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圣寺
土 圣 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金、明 地址:原平市阎庄镇水油沟村 始建于唐朝,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正殿(新建)、东西廊庑、南楼、钟楼以及万佛塔等,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南楼为楼阁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下层四周围廊。万佛塔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年),为八角密檐式砖塔,通高15米。基座为砖砌束腰须弥座,塔身 ...
土 圣 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金、明 地址:原平市阎庄镇水油沟村 始建于唐朝,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正殿(新建)、东西廊庑、南楼、钟楼以及万佛塔等,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南楼为楼阁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下层四周围廊。万佛塔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年),为八角密檐式砖塔,通高15米。基座为砖砌束腰须弥座,塔身 ...
白 佛 堂(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定襄县河边镇继成村 始建于宋代,元代兵焚,现存寺庙为明清所建。主要建筑有正殿(石殿)、东西配殿、关帝庙、钟楼等。占地面积3715平方米。 正殿,又名石殿,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坐北朝南,开凿于千仞绝壁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整个殿宇全部为石雕仿木结构,所有飞檐斗、滴水脊兽均利用崖 ...
代县钟楼(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代县城内东大街 为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通高18.5米。砖石台基高4米。台基之上为木结构楼身,面宽、进深均为五间,宽11米。一层副阶周匝,设有回廊,二层出平座。二层内悬大铁钟一口,钟口直径1.66米,上铸铭文“金大定八年岁次戊申八月十三日造”。 ...
护 宁 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偏关县天峰坪镇寺沟村 创建年代不详,寺院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依地势而建,主要建筑有正殿、南殿、东西配殿、痘神庙、山神殿、文昌阁、关帝庙、地藏殿、罗汉殿、比丘庙等。其中南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南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单下昂。正殿为寺内主体建筑, ...
佛 堂 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原平市西镇乡前沙城村 始建于宋代,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有过殿、佛殿,两侧有神棚、罗汉殿、关帝庙等,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佛殿为元代建筑,过殿为明代建筑。 佛殿为大雄宝殿。整个殿宇置于台基之上,前有月台,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正方形,单檐悬山顶。殿内塑 ...
五王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东周――汉 地址:五寨县杏岭子乡前五王城村、东秀庄乡后五王城村 遗址四面环山,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依山而建,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500米,周长约8000米。城内分为南北两部分,城墙残高0.5――7米,沿城墙四周共建有六个瓮城,西面瓮城保存完好。瓮城平面呈半圆形。 城内的建筑集中于城南,发现有半地穴式 ...
武州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辽、金、元 地址:五寨县小河头镇大武州村西 据记载,东周的赵惠王置武州塞,魏置神武县,唐末置武州,后唐改毅州,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武州城系历代兵家屯兵要塞,也是历代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之地。 遗址有城址两处,小城平面呈长方形,大城平面呈正方形。小城周长约1.46公里,城墙底宽3-5米,顶宽1-2米 ...
烈 女 祠(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盂县孙家庄镇大吉村水神山 亦称柴花圣母祠,为祭祖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花公主而建。坐北朝南,依山就势,主要建筑依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影壁、木牌楼、仪门、圣母殿,东西两侧建耳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祠西北有两天然石洞,号曰修真洞、藏身洞,洞南山崖边建抱泉楼三间。祠内现存清代壁画105平方米、 ...
石评梅故居(第四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平定县城内姑姑寺巷 石评梅(1903―1928年)故居是一座清代民居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由前院、里院和偏院组成。前院有倒座、照壁和大门;里院有正房及南北厢房;偏院有三间二层小木楼一座,曰“栖云阁”,为石评梅居住的“绣楼”。 石评梅在此居住生活期间,创作了《 ...
离石文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清 地址:离石区旧城 创建于元初,重修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万历、清乾隆、同治年间屡有修葺。现存大成殿、东庑、西庑等建筑。 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建在高2米的石砌长形台基上,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斗五铺作双抄双下昂。 ... ...
法 云 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汾阳市三泉镇平陆村 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42.98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现存建筑有山门、正殿、东配殿及西耳房。 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前廊式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前搭牵用三柱。 ...
堡城寺龙王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汾阳市峪道河镇堡城寺村 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 占地面积3153.52平方米,现存龙王殿及廊窑一座。龙王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前廊式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前搭牵用三柱,殿内三椽下有“达鲁花赤”题记。 ... ...
虞城五岳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汾阳市阳城乡虞城村 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56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正殿、戏台、西厢房、西耳房。正殿为金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造。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前廊式单檐硬山顶。斗为五铺作单抄单昂计心造,梁架结构为四椽前搭牵用三柱。 ...
齐圣广佑王庙 (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汾阳市三泉镇义丰北村 旧称相公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齐圣广佑王殿及戏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85.81平方米。齐圣广佑王殿为元代遗构,戏台为清代所建。 齐圣广佑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前廊式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单昂计心造,梁架结构为三椽前搭牵用三柱。 ...
