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安慈高速沿线新发现二处旧石器遗址

安乡至慈利高速公路东、西连接杭瑞高速和常张高速,途经安乡、津市、澧县、临澧、石门和慈利五县。这一区域是湖南先秦考古遗址的重要分布区,尤其是澧水流域的众多丘岗埋藏着大量旧石器遗址。2019年4-5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安慈高速沿线区域进行了旧石器遗址专题调查,新发现二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图一)。以下对这两处遗址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图一 新发现两处旧石器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1摩天岭旧石器遗址

• 《云冈石窟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进入专业图书馆界交流平台,分享交流一手馆情敬请关注图书馆报微信10月15日下午,由青岛出版集团、云冈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主办的《云冈石窟全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平,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

• 常德津市澧水右岸新发现一处彭头山文化遗址

2019年5月10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津市市文旅广体局联合考古队在对安乡至慈利高速公路津市段沿线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时,新发现确认一处彭头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津市市毛里湖镇樟树村十二组,澧水右岸一个当地人称苗儿岗的岗地上,故考古队将该遗址命名为苗儿岗遗址。图一 苗儿岗遗址地理位置图二 苗儿岗(西北向东南拍摄)考古调查时,在该岗地西侧,即背向澧水一侧边坡地表采集到一批夹炭与夹沙夹炭陶残

• 考古快照||四川成都东华门明代蜀王府遗址

考古快照四川成都东华门明代蜀王府遗址发掘现场航拍全景 明代蜀王府遗址位于今四川成都中心城区的天府广场、东华门、西华门及骡马市一带。明洪武十五年(1382),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达了在成都修建蜀王宫殿的诏令,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王府竣工。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至崇祯十七年(1644),在蜀王府先后生活过的蜀藩王共计 10 世 13 王。明末张献忠攻陷成都,建大西政权,曾一度据王府为

• 辽上京皇城出土泥塑像专题论证会召开

    2019年10月16日 14: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娓)10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人民政府承办,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的“辽上京皇城出土泥塑像专题论证会暨‘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出土泥塑像三维数字化项目’结项论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

• 【考古札记】奚牧凉:周原——在西周龙兴之地发现商遗民遗址

这里是周人讨商灭纣前的居住地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右扶风美阳县内掘出鼎一口。官吏们都说应以此宝物祭拜列祖列宗。这时,京兆尹张敞——就是以夫妻恩爱、“张敞画眉”而闻名的那位——提出了异议,平素“好古文字”的他,在一番释读后认为:“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这则记载于《汉书·郊祀志》的故事,被一些后人称作是中国最早的金石释读案例。张

• “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作“莫高精神”专题报告。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主持报告会。樊锦诗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四个方面深情讲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樊锦诗说,上 ...

• 樊锦诗:莫高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莫高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樊锦诗淡淡的一句话,却让600余位听众动容。这位“敦煌女儿”语气平和地介绍着自己对敦煌的情感与责任,从桩桩件件看似普通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听众们真切感受到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邀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 ...

• “敦煌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敦煌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启动10月9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全省各高校承办的“敦煌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并在兰州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敦煌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将通过邀请敦煌研究院专家为全省高校师生开展讲座、组织在兰高校师生到敦煌研究院兰州院部敦煌艺术馆现场参观体验、组织高校师生利用“数字敦煌”网站在线收看学习等方式,以及建立敦煌文化 ...

•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荣获第四届“吕志和奖——正能量奖”

2019年10月3日,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圆满举行。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颁奖典礼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荣获“吕志和奖——正能量奖”,大自然保护协会荣获“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珍妮花·杜德纳博士荣获“吕志和奖——人类福祉奖”。“吕志和奖”获得者合影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谭铁牛、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 ...

• 辽宁展出246件红山文化出土文物 揭开千年文明神秘面纱

  “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于16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246件红山文化出土文物再现了红山文化的完整脉络和独特内涵,揭示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10月16日,观众在观看展品。杨青 摄  本次展览以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红山文化精品文物为主体,并向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文博单位借展。展览共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展品246件,其中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48件。 ...

