹内素面板瓦片。长城坡村长城长2694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06 ~ 0.12 米。底宽1.5 ~ 6.4 米,顶宽0.6 ~ 2.5 米,高0.5 ~ ...
黄家川村长城:长 1823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06 ~ 0.12 米。底宽 1.9 ~ 2.5 米,顶宽 0.7 ~ 0.8 米,高 0.8 ~ 2.2 米。沿线发现少量外饰绳纹内饰麻点纹、素面瓦片。
武家村壕堑 武家村壕堑:分为内、外两道,均为西南 - 东北走向。第一道壕堑呈“凹”形,长 49 米,宽 13 米,深 3.6米;第二道壕堑呈“U”形,长 64 米,宽 14 米,深 2.8 米。两壕中间有一段长 46 米、底宽 4.2 米的土垄,现已塌陷成斜坡。
新永村关:位于龙门镇新永村蔡家岭顶雷祖庙。背依长城墙体,前临南侧断崖。关堡平面略呈矩形,坐南朝北。东墙长 34 米,南墙为长城墙体,长 25 米,西墙长34 米,北墙长 23 米。现存关墙宽 0.5 ~ 1.6 米,高 0.8 ~ 2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06 ~ 0.12 米。东墙和南墙相交处为岭顶制高点,建有敌台 1 座。
堡子坑敌台:位于窑店镇长城坡村堡子坑社北。平面呈不规则形,剖面呈近似梯形。顶部东西宽 2.2 米,南北长 3.2 米,底部东西长 6.5 米,南北宽 5.2 米,高 3.1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03 ~ 0.12 米。敌台顶部和周围农田间及田埂上散存外绳纹内麻点纹、素面、乳钉纹瓦片。
古树湾 1 号敌台古树湾 1 号敌台:位于窑店镇凡山村古树湾社西。平面略呈矩形, 剖面呈不规则形。顶部东西宽1.1 米,南北长1.4 米,底部东西长 4.4 米,南北宽 3.7 米,高 4.5 米;中部圆柱状台体东西宽 3.4 米,南北长 4 米,高 6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05 ~ 0.08 米。敌台周围散存少量的外绳纹内麻点纹和内外环轮纹瓦片,圆柱状台体中夹杂少量灰瓦片 ...
大崖头烽火台 大崖头烽火台:位于洮阳镇边家湾村五社北。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剖面呈梯形。顶部东西宽2 米,南北长2.5 米,底部东西宽 7.6 米,南北长 9.5 米,高 8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1 ~ 0.16 米,局部厚 0.07 ~ 0.09米。台体顶部及四周约 200 米范围内散存大量泥质红陶片(部分有彩绘)、夹砂黑陶片、夹砂灰陶片及少量人工打磨修琢的扁平石器 ...
宿郑家坪村遗存:位于八里铺镇宿郑家坪村水泉社西北。平面呈矩形,仅存部分东墙和北墙。东侧墙体略呈南北走向,与长城墙体平行,长 10 米,底宽 1.6 ~ 5.8 米,高0.7 ~ 2.5 米;北侧墙体略呈东西向,其东向延长线基本与长城墙体垂直,长22 米,底宽 1 ~ 6 米;东墙和北墙相交。墙体黄土夯筑,夯层不清。遗存周围散存较多外绳纹内麻点纹、布纹、绳纹,以 ...
陈家窝窝烽火台 陈家窝窝烽火台:位于窑店镇杨家坡村陈家窝窝社东。平面呈椭圆形,顶部残损,底部东西宽 2 米,南北长 15 米,高 7 米。黄土夯筑,夯层不清。
Description Geographical and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Ayvalık is a province of Balıkesir, which is located in north-western Turkey, and bordered by Burhaniye in the north, Dikili in th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Zeugma is home to archaeological remains that reflect the complicated, sometimes ambiguous, yet extremely varied character of the ethnicities which mingle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The site of Sagalassos remains almost completely preserved, with the monumental structures, where in some cases almost all the original building stones ca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Priene includes all the qualities that make up a classical Hellenistic “polis” and puts these together with a remarkable order and around a Hippodamos pla
Description Perge, the long-established city of Pamphylia region, is located 18 km east of Antalya and 2 km north of Aksu Village.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Perge has been excavated systemically by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Laodikeia, which is situated in the middle of Lycos Plain and on the southwest border of the region of Phrygia, was one of the biggest metropolises of Ana
Description The site of Kltepe, which was the capital of the ancient Kingdom of Kanesh and centre of a complex network of Assyrian trade colonies in the 2nd millennium B.C., is located 20 km to
Description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Assos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Biga Peninsula (Troad), within the borders of the Village of Behramkale, 17 kilometers south of the district o
阿斯兰特佩土丘 阿斯兰特佩土丘是一个30米高的考古遗址,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南12公里处的马拉蒂亚平原。考古证据表明,这里至少在公元前6千年就已成为人类定居点,一直延续到罗马时代晚期。最早期地层属于乌鲁克时代早期,特征是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上半叶的土坯房。该遗址最显著和繁荣的时期是在铜石并用时代晚期,在此期间宫殿建筑群得以兴建。相当多的证 ...
