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古今对话“缱绻一缕丝”,上海历博今展“中西丝织文物”

从中国战国的“对龙对凤文锦”、东汉至西晋的“无极”锦、北朝“连珠树纹纬锦”,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丝织品、17及18世纪的欧洲织物,再回到中国民国时期的旗袍……12月25日上午,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的“东织西造锦绣生活——中西丝织文物展”,宛如一场华美的囊括古今东西的丝织文物盛宴,展示江南丝织业与欧洲丝织业延续数百年的对话与交融。澎湃新 ...

• 时隔25年后九成宫遗址考古重启,出土遗物五百余件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陕西麟游县城,是隋唐时期皇帝避暑离宫遗址。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在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隋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李春林介绍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形制布局、殿基结构、保存状况、出土文物标本,研究表明,新发掘的4号殿基址保存完好、结构完整 ...

• 宁波镇海应家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发布:十二地层涵盖史前时期

新京报讯(记者 常卓瑾)12月2日,新京报记者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镇海应家遗址考古发掘已完成。应家遗址发掘区平均下挖深度约250厘米,地层有十二层,由早至晚可分为史前时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和历史时期等四个阶段。遗址主体堆积为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遗存,出土大量陶器、瓷器以及铜器等文物。应家遗址发掘现场。应 ...

• 考古前沿|| 黄河河道内惊现百余座汉代古墓

 近日, 据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 该院18日在黄河孟津会盟段南侧河道内 新发现一处汉代墓葬群, 目前共发现墓葬百余座。

• “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启动海外传播

  2020年12月22日,“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海外传播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澎出席并发布了相关内容。  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意大利米兰及德国汉堡的文博机构开展合作,在两国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良渚文明主题推广活动。与此同时,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拟借助文化和旅游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平台同步上线“云 ...

• 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筑启动修缮

  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筑日前启动修缮。项目计划于2021年4月完工。  该项目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屋面揭瓦,更换开裂损伤大梁、檩、椽,铺设窟内架空木廊道及玻璃屏风等。  第94窟为晚唐时期洞窟,窟前殿堂修建于清代。2018年,第94窟屋面突发梁、檩断裂的险情,工作人员实施了临时支护措施。经过勘察设计,修缮项目获得国家 ...

• 时隔二十五年后九成宫遗址考古重启 发现重要学术价值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陕西麟游县城,是隋唐时期皇帝避暑离宫遗址。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在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隋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李春林向媒体和会议代表介绍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形制布局、殿基结构、保存状况、出土文物标本,研究表明,新发掘的4号殿基 ...

• 川博收官大展:“山高水长”呈现丝绸之路上物象千年

适逢四川省与日本山梨县缔结友好关系35周年之际,澎湃新闻获悉,12月29日,四川博物院与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共同推出“山高水长·物象千年——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与交流”展,展出文物共计294件(套),呈现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与丝路魅力。王冠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公元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 ...

• “家在黄山白岳之间”:渐江书画将展安徽博物院

明末清初的中国画坛异常活跃,渐江是当时画坛的佼佼者,与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合为“清初四僧”。渐江的绘画艺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对其后中国山水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2020年,恰逢渐江诞辰四百一十周年。澎湃新闻获悉,经过两年的精心策划,安徽博物院联合故宫博物院等国内藏有渐江作品的博物馆,于12月25日在安 ...

• 安岳发现唐初佛教造像:神秘戴笠人形象藏“獠人”秘密

近日,在四川安岳县一处石窟寺内发现了清晰可辨的大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八日的造像题记和多龛造像,这是目前四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唐代佛教造像题记,也是安岳石窟已知最早的造像题记,将安岳境内最早的卧佛院开元十一年(723年)的造像题记提前了103年,确证了安岳石窟至少开凿于唐初,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而在这处安岳最早石窟的背后,或许还隐藏着一 ...

•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在青少年心中撒下热爱考古的种子

  【专家访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面向青少年的考古科普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早的。从2008年起,我们就开设了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最初目的是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中学生了解考古学,进而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到2019年,我们已累计带领近2500名学生,走过陕西、山西、河南、浙江、北京等地。  说实话,一开始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很多,但 ...