• 遥望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绚丽日出

  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消息:“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找到新线索,辽西发现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考古学界推断,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把中华古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展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而且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33年后,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不断深入,以及黄河中上游、东南沿海、江汉平原及辽西等地考古成果频出,尤其是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后,五千年前中华大地“满天星斗”的文明盛 ...

• 国家博物馆将首次举办大规模甲骨文文化展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将于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为期两个月。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以甲骨文为内容的文化展,也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  从15日的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展览通过近190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土方征涂朱 ...

• 我国新增七百六十二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日,《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正式印发。通知中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单位”)共计762处,以及与现有国保单位合并的项目50处。通知同时公布了名单。  总体来看,第八批国保单位包括了考古遗址、建筑遗产、教育遗产、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水利遗产、军事遗产、铁路文物等,覆盖面广,较好地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后续保护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 台北故宫特展“以文会友”:看这些史上著名的雅集盛事

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文会友——雅集图特展”10月5日开幕,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展出历代以雅集为主题的书画作品28件(组)。本次展览以六个单元:“晋唐风流”、“雅集典范”、“想像雅集”、“乱世唱和”、“庆生为名”、“皇权宴会”,展示历史上著名的雅集盛事,如后世争相追随仿效的雅集典范——兰亭雅集;想象中的风雅盛事——西园雅集等。其中也会穿插一些趣味小品,呈现文人面对即席演出的压力与灵感迸发。展期持续至12月2 ...

• 中国考古队又到人类发源地之一的肯尼亚,开展旧石器考古

位于东非的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也是“现代人非洲起源说”的重要地区之一。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队队员近日顺利抵达肯尼亚巴林戈郡的考古目的地,将今年发掘地点正式命名为博高利亚湖遗址(Lake Bogoria Site),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古人类旧石器考古工作,这也标志着2019年度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项目拉开帷幕,这是项目实施的第三年。博高利亚湖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位于东非的肯尼亚是人类发源 ...

• 第八批全国文保单位确定:北京站、良渚水坝等762处列入

澎湃新闻记者从今天上午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获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近日确定,此次新增国保单位共762处,其中良渚水坝遗址、花山岩画、海南沉船遗址、北京站、天津北站等新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较多的省份有山西、河南、浙江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除了过去讲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之外,这次比较突出的包括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水利遗产、军事遗产,还包括一 ...

• 侘寂之美与“马蝗绊”:日本藏宋代龙泉残器故宫首展

日本以“侘寂”一词描绘物品的残缺之美,从不圆满的甚至是破碎的、朴素的物件之中发现某种难以言传的、寂静质朴之美。澎湃新闻获悉,日本最著名的、最能够代表日本的侘寂之美与残缺之美的名物“马蝗绊”最近现身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几百年里,它甚至在日本展出的次数也寥寥,此次是它的中国大陆首展。“马蝗绊”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经过锔补,虽然从表面上看并不十分完美,但经过锔补的龙泉窑青瓷碗,却蕴含着独特的历史信息。从展览中 ...

• 看欧洲艺术的澎湃历程:巴黎高等美院珍藏11月上博展出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博物馆11月5日起呈现“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此次展览将展出八十余件来自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收藏的艺术珍品,通过油画、雕塑、版画、模型、书籍和手稿等多样形式,对法国艺术自路易十四至拿破仑帝国时期以来逐步迈向欧洲艺术之巅的澎湃历程进行回顾。1.关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一景图片来源:Wikipedia Commons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学院 ...

• “又见大唐”还有姊妹篇,“又见红山”将于辽博展出

 一提到红山文化,可能不少人都会想到以玉猪龙为代表的玉器和制作小巧精湛的细石器。澎湃新闻昨天从辽宁省博物馆获悉,作为10月7日开幕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的姊妹篇,“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将于10月16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同时,这也是国内外首个以红山文化为视角的专题展览,也是一次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红山文化精品文物专题展示。  此次展览分为序厅和“生产与生活”、“祭祀与崇拜”、“以玉为葬”、“红山之路”四 ...

