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临武县渡头古城遗址考古发掘
渡头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渡头村武水河南岸,西南距县城约13公里,是一处以渡头古城址为中心并包括了周边墓群的古城邑聚落遗址。 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12月~2017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渡头古城址的调查和钻探工作。2017年3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郴州市文物事业管理处、临武县文物管理所、资兴市文物管理所对渡头古城址进行主动性发掘(图一),12月完成发掘工作。2018年对发掘资 ...
渡头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渡头村武水河南岸,西南距县城约13公里,是一处以渡头古城址为中心并包括了周边墓群的古城邑聚落遗址。 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12月~2017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渡头古城址的调查和钻探工作。2017年3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郴州市文物事业管理处、临武县文物管理所、资兴市文物管理所对渡头古城址进行主动性发掘(图一),12月完成发掘工作。2018年对发掘资 ...
2017年8月至9月,为配合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东王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长清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对项目占压区域内的东王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现小型墓3座,其中圆形砖雕壁画墓两座、土坑竖穴墓一座,根据墓葬位置由北向南编号分别为M1、M2、M3。M2 仿木结构门楼 M1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形制为竖穴土坑石椁墓,方向190°。墓圹平面近梯形,直壁,底部南高北低,长2.4~2.54米、宽2.6~2.9米,圹内 ...
中条山及周边区域铜矿开采、冶炼和利用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一直缺乏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数次派人赴垣曲境内的铜矿山调查,在同善、篦子沟、铜矿峪等地发现了多处采、冶铜遗址,但大多年代较晚。本世纪初,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展考古调查,在运城盆地东部山前地带发现了多处先秦冶铜遗址,西吴壁遗址就是其中规模较大,内涵丰富的一处。2018年春、秋两季,中国国家 ...
“数字敦煌”工程,就是在全面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充分结合时代背景与发展方向,坚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道路、激活当代技术与产业资源、开拓国际化传播之路的文物保护与开发的创造性探索。它不仅为新时期文物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策略指引,同时,也成为激活民族文化创新与创造活力、强化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心、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成功典范。
西周虢国墓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两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其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虢国墓地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从1956年发现至今,该墓地先后经过五次钻探、两次大规模发掘,探明各类遗址800余处,出土文物近3万件(颗)。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墓和虢仲墓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墓主人级别高,连续两年被评为“ ...
“铁凤风鸣——辽金东京地区文物展”是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阳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专题性展览。 此次展览是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在经过为期一年的闭馆改陈后推出的首个文物专题展。 1何为铁凤 辽阳作为辽金时期的五京之一,当时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的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公元919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襄平老城的基础上,修葺辽阳故城,改为东 ...
11月29日,“一带一路”佛教文化艺术特展 “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展。展出来自全国49家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60件,以中国境内十四个省市区出土的十六国至宋初吴越国时期的金铜造像为重点,展示两千年来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佛教的基本面貌以及浙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 展览以时代为序,重点从 “十六国至隋代”“大一统的唐代”“五代时期”三个历史时期梳理 ...
11月15日,“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系统展示280余件自战国时期直至二十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其中270余件为上海博物馆藏,另有7件重要的出土漆器珍品分别来自浙江省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和大同市博物馆。 展览以时间为序,以工艺为纲,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历代漆器的工艺特色与艺术面貌。品种有彩绘、素髹、雕漆、螺钿、金饰、建漆等,涵盖了中国漆器史上战国—汉代与宋元明清 ...
玛雅,世界上罕见的发源于热带雨林的重要文明,发展至巅峰却又突然销声匿迹。 它留下了预言“世界末日”的历法、高超的数学成就、神秘莫测的金字塔、体系繁杂的文字……发达的文明成果与诡秘的仪式传统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 12月18日,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玛雅的世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古代玛雅艺术品》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 展览将展出美国西部最 ...
日前,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杭州市园文局南宋官窑博物馆承办的“锁匙——先秦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特展”在官博名窑传承馆拉开序幕。290多件先秦时期印纹硬陶、原始瓷器文物、标本将在此集中展出。展览为期三个月,将于明年2月20日结束。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见证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特殊器物,印纹硬陶、原始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青铜文 ...