报恩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 地址:汾阳市城内卫巷街 俗称姑姑寺。创建年代不详。寺内现存有山门、正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 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占地面积1345.85平方米。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悬山顶。斗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梁架为四椽前后搭牵用四柱。 ...
禅 定 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汾阳市阳城乡普会村 创建年代不详,据记载北魏已有。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规模较大。东院保留建筑较完整,主要有山门、过殿、正殿、配殿;西院有戏台和关帝殿。 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前廊式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梁架结构为四椽对前搭牵用三柱。关帝殿为清代建筑,殿内神龛 ...
汾阳铭义中学(第四批省保) 时代:1915年 地址:汾阳市城内英雄路 其前身是1913年开办的山西公立河汾中学和1915年由华北基督教公理会创办的铭义中学。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学校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沿阵地,涌现出大批革命志士。从创办到1947年,汾阳中学毕业学生3000余名,分布于山西各地,为山西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校 ...
乌突戌古城遗址 (第四批省保) 时代:北齐 地址:临县白文镇郝峪塔村与南庄村之间丘陵地带 遗址依连绵起伏的山梁,沿崖壁周缘自沟底向顶部用素土夯筑。居山临水,高低相差悬殊。系古代重要军事设施,用于屯集兵马。据民国六年县志载:“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置为临水县,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立“乌突戍”。乌突戍是从长城的黄栌岭起,北至社于 ...
仁 泉 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石楼县义碟镇下河村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八年重修。寺院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342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献亭、乐楼。 正殿为无梁殿,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乐楼建造在三门洞之上,面宽5.9米,进深5.4米,单檐歇山顶。天花板上绘有封神演义故事,与建筑同期, ...
坪上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北朝 地址:柳林县三交镇坪上村东1公里 遗址位于黄河东岸二级台地,东面连山,南北临沟,地形较平缓,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东高西低,南北长约2500米,东西宽约800米,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为0.5―1米,地面暴露有灰坑和多种类形的遗物。遗址东部有一段残墙,随地形起伏,呈南北走向,长约2500 ...
南 山 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柳林县孟门镇 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金大定年间敕赐“灵泉寺”额。清乾隆年间遭火焚毁,嘉庆年间重修,道光年间补葺。 寺院坐北朝南,长99・3米,宽42・6米,占地面积8860平方米。分为寺内、寺外两部分,寺内有大雄宝殿、地藏十王殿、三贤殿、观音殿、藏经殿等建筑。 寺外有源神殿、观音殿、圣境 ...
天 齐 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孝义市梧桐镇中王屯村 始建年代不详, 清康熙年间有过大的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殿、乐楼,两侧为东西偏殿。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顶。殿顶琉璃脊饰,斗四铺作。殿内四根柱子上泥塑盘龙,东、西、北三面墙绘有16幅壁画,面积60多平方米。 ... ...
临 黄 塔(第四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 创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原为阿育王塔,后历代皆有修葺。清雍正十四年(1732年)重建,始成今日之造型。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18米。塔体一、二层为实心,以上五层檐下均仿木构砖雕斗飞椽,塔顶为攒尖顶,用黄色琉璃脊瓦覆盖。 ...
韩极石牌坊及韩极碑亭(第四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交口县回龙乡韩家沟村 韩极 (1780――1854)字天枢,号玉衡,咸丰皇帝皓封奉政大夫、国子监大学士,并赐世袭“骑都尉”,咸丰四年(1854年)病故,其子(袭四川省通判)建韩极墓楼。咸丰五年(1855年),皇帝御赐,建天枢之坊于河畔。 墓楼为四柱明楼歇山顶式仿木结构建筑,石质。高6.8米,楹联遍 ...
千 佛 洞(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 始凿于元初。石窟深5.5米,宽3.1米,高3米,窟内正中为释迦牟尼大型石刻造像,左右各有菩萨和侍者。四周刻有高16厘米,宽8厘米,排列整齐的佛龛,每个佛龛内分别刻有14厘米高的小石佛,共有1055尊,故名千佛洞。 ...
隋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岚县岚城镇岚城村北1公里 据清雍正八年《岚县志》载,隋城历为苛岚、岚城、宜芳、岚州、楼烦郡,东会州治所,始建于隋大业十年(614年),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州城,经唐、五代、北宋延续460余年,宋元丰二年(1097年)在旧城南筑新城,即今岚城。宋城建成后隋城遂废。 隋城坐北朝南、西高东低,东西长 ...
下靳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尧都区尧庙乡下靳村 遗址位于临汾市区西南约10公里处,东南距陶寺遗址约25公里,西隔汾河与吕梁山相望,南北为平坦开阔的临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1997年,砖厂在村北取土时发现大片墓地。1998年5月对己暴露的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累计清理墓葬533座。墓葬依头向不同可分为A、B两类,A类墓有随葬品,其 ...