• 河北康保兴隆遗址发现旧石器末期至新石器早中期遗存

  兴隆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照阳河镇兴隆村东南,地属长城以北的坝上高原。遗址区域平均海拔1405米。2016至2017年,国家博物馆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坝上地区局部开展了系统调查,发现该地虽在历史时期长期被游牧民族占据,但新石器时代遗址亦密集,特别是康保北部,平均约4平方公里即发现遗址一处。兴隆遗址坐落于山谷西坡之上,勘探显示:遗址北侧依靠基岩山体,东、南、西侧有壕沟围绕;壕沟平均宽度约30米,应利用自 ...

• 为什么这是“史上最强正仓院展”:东京奈良同展日本国宝传承

为了纪念日本新天皇即位,10月14日起,东京国立博物馆将举办“正仓院的世界——皇室守护传承之美”,展览以奈良东大寺内的正仓院宝物为中心,聚焦飞鸟、奈良时代的造型文化。并罕见地将正仓院宝物和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法隆寺献纳宝物汇聚一堂。澎湃新闻获悉,正仓院北仓宝库第一名品,一件精美绝伦的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将展出,它在盛唐时随日本遣唐使传至东瀛,为日本圣武天皇身前所珍爱。与此同时,10月26日-11月14日,奈良 ...

• 常德唐林遗址发掘概况

  唐林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唐林村北,西南距常德市约50公里,南距西洞庭管理区约3公里。遗址南接杭瑞高速,北近白芷湖,东距澧水约12公里。遗址所在地为平原地貌,周围河网、池塘、湖泊密布,水系发达,地表种植观赏树木、橘树及农作物等(图一)。图一 唐林遗址全景(航拍)  2010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2012年定为常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当地村民在遗址西部

• 追寻海岛的文明“年轮”——记扎根大连广鹿岛十余年的考古女博士金英熙

  即使在夏季最热的中午,金英熙的脚脖子上仍戴着厚厚的护踝,但她没有任何抱怨的意思:“海岛比较潮湿,对关节不好,我们考古的人都这样,只是我选了这里而已。”  从2006年开始,每年3月到12月,金英熙都会出现在大连市长海县广鹿岛,远离她供职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十几年一贯如此。她说:“因为研究资料都在岛上,在北京是无法做研究的。”  金英熙的研究领域是新石器时代,选定的研究对象是广鹿岛小珠山遗址,这里 ...

• 走进西夏陵 探访古文明

  10月10日,走进位于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景区,该景区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在58平方公里的陵区内,现存9座帝陵、271个陪葬墓、一处大型西夏建筑遗址和数十座砖瓦窑址。西夏陵遗址。 于晶 摄西夏陵遗址。 于晶 摄西夏陵遗址。 于晶 摄西夏陵遗址。 于晶 摄  银川市西夏陵区管理处副主任王昌丰说:“无论从历

• 老司城遗址谢圃地点调查简讯

湘西彭氏土司的权利中心,土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保存最完整的土司遗址之一,于201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谢圃地点为老司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老司城遗址上游约2千米的谢圃寨,灵溪河在此处曲折而形成一个台地,一面背山,三面环水,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据民国《永顺县志》记载:“谢圃公署明宣慰使彭明辅建,明辅晚年退居林下,受阳明之学,因此建”。改土归流后,向姓居民长居于此,长期的修建与农

• 阪上走丸的重庆钓鱼城遗址衙署区保护工程

钓鱼城遗址位于重庆北部合川市东城区嘉陵江东岸的钓鱼山上,海拔186米~391.22米。钓鱼城始建于南宋嘉熙年间,被称为“川中八柱”的重要山城防御据点,后毁。其2.5平方公里的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内,现存有8公里城垣、8座城门,以及炮台、墩台、栈道、暗道出口、水军码头、兵工作坊、帅府、军营、较场、天池、泉井、马鞍山(蒙哥中炮风处)等宋、元军事及生活设施遗址。另外,山上还有、保留有唐代悬空卧佛、千佛石窟、

