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尕马堂东台墓地

尕马堂东台墓地,马厂类型、卡约文化,黄海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扬乡尕马堂村,古墓葬,第四批

• 瓦窑嘴墓地

瓦窑嘴墓地,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海东市,乐都县雨润乡汉庄村,古墓葬,第四批

• 年都乎墓地

年都乎墓地,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古墓葬,第四批

• 烧人沟墓地

烧人沟墓地,马家窑类型,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乡保安村 ,古墓葬,第四批

• 支东加拉古城

支东加拉古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乡宁曲村,古遗址,第四批青海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也为文人墨客所吟咏。这片美丽的土地,在古老羌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农耕文化,融入了青藏高原、河套地区的草原文化,还吸收了从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文化,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种文化和历史的渲染下,青海大地上处处留下 ...

• 正东巴古城

正东巴古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东巴乡东巴村 ,古遗址,第四批正东巴古城 : 位于青海共和县东巴乡东巴村中心。城址范围东西133米,南北300米。开南北门各1处,城门四面均有哨楼,残墙高15米,基宽6米。为唐代城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铁城山古城

铁城山古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乡保安村,古遗址,第四批

• 切吉古城

切吉古城 ,海南藏族自治州 ,兴海县河卡乡红旗村,古遗址,第四批切吉古城 : 位于青海海南州恰卜恰西南80公里切吉乡与河长乡交界处。当地称“薛仁贵城”。城垣保存较完整,城墙略有倾塌,属内、外、厢城组合结构的古城建筑。南北长约280米(外城160、内城和厢城120米),东西宽约190—170米。城墙宽约5米,高约8米。东墙城门外有瓮城。城内曾发现唐代陶片和砖瓦 ...

• 黑古城

黑古城,清,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乡黑古城村,古遗址,第四批 位于乐都县马营乡黑古城村北。古城东西410米、南北170米,平面呈长方形。古城坐落在高低不平的山间,城墙高低错落,夯土筑,南北城墙设有马面,东西两面开门,皆附有瓮城,城内散布有砖瓦碎块、陶片、瓷片。当地农民在城内拾到过“崇宁通宝”及石珠装饰品等。所见遗物为宋代时期,故疑其可能 ...

• 白城子(又称察汉城)

白城子(又称察汉城),清,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乡黄科村,古遗址,第四批

• 藏盖古城

藏盖古城 ,元,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乡藏盖村,古遗址,第四批藏盖古城位于黄河南岸贵德县新街乡原藏盖村二社西北,北距县城45公里。东临塔哇河滩,南靠大山,西隔莫渠河与歪拉山相连。古城建于南山根一个三角形台地上。城呈不规则形,城基宽12米,残高3米,夯土板筑,夯土层厚0.20米。城内出土文物有筒瓦、板瓦、陶纺轮、四耳罐等陶器残片及打制石 ...

• 黑古城

黑古城,元,海东市,乐都县马营乡古城村,古遗址,第四批 位于乐都县马营乡黑古城村北。古城东西410米、南北170米,平面呈长方形。古城坐落在高低不平的山间,城墙高低错落,夯土筑,南北城墙设有马面,东西两面开门,皆附有瓮城,城内散布有砖瓦碎块、陶片、瓷片。当地农民在城内拾到过“崇宁通宝”及石珠装饰品等。所见遗物为宋代时期,故疑其可能是宋 ...

• 十八公里处古三角城

十八公里处古三角城,宋,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俄博乡 ,古遗址,第四批

• 丹阳古城

丹阳古城,宋,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辛家村 ,古遗址,第四批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清泉村北,古城坐落在寺沟峡盆地北部中心,黄河北岸第三台地前沿处。古城东西长365米、南北宽250米,平面呈长方形,夯土筑,基宽7米、高8米,南北开门,皆有瓮城,城墙有马面。墙外有宽10米、深2米的护城壕沟。城内已成农田,但沿能看出有一条南北向中轴大道。城内 ...