仙洞沟碧岩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尧都区金殿镇峪口村姑射山 曾名南仙洞,唐武德元年(618年)开始修建,历代均有修茸,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碧岩寺分布在环形山凹中,依次有山门、二门、靠山廊、观音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愿来殿、南北厢房、又一山禅院、崇道庙等建筑。 大雄宝殿、观音阁、神居洞为碧岩寺主体建筑。庙内有佛 ...
韩壁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霍州市李曹镇韩壁村 遗址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为冲沟,东西均为梯田。遗址面积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300米,文化层厚0.8—2米,断崖上有白灰地面。暴露主要遗物有陶鬲罐、盆、壶,石器有石斧、石刀等。纹饰有绳纹、方格纹、素面纹、附加堆纹。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类型。 ...
霍州鼓楼(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霍州市城内市中心 鼓楼,又称文昌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历代屡有修茸。三重檐十字歇山顶阁楼,通高27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底层高7米,砖砌十字券拱式通道,贯穿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每面门洞正上方嵌砌一青石碑,东曰:“对霍”,南曰:“迎熏”,西曰“镇汾”,北曰“拱辰”。 ... ... ...
故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商、周 地址:翼城县南梁镇故城村 该遗址南边跨故城水库至水库南岸,北边抵南庙村南沟壑,东边伸入上、下二涧峡,西边与北常村接壤,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1900米,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尤其是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存相当丰富。仰韶文化遗存以尖唇夹砂罐为主,龙山文化遗存中最常见的器类为鬲、 ...
东许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曲沃县高显镇东许、靳庄、听城三个村之间 遗址由听城村西的高阜向西、向北各延伸约1500米,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其中心位置在东许村约800米处的苹果园附近,路旁的断崖上仍可见到遗址残迹。主要遗迹有灰坑、袋状窖穴。 东许遗址于五六十年代发现,1986年夏和1995年春先后两次发掘。经过几次调查,东 ...
望绛墓地(第四批省保) 时代:东周 地址:曲沃县史村镇望绛村 墓地位于村北岭头高地,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宽250米,南北长300米,面积达75000平方米,经勘探调查,墓葬总数在1000座以上。1999年春、秋两季对该墓地中心区进行了调查勘探和发掘。 墓葬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小墓多东西向,分布于墓地西部;大型墓多两两成对,大部分有附属车马坑 ...
四 牌 楼(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曲沃县城内贡院街孝母巷 四牌楼,又名望母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邑人李齐沆思母所建,后屡有修茸。四牌楼平面呈正方形,八柱九楼,十字歇山顶,高约18米。
师村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西周——汉 地址:洪洞县曲亭镇、大槐树镇、苏堡镇 遗址以师村为中心,东西长5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有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其暴露在地表的文化层随处可见,范村杨侯国古城遗址文化层内发现有陶鼎、陶豆、陶盆、陶下水管道等;在西尹壁村古墓区盗洞内出土有陶鼎、陶壶、陶盆及彩绘陶器等。追缴回被盗施 ...
上张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春秋 地址:洪洞县淹底乡上张村北部 遗址范围以上张村为中心,东西1500米,南北1000米。总面积1.5平方公里。遗址内分布有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古文化遗址以绳纹灰陶为主,器物有陶豆、陶罐等。古墓葬区出土器物有青铜盘、、带盖鼎、双耳钵等。 ...
女 娲 陵(第四批省保) 时代:唐 地址:洪洞县赵城镇侯村 又称娲皇陵,始建年代无考,据《平阳府志》载唐天宝六年(747年)重修。唐以后历代屡有修茸。女娲陵原规模宏大,建筑风格极具皇家气派。宋代碑文载:“南北百大,东西九筵”,原有建筑现已不存。陵墓内现存宋开宝六年(973年 )和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巨碑两通,千年以上古柏三株,“补天石”一块 ...
马牧华严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 洪洞县辛村乡马牧村 华严寺,俗称北寺,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创建,历代屡有修茸,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配殿。正殿大雄宝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殿内东、西、北三面墙上均有壁画。 ...
彭真故居(第四批省保) 时代:近代 地址:侯马市侯马乡垤上村 故居位于村东南角,为两孔土窑洞,曾是彭真同志儿时居所。窑洞坐西朝东,一字排列,东西7.5米,南北13米,窑洞内宽3米,进深6.5米。两孔中壁有券洞串通,北孔有长2.5米,宽1.7米的土坑,南孔前边为灶房,后为库房。 ...