• 考古快照 ||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

考古快照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M190 清理工作照片 枣树林墓地位于湖北随州曾都区东城办事处文峰社区一组、二组、十组,坐落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岗地上,面积约26000 平方米。2018 年10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随州市博物馆、曾都区考古队等单位对枣树林墓地开展主动发掘。 发掘情况显示枣树林墓地是春秋中晚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

• 江苏省常州市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发布

  9日,常州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暨中国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市召开,崧泽文化高等级聚落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对外发布。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对该遗址的文物保护和考古成果进行论证。副市长陈正春出席开幕会并致辞。  青城墩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时期重大考古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的组成部分。  该遗址位于常州市横林镇张村,南距大运河2公里,距 ...

• 石峁追音四千年——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人类已知时代最早口簧

  日前,记者从陕西省神木市召开的石峁遗址皇城台考古新发现暨口簧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石峁考古工作再次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石峁皇城台地点发掘出土的口簧与相关遗物,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内时间(龙山时代晚期)最早,数量最大的一次口簧发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1、“簧”,人类拥有的第一件乐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诗经·小雅·鹿鸣》)相传,“簧”为始祖女娲发明,早在《诗 ...

• 簪花仕女等传世唐代名迹首次全集结,辽博呈现绚丽大唐

传世唐代书画名迹极其罕见,任何一个展览能有一两件传世唐代名迹或许已经可以被称为轰动,而从今天(10月7日)开始,由于清代末帝溥仪等历史原因而收藏唐代书画名迹极多的辽宁省博物馆却一次性拿出了其全部收藏的唐代书画名迹及宋摹唐画、碑帖等,倾囊展出,并与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收藏的唐俑、唐琴、《高逸图》(摹本)《五牛图》(摹本)等一起亮相,构成了一道绚丽无比的“又见大唐”特 ...

• “又见大唐”:看倾囊出展的辽博藏唐代书画与唐代金器、雕塑

传世唐代书法、绘画的收藏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重要特色,2019年10月7日至2020年1月5日,辽宁省博物馆将举办大型文物特色展览“又见大唐”。展品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与唐代有关的绘画、书法为主体,辅以故宫、上博、陕西等地收藏的唐代金器、三彩器、木器、雕塑等多种品类文物。澎湃新闻获悉,此次由国家文物局与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展览中,辽博将馆藏唐代书画倾囊出展,是建馆至今首次。在展出的38件国家一级文物中,有《簪花仕女 ...

• “千年文脉 朐海遗珍——海州张庄古墓葬群阶段性考古出土文物展”在连云港市博物馆亮相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推进考古成果服务社会。国庆期间,由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连云港市博物馆承办的“千年文脉朐海遗珍——海州张庄古墓葬群阶段性考古出土文物展”,在市博物馆一楼彦涵厅正式亮相。本次展览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展之一,并且是首次全面展示了海州张庄古墓葬群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果。展览古墓葬群出土文物为中心,以一张张图版展示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前后,以一件件文物讲述历时 ...

•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七千五百年前石雕神人面像

 日前获悉,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塔尺营子遗址出土文物中,研究发现一件距今约7500年前的石雕神人面像。  这件石雕神人面像为灰色燧石质长方体,长宽厚分别为9.2、5.17、3.05厘米,磨制光滑,各面有明显而均匀的外弧,边棱甚锐。器体正面的上部用阴刻技法刻出以人面为中心的图案,下部刻一道横线。人面圆睛,长弯眉,山形鼻,窄平口,口的两侧显上下獠牙,牙外侧有双弧线,外弧线并附外射的放射状长尖齿突 ...

• 隋唐早期安徽欧盘窑址陶工的生活史

  近些年来,通过考古遗址中出土人体硬组织(骨和牙)进行多稳定同位素的分析,重建个体层面上的先民生活史(如哺乳断奶、生存方式变迁、生理健康、迁徙活动等),已成为国际生物考古界新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高等级人群(如国王、贵族等),罕见探讨社会底层的生活史。  China,既指中国,也代表了中国灿烂的陶瓷器。中国古陶瓷,体现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明。然而,作为陶瓷的制作者和创造者 ...