Description Stratonikeia is located in the borders of the Village of Eskihisar, 7 kilometers west of the district of Yatağan in the province of Muğla. It lies on Kadıkule Hill in the west of the fert
Description The ancient city of Korykos extends east-west alongside the highway at a distance of 65 km from Mersin and 25 km from Silifke. It sits on the slopes of the mountain where it reaches the c
Description The ancient city of Kibyra is located in township of Gölhisar on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province of Burdur, at a distance of ca. 110 km from the provincial center. The settlement is sit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Kaunosians are the indigenous people of Anatolia as evident from their unique language, customs and rituals, beliefs which they had their own God namely B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Anazarbos, inhabited interruptedly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has brought the cultural traces of many significant civilizations of Anatolia such as Roman,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This serial nomination includes the unique remains of Lycian civilization which flourished only in this part of the world. These remains include Parliamen
Description İnce Minareli Madrasah 37°52'22.40"N- 32°29'23.96"E Karatay Madrasah 37°52'29.91"N- 32°29' 34.27"E Erzurum ifte Minareli Madrasah 39°54'20.20"N- 41°16'42.16"E Yakutiye Madrasah
Description Alanya situ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Gulf of Antalya is 137 kms away from Antalya by the main highway. The peninsula of Alanya surrounded by city walls was named "Karakesion" during
Disclaimer The Tentative Lists of States Parties are published by the World Heritage Centre at its website and/or in working documents in order to ensure transparency,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to fa
Description Akdamar Church (the Church of the Holy Cross) is located on Akdamar Island in Lake Van within borders of Gevaş District of Province of Van. Situated in the region of Eastern Anatolia, Lak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Aizanoi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ities of the Roman Period with the Zeus Temple, the Complex of Stadium-Theatre and the Macellum. The structure of
发掘现场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1978年湖北省博物馆由谭维四主持进行发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随葬品。从出土的镈钟铭文可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为公元前433年或稍后。该墓的年代和墓主身份都很明确,为东周考古的分期断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尺。▲ 曾侯乙墓 墓室俯视墓制与葬俗该墓为岩坑竖穴木椁墓,开凿在红色砂砺岩 ...
张家寨子2号烽火台 张家寨子2号烽火台位于和平乡南岔村张家寨子南。平面略呈椭圆形,剖面呈梯形。顶部东西长 2 米,南北宽 1.6 米,底部东西宽 9.6 米,南北长 11.6 米,高 5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09 ~ 0.1 米。
商代后期王都宫殿区遗址。殷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北。自1928年开始,中国考古学家长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先后达20余次。揭露总面积已超过2万平方米。发现了宫殿遗址。甲骨卜辞﹑王室成员墓葬等重要遗存﹐为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中国考古学上具有重要地位。▲ 白陶豆小屯遗址的发现北周末移相州于安阳,隋、唐时此地皆为 ...
商代晚期墓葬。位于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村。年代约当公元前14~前13世纪。1977年当地农民在取土时发现,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作了清理。▲ 刘家河商墓 黄金饰件估计此墓的方向为南北向,有二层台。墓主人的遗骸不明。墓内共出随葬品40余件。铜器有小方鼎2,饕餮纹鼎2,弦纹鼎、鬲、甗、爵、斝、卣、罍、瓿各1,盘、盉各2,铁刃铜钺1,还有人面形饰、各式铜泡等 ...