真 武 祠(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汾西县姑射山 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1161一1189年)改称青山龙王庙,元大德二年(1298年)改称青山庙,延二年(1315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均有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645年)创建真武祠,改称真人庙,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元明清建筑。庙依山而建,中轴线建有南门戏台、看亭、韦驮殿、真武殿、文殿、铜 ...
克 难 坡(第四批省保) 时代:近代 地址:吉县壶口镇南村坡 为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和山西省省政府、民族革命同盟会所在地。因阎锡山避“难存”之谐音,“南村坡”改名“克难坡”。克难坡东连南村,西邻黄河,南面是深沟,背面为土塬,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0.5公里。阎锡山在入住前的两年里,周密规划,修建了窑洞层叠、颇具规模 ...
桥北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商、周 地址:浮山县北王乡桥北村 遗址位于桥北村西南0.5公里处,分布于村西、西南方向。南北长720米,东西宽1550米,呈不规则形,文化层距地表1米,厚度l——1.5米。两个遗址区域内有一古堡墙横贯南北,南段在南疙瘩地区,残存长20米,中间一缺口约9米,再接残堡墙15米;崔家疙瘩一段长30米,宽1——7米,夯土层 ...
追封吉天英碑(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汾西县城东门外 是吉祥之子吉天英、吉天益、吉天弼立石记载朝廷追封吉天英两代先人的缘由及其父吉祥生平之碑。 碑为青石质,璃首,龟跌,通高2.80米,首高0.70米,跌高0.50米,碑身宽0.91米,厚0.35米,元至治二年 (1322年)立石。碑阳额题篆书“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首题“ ...
郎 寨 塔(第四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安泽县马壁乡郎寨村 始建于宋代,清嘉庆年间有过修葺。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约12米。塔基石砌,高92公分。塔身八面呈弧形,南面有砖旋门。第一层八面分别辟有假门、假窗,假门、假窗上各镶一块碣石。正西面碣石上刻诗一首。二层上,其中一石碣有文记。一层檐下有出檐,上端用莲瓣砖、狗牙砖和条砖砌成, ...
山西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 (第三批省保) 时代:民国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245号 是省城保存较完整的一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纪念性建筑。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前有西洋式大门,中有加固维修后的歇山卷棚式二层办公楼和资料室,西侧为临街展览厅,东侧有卷棚式陈列廊。整个建筑古朴典雅,是民国初年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相结合的典范。 山西 ...
池 神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盐湖区南门外 庙坐北朝南,位于土垣上,地势较高。自盐池登临,攀石阶六十余级,周设勾栏凭依。现存建筑主要为正殿、戏台和东西两厢,除正殿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遗构外,余皆清代修筑。 正殿三座并列,殿前月台相连,形制、规模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如此布置在风俗神庙中尚属罕见。殿面宽、进深各五间 ...
马庄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新绛县西南约15公里的马庄村南 位于峨眉岭北侧,地势南部略高,是较为平坦的坡地,西侧有南北向大断沟与稷山相邻,北近汾河。现存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95年发现,发现的文化遗存、遗迹有灰坑、窖穴等。采集遗物以陶器为主,红陶居多,灰陶次之。纹饰除大量素面外,还有弦纹、线纹和彩陶。彩陶多为黑彩, ...
文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新绛县县城内东北隅 据庙内碑记记载,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年)以前,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 文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石坊、泮池、棂星门、大成殿,后有尊经阁,占地面积1678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副阶周匝,重檐歇山顶,琉璃瓦饰。檐下施七踩单翘双下昂斗。棂星门据县志记载为明正德十六年( ...
薛家庙及墓地(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 薛(1389―1464年),明代学者。字德温,号敬,贞子。河津县(现万荣)里望乡平原村人。官至礼部右侍郎,谥文清。学宗程朱,有“河东派”之称。著作有《薛文清公全集》。村中有“薛夫子家庙”及故居。 家庙原有前后两院,现存前院,坐南朝北,南北长31.6米,东西宽13.4米。庙内存有《 ...
寿圣寺塔(第三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芮城县城关镇巷口村西侧 寺院已毁,唯塔独存,据民国间《芮城县志》载:创建于宋元丰元年(1078年),后屡有修葺。 塔坐北朝南,平面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6米。塔基大部分埋入地下,原为方砖铺墁,现部分基础毁坏严重。一层南面辟门,以上各层四面设装饰性门。一至三层檐部施仿木建筑砖雕额枋,上 ...
大佛寺(第三批省保)金、明、清 地址:稷山县县城东北1公里处的高崖上 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2450平方米。正殿为楼阁式建筑,依崖而造。前有抱厦三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悬山顶。殿内存弥勒佛彩塑一尊,佛像依崖雕塑,高14.70米,除手部残损外,其余保存完好。 正殿西侧,尚存有十王洞和十六罗汉洞。该洞系人工凿成,深9米,宽3米;内塑地 ...