• 漆光溢彩——馆藏楚汉漆器精品展

  一、总体说明  1、展览主题:精选馆藏楚汉漆器珍品,欣赏漆光溢彩,感受楚风汉韵。  2、开展时间:2019年5月1日  3、展品数量:49件(套)  4、展出地点:荆州博物馆临时展区  5、展厅面积:300㎡  6、展览结构:  ①前言  ②第一单元 箪食壶浆——饮食类  ③第二单元 屏居佳器——起居类  ④第三单元 风雅与共——娱乐类  ⑤第四单元 魂乎归来——丧葬类  ⑥结语  二

• 陕西石峁遗址核心区皇城台建造年代距今4100年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科技人员通过对陕西石峁遗址的遗存物取样并进行碳14年代测定,目前初步确定了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间。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南缘。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了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垣,城内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  其中,皇城台是石

• “古代丝织品文化展”,首博讲述织绣印染文化的绚烂

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 近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共展出文物175件组,集合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隆化民族博物馆、福建博物院、荆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海西州民族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14个省市自治区共22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的文物藏品,并得到了宁夏固原博物馆的支持。展览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物讲述中国织绣印染 ...

• 嘉定博物馆“六十岁”,顾维钧钱镜塘都曾捐赠文物惠及桑梓

澎湃新闻从上海嘉定博物馆获悉,“恭敬桑梓——嘉定博物馆建馆60周年捐赠展”9月27日在嘉定博物馆开幕,展出书画、印章、铜器、玉器、瓷器在内的藏品七十余件(套),这些展品为嘉定博物馆从历年来接收捐赠的文物中遴选出来的文物精品。今年恰逢嘉定博物馆建成开馆60周年,嘉定博物馆建馆60年来,接受了大量社会贤达和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奠定了博物馆的馆藏基础,此展意在献礼建馆60周年华诞,并回馈捐赠者们“化私为公、惠及桑 ...

• 痴迷青铜器的希拉克,曾专门在爱丽舍宫接见上博代表团

当地时间9月26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逝世,享年86岁。在得知希拉克总统逝世消息后,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克伦昨晚对澎湃新闻表示,希拉克生前酷爱中国文化,且痴迷研究中国青铜器。1997年5月18日,希拉克总统访华时将上海博物馆作为最后一站,且多次会见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与其交流青铜器知识。希拉克总统还曾在爱丽舍宫总统办公室接见了上海博物馆代表团,“原定10分钟的接见议程,当时上博代表团在总统府与 ...

• 从河姆渡的猪纹陶钵开始,首博全景呈现古越文明

由北京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将于明天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今天上午,首都博物馆举办发布会并组织媒体探班展览。此次展览将展出450余件古代浙江、越地宝藏,其中仅一级文物百余件,是浙江地区的文物文化资源首次在京全景式呈现。包括已被载入教科书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良渚古城遗址出土文物等,此次展览也将一一呈现。“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从史前直至明清时期,展示了浙江历史文 ...

• 看七百年的上海县与三千年马桥文化,闵行博物馆今开馆

历经半年多的试运营和闭馆维修,闵行博物馆新馆今日正式开馆。据悉,新馆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共三层,设“上海县七百年展”、“马桥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三个常设展,通过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和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全面地展示闵行区版图内的地域历史发展脉络及璀璨多姿的民族乐器文化。除常设展之外,临时特展"丝路启航——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也在今日对公众开放。闵行博物馆外景据闵行博物 ...

• 现场|“哭之笑之”的八大山人,在南昌重看其写意缘起与影响

以简笔大写意影响中国画史三百多年的八大山人是中国文人画史上的一座高峰,经历了明清巨变的他,笔下“墨点无多泪点多”,既有疏旷清远的飘零之荷,厚重苍浑的古劲之树,也多“白眼向天”的倔强之作,他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连写,取“哭之笑之”之意。八大山人何以在中国画史上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八大山人的风格源头何在?他的影响到底在哪里?如何看待八大山人在当下的意义?9月23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南昌 ...