• 塌城

塌 城 ,唐,海东市,化隆县德加乡白土庄村,古遗址,第四批

• 金巴台古城

金巴台古城,唐,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北山乡金巴台村,古遗址,第四批金巴台古城遗址,位于青海东北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境北部。因地处金巴台村,习称金巴台古城。金巴台古城为青海通往甘肃张掖的必经之路。古城南北长230米、东西宽200米,夯土筑,城墙残高2-3米,基宽10米,上部残宽4米,夯土层厚9-11厘米。门开于东墙正中,宽10米。城内西部有一 ...

• 大小方台

大小方台,唐,西宁市,湟源县日月乡大茶石浪村 ,古遗址,第四批位于日月乡大茶什浪村西南,药水河东高山上,海拔3300余米,西北两侧为悬崖绝壁,南接大山,大方台在东南,小方台在西北,两方台间有一条狭窄的山梁相连,成为唯一相通的小径。小方台面积约40×40米,地势平坦,地面散布有少量的砖头瓦块,中间偏西有一边长4米、高约2米的天然岩石平台。大 ...

• 冬次多古城

冬次多古城,唐,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塔秀乡只哈村 ,古遗址,第四批

• 破塌城

破塌城,汉,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多巴村,古遗址,第四批位于湟中县多巴镇东北、俗称破塌城。多巴镇南临湟水,东靠西纳川河,北依猪头山,西扼湟源峡口,为四人青海湖和柴达木盆地的咽喉,自古以来为交通军事重镇。破塌城在1960年时能看出轮廓,东西250米,南北250米,呈正方形,有东、西、南三门,城墙附有马面。本世纪60年代后,破塌城东北部被辟为农田,西南部扩展 ...

• 北向阳古城

北向阳古城,汉,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吉尔孟乡向阳村,古遗址,第四批北向阳古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吉尔孟乡北向阳村。北向阳村处在布哈河冲积平原上。古城东有条干枯的小河,北为青藏铁路。古城南北300米、东西400米,呈长方形,城高2-5米、基宽12米。只在南面开一门,门宽14米,夯土筑,夯层厚5厘米。城内由城门起向北有一中轴大道,大 ...

• 靳家台遗址

靳家台遗址,青铜时代,海东市,互助县五峰乡下马家圈村,古遗址,第四批

• 朱乃亥台遗址

朱乃亥台遗址,卡约文化,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岗力卡村,古遗址,第四批

• 崖头沿遗址

崖头沿遗址,卡约文化,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东乡罗家村,古遗址,第四批

• 下邽塔

下邽塔 : 下邽塔位于临渭区下吉镇政府后院。据传 说建于晋,重修于宋,现塔形有唐代风格,明嘉 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关中地震,塔毁,到万历九年 (1581年)复修。1972年至1985年曾进行过大修。塔为九层,高30余米,平面呈正方形,每 层有四门洞。在塔下层南门洞外东壁,有石刻 “下邽镇慧照寺重修塔记”,门道内有石刻“下邽 慧照寺塔迹”,记载了有关维修下邽塔的情况。塔 ...

• 蒲城文庙

蒲城文庙 : 蒲城县文庙,亦名孔庙,又叫“学宫”,位于 蒲城县县城中心,坐北朝南,是一座现存比较完 整的古建筑群。该庙创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 宋、元、明、清历代均有相当规模的维修,特别 是明正德七年(1512年)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 先后作了较大程度的扩建,占地二十五亩, 围墙二百一十六丈。清乾隆三年(1738年)蒲城 知县郭芝将文庙围墙用砖砌,地面全用 ...

• 玄帝庙青石殿

玄帝庙青石殿,明代建筑,位于合阳县王村 镇王村,周围树木葱茂,殿宇雄伟庄严,眺望对 面群山逶迤,近看河谷,开阔无垠,身临其地, 心旷神怡,如入仙境。这里素有“中武当”之称。青石殿是我省惟一的一座石结构建筑。《合 阳县志》载: “南王村罔北有真武庙,明万历时 建。大浴水萦其西,左列五洞,亦胜地也。”殿 前原有飨殿,今已不存。从该殿玄帝庙记碑文中 得知,此 ...