商代后期的王陵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5~6公里的洹水北岸,与小屯宫殿遗址隔河相望。墓地包括侯家庄、前小营和武官村之间的大片地区,已发现大墓13座,祭祀坑1400余个。这一发现对商代考古与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左起:董作宾、李济、傅斯年、梁思永1931年在安阳小屯考古时合影发掘经过1934年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安阳殷墟进行第 ...
亚醜钺商代晚期墓葬群。位于山东益都县苏埠屯村。1956~1966年山东省博物馆在此发掘出两座大型墓、两座中型墓和一座车马坑。其中1号墓的发掘报告于1972年刊布。▲ 苏埠屯商墓文物出土时的场景1号墓是一座有4条墓道的大墓,墓室呈长方形,墓口南北长15米、东西宽10.7米,深8.25米。南墓道底部呈斜坡形,长26.1米,宽2.7~3.2米。西、北两墓道作阶梯形,东墓 ...
孤山墩 位于红山窑乡水泉子村村委会西北。原平面呈方形,剖面呈梯形,现为圆形凸包状。顶部东西宽 6.5 米,南北长 7 米,底部东西长 14米,南北宽12米,高 2~3.5 米。外以石块垒筑,内以黄土填实。烽火台四周斩挖山体形成壕沟,北侧壕沟西端向山下延伸与长城壕堑相连。烽火台东北侧有 6座燧体,东侧(壕沟以内)并列有 2 座燧体。
上孤山子西烽火台 位于红山窑乡水泉子村七社(阎家壕北)西北。平、剖面呈不规则形。坍塌为馒头状,底径 10 米,高 2.5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18 ~ 0.2 米。烽火台东、南、北三面筑有围墙(墩院),围墙东、南、西三面外有壕沟。
毛卜喇汉壕堑 长 9058 米。中间掘壕,两侧堆土成垄。壕沟底宽2~8 米,上宽4~ 13 米,深 0.5~8 米;东北垄底宽0.8 ~ 3.2 米,顶宽0.7 ~ 1.2 米,高0.5 ~ 1.2米;西南垄底宽 0.8 ~ 3.5 米,顶宽 0.6 ~ 1.5 米,高 0.5 ~ 1.5 米。明长城墙体在壕堑西南侧伴随始终,汉长城墙体紧靠壕垄末段,与之并行。沿线有烽火台 1 座。
喇叭泉汉长城 汉代修建,明代修缮后继续使用。长 6001 米。黄土夹杂细小砂石夯筑,夯层厚 0.1~0.25米。底宽 1~7米,顶宽 0.1~1.5米,高0.1~2.5米。
四方墩 位于昌宁乡阜康村东北。处在同名沙井文化遗址中,台体系汉代修建,明代补砌后沿用。整体分为上、下两层,平面呈“回”字形,剖面呈“凸”字形。顶部东西宽 21 米,南北长23 米,底部东西宽 25 米,南北长 27 米,通高 12 米。下层台黄土夯筑,夯层厚 0.8 ~ 0.1 米,局部可见栣木。上层台土坯砌筑,土坯规格 32×19×7 厘米,顶部有女墙。烽火台 ...
丰镐遗址内的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长安县沣河西岸的张家坡村附近。年代从西周初年一直延续到西周末年。墓地范围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0.5公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56年开始发掘,已发掘的墓葬总数达三、四百座,对于了解西周时期的葬俗及西周墓葬的分期等均有重要意义。▲ 张家坡西周墓地 玉琮葬制与葬俗张家坡的西周墓都是中小型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 ...
西周时期卫国贵族墓地。位于河南省浚县以西35公里的辛村。1932~1933年,河南古迹研究会先后进行4次发掘,发掘工作由郭宝钧主持。1964年出版了考古学专刊《浚县辛村》。墓地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300米。共发掘墓葬82座。年代从康叔受封到卫国灭亡,约当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西周时期卫国的历史、葬制、车制及西周时代戈戟的演变 ...
西周中期国国君伯墓及其夫人井姬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1974~1975年宝鸡市博物馆发掘。1号墓墓主为伯,2号墓墓主为井姬。年代约在昭、穆之际。▲ 茹家庄西周墓 玉鹿两墓东西并列,都是土坑竖穴墓,墓室南面有斜坡墓道并有随葬的车马坑。墓室内筑木椁,安放棺木。伯墓墓室南北长5.2米,东西宽8.48米,木椁长3.2米,宽4.2米。椁内分隔成深浅不同的甲 ...