晋灵公墓(第三批省保) 时代:春秋 地址:绛县磨里镇南刘家村 晋灵公名夷吾,耽于酒色,荒于朝政,后被赵穿所杀。墓冢如馒头状,长50米,宽40米,高30余米,五花土堆成,未发掘。保存基本完整。
石 碑 坊(第三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绛县南樊镇南樊村 牌坊为石质仿木构结构,六柱五门三重檐,高12米,阔8.50米。正门两端各开二合八字门,石条台基高1米。牌坊上雕“圣旨”石匾,从基座到顶部均浮雕走兽、花卉、人物。右侧附设石碑楼一座,内有石碑15通,碑文均刻于各种石雕艺术造型内,书体有真、草、隶、篆,并配有线刻图案、花卉,雕工、 ...
猗 顿 墓(第三批省保) 时代:春秋 地址:临猗县牛杜镇王寮村西 猗顿,春秋鲁国人,奔走天涯,寻求致富,后驻郇瑕之地。生前以畜牧育桑,兼营盐化,成为与范蠡齐名的富翁。死后葬于王寮村。 墓地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砖砌方形墓,高2米,东西长20米,南北宽18米,中心有一圆形土冢,高1米,周长15米,未发掘。清道光年间重修茔宅,竖墓 ...
裴氏墓群(第三批省保) 时代:汉、唐、宋 地址:闻喜县东镇仓底村东南300米 据清光绪年版《闻喜县志》载,“凤凰塬方圆数十里,为三晋望族裴氏祖茔地”,墓地分别在东西10米、南北宽8公里的凤凰塬上,未发掘。墓冢高如小丘,共二百余座。1986年发现唐吏部侍郎裴皓墓。墓道长39米,四个天井。出土有兵马彩陶俑二十余件(残)、瓷罐2个,墓志铭2合。 ...
杨深秀墓(第三批省保) 时代:清末 地址:闻喜县下阳乡仪张村南50米 杨深秀(1848―1898年)清末维新派,字漪村,山西闻喜人。戊戌年间,因主张变法维新,被慈禧太后杀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墓冢呈圆形,高3米,下部用石条砌成,上部为封土堆,直径6米。冢旁立有墓碑,碑额《戊戌志士杨深秀之墓》。 ...
文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闻喜县城内东北角 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5308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大成门、泮池、戟门、大成殿。两侧有传道斋、授业斋。大成门前有五龙影壁,影壁后有砚池。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斗为五踩双昂,歇山顶。有明弘治四年梁记题款。庙内现有明孔丘线刻石像及宋、元、明、清碑碣四十余通。其中元大德七年(1303 ...
铜矿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垣曲县中条山中 铜矿遗址早在50年代就有发现,有矿洞及冶炼矿石的工作面,洞内出土的采矿工具主要有铁锤、铁钎等。采集有铜矿石、冶炼矿渣等。另在洞内发现有大量木炭,估计当时是用加热法开采矿石的。 ...
叔夷伯齐墓(第三批省保) 时代:周 地址:永济市首阳乡长旺村南山1公里 《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耳心 ,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现存二冢,各高4米,周长45米。墓之东面原有二贤庙,已毁。现存“采薇歌”、“伯夷颂”碑记两通和“伯夷叔齐庙碑”等。 ...
枣园村古墓群(第三批省保) 时代:西周―汉 地址:位于平陆县张店镇枣园村东北部 古墓群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50米,1959年6月发掘汉代砖室墓一座,为规模较小的半圆弧形券顶砖室墓,墓保存完整,出土部分随葬器物。主墓室内出土有绿釉陶壶、绿釉陶仓,内有腐朽谷物。还清理出铁刀、大泉五十铜币。耳室内出土有灰陶罐,及铜质车马饰件和羊骨架等。 ...
赵家滑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平陆县西候乡赵家滑村四周 遗址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500米,据断层观察,文化层堆积厚0.4―2米。遗址东部和北部发现有白灰面居住遗迹。采集到的器物残片主要有彩陶钵、罐、尖底瓶口沿和底部以及陶环、石镰、石纺轮等。 ...
市 楼(第三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平遥县城中心南大街中部 市楼东南脚下有水井一眼,世传“井内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楼”。为本县古十二景之一。楼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同治九年(1870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三年(1911年)曾有补葺。 市楼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 ...
文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灵石县静升镇 兴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至顺三年(1332年)开工,历时四年到至元二年(1336年)落成,经明清及民国年间多次维修,现存为元明建筑。庙址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戟门、大成殿,两厢建奎星楼、配殿,占地面积2237平方米。庙前照壁,元代修建。大成殿建于高0.95米砖砌台基上,面 ...