• 合阳县文庙

合阳县文庙,明代建筑,位于县城中心。原文庙建筑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现戟门及 戟门以外诸建筑已荡然无存,仅有大成殿、明伦 堂、尊经阁保存较好。据《合阳县志》载:文庙 主体建筑大成殿创建于宋元祐八年 (1093年), 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尊经阁创建于明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其建筑风格古朴,雄 伟肃穆。1990年至1995年对大成殿进行过全面 修葺,使之恢 ...

• 同兴号

同兴号 茶马古道 古建筑 清 差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

• 同昌号

同昌号 茶马古道 古建筑 清 差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

• 车顺号

车顺号 茶马古道 古建筑 清 较差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

• 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阿鲁司官衙

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阿鲁司官衙 茶马古道 古建筑 1598年 较好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 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文魁阁

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文魁阁 茶马古道 古建筑 20世纪初 一般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 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戏楼

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戏楼 茶马古道 古建筑 民国18年(1929年) 一般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 鲁史镇古建筑群-“俊昌号”茶庄旧址

鲁史镇古建筑群-“俊昌号”茶庄旧址 茶马古道 古建筑 20世纪初 一般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 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犀牛太平寺

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犀牛太平寺 茶马古道 石窟寺及石刻 清道光7年(1827年) 较差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 凤新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凤新街 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 建筑面积6039平方米。坐北朝南。又名“萧祠”、“万寿宫”,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由大殿,左右两间书斋和茶楼组成。庭院宽敞,原种有古柏、紫薇各两棵。

• 困鹿山古茶园

困鹿山古茶园-宁洱镇 海拔1640米,总面积10122亩的困鹿山原始森林地域内,散落着众多的千年以上的野生型、栽培型和大叶种、中叶种古茶树;在村寨旁保存着400多年历史的栽培型古茶树400多棵,茶园面积30亩,是宁洱县发现的最大古茶园。该茶园历史上为皇家贡茶园之一。

• 洪武八角亭

洪武八角亭—永平镇洪武八角亭建于清代,此亭系南传上座部傣族佛寺建筑之一,为三重檐攒尖顶结构,亭高13. 3米,亭基为八方形石雕须弥座,每方2.26米,亭座高1.9米。八方均有人物、花卉石雕。重檐下有斗拱,角饰龙形斜拱,亭身为穿斗结构。该亭建筑风格对研究傣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 茂密佛寺

茂密佛寺—永平镇该建筑为南传傣族佛寺,建筑风格是三重檐歇山式围廊建筑,具有独特的傣族传统佛寺建筑风格,整个佛寺占地面积1365平方米,该佛寺由大殿,僧房、戒堂、大门等组成,大殿正门门柱、藻井上均有雕刻彩绘图案。大殿门口柱子两边雕有龙、门头天头方上刻有双龙戏珠鎏金图案,大殿基座周边有花、鸟、虫、鱼、兽、人物等石雕图案,是傣族佛寺传统建 ...

• 漫落佛寺

漫落佛寺—永平镇漫落佛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 公元1776年),由山门、大殿、僧房组成。占地面积1677平方米,大殿为三重檐歇山式围廊建筑,面阔三间,20米进深五间15米。门柱,藻井上均有花卉、鸟兽、人物、山水图案,僧房为二重檐歇山顶 式,面阔三间,进深屋间,砖石山门。周围有两米高的围墙。

• 勐卧佛寺双塔

勐卧佛寺双塔—威远镇勐卧佛寺双塔俗称树包塔、塔包树,为威远土官刀汉臣建造,始建于明末清初,系南传佛教佛塔。方形基座,边长各4米,为红砂石亚字形仰莲复莲多层塔式,塔身为青砖叠砌葫芦形,刻有佛传故事、民间传说、动植物花卉等石刻浮雕,是研究傣族宗教、文化、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 迁糯佛寺