西周早期贵族墓葬。位于甘肃省灵台县城西北的白草坡村。1967和1972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两次在这里发掘、清理了9座西周墓和1座车马坑。其中最重要的是1号墓和2号墓,此二墓和车马坑相距很近,自成一墓区。根据随葬青铜礼器的铭文,可以确定1号墓墓主是潶伯,2号墓墓主是伯。年代约在康王和昭王时期。▲ 白草坡墓地M2▲ 白草坡西周墓 车马坑两墓均为长方 ...
西周中期贵族墓葬。位于安徽省屯溪市西郊约5公里的奕棋村附近。1959和1965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先后发掘3座墓。这几座墓的形制和随葬品的特点,都和中原地区的西周墓葬有所不同,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点。▲ 屯溪西周墓 蟠虺纹提梁铜卣▲ 屯溪西周墓 跽坐铜人墓葬均无墓穴,只在平地上用卵石铺砌出墓室的范围,其上放随葬品,然后堆筑封土。1号墓保存较好,卵 ...
春秋晚期蔡昭侯之墓。位于安徽寿县西门内。1955年治淮工程中发现,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清理发掘。▲ 寿县蔡侯墓 吴王光鉴墓中所出的大量青铜器是春秋晚期的标准器,可以作为铜器断代的标尺。铜器铭文记述了蔡与吴、楚的关系,是研究蔡国的历史和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 寿县蔡侯墓 蔡侯铜盥缶该墓为近方形的土坑竖穴墓,南北长8.45米 ...
硝河古城址位于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老城村,年代为宋。2005年9月15日,硝河古城址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至遗址100米。面积153900㎡。建设控制地带:四周距保护范围外100米以内。硝河古城,位于今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中静公路穿境而过。是一座军事意义颇为重要的城池,清同治年间各种机构趋于完善,设立“固原直 ...
兰河烽火台位于西吉县城东区,309国道南侧山顶上,为明初军事防御设施。圆台体,底径15米,顶径5米,高6米,占地面积176平方米,夯筑而成,筑层坚硬,夯层10~12厘米。烽火台与兰河城、沐家营城(今西吉县城)为同一时间筑。图中烽燧位于白崖乡旧堡村砖窑组西山顶上,小编实地查看,由城墙和烽火台组成,占地面积较大,《西吉县文物志》中无记载。经向文物 ...
腰庄烽火台位于西吉县田坪乡腰庄村南山顶上,属军事设施遗址,建于清代。圆柱体, 底径12米,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南残墙高1~3米,黄土夯筑,夯层5~7厘米,烽火台南侧有一条深3米、宽5米的沟壕,为烽火台防御掩体。
何店烽火台位于西吉县吉强镇何洼村北山顶,属宋代军事设施。圆锥体,底径11米,高 6米,占地面积78平方米,黄土夯筑,夯层为14.8厘米,地面散布零星宋代瓷片及灰陶片。与王昭堡城址相邻。
新堡村烽火台位于西吉县平峰镇新堡村西高山顶上,属军事防御营地,建于宋代。平面呈 圆形,底径40米,占地面积1256平方米,基台高2米,黄土夯筑而成。西侧有残存的墙高0.2~2米,夯层15~20厘米。遗址内散布褐灰色瓦片。
堡玉烽火台位于西吉县苏堡乡堡玉村城址北山顶上,同堡玉城建于同一时期,属宋代军事设施。圆锥体,底径10米,占地面积78平方米,残高1〜3米,黄土夯筑,夯层 14-18厘米。