赵杏古墓群(第三批省保) 时代:东周―汉 地址:永济市北城区赵杏、晓朝、席村三村之间 古墓群西至永临公路西100米,南至晓朝公路,北至席村村南100米,东至席村村东,范围9平方公里。该墓群时代跨越东周、秦、汉。东周墓葬为竖穴土坑墓,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出土器物多为鼎、豆、壶组合;汉墓多为砖砌墓室,为东汉时期遗存,墓内多出土釉陶仓、壶、 ...
荣 华 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和顺县城南10公里的东喂马村西 寺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载,宋元八年(1093年)己有寺院,明嘉靖四十二年(1545年)、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 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轴线上自南而北建有山门、正殿。山门两侧建有钟鼓楼。院内东西两侧建配殿各五间 ...
石 牌 坊(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和顺县城中和街北门 石牌坊全名“兵宪石坊”。明末山东按察司昌平兵备道付使药济众的门生---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刘弘光为药济众所立。 牌坊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石牌坊,由八十八块巨石建成。明间宽3.3米,次间宽1.7米。主坊通高9.57米,面阔8.5米。重檐歇山顶,由四根霸王柱支撑。中间两柱高5.9米,旁 ...
卧 佛 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昔阳县城东40公里的孔氏乡孔氏村西3公里 据寺内《重修卧佛岩记》石碑载:“元至正年间凿石佛,长数丈,卧于岩下。明嘉靖四年,道人王续绵募捐主持,创建大殿四楹,刻石为佛者三,菩萨二、罗汉者三十有六,经始于正德庚午正月,落成于嘉靖壬午十月。” 现存卧佛寺为一天然岩洞,从东向西,宽36米,深34米 ...
关 帝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泽州县城北10公里处的金村镇府城村 创建年代不详。清代屡有修缮,现存为清代建筑。庙坐北朝南,四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戏台、关帝殿、三义殿,西侧建筑有廊庑、钟鼓楼、僧楼,总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正殿为关帝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九架前廊式建筑,斗五踩重昂,台基高1.3米,建筑 ...
金 峰 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高平市城西南1公里的西山东麓 亦名灵严院,创建年代不详,旧时为高平三大寺院之一,僧人众多,这里风景优雅,前临丹河,东望大粮山,隔河相对,登高远眺,整个高平市区尽在眼底。寺内院落重叠,楼阁相联,地址清幽。殿前碑碣、牌匾书撰皆出于当时名流之手。金峰寺曾毁于兵火,元时又进行大规模的重修。 ...
文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阳城县城内东南隅 文庙始建于宋,明洪武年县令李芾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成殿灾毁,道光十九年(1839年)进行了修缮,扩建大成殿为五间,增修了崇圣祠、东西庑和戟门等,包括孔圣庙、明伦堂和文昌宫。现仅存孔圣庙、房屋二十余间,为明清建筑。 孔圣庙为二进院,面积约1000平方米。前院有畔池 ...
朔州城墙(第三批省保) 时代:北齐 地址:朔城区古北大街以南 朔州秦时称马邑,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在此筑城养马,抗击匈奴。古城垣的建筑年代,创建于北齐天保八年(557年),是在秦汉马邑城旧址上扩建而成的。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迁朔州治于马邑,并在秦汉故城废址上重新筑城,朔州之名自此始。 城为正方形,每面边长2000 ...
丹阳王墓(第三批省保) 时代:北魏 地址:怀仁县城北4公里 该墓分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东西侧室。墓室平面均呈弧边方形。四角攒尖顶。墓室高7.2米、墓室面积前后室为35平方米,东西测室为28平方米,墓内有少量的砖丁头制有阳文魏体“丹扬王墓砖”五字。四条甬道壁及前后甬道、前后室的地面都是考古资料上未见的花纹砖。花纹有类似宝相花瑞兽、 ...
宝 宁 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右玉县城内东门北隅 俗称大寺庙。始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弘治元年(1488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 寺院坐北朝南,东西宽约150米,南北长约200米,中轴线上原有四进院落、五座殿宇,现仅存明代大雄宝殿和过殿。 大雄宝殿又称严华殿,位于寺院后部,为宝宁寺主殿。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六间, ...
华严寺塔(第三批省保) 时代:辽 地址: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北2公里处清凉山南峰 塔创建年代不详,据其建筑形制、风格推断,应为辽代建筑。塔为七檐八角密檐式砖塔,总高10・8米。最下层为单层须弥座,平面八角形。束腰上有门,门内雕有乐伎、菩萨等图案,八个转角处均有神态各异的力士砖雕。束腰的上下有砖刻制的莲瓣纹饰。塔身一层正南面辟门 ...
炎 帝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长治县北呈乡北和村 原名北禾村,传说为炎帝尝白谷得嘉禾之地。因北和村位居炎帝建神农城的羊头山之地,故得名。庙创建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碣记载,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现仅存正殿、西耳殿。占地面积700平方米。 正殿,亦称五谷神殿,广深三间,六架椽屋,硬山顶形制。殿身较 ...