迁糯佛寺—永平镇迁糯佛寺据记载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由大殿、僧房、戒堂、膳房、山门等组成,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是我省较大的南传上座部佛寺之一。大殿为三重檐歇山顶围廊式建筑,面阔三间15.5米,进深五间22.5米,檐下均有斗拱三层。山门为三重檐歇山顶式牌坊,有斗拱、吻兽和剔透木雕构件等。

• 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兴隆寺

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兴隆寺 茶马古道 古建筑 清 一般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 麻洋纸厂

麻洋纸厂麻洋纸厂位于镇沅县和平乡麻洋村马鹿塘组,厂房坐北向南,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始建于明代,后遭火灾焚毁,清代重修,粉碎房长7米、宽5米,生产房长20米,宽7.5米,职工住房长17米,宽3米,泡竹池宽5.5米,长9.5米,深1米,发酵池宽3米,长5.5米,深1.4米,蒸煮池直径3.5米,深2米,生产厂房及生产流程保持原始古老的生产模式。麻洋纸传统制作工艺 ...

• 紫马街古道遗址

紫马街古道遗址紫马街古道遗址位于镇沅县振太乡太和村紫马街,古道条石路面修建于清代,路面宽1.8米至2米,现存太和桥1座,古驿道126.5米。紫马街古道遗址,是昔日景东至镇沅及景谷古驿道上的重要驿道,因年久失修风雨腐蚀而残缺。

• 果吉桥

果吉桥果吉桥位于镇沅县九甲乡果吉村凹固河三家村组,该桥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建在果吉与文岗两村之间的峡谷中。桥长16.5米、高10米,宽4.2米,土木筑建,桥梁中心设计了减轻压力的斜向支撑,从中减轻桥中心压力,古桥至今修过五次,第一次维修于1948年冬季,主要是杨判才主修,第二次1983年,第三、第四、五次主要维修桥板、瓦屋、栏板等维修。至今一直为 ...

• 碧云寺遗址

碧云寺遗址碧云寺遗址位于镇沅县九甲乡三台村老君殿山上,南离乡政府驻地2公里,据调查始建于清代,遗址保存完好,碧云寺由大殿、后殿、厢房等建筑物组成,总面积为921.2平方米,现房屋建筑为后人在遗址上重建,后殿遗址长11.1米,宽7.3米,大殿遗址长24.5米,宽11米,前院及厢房遗址长18米,宽9.5米,前大院遗址长18米、宽12米,香殿遗址长11米、宽4.9米 ...

• 玻烈河桥

玻烈河桥玻烈河桥位于镇沅县恩乐镇玻烈河上,南北通向,建筑结构为单瓦石拱桥,长14米,宽4米,高10 米。桥碑记载该桥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837年),由164名群众集资修建,后因河水猛涨被冲跨,道光十七年(1873 年)第二次修建。该桥系昔日普洱至大理的古驿道,横跨把边江支流玻烈河上故名。该桥对研究镇沅古驿道有其历史价值。

• 五台山文笔塔

五台山文笔塔五台山文笔塔位于镇沅县按板镇五台山顶上,塔坐南向北,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十月二十日由李春阳所建,李春阳及其父亲均是清代花翎副将衔加二级补用都司(五台山脚原告文记载)。此塔为四方形纯角密檐式六级空心塔,呈八方形小门,高13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塔身由下至上逐渐微收,塔檐从塔身上叠涩挑出,每层塔身四面均有一拱形小门,塔内 ...