• 看考古学如何“圈粉”青少年

  “考古学是什么?”  “就是有一个东西很美,但是它被埋到了地下,别人看不到它的美。考古学家就先把它挖出来,让它变美,再让其他不知道这个东西美的人,都看到它的美,这就是考古学家在做的事情。”  很难想象,这样的回答竟出自于一名小学生之口。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的博物馆课程教师申珅欣喜地告诉记者:“自从2017年学校开设博物馆课程以来, ...

• 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览全方位呈现“水陆”考古成果

 “海南稽古 南海钩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300多件文物展品向观众呈现海南考古70年历程。展览展示了海南田野考古成果,图为三亚市落笔洞洞穴遗址出土文物。 王子谦 摄图为展览的南海岛礁出土文物。 王子谦 摄  本次展出采取线下展览和线上直播方式,分为三个部分:海南历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以及南海水下考古。  海南省 ...

• “海南考古七十年”——重现琼岛历史文明脉络

  距今3000多年的陶钵形釜、纹饰精美的汉代四耳铜鼓、惟妙惟肖的明代侍女俑……展厅里一件件文物让海南的文明发展脉络活了起来,带领广大观众从遗址、文物背后的故事去解读海南历史。  12月22日,“海南稽古南海钩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览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通过海南历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以及南海水下考古三个部分共300余件文物,展示了海 ...

• 湖南汉寿县核拓普二期项目考古发掘收获

  2020年10月,汉寿县核拓普二期项目施工时发现疑似古墓葬,项目相关负责人立即上报汉寿县文物局并暂停项目施工。汉寿县文物局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及时上报湖南省文物局,2020年10月10日—2020年10月29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湖南省文物局委托,组织汉寿县文物局业务人员组成了核拓普二期项目文物调查勘探队,对工程红线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土地进行了全面 ...

• 【考古前沿】新疆:首次发现生土立柱式唐代窑址

12月20日,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在2020年的新疆拉甫却克墓地考古工作中,墓地西南部发掘出一座唐代窑址。▲ 发现的唐代窑址负责拉甫却克墓地发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考古队队长王永强介绍,此次发现的唐代窑址,应该是火塘在下,在立柱以上使用一些土坯结构或者其他结构来进行棚架,上面放置陶器进行烧制。窑室的中部发现有这种生土立柱 ...

• 文征明谢时臣等笔下的雪意,吉林省博物院今展“万里雪飘”

澎湃新闻获悉,“万里雪飘——吉林省博物院藏冰雪题材书画展”于12月22日在吉林省博物院开幕。本次书画展主要依托院藏文物,选取部分冰雪题材书画43件,从雪景、花鸟、人物三个角度展示南北冰雪的异同。其中有明代吴门领袖文征明的《早朝诗》行书卷,为文氏记录在北京任职时的所见所历,内有雪后早朝、元旦朝贺等诗作描写了北方冬季的景致;有明代谢时臣款 ...

• 折射早期边疆与内地的密切关系

  2014年,一条消息受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关注:20世纪80年代,新疆地质工作者曾在新疆哈密市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交界处发现了古代绿松石矿遗迹。一场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由此开始,考古队员迅速赶赴线索提到的戈壁滩。偌大的戈壁滩上没有参照物,加之天气突变,第一次寻找以失败告终。重整旗鼓后,他们再次踏入荒漠戈壁。最终,在黑山岭散落一地 ...

• 浙江黄岩发现两宋时期重要窑炉遗迹

  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获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之一的沙埠青瓷窑址,经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系浙江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  黄岩沙埠窑遗址位于沙埠、高桥之间,共有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下山头窑址等7处窑址。窑址群遗物堆积丰富,总面积约达7万平方米。竹家岭窑址和 ...

• 新疆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带有太阳崇拜特征的墓葬

  经过连续两年发掘,新疆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工作队现已确认,吉仁台沟口遗址的高台遗存是一处距今约3500年的大型墓葬,而由高台中部中心墓室向四周辐射的密集石条带、广泛使用的红土等遗迹现象则表明,这处墓葬体现了强烈的太阳崇拜观念。  2018年,考古工作者曾对高台遗存进行试发掘,发现高台本体120米见方,外周有约10米的坍塌堆积,从出土的陶、 ...