文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长子县城东大街北侧 始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大成殿保留元代特征外,余皆明清遗构。 文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两侧有厢房、配殿等,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大成殿位居文庙中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 ...
石勒城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晋 地址:襄垣县城东北二十八公里的西营镇城底村北 据清乾隆四十七年《襄垣县志》载:“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进据襄国,称赵王,后攻上党,筑城于城底村北,以积刍米,基址犹存。”遗址西面的西营镇为石勒屯兵之所,遗址东北面的护驾脑村为石勒的护兵驻地;遗址东面的花果园村为石勒的花园,周边各村均因与石勒皇城 ...
仙堂山古建筑群(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仙堂山腰 又名九龙寺。据寺内碑文记载,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六年(1856年)及民国年间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遗构。 寺院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中轴线由低向高,层层向上,错落有致。三迸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关圣殿、中殿、三佛殿等。寺前 ...
洪 教 院(第三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 始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1161---1170年)重修,正殿明间檐下悬挂匾额一方,题“敕之院”,右侧题“大定九年六月”。据寺内现存元代石碣记载,元至元八年(1271年)整葺法堂,补修佛殿、院基,明、清两代均有修葺。 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465平方米。呈三进院落,中轴线依次有山 ...
沙窟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壶关县黄山乡沙窟村西 遗址位于沙窟村西北土丘地段,依地势分布梯田间,东西长150米,南北长10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断崖处暴露灰坑,文化堆积层达1.5米厚,遗址内发现大量陶片,以绳纹、网纹、弦纹俱多,可辩器型有鬲足、豆柄、口沿等,质地均属泥质夹砂陶。并发现完整的陶鬲、陶釜、骨锥、石铲、石 ...
脑张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屯留县城南六公里西贾乡西魏村脑张东南 遗址地处平坦,东连东魏村,南接司徒,北靠翠屏山,玉溪河环绕而过,总面积约77.5千平方米,从遗址内的断崖和地面可以看见文化层,包含有大量的灰土、陶片。陶片以灰陶片为主,纹饰以绳纹、蓝纹为主,可辩器型有新石器时期的陶鬲足、罐的口沿、石铲等;商周时期陶 ...
许从墓(第三批省保) 时代:辽 地址:大同市城西南7公里新添堡村 为辽代景宗乾亨四年(982年)大同军节度使许从夫妇合葬墓,1986年8月发掘。 墓为仿木结构建筑的砖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高大的墓门楼、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平面呈圆形,苍穹顶,高5.20米,底径4.92米,顶部绘有残存的天象图。墓室周壁为仿木结构,用柱六根间成四面,四面 ...
关 帝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大同市内鼓楼东街 关帝庙俗称大庙,创建年代不详,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有修缮碑记。清康熙、乾隆时也对该庙有增建和修葺。从大殿建筑手法和特色看,当为元代遗物,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处元代建筑。现仅存主殿,其余均已改建。 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檐下斗为五 ...
文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大同市城内东南隅 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即元魏中学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学,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这里所谓府学即今日之文庙。 文庙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大多已塌毁, ...
赵 杲 观(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代县交口乡洪寺村东3公里的天台山 观创建于北魏,明成化、万历年间重修,清康熙年间增修。相传春秋末,赵襄子灭代,代君夫自杀,其余姬妾由丞相赵杲引护外逃,隐居天台山洞,后人纪念其功德,建祠祀奉,曰赵杲观。 观分南北两洞,长138米、宽55・5米,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现存北洞中正殿为明代,其 ...
鼓 楼(第三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大同城区南街 据道光十年《大同县志》载:“鼓楼在永泰街(即今南街)正中,明时建,国朝顺治年修,乾隆等廿七年重修。”而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咸丰二年(1852年)又加修葺。 鼓楼是一座三层四檐十字歇山顶的过街楼阁式建筑,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东西长17.85米,南北宽14.55米,高约20米。一层十 ...
杨忠武祠(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代县枣林镇鹿蹄润村 亦称杨令公祠,俗称杨家祠堂,创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是杨继业后代为祭拜杨继业夫妇暨杨氏后代英烈而建立的祠堂。 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34平方米。祠堂分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依次有戏台、祠门、过厅、正殿;东西两侧对称分布有牌楼、石狮、旗杆,现存建筑、塑像多为明清遗物 ...
宁化古城(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宁武县城西南70公里宁化乡宁化村 据史书记载:古城初建于隋,唐代以后,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开始向军事城堡演变。朝廷不时着重兵守卫,曾为山西“卧牛城”(忻州)的“犄角”之一,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式置宁化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宁化县升为宁化州。古城建于宋太平兴国 ...