• 难搭桥

难搭桥塘坊难搭桥位于镇沅县塘坊村南侧景谷河上,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 此桥系昔日景东至镇沅及景谷的古驿道,由于工程艰巨难搭而得名。桥建于景谷河上游的两岸悬岩峭壁间,桥前原有瓦房一间(现已毁)。桥为单孔石拱桥,高21米, 长13米,宽3.3 米,单径10米。桥东面尚有54.8米古道,保护完好。此桥地势险要,石拱桥凌空飞架,甚为壮观。

• 花山营石仓

花山营石仓花山营石仓位于镇沅县花山营山麓,在花山营悬崖中部的陡峭处,排列着大小不同的由人工凿打出来的13个岩石洞穴,其中在石仓的2000米范围内还分布着卡哨、战墙小子营古战场、烽火台及石墙工事等,经过三次文物普查,花山营石仓共发现人工凿出及人工修凿的洞穴13个,具有较高的军事历史价值。

• 新抚城北门遗址

新抚城北门遗址新抚城北门遗址位于镇沅县古城乡政府驻地北,长33 米,宽2. 3米,石台错乱重叠,台阶脚有一小石桥,古城门在清代时期称为新抚城北门,北上达大理,南可至磨黑古镇,是滇西重要茶马古道,城北门遗址20公里处是清代玻烈桥,南门500米处有一段长800米宽2.3米的古道,为清代古城茶马驿站遗址,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 金山丫口茶马古道

金山丫口茶马古道金山丫口茶马古道位于镇沅县和平乡麻洋村马鹿塘组,该古道自麻洋村起至金山丫口,全长200米,宽2米, 用石块砌成,沿途经恩乐、者干河至麻洋村,过金山丫口,到达新平、双柏、昆明等地,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清代哀牢山主要通道之一,对研究茶马古道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小水井梁子通行关卡石刻

小水井梁子通行关卡石刻 茶马古道 古遗址 清道光 较好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小水井梁子通行关卡规定行文碑刻位于镇沅县城西面小水井梁子茶马古道上,距城区2公里。小水井梁子是清代道光年间古道通行驿站关卡,通行关卡规定行文刻于长1.9米,宽1.2米,厚0.8米的石碑上。行文碑刻石板及石条拆放于小水井梁子古道旁,碑石保存完整。但碑石 ...

• 哀牢山茶马古道

哀牢山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古遗址 清中期至民国初期 较好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 广恩桥遗址

广恩桥遗址 茶马古道 古遗址 清早期 一般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广恩桥遗址 横跨恩乐江,长188米的广恩桥最早由傣族先民所建,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修,清朝年间多次修建,民国年间改建为石墩木面桥,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水毁。站在新民江大桥上往南一瞥,广恩桥遗址桥墩清晰可见。

• 那柯里茶马古道

那柯里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那柯里村民小组共有近300人,是一个彝族、哈尼族、傣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村落。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打造出以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民族风情文化等为 ...

• 六洞桥长堤

六洞桥长堤 茶马古道 古遗址 一般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六洞桥长堤位于贵州省草海镇东南1公里,建于咸丰年间,同治年间维修。堤桥合一,全长345米,其中,堤长328米,宽3米。堤上遍植垂柳,西北东南向,桥跨大中河,为三孔石拱桥,长17米,宽4.5米,单孔净跨3.6米,矢高2.2米,堤、桥均为料石砌筑。

• 营洪古道(含可渡桥、翠屏山摩崖石刻、飞虹竚鹤摩崖石刻)

营洪古道(含可渡桥、翠屏山摩崖石刻、飞虹竚鹤摩崖石刻) 茶马古道 古遗址 较差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据民国《宣威县志稿》记载,可渡桥旧时系木桥。清朝康熙年间,总督范承勋始建石桥,但不久桥圮。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贵州威宁镇总兵唐希顺复修木桥于旧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木桥朽坏,总督葛标重建,题其额曰“卧波”。清 ...

• 义盛隆商号

义盛隆商号 茶马古道 古建筑 一般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金沙义盛隆商号,俗称“罗马街盐号”,位于金沙县城关镇罗马路133号。建于清朝,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龙门”式建筑布局,由马房、正房、南北厢房、盐仓、封火山墙等组成。是原打鼓新场(金沙县城)多家盐号的惟一遗存,它不仅是历史上川盐运输的储存、转运和分销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打 ...