1570年,西班牙探险家迭戈·加西亚·德帕拉西奥在洪都拉斯的热带雨林偶然发现了一片未知的拉美古代文明废墟,将沉寂7个世纪的“美洲雅典”——科潘重新拉回到人类文明的视线中。 从2015年开始,科潘遗址上出现了一群中国人的身影,时至今日,他们仍然驻扎在遗址周围。 他们是谁?在做什么?洪都拉斯科潘王宫区遗址航拍图。社科院考古所供图 他们是中国考古队 站在距离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方向200多公里的 ...
12月7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年度盘点,现场公布了今年杭州考古的六大重要发现。 截至11月底,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接到157个项目的考古工作任务,已完成考古项目109项。其中考古调查2项,勘探78项,发掘29项。调查面积约51万平方米,勘探面积55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0680平方米。尚有48个项目正在协调或进行之中。紧急处理突发事件11起。余杭凤凰山古墓葬出土文物 这串数据,用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唐俊杰的话 ...
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29日下午正式开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队首次赴埃及进行考古挖掘。11月29日,埃及卢克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中方执行领队贾笑冰在开工仪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孟涛摄) 在孟图神庙遗址举行的开工仪式上,埃及文物部卢克索地区负责人穆罕默德·叶海亚·耶瓦达说,中国在考古领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相信本次埃中合作将获得重大发现, ...
庐江三板桥遗址 11月28日,恰逢晴朗好天气,引江济淮工程文物考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厦门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张闻捷带领的团队正在位于庐江县庐城镇申山村的三板桥遗址进行发掘工作。 据张闻捷介绍,目前已经发掘的东墩、西墩主体年代都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每个墩的年代大概有三个时间段,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间段是商代末期到西周早期,最晚的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墩子高于当时地面,两面各挖一个大 ...
为配合山西大学东山校区的建设,201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校区内发现的墓葬进行了发掘。山西大学东山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老峰村、南坪头村、岗头村、黑驼四村相接处。该地为北朝墓葬较为集中的地区,东山新校区内共发现北朝墓葬8座,但多数已被盗。2017STLM17(孟鸿墓)深埋10余米深,幸免于被盗,该墓位于校区的西部,属于南坪头村。 ...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理,一辆东周时期的高等级马车近日在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过程中逐渐显露“真容”。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行唐故郡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春长研究员(右)与考古领队齐瑞普副研究员(左)在位于河北行唐的考古实验室内同专家谈论发掘保护细节(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存信(左)在位于河北行唐的考古实验室内对工作人员指导发掘(12月4日摄 ...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近日在陕西省陈仓区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吴山祭祀遗址。从遗址规模和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推断,这座遗址可能为历史文献上记载祭祀炎帝的“吴阳下畤”。陈仓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查看吴山祭祀遗址内出土的一件玉琮(1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都红刚摄 该处遗址位于陈仓区新街庙镇吴山东路的一个台地上,与2016年发现的凤翔血池遗址遥遥相望。勘探发现,遗址范围有8万平 ...
中文交往与海上丝路的历史见证——访文莱海事博物馆发布时间:2018-11-20新华社记者 王晨曦 薛 飞文莱古称“浡泥”,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西汉时期,两国就通过这条海上纽带互通有无。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海事博物馆,珍藏着来自一艘古代沉船的遗物,它们正是中文两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往的历史见证。馆藏资料显示,文莱在1997年的一次油气勘测中,在距海岸线32海里处发现了这艘沉船,此后共发掘 ...
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二十五周年系列活动在柬埔寨举行中国援柬文物保护工作者获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发布时间:2018-12-07袁濛茜 黄雯兰本报讯 12月4日至5日,吴哥古迹保护国际协调委员会第25届全体大会和第31届技术大会在柬埔寨暹粒召开。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柬埔寨首相洪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等出席大会。来自中国、法国、日本、德国、美国、印度等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代表近500人参会。中国国家文物 ...