硝河烽火台位于西吉县硝河乡硝河村东山顶部,属宋代军事建 筑。底径12米,高6 米,黄土夯筑,夯层14-18厘米,地面散布宋代陶片和瓷片。紧邻硝河古城和半个堡,是宋得胜寨军事防御设施。
东坡山烽燧位于西吉县将台乡谢家东坡山顶上,筑于战国,是战国秦长城的附属建筑,圆锥体,黄土夯层,夯层15〜20厘米,底径10米,高4米,占地面积41平方米。
西坪山烽燧位于西吉县将台乡西坪村西山顶上,战国时期军事设施。平面呈长方形东言 长3米,南北宽2米,占地面积6平方米,高3米,黄土夯筑,夯层5〜7厘米,东侧为战国秦长城遗址,是秦长城的附属建筑。
张堡塬烽燧位于西吉县马莲乡张堡塬村北侧山顶上。南1000米处残存的战国秦长城筑于同一时期。圆台体,底径17米,高12米,占地面积226平方米,夯层15-20 厘米,夯层坚硬。
南山烽燧位于西吉县什字乡什字村南山顶上,属战国时代军事设施。圆锥体,高3米,底径7米,占地面积125平方米。黄土夯筑,夯层14〜18厘米,周围地面上散布有灰陶片等。
北山烽燧位于西吉县什字乡红城村北山顶上,属战国时期军事防御工事。圆锥体,底径 9.6米,高3米,黄土夯筑,夯层厚14〜18厘米,占地面积54平方米,地面散布灰陶片等。
疙瘩梁烽燧位于西吉县兴隆镇王家河村西山顶上,属战国时期军事设施。圆锥体,底径6 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黄土夯筑,夯层15〜20厘米,周围地面散布灰陶片。
西山烽燧位于西吉县兴隆镇下堡村西山梁顶,属战国时期军事设施。底径16米,高约3 米,占地面积192平方米,周围地面散布灰陶片。
东山烽燧位于西吉县兴隆镇玉桥村东山顶,属战国时期军事设施。呈圆锥体,底径13 米,高4米,占地面积198平方米,黄土夯筑,夯层15~20厘米,地面散布灰陶片。
王少台山烽燧位于西吉县兴隆镇张节子村东山顶,圆锥体,属战国时期军事设施。底径12 米,占地面积108平方米,黄土夯筑,夯层0.15〜0.2米,周围地面散布灰陶残片。
小茨沟长城小茨沟长城长 2143 米。黄土和黑钙土为主夯筑,并有少量红粘土,掺砾石和少量石块,夯层厚 0.16~ 0.3 米。底宽 0.8 ~ 3 米,顶宽 0.3 ~ 1.5 米,高 1.5 ~ 3 米。
冯家坷坨烽火台 冯家坷坨烽火台位于三源镇向阳村冯家坷坨社西南。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顶部东西长 8 米,南北宽 6 米,底部东西长10 米,南北宽 8 米,高 8 米。黄土夯筑,夯层厚 0.2 ~ 0.24 米。烽火台周围有围墙(墩院)。
曹大坂至青羊大坂山险绵延在龙首山上,长 10800米。以山崖、山脊、沟壑为天然屏障。沿曹大坂南侧山脊,经过东响门沟顶、红疙瘩山,芦草沟等山脊、沟壑,在青羊大坂山脊最高处与王爷井壕堑相连接。山险海拔在 2112~2805米之间,其间群山连绵,峰峦叠嶂,陡坡崎岖,山势险峻,难以攀爬,构成长城防御体系中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沿线有烽火台 2 座。
黑水墩位于金昌市园艺林场家属区东北。平面呈正方形,剖面呈梯形。顶边长6米,底边长 13米,高 13米。黄土夹砂石、土坯、栣木、藤条、芨芨草夯筑,夯层厚 0.15~0.18米,土坯规格35×20×8厘米。烽火台周围有围墙(墩院)。烽火台有两次修筑痕迹。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烽火台初建于汉代,明代在汉代基础上维修利用。位于金昌市市区西北、潮水墩东南。 ...