狄 青 墓(第三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汾阳市城北十里刘村村东 狄青,字汉臣(公元1008―1057年),宋汾州西河人。在西夏战争中屡立战功,由士兵升大将,皇五年(1053年)官拜枢密使。嘉四年(1059年)归葬于此。嘉七年,追赠为狄武襄公。 墓地坐北朝南,原占地79920平方米,建有祭祠性建筑显庆寺(宋代)、狄公祠等,均毁于晚清至抗战期间。建国后, ...
万 佛 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宁武县城关镇西关 又称万佛禅寺,俗称万佛洞。背依万佛梁山,前临桑干河支流恢河。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又予扩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为明、清建筑风格。 寺坐北朝南,分前后两进院落,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牌楼、山门、钟楼、过殿、正殿 ...
关 帝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汾阳市鼓楼南街东侧 原名关王庙,因庙内原有铸铁关羽骑马像一尊,故俗称为铁马老爷庙。据庙内题记可知,始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以后各代均有修葺。 庙坐北朝南,现存主要建筑有:关帝殿及其偏殿、中殿及左右朵殿、献殿、东西配殿、藏经楼、斋房院、照壁等,总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 正殿为砖石台基, ...
观 音 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柳林县城西10公里的薛村镇薛村河南古神坡 观音庙,又名观音堂、白衣庵,因山腰有一清泉,故名清泉山,观音庙后又被称为清泉寺。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明清碑碣记载,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清康熙五年(1665年)重修僧舍,康熙三十二年(1695年)对庙内各殿再度补葺,雍正八年(1730年)至九年(173 ...
贺龙中学(第三批省保) 时代:1945年 地址:方山县大武镇大武村 学校于1945年9月在贺龙元帅领导下于文水县成立,称“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贺龙元帅亲任校长。1945年10月迁驻方山县大武村。1945年7月1日改称“贺龙中学”。直至1948年夏扩建为“西北军政大学”后,校址随即南迁临汾。贺龙中学,以大武为本部。在静乐县设二部、朔县 ...
古瓷窑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唐 地址:交城县城东北3公里磁窑村 唐宋窑址叠压于磁窑遗址之上,磁窑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4000年左右。唐宋窑址有河东区和河西区两处,河东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河西区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有大量黑、白、青、黄褐等瓷器残片堆集,部分区段厚达1米,器型多以盆、碗、罐等生活用瓷为主,也 ...
竖石佛村摩崖造像 (第三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交城县北部山区岭底乡 始凿年代不详,据清道光七年(1827年)碑刻记载约成于金元之际。石刻凿刻于一巨石之上,巨石呈金字塔形,坐西朝东,高7.3米,底部宽8.8米,厚2.7米。岩石东壁共有石窟65个,造像100余尊。时代最早石窟分三层布置,布局整齐、规范。这一时期的石窟,形制较大,最大者宽1.4米,高 ...
永 福 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交城县城东阳渠村中心 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3年),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重修,后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面积2250余平方米,均为明清遗构。 全寺布局严整,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寺前南端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的乐台一座。歇山顶与悬山顶相结合,(前半部分为歇山,后半部分为悬山 ...
秀容古城遗址 (第三批省保) 时代:北魏 地址:岚县古城乡古城村 秀容古城为北魏鲜卑族秀容郡(国)南迁岚县境时,郡主尔荣在汉汾阳县城的基础上,于北魏明帝永兴二年(410年)扩建而成。现存古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1100米,周长4800米。城墙土砌夯筑,墙基宽20米,顶部窄处宽2米,最宽处达7米,墙高3--13米,夯土层厚6--8厘米,最厚达15厘米。城墙 ...
河云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周 地址:翼城县西南约12公里的南唐乡河 云村四周 地处浍河下游北岸之阶地上,地势较平,东与南丁遗址,西与下阳遗址几乎相接,东西长约1900米,宽约900米,总面积171万平方米。遗址包括居住区和墓葬区。村东为聚落区,断崖上随处可见暴露的灰坑、灰层和文化遗物,文化堆积层厚约0.6—2.5米,主要为仰韶、 ...
枣园——南撖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翼城县城东约10公里处 遗址位于隆化镇(原北撖乡)的浍河及其支流史伯河、浇底河、海子沟、石门河两岸,地处太岳山向汾河谷地过渡的山前地带。包括南撖、北撖、南卫、枣园四个村庄之间的部分区域,重点为四个遗址区,总面积约130万平方米,1957、1982、1986年进行过三次调查,1991年复查了北撖、 ...
泰 云 寺(第三批省保) 时代:宋、金 地址:洪洞县广胜寺镇石桥村北 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天宝十年(751年),北宋雍熙四年(987年)重建,现仅存大殿,主体结构为宋代建筑。 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对前乳通檐用三柱,柱头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殿内四壁存壁画约25平方米,为泥皮覆盖,内容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