新华社里斯本12月3日电(记者章亚东)作为葡萄牙“中国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东风西韵——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3日晚在葡萄牙里斯本阿茹达国家宫开幕。为庆祝2019年中葡建交40周年,今年年初,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与葡萄牙文化部就互办“文化节”达成共识。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葡萄牙文化部长丰塞卡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阿茹达国家宫馆长里贝罗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葡萄牙驻华大使杜傲杰、葡萄牙文化遗产总局局长席 ...
高阳原,地处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西南郊,今属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郭杜街道一带,距唐长安城遗址约8公里。这里地势高亢轩敞,南枕秦岭、北望长安,是隋唐时期长安城内居民理想的身后之所。21世纪以来,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配合高校园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阳原上已发掘有千余座隋唐时期墓葬,取 ...
12月18日,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玛雅的世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古代玛雅艺术品》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展览将展出美国西部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馆藏的214件(套)古代玛雅艺术精品,时代跨度近2000年,为观众呈现出古代玛雅人的宇宙观念、宗教信仰、王权、艺术、社会与生活等,其中大部分展品为首次来到中国。玛雅壁画玛雅,世界上罕见的发源 ...
12月9日起,每周日晚19:30《国家宝藏》第二季将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来自故宫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将各从馆藏中选出3件国宝亮相,《国家宝藏》节目组通过官方微信公布了二十七件国宝又将带来哪些精彩的前世传奇和动人的今生故事呢?“澎湃新闻·古代艺术”在节目播出前,稍作普及:故宫博物院1.样式雷建筑烫样“样式雷”建筑世家经过八代人的智慧和汗水,留下了众多伟大的古建作品 ...
因四川乐山大佛胸口处有开裂的痕迹,当地文物保护部门2018年10月8日启动了“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下简称“体检”),目前乐山大佛脚手架搭建至头部部位,大佛的大部分身体也被脚手架遮掩得严严实实,此次“体检”计划于2019年7月底结束,在此期间,乐山大佛景区照常开放,但游客暂不能到九曲栈道观赏大佛。据此次大佛“体检”的项目负责人、中铁科研院西北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孙博介绍,12月10 ...
图①为修缮后的外檐;图②、图③分别为修复前后的软天花;图④为工匠在进行披麻工序。 沈阳故宫博物院 供图 制图:郭 祥人民日报11月21日报道,黄琉璃瓦铺满殿顶,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的两根大柱上巨龙盘旋……沈阳故宫东路,完成彩画保护修复工程的大政殿端坐其中,气度威严。随着贴金工序的结束,沈阳故宫大政殿彩画工程日前竣工,这也意味着沈阳故宫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一期工程 ...
近年来,业界对中国石窟寺修复的理念和方法始终存在分歧。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石窟寺保护与修复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网络舆论对文物修复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修旧如旧”这一原则有着不同理解。“修旧如旧”是1955年由梁思成提出的观点,多年来被文保界奉为圭臬。如今,是时候重新理清梁思成的思路了。 11月4日至11月5日,在上海召开的“‘一带一路’背 ...
敦煌壁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世界遗产首批项目被批准至今也走过了40年。1972年11月1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此后于1978年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首批列入了12个文化和自然遗产。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中国的世界遗产从无到有、从少变多,中国完成 ...
11月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一行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调研并出席“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简称‘基地?)”揭牌仪式,关强和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为“基地”揭牌;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西北工业大学学副校长何国强、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出席揭牌仪式。 关强首先调研了陕历博壁画修复室,了解基地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和形成的成果,随后参加了基地的揭牌仪式。他指出,“基地”在今 ...
《每日邮报》11月15日报道,上个月,澳大利亚悉尼市巴兰加鲁地铁站修建工程中,工人们意外地挖掘出一艘木船残骸。 经考古专家初步鉴定,这艘澳大利亚建造的小型欧式木船建于19世纪30年代,或曾用于短途运输。 考古学家认为,这或许是澳大利亚出土的同类船只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艘木船。 考古学家科罗内奥斯说,像这样的小船会把货物运到悉尼港附近的不同地点,甚至会沿着海岸向其他定居点运送。“据我们所知, ...