王爷井壕堑长 2107米。利用自然山脊,部分地段中间掘壕, 两侧堆垄,个别地方利用较高的山崖稍加修整。壕沟上宽3~8米,底宽2~4米,深 0.2~0.5米; 壕堑东北垄底宽 1~3米,高0.2~0.8米;西南垄底宽 2~3米,高 0.2~0.5米。
黄圪垯烽火台位于山丹县马莲井车站东北。平面呈圆形,剖面呈不规则形。残迹可辨,四面斜坡,顶部残存方形墩体,外侧一周可见原包砌墩体的大石块。墩体边长 4×4米、高1.5米。烽火台周围地表有汉代夹砂红陶片、绳纹灰陶片和铁器残渣。
峡口 1 号堡位于老军乡峡口村居民地南。平面呈矩形,东西宽 64.5米,南北长 93米,占地面积 5998.5平方米,门开北墙略偏东。堡墙黄土堆筑。东墙消失不存; 南墙底宽5~7米,顶宽0.8~1.2米,高1.5~3米,外侧有壕沟一道;西墙底宽4~5米,顶宽0.8~1米,高 1~2米,剖面呈土垄状;北墙底宽 5~7米,顶宽 0.8~1.2米,高1.5~2 米。堡内地表有大量灰陶片。
独峰顶壕堑长 12146.3米。掘山挖壕,壕垄分两种:一种是一侧铲削山体成壕垄,一侧堆土成壕垄;一种堆土于壕沟两侧成壕垄。壕沟底宽1~6米,上宽 6~12米,深 0.3~2米。壕垄呈低矮的圆脊状,底宽 2~4米,顶宽 0.3~2米,高0.3~2米。壕堑内及其附近可采集到汉代灰陶片。沿线有堡、烽火台和汉墓各 1 座。
长 1040米。东侧为岩石山体,西侧为河谷。在山根将自然山体挖掘、铲削、垒筑而成,铲削成高2~6米的陡壁,底部形成宽2~6米的平台,断面呈“∟”形。沿线有堡 1 座。长 2290.6米。掘山挖壕,西南侧铲削山坡为垄, 东北侧在壕沟两侧堆土成垄,壕垄局部用石块垒筑。壕沟底宽1~2米,上宽6~8米,深1~1.5米;壕垄顶宽0.5~1米,底宽3~4米,高1~1.5米。
Description Angkor Borei is an important center of one of the earliest complex polities in Southeast Asia. It was a major political centre and the foundation of Khmer civilization that began between
Comparison with other similar properties One unique feature of the Banteay Chhmar temple is the relief carving on the East Gallery Wall, of a series of extraordinary, images of multi-headed Avaloketd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The temple of Preah Khan Kompong Svay is a unique complex which can be see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conveying the con
Description Phnom Kulen range is located 30 km northeast of Angkor archaeological site, Siem Reap province, northwest Cambodia. It is registered since 1992 on the Government of Cambodia’s tentative l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Koh Ker represents a unique vision in the arts, architecture and introduces new technologies, which changed urban planning for the coming centuries.​ The
Justification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The Khmer Rouge regime governed Cambodia during Democratic Kampuchea (1975-1979) following a radical ideology - rooted from different communist beliefs an
Description Beng Mealea is a very impressive temple built in the reign of King Suryavarman II, 12th century CE, and modified by Jayavarman VII. It is located in Beng Mealea village, Beng Mealea commu
野麻滩黄河岩画位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野麻村、绵沙湾村。2010 年被平川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岩画刻凿于大浪山东麓黄河红山峡谷东、西两岸山崖上。东岸凿刻于距地面约 10 米的红砂岩上,长约 4 米,高约 2 米。分为两处,其中一处刻有山羊 1 幅,人像、月亮、太阳像各 1 幅,人手像 3 幅,人头像 5 幅,鼎状像 3 幅。下部风化,残缺不全 ...
东大山关口位于平山湖蒙古族乡政府南。建在狭长陡峭的山谷之间,在东西长 10 米、南北宽 2.6 ~ 6 米的范围内,以天然巨石和人工构筑设施共同筑成一道天险关隘,占地面积 60 平方米,在最窄处(宽 2.6 米)的石壁间,人工开凿石窝,顶部构建相关设施,在东侧 6米宽的峡谷间,有两块天然巨石呈闸门状横堵在关隘间。在两侧陡直的崖壁上,人工开凿出安装横木 ...
土桥壕堑长 1958.3 米。壕堑上坡铲削山体成崖,缓坡或缺口处用砂土、碎石夹植物根茎叠筑,下坡用土石堆起壕垄。在山沟河谷地段,堆筑成两条高大平行的土垄。靠山脊一侧(内侧)壕垄呈陡坡状,下坡壕垄绝大多数已消失,现存者高2~6米,壕沟呈坡台状,宽 0.3~2.5 米。上坡壕垄多夹杂有石块,低矮处用土夹灌木根茎分层堆成壕垄,底宽 4 米,顶宽 0.3~0.5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