• 再识万里茶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王风竹“万里茶道”遗产项目线路长、规模大,干线总长1.4万余公里。从中国南方茶区启始,沿一系列山间盆地北上(左图)。其中中国国内相关文物资源点达1000多处,遗产点110多处。通过初步筛选,“万里茶道”(中国段)有99处被列入预备名单文本(重点推荐申遗点49处,一般推荐申遗点50处)。此次“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 ...

• 五千年时光更迭 这个聚落从未缺席

  12月17日,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公布了江北区慈城镇东门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这是一处延续5000余年的聚落,从中发掘清理出各时期遗迹现象179处,出土完整或可修复文物标本近600件。出土的遗迹、遗物中,一件春秋战国时期鎏金铜带钩,在浙江地区较为罕见;一处汉晋水井群,系宁波地区首次发现。最为难得的是,该遗址遗存年代从史前至明清可划 ...

• 快讯|周口店猿人洞保护建筑荣获“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奖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于2000年,旨在表彰个人及公私部门在保护或恢复区域具有遗产价值的建筑、场所和不动产方面取得的成就,以鼓励个人参与及公私合作,保护本地区的文化遗产,造福于今世后代。 ...

• 姜波当选ICOMOS副主席

2020年12月7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全球大会举行第二次线上会议。经过选举,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姜波成功当选副主席!会议听取了ICOMOS主席做的年度工作汇报,秘书长有关第19届全球大会决议执行情况的汇报以及财务总监工作汇报。ICOMOS主席河野俊行在工作报告中提及,ICOMOS总部与西安市人民政府于近日签署了有关国际古 ...

• 近十年(2011-2020)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揭晓,中国石峁遗址榜上有名

近日,由美洲考古学会(AIA)评出的近十年(2011-2020)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揭晓,中国石峁遗址榜上有名。此次评选,为过去十年(2011-2020)世界范围内考古发现的集中评选,入选项目需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学界共鸣。项目先期要览来自《考古》杂志网站(https://www.archaeology.org)。项目的详细介绍,将在美洲考古学会主办的 ...

• 山西朔州发现元代壁画墓

   2019年5月,朔州朔城区文物部门报告该区官地村一座古墓葬被盗,经相关部门批准,2019年6月初,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朔城区文化与旅游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位于朔州市朔城区沙塄河乡官地村东南800米,地处紫荆山自然保护区,莲花山北麓,楼子坝河西岸。   墓葬平面   墓葬为仿木构单室砖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门、墓 ...

• 回眸2020 展望2021——开启文物事业发展新征程

回眸20202020年是新中国文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国文物系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文物事业改革发展,广大文物工作者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奋发有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物工作亮点频现。牢记嘱托贯彻落实 ...

• 海南考古新发现填补研究空白 海南考古热点寻踪

海南考古新发现填补研究空白 潜力巨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近代考古学在海南几乎是空白。仅在20世纪30年代,海南文昌县凤鸣村附近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后来又进行数次小规模调查,发现若干古文化遗址。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这些遗址既没有进行科学发掘,也未进行深入研究。直到1950年海南解放后,文物考古事业才逐渐开展起来。至1988年海南撤 ...

• 中国石窟寺保护研究基本情况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在此,从考古研究、保护工程、科技进展、安全防范、机构人才、展示利用及国际教育合作共七个方面来介绍下我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整体情况。  关于考古研究  全面开展了石窟寺考古调查。先后在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四川和云南等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石窟寺调查,摸清了中 ...

• 考古快照|| 湖南宁乡杨家湾墓群

杨家湾墓群位于宁乡市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组,为配合宁乡至韶山高速公路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 年 5月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乡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对杨家湾墓群红线范围内发现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900 平方米,共发现东汉墓 2 座(M1、M7)、北宋墓 5 座(M2—M6)、宋元炭窑 1座(Y1)。 杨家湾 5 座北宋墓葬既 ...