阿姆斯特丹政府建立了一个名为“表面之下”的特别网站,公开展示从阿姆斯特尔河挖掘出土的超过2万件历史物品,时间跨度从史前时代到2005年,展现了这座城市过去数千年的生活与历史。 由于要建造新地铁,考古团队受阿姆斯特丹政府委托从2003年开始对阿姆斯特尔河进行挖掘。本次考古挖掘持续至2015年,共挖掘出土约70万件物品,得益于阿姆斯特尔河流速缓慢,河床被泥沙覆盖隔绝了氧气和光照,出土物品仍保存良好。
洛阳民俗博物馆讯2018年11月28日上午10:00,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举行了开馆仪式。开馆仪式由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同志主持,中国文物报社原社长李耀申,洛阳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世敏,洛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文献,中国文物报社办公室主任李连新,河南省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姚向东,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洛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胡大鹏,洛阳市瀍河区区委书记原峰,洛阳市社科联副主席杨晓光,洛阳市瀍河区 ...
“龙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始地”“有了龙泉窑,中国陶瓷史才更精彩,有了龙泉窑,世界才真正了解中国陶瓷,这是龙泉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日前,在“世界青瓷大会·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活动期间,来自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日本冲绳艺术大学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分别对龙泉窑的历史、考古历程、烧造工艺等方面作了交流和分享,进一步理清了龙泉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始地的历史渊源和历史地位,并以 ...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6日电题:一百多年后,这些圆明园文物终于回家了记者 宋宇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来说,这句诗恰能概括它们这一百多年来的经历。如今,流散文物中的一部分已回归故园。今年10月,首场“回归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在圆明园天心水面正式开展。展览首次集中展示了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37件重要石质文物。百余年间,这些文物经历了什么?圆明园遗址。中新网记 ...
日前,KK直播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的大型考古系列直播节目《考古实习生》来到湖北荆门城河遗址,前往王家塝墓地探秘距今5000年左右的神秘树棺墓葬。荆门城河遗址是一座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11年勘探、2012年开始挖掘,到2018年初,城河遗址王家塝墓地考古发掘近日取得重大成果,在这里发掘出的一座最大的墓葬有20平方米左右,据悉可能是目前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墓 ...
新华社太原11月8日电(记者王学涛)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了解到,借助3D打印技术,云冈石窟第18窟在北京被成功复制,高大的立佛“走”出了千年石窟。这是继第3窟大佛、第12窟“音乐窟”成功复制后,云冈石窟研究院利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的又一重大成果。据了解,云冈石窟第16至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由当时著名高僧昙曜主持开凿,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其中,第18窟北壁主佛像高15.5米,高肉髻,面颊丰圆,鼻梁高 ...
青铜壶和从壶里专门盛出来的“美酒”已经转移到了实验室墓中发现的大雁灯近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此前在洛阳市西工区闹市一处工地发现的西汉大墓,经过两个月的发掘,目前已清理出墓主人骨架一具,双棺内陪葬有大量玉器。主墓室内不仅发现有大雁灯、铜盘等珍贵文物,还有铜镜、耳杯等遗物,在北侧一耳室内还发现有大量彩绘陶壶、铜盘、铜壶、铜炉、铜钵、铜盆、铜臼等。这一切无不向世人呈现出2000多年前西汉贵族 ...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黄小希 王笛)国务院新闻办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前言、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语言文字广泛使用、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等部分。白皮书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白皮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 ...
历时20年,南京石头城遗址考古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近日,在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带与会的国内外学者们参观了清凉山公园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他兴奋地宣布:石头城找到了,就在这里!考古现场,还发现了一块印有“石头”字样的铭文砖,填补了六朝都城考古史的空白。许宁 摄学术界对石头城的具体 ...
“数字敦煌”上有高清美图。近日,一自媒体发布甘肃瓜州县内榆林窟壁画视频,激起公愤,众网友质疑其偷拍窟内景象,其本人回应“获得了官方许可”,但敦煌研究院表示,该自媒体确实是偷拍,若是开了闪光灯强光会破坏壁画,已责令其删除视频。扬子晚报记者为此追访了敦煌研究院范泉先生,他表示,敦煌每年的游客逐年递增,今年将达到200万左右,与此同时,各种奇葩不文明游览行为时有发生,非常令人头疼,好在“这类情况正在逐渐好 ...