• 上博新展“花满申城”:彝族龙纹月琴等55个民族文物聚齐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花满申城——上海博物馆少数民族工艺馆新陈列”9月23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项目之一,此次展览于9月24日起正式对外开放,集中呈现我国少数民族工艺丰富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其中,最新展出的维吾尔族胡西塔尔、热瓦普、小号;塔吉克族四弦琴;藏族龙首纹岗冻;蒙古族马头琴;彝族龙纹月琴;朝鲜族圆鼓;苗族古瓢琴;傈僳族四弦琴等来自9个民族的12件民族乐器是此 ...

• 山西博物院百年,文物大省的底蕴与眼光

今年是山西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作为文物大省的山西如何梳理其建院百年历程?9月22日晚山西博物院举办“博物馆之夜” ,同时开放“山西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特展”、“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百代标程——董其昌书画艺术展”三大主题展览,以及一场“全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山西博物院夜景9月22日上午举办的 “全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论坛”云集了来自全国的44位省级博物馆、纪念馆馆长。论坛由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主持 ...

• 四千年前的石峁遗址地面,神面纹石立柱依然矗立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被誉为“石破天惊”式考古发现之一。随着石峁遗址发现,陕北成为了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的焦点地带。考古工作者“初步认定此石峁城址修建于龙山中期,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早期毁弃”,距今4300年左右。据《华商网》报道,石峁遗址近期又有新发现:神面纹圆型石立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孙周勇表示,这有可能是“图腾柱”。未来石峁遗址博物馆 ...

• 寻访|《死海古卷》、彼拉多石碑等以色列文物与遗迹的背后

历史上的耶路撒冷伴随着帝国兴替、权利的争夺,公元前3200年这片土地上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公元前1900年,迦南人成为了第一代居民……此后,她从山间小城到圣地,或源于《圣经》的讲述,《圣经》也被认为是一部耶路撒冷的编年史。历史由事实和神话构成,对应到建筑遗迹和博物馆中耶路撒冷,勾勒出的是一部部西方文化史和社会史,澎湃新闻前不久探访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和耶路撒冷古城等历史遗迹,由文物为线索,探寻其背后可见的遗 ...

• 从“山鹰之子”看安第斯文明:秘鲁文物汇聚山西博物院

今年是山西省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百年来,山西省博物院不仅承担起了山西这座文物大省的文物收藏、保护与研究、展示的重担,也积极引进了许多国外的优秀展览。9月24日即将开幕的“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即是其中一个。据悉,此次展览汇聚秘鲁11家博物馆收藏的历年重要考古出土文物,从“复杂社会的雏形”、“地方文化的多样化”、“跨区域政治体系的建立”、“最后的帝国:契穆王国和印加帝国”四个单元系统展现安第斯文明的 ...

• 圆明园再修复11件文物:修复碎片达500多片

今年,圆明园启动“修复1860”工作,对大量文物碎片进行拼接修复。近日,第二期项目再修复11件文物,包括地天母铜佛像、康熙青釉莲瓣碗、康熙青花龙纹碗、康熙釉里红二龙戏珠纹碗、乾隆梵文青花高足碗、康熙釉里红夔龙纹碗、康熙祭蓝釉盘、康熙釉里红龙纹碗、雍正青花碗、康熙青花莲瓣石榴纹碗、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修复碎片达500多片。此次修复文物年代相对完整,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釉色多样。首批修复好的6件文物已在圆 ...

• 竹子的百变造型:纽约大都会藏日本竹工艺品首次回日展出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竹工艺名品展”9月13日开幕,首次展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 Abbey 夫妇旧藏日本近代竹工艺品。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馆藏的近代工艺名品也将并置展出,包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名匠作品和日本“人间国宝”作品。本次展览持续至12月8日。随着国际社会对日本工艺的评价越来越高,竹工艺品因其特有的美学气质与表现形态而备受关注。其中,美国纽约的 Abbey 夫妇所藏日本近代竹工艺品十分知名,被称为“Abbey藏品”。2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