• 【考古前沿】河南:洛阳发现大规模汉代墓葬群

从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18日在黄河孟津会盟段南侧河道内新发现一处汉代墓葬群,目前共发现墓葬百余座。据介绍,墓葬群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李家庄村银滩附近,原地貌为黄河南岸台地。今夏黄河涨水,将此台地冲毁,黄河河道向南侵蚀约300米,进入枯水期后,水位下降,墓葬露出水面。▲ 黄河孟津会盟段南侧河道内新发现的汉代墓葬群洛阳市 ...

• 新发现 | “河洛古国”双槐树:4300平方米夯土建筑群基址、大型院落布局,开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形制之先河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村南的高台地上。北距黄河南岸2公里、西距伊洛河4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4°48′56″,东经113°5′12″,海拔181.409米。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区域,以第四纪黄土沉积物为主,地貌自南向北逐渐升。1984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之后经过多次调查和试掘,基本厘清遗址的范围和布局,原认定的滩小 ...

• 文物保护看基层 | 大足石刻形成全方位保护格局

佛祖岩石刻属于大足宝顶山的中小石刻,开凿于南宋,是在进山道路旁的崖壁上雕造的释迦摩尼和文殊、普贤“华严三圣”造像,半身坐像庄严典雅,保存完好。12月10日上午,大足石刻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启兵正带领团队在这里开展佛祖岩摩崖造像信息采集工作。他告诉记者,他们将陆续为大足区内中小石刻照相记录、简单测评,调查记录文物保护状况、管理状 ...

• 留住一砖一瓦里的老上海……看这些建筑遗产是如何保护的

2020年,正值上海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成立一周年之际。12月18日,“百载重光——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特展”在闵行博物馆开幕。从华东政法大学(原圣约翰大学旧址)的清水墙砖、徐家汇天主堂的花砖、石雕滴水兽到天后宫的蝴蝶瓦、叶家花园的绿色琉璃筒瓦……展览通过历史原件和传统修缮工艺的展示,既呈现了 ...

• 从董其昌等“云间三友”特展,看影响三百多年的南北宗论

上海博物馆前年的“董其昌大展”至今仍被文化界人士津津乐道,事实上,董其昌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他与上海松江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师友圈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12月15日在上海松江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对外展出的“云间三友,逸笔丹青”——董其昌、陈继儒、莫是龙书画艺术特展可以见出。澎湃新闻获悉,这是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首个以“云间三友”为主题的书 ...

• 传奇国宝《赵城金藏》遗珍以5692.5万元高价成交

北京日报客户端12月21日消息,《赵城金藏》“遗世孤本”近日首现拍卖市场,引发学界广泛关注。12月20日晚,《赵城金藏》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亮相北京荣宝2020秋拍,以4950万元落槌,含佣金5692.5万元高价成交。当晚,《赵城金藏》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以2200万元起拍,历经近半小时逾30口叫价,现场一度由一位场内委托方和两位电话委托方陷入胶着竞价,最终由 ...

• 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发现“后宫”区

中新社西安12月19日消息,西安市文物局19日晚披露,秦汉栎阳城遗址经过考古发掘,清理出了宫城区域内的“后宫”区。2018—2020栎阳城三号古城发掘。西安市文物局供图文献记载,栎阳城在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秦末塞王司马歇,汉初刘邦都曾以之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阳、汉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此外,在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自栎阳徒长安”后,汉太上皇 ...

• 西泠古印助阵,历代名品与印谱汇集“中国印文化大展”

12月18日,“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在地处上海嘉定的韩天衡美术馆开幕,展览以中国印章发展历史为主线,汇集中国历代玺印与名家篆刻作品、明清以来集古印谱和篆刻家印谱,以及珍稀印材等560多件展品,其中近七成为首次公开展出。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其中既有西泠印社藏我国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玺印汇录《顾氏集古印谱》,明代文彭“琴罢倚松玩鹤”青 ...

• 石之美者,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里的“古玉风华”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有玉器约1000多件,其中主要来自私人藏家捐赠。近日,在这家博物馆的一次线上导览中,资深策展人Colin Mackenzie马麟和专家万珺介绍了馆藏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商、周、战国时期的玉器,并针对一些玉器爱好者常有的问题,分享了他们的玉器鉴赏之道。玉,石之美者。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很少有一种宝石能够与玉的地位相提并论。 ...