中新网南京11月24日电 (记者 申冉)24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东南大学公布。此次公布的共一百个建筑,遍布中国多个城市,建造时间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加的多个现代建筑项目,还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巨变,令这份名单更添时代感。据介绍,“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始创,首批98个项目的名录于2016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公布;第二批100个项目的名录 ...
唐代敦煌写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十三》。主办方提供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于立霄)《法宝重光—千年国宝佛经大展》27日在嵩山少林寺大禅堂开幕,展览汇集荣宝斋征集的藏品及少林寺藏经阁的秘藏,有隋唐敦煌写经、宋元善本古籍、千年国宝佛经等,年代从南北朝至元代,时间跨越1500余年。此次展览历时3天,由中华老字号荣宝斋与少林寺藏经阁首次联袂举办,将珍藏的国宝级敦煌写经、国宝佛经进行展示。南北朝敦煌写经 《大 ...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从浙江省博物馆获悉,“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特展将于11月29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展览以中国境内十四个省市区出土的十六国至宋初吴越国时期的金铜造像为重点,意在展示两千年来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佛教的基本面貌以及浙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展期持续至2月28日。 南朝谢灵运《佛影铭》中写道:“法显道人,至自祇洹,具说佛影,偏为灵奇 ...
展览现场 11月21日,数百件被誉为“世界美术活化石”的古代岩画和边塞文化重要见证的居延汉简在中国美术馆开展。“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共展出岩画实物29件,雕塑6件、拓片39件、汉简106枚。岩画内容有人物、动物、符号及狩猎、祭祀、舞蹈等,简牍则是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出土的居延汉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与“圆”二字构筑了简洁、概括的几何图式,大漠的壮美 ...
埃及古物部当地时间11月28日发布的照片显示,埃及考古学家在开罗南部的金字塔建筑群中发现了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的木乃伊。埃及古物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在代赫舒尔阿蒙尼米哈特二世的金字塔东南部地区工作的埃及考古小组发现了许多许多古代墓葬,内有8具棺材。
11月24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东南大学公布。此次公布的共一百个建筑,遍布中国多个城市,建造时间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加的多个现代建筑项目,还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巨变,令这份名单更添时代感。 据介绍,“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始创,首批98个项目的名录于2016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公布;第二批100个项目的名录于2017年在安徽池 ...
日前在延安举行的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2018年度推进会暨芦山峁遗址考古现场会爆出,延安芦山峁遗址发现多座大型人工台基及其上构建的多座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此外,发掘出大型四合院式建筑群落和两座附属小型院落,出土了大量槽型板瓦、筒瓦、玉器等珍贵文物,显示出该遗址在北方地区较高的层级地位。 延安芦山峁遗址四合院式院落建筑群远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告诉记 ...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 是谁手执石叶在尼阿底驻足,人类文明的史诗响彻青藏高原。3万年前,人类几乎征服了亚洲的每一处未被冰盖覆盖的土地,甚至可能已经在北极圈的边缘定居。青藏高原则因其恶劣的环境而成为最后一片无人之境。11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一项重大学术研究成果:考古学者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遗址(Nwya Devu),证实古人在距今4-3
为深入认识和传承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学习敦煌研究院先进经验,加强合作交流,在教育部思政司、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指导下,由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将在敦煌开展为期六天的研习营课程。11月6日上午,“敦煌文博管理研习营”开营仪式在敦煌研究院成功举办。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世林,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 ...
11月15日,“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王笈摄 战国彩绘漆镇墓兽,唐代银平脱花鸟狩猎仙人纹镜,宋元黑漆莲瓣形奁……“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15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280余件自战国时期至20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在此集中展出。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已发现距今7000年的漆器。漆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 王笈摄 战 ...
“考古新发现——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11月15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赵晓 摄 “考古新发现——山东焦家遗址出土文物展”11月15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226件(组)文物集中亮相,展现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本次展览分为“横空出世”“东方之都”“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个单元。图为公众走进展厅参观。 赵晓 摄 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分为“横空出世”“东方之都”“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个单元,展示了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