• 四堡古道

四堡古道 茶马古道 古遗址 明至清 一般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 清池节孝坊

清池节孝坊 茶马古道 古建筑 1825 好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清池罗祁氏梅氏节孝坊位于金沙县清池镇街口古盐道上,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高约4米,青石砌筑,四柱三间三楼式,顶饰鱼吻吞脊,飞檐挑角。檐下坊间及柱石上刻雕有人物故事,缀花卉图案,十分精美。坊上方中有“圣旨”二字,主坊额坊上书题“罗祁氏梅氏节孝坊”上额镌有“纯孝双辉”4个大字。 ...

• 渔塘河义渡石刻

渔塘河义渡石刻 茶马古道 石窟寺及石刻 较好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金沙渔塘河义渡石刻,位于贵州、四川交界处的金沙县清池镇渔塘村西北渔塘河渡口。现存碑记4通,摩崖石刻1方。

• 渔塘河古道

渔塘河古道 茶马古道 古遗址 1739年 较差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金沙鱼塘河古道,位于贵州省金沙县西北50余公里的石路乡,以赤水河下游鱼塘河为界,北系四川古蔺县,南为贵州金沙县。建于乾隆四年(1739)。金沙境起自渔塘河渡口,经现清池镇、石场苗族彝族乡、平坝乡后抵城关镇。古驿道以毛石砌筑,宽1米许,全长约70公里,全线有大小石质桥梁10余座,俗称“三 ...

• 清池江西会馆

清池江西会馆 茶马古道 古建筑 1893 好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江西会馆建于清光绪19年(1893),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坐北朝南。该馆原为宗教活动场所,信仰佛教,又称万寿宫。会馆建筑特点是: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鱼池、小桥、山门、戏楼、前殿、正殿、后殿。东南置两厢房,分设僧庵、斋膳舍等。围砌约4-6米高的墙垣为砖坯构筑。内有终年积水的石井两口。 ...

• 谷里古道

谷里古道 茶马古道 古遗址 明 一般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大方谷里古道,位于黔西县谷里镇北1公里。系摄贵州宣慰使奢香所建“龙场九驿”之一,谷里段东南起自谷里驿,西北接奢香驿,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毛石砌筑,现存古道段长约2公里,宽2.5米,保存基本完好。

• 阁雅古道

阁雅古道 茶马古道 古遗址 洪武年间 差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大方阁雅古道,位于大方县双山镇与竹园乡交界之落脚河西岸。系摄贵州宣慰使奢香所建“龙场九驿”中的归化驿之一段。东连金鸡驿,西接归化驿,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毛石砌筑,全长15公里,宽2.5米。现存小阁雅至双山乡一段长约5公里,保存基本完好。

• 毕节陕西会馆

毕节陕西会馆 茶马古道 古建筑 清乾隆年间 较差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陕西会馆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城区中华南路41号,又名春秋祠、陕西庙,毕节市民常叫“三旅社”,它是过去陕西在毕节的盐帮客商于清朝乾隆年间筹资修建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陕西会馆不仅仅是供陕西商人聚集议事的地方,还是毕节广大民众上香祈福、看戏娱乐的一个场所。由于其所具有的 ...

• 七星关摩崖

七星关摩崖 茶马古道 古遗址 一般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毕节城西南45公里的七星河边岩壁上,距地面约3米,系明永乐十四年(1416)架设七星关浮桥时所刻。该碑通高0.5米,横宽0.93米,碑长方形,四周为线刻卷草纹,楷书阴刻竖写,共41行,633字。摩崖刻技亦佳。其内容除略述七星关地理形胜外,主要是记述修建应星桥的缘由,经过。应星桥记 毕节卫指挥 ...