• 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看深藏宫中、秘而不宣的皇家宝器

故宫博物院藏有丰富的法器类文物,尤以藏传佛教法器居多,这些文物对于认识和了解清宫廷的物质文化、皇室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的意义。澎湃新闻获悉,12月15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是继去年“故宫博物院藏宫廷器座展”之后的再度合作。展览从故宫博物院藏上万件法器文 ...

• 胡蝶结婚纪念银杯里的“白银芳华”,银器见证商贸变迁

澎湃新闻获悉,“白银芳华——从外销银器看晚清民初社会和商贸变迁”近日在地处宁波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展览以中国港口博物馆馆藏的300余件/套银器精品为主,如清中期的花鸟龙纹银壶三件套、清晚期的人物故事纹飞翼龙柄银杯、民国时期的张石川赠胡蝶结婚纪念银杯……向观众再现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外销银器的绝美芳华。其中,胡蝶结婚纪念银杯是民国时期 ...

• 湖南蓝山县考古发现东汉、隋代纪年墓

捷讯皮具城项目位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塔峰镇牛承村,用地面积约3.87万平方米(约58亩)。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19)第(891)号),2019年9月~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蓝山考古队在项目已征地范围内共抢救性发掘墓葬47座,其中砖室墓20座,土坑墓27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共465件(套)。  由于该项目征地和青苗补 ...

• 近十年(2011-2020)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揭晓

近日,由美洲考古学会(AIA)评出的近十年(2011-2020)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揭晓,中国石峁遗址榜上有名。此次评选,为过去十年(2011-2020)世界范围内考古发现的集中评选,入选项目需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学界共鸣。项目先期要览来自《考古》杂志网站(https://www.archaeology.org)。项目的详细介绍,将在美洲考古学会主办的 ...

• 圆明园首次“植物考古”,发现皇家稻田遗址

@北京日报 12月15日消息,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取得重要发现。记者今天(15日)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考古人员在遗址上发现了主建筑“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这也是圆明园考古工作首次采用植物考古手段开展研究。澹泊宁静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 ...

• 最新 | 法国《人类学》杂志刊登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最新测年数据为243万年

近日,法国《L′Anthropolie》(《人类学》杂志)2020 年第 11 期刊登了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遗址最新测年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西侯度遗址两个旧石器时代遗址点采集的样品进行铝铍同位素(26Al/10Be)比值埋藏测年分析,得出该遗址同位素年龄为距今约 243 万年(2.43±0.06 Ma)。此项研究由南京师范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美国普渡大学和南非

• 考古人眼中的世界:叩问厚土,仰望星辰

  有学者说过  历史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而考古人  就是其间的传话人  他们发掘湮没的遗存  揭示尘封的历史  叩问脚下的厚土  仰望文明的星辰  他们可上殿堂演说,可下田野劳作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他们会挖,会铲,会看,会写,会画,会摄  摄影也是一项基本功  12月19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 ...

• 山西龙泉寺唐代“五重棺椁”对公众展出

  从山西省太原市太山博物馆了解到,太山龙泉寺唐代“五重棺椁”除木椁仍在修复外,石函、木椁的鎏金铜饰、铜椁、银椁、金棺近日在龙泉寺正式对公众展出。  太山龙泉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方20公里的山峦之间。2008年,工人在建设消防蓄水池时发现了唐代塔基地宫。考古工作者经过抢救性发掘发现,这是一处佛塔遗址,仅残留 ...

• 【考古前沿】河南:鲁山发现60处旧石器时期古人类洞穴

近日,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地区发现旧石器地点40余处、洞穴60处,采集石制品200余件。此次发现,为研究中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交流及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 【考古前沿】浙江:台州黄岩沙埠窑发现两宋时期重要窑炉遗迹

17日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最新获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之一的沙埠青瓷窑址经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沙埠窑址群内的竹家岭窑址和凤凰山窑址废品堆积区揭露出丰厚的地层堆积,出土了大量瓷器和窑具标本,基本构建起沙埠青瓷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的年代序列。

• 【考古前沿】浙江:宁波发现一处延续5000余年的聚落遗址

从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宁波近期发现一处延续5000余年的聚落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完善了宁波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为探究聚落空间形态变迁等提供了重要案例。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