• 西台遗址

西台遗址,卡约文化,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西台村,古遗址,第四批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西台村东南约200米处,遗址面积约100×50米,文化堆积厚50厘米,地面散布有较多的陶片、杂骨。所见陶片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泥质红陶,上绘有圆点纹、弧线三角纹等彩陶盆、壶,卡约文化的加砂陶瓮、罐等残片。是马家窑文化与卡约文化共存遗址。 ...

• 夏塘台遗址

夏塘台遗址,卡约文化,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扎麻什乡夏塘台村,古遗址,第四批

• 新麻遗址

新麻遗址,卡约文化,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乡新城村,古遗址,第四批

• 下石城遗址

下石城遗址,卡约文化,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国寺营村,古遗址,第四批下石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银疙瘩村西,志土河西岸。志土河是条全长不足4公里的由南向北流入湟水的小河,泉水量虽不大,但常年有水。遗址南靠志土河转嘴,北有条小沙沟,西是山坡农田,东紧贴志土河岸,面积约300×200米。遗址上原有用河卵石垒砌的方形石墙,面积略小于遗址。60年代时 ...

• 团结遗址

团结遗址,卡约文化,海东市,化隆县群科镇团结村,古遗址,第四批

• 七星关古道

七星关古道 茶马古道 古遗址 较差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七星关古道沿关隘山势蜿蜒盘旋,现存石阶571级,有的石阶从石崖凿出,有的由青石铺就。青石铺就的石阶长期人践马踏、霜浸雨蚀,光华浸润。从石崖上凿出的石阶上,现存马蹄印痕5个,印痕深三厘米左右。2013年3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关古道,是中国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 ...

• 北口古道

北口古道 茶马古道 古遗址 清代 较差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 关索岭古道(含灞陵桥遗址、御书楼等关台)

关索岭古道(含灞陵桥遗址、御书楼等关台) 茶马古道 古遗址 明代 一般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 鸡公背古道

鸡公背古道 茶马古道 古遗址 明代 较差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 塘房石头寨

塘房石头寨 茶马古道 古建筑 清道光 一般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 唐加里遗址

唐加里遗址 ,卡约文化,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罗汉堂乡乜那村,古遗址,第四批

• 塔干遗址

塔干遗址,卡约文化,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乡铁家营村,古遗址,第四批位于湟中县拦隆口乡铁家营村东,西纳川河西岸。遗址面积约500×300米,文化堆积厚40-12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杂骨,断崖处暴露多处灰层、灰坑,灰层、灰坑内夹有较多的碎石、杂骨、陶片及零星的石器等遗物。陶片都是卡约文化卡约类型的长颈双耳罐、四耳罐、无耳罐、壶、瓮、鬲残片。石器 ...

• 塔格尕当遗址

塔格尕当遗址,卡约文化,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格达麻村 ,古遗址,第四批

• 寺台地遗址

寺台地遗址,卡约文化,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乡吾路口村,古遗址,第四批

• 双二东坪遗址

双二东坪遗址 ,卡约文化,海东市,乐都县洪水乡双二村 ,古遗址 ,第四批双二东坪遗址位于青海省乐都县洪水乡双塔村南旱台上,西临双塔河,东南皆有洪沟,台地面积约400×300米。旱台原来为南高北低的缓坡,后经多次平整形成多级梯田,大部文化层已裸露,尤以西南部较甚。梯田崖坎皆有灰层、灰坑暴露,遗址中还有一条灰沟。北部及西南边缘原存夯土为骨、外 ...

• 群科加拉古城西遗址

群科加拉古城西遗址,卡约文化,海南藏族自治州 ,共和县倒淌河乡甲乙村,古遗址,第四批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乡群科加拉村。群科加拉村坐落在青海湖滨,村西有一条小沙沟河。遗址位于沟的东岸边,面积约70×50米,文化堆积厚50厘米,地面散布有杂骨、陶片,河沟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层中夹有杂骨、陶片、鱼骨,其中以鱼骨较多。陶片多较细碎,能看出器形 ...

• 鹤庆古道

鹤庆古道    鹤庆古道由南至北总长约90公里,宽度一般在2至4米之间。路面石头或石板就地取材于附近山上,凿平略加修理后作为路面,道路边缘也作砌筑处理,原古道大部已不存,或者只是零星保存。其中合茶寺段、松桂段、象眠山段、新华白龙潭段,保存相对完好,古道周围仍保存着很多历史文化遗存。  象眠山段古道南起松桂镇长头、文星二村公所,北至金 ...

• 滇黔驿道(平彝道)

滇黔驿道(平彝道)    胜境关位于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胜境关村,地处云南与贵州交界宣威岭东段老黑山中部,海拔高度为201 2~2065米。该地段处在由黔人滇必经的滇黔驿道线上,地势险要,加之“贵州多阴雨,云南多晴天”的特殊气候在此交汇,故有“滇黔锁钥”“滇南胜境关”“滇黔界关”“入滇第一关”等称谓。元至元二十年(1 283年)秋开云南驿道,明初设 ...

• 德钦茶马古道

德钦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阿墩子段作为茶马古道中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特点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驿道之一,至今仍在滇藏结合部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中发挥作用。由于古道范围内没有居民,目前,阿墩子古道、扎达茸摩崖石刻、嘛呢石刻、经幡塔、崇拜树、崇拜石等遗迹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 祁家庄遗址

祁家庄遗址,卡约文化、唐汪式,海东市,互助县南门峡乡祁家庄村 ,古遗址,第四批

• 博南山古道

    博南古道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古道从县城东北入境至西南横穿全境;经过云台山、博南山,跨越顺濞江、银江、澜沧江,全长100多公里。  博南古道是汉代从西南地区至印度的“蜀身毒道”中的重要路段。“蜀一身毒道”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古道从四川成都出发,分东西两线南下进入黔滇,东线称“五尺道”,西线称“灵关道”,东西两线在大理 ...

• 南海殿遗址

南海殿遗址,卡约文化,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西家咀村,古遗址,第四批南海殿坐落于贵德县城以南2.5公里的梅茨山脚下,它是贵德龙脉文化的发祥地,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鲁史茶马古道

鲁史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古遗址 1302年 一般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鲁史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鲁史段以鲁史为中心,南路由鲁史至金马;北路经犀牛出县境,全长约30多公里。古道过镇路段当地称为楼梯街,也是古镇最有特色的街道。两侧有铺面20多间,建筑风格主要效仿大理白族地区及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有“四合五天井”的四合院,也有“三坊一照壁”的三 ...

• 马克唐遗址

马克唐遗址,卡约文化,黄海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加让乡马克唐村,古遗址,第四批

• 白马山茶马古道

白马山茶马古道  位于普洱市城西1 25公里,海拔1 422米。直接在澜沧江东岸石壁上凿成近千级台阶,非常壮观。渡过澜沧江,可通往邦崴古茶树、缅甸等。

• 糯扎渡茶马古道

糯扎渡茶马古道  位于普洱市城西1 05公里,海拔964米,渡过澜沧江,可通往景迈古茶山、缅甸等。

• 马汉台西坎沿遗址

马汉台西坎沿遗址,卡约文化,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农业点,古遗址,第四批

• 莱阳河茶马古道

莱阳河茶马古道  位于普洱市城东南45公里,海拔1436米,可通往易武古茶山、老挝等。

• 斑鸠坡茶马古道

斑鸠坡茶马古道  位于普洱市城北3公里,海拔1 353米,连接宁洱,是通往内地的大道,又称“官马大道”,经过当地政府组织抢救和维修,现存状况好。

• 雹鼋古道

雹鼋古道  位于普洱市城东南30公里,海拔1 564米,连接至莱阳河茶马古道可通往易武古茶山。

• 小干田古道

小干田古道   位于今普洱市城东50公里,海拔1 246米,可通往汀城,越南等,用石条铺设的小桥较有特点。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