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纳木错环湖科考:藏北高原新发现多处细石器地点

在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今年8月,长期从事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专家团队与总台记者组成“纳木错环湖科考队”,首次对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环湖地区及藏北高原展开综合考察。  在纳木错环湖科考中,科考队员还在藏北的尼玛县、申扎县,发现了3处石器地点,地表采集了100多件石制品,种类包括石核、石片、石叶、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制品,为研究藏北地区 ...

• 追寻江村秘藏:隔空较劲的乾隆与高士奇

清代收藏家高士奇是鉴藏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1924年,近代学者罗振玉提出高士奇“以赝进上”的论断。近百年来,经过众多学者的引用和演绎,高士奇“以赝进上”成为一则著名的收藏掌故。近期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追寻江村秘藏:高士奇书画鉴藏与流散研究》一书从存世祖本《江村书画目》着手,推翻这一说法,并通过高士奇个案重构清康熙时期书画 ...

• 鉴赏|箑边风景,许公传拓

竹刻扇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极具中国气派的艺术,中国传统文人美术最终形成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组合形式,融合了金石气与书卷气,这些特色均为箑边雕刻以极为浓缩的形式所呈现。由上海知名文博学者许勇翔先生编著的《箑边珍拓——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近日出版,书中所录扇骨拓片482张,均为许勇翔参加上海口岸文物进出境鉴定工作期间所拓,是其多年来对 ...

• 古代高士图及其衍变——故宫“林下风雅”展之深度解读(下)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正在故宫博物院对外展出,此次展览主要呈现的是中国古代的高士图,分“避世高逸”“晏居幽兴”两个单元。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高士图”是历代人物画家最为青睐、最能体现其人生理想与情操的绘画题材。纵观晋、唐以来画史所载,“高士图”在传世数量、历史地位和艺术影响诸方面都不可小觑。《澎湃新 ...

• CSIC:墓里石器是5000年前欧洲性别分工的证据

对坟墓中埋藏的石器进行的一项新的调查提供了证据,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开始时,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劳动分工。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的Alba Masclans及其同事在开放性期刊《PLOS ONE》上发表了这些发现。以前的研究表明,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间,欧洲存在着性别分工,当时耕作方式遍及整个欧洲大陆。然而,许多问题仍然存在,即不同的任 ...

• 从榆林地区考古管窥牧业发展——基于榆林地区5000—4000年动物考古与最新测年数据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几乎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起决定性的作用。环境的变化不仅会导致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发生改变,同时也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会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业模式转向另一种生业模式。  独特的 ...

• 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秦汉时期,中国文化进程发生显著的转变。对于由秦而汉的历史演进,清人赵翼有“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说法。他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积弊日盛”,“七国”“战争”已显现“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后来“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天之变局,至是始定”。秦汉 ...

• 钱中窥天机:“永通万国”中的古人宇宙观

“永通万国”为北周静帝期间所铸货币。钱文“永通”意为永远通行,“万国”寓示天下万国可用。永通万国钱币文字精美,字廓深峻,工艺精湛,形体厚重,钱文和铸工均臻妙境,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堪称魏晋以来“钱中之冠”。“永通万国”各品在“永通万国”中,还有一类相当特别,钱币背面有北斗、宝剑和龟蛇的图案,道教色彩浓厚。这是当时民间一种用作吉利 ...

• 夜中星陨如雨:发现流星与历史的关联

编者按:古人仰望天空,寻找上天的意志,倏忽即逝的流星除承载天文意涵,亦为人间带来宝贵的陨铁。李旻从考古学的视角出发,从空间的纵深与时间的跨度,思考陨铁在早期中国的流转与意义。从燕山脚下的平谷刘家河到随枣走廊的叶家山,再到秦汉间的陈宝祭祀,流星的坠落如何成为王权受命于天的表现?坠落地点如何成为早期政权与文明传统中神圣空间的节点?古 ...

• 石窟寺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中国是世界上保存石窟寺文物最多的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2035年前完成重要石窟寺的考古报告出版工作”。  2012年,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受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与须弥山石窟保护管理所联合开展第三次须弥山石窟考古。这次考古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就是数字化测量记录技术(即计算机三维 ...

• 博物学家亚里士多德:被低估的中坚力量

查尔斯·达尔文的博物学生涯始于如饥似渴的阅读,他从前人的著作中汲取养分,为之欣喜若狂。在去世仅仅两个月前,达尔文在一封信中写道:“我深深崇拜亚里士多德的功绩,但远远无法想象他是个多么奇妙的人。林奈(Linnaeus)和居维叶(Cuvier)是我在不同领域内的两大偶像,但是比起亚里士多德,他们简直就是小学生。”虽然达尔文紧紧追随着亚里士多德的脚 ...

• 赵匡胤之死与疑点重重的“金匮之盟”

赵匡胤于34岁当上皇帝,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讨,励精图治,新兴的赵宋王朝粗具规模,统一大业也胜利在望。看着自己描绘的壮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赵匡胤不禁心花怒放,然而,正在他准备再展宏图的时候,宋开宝九年(976)十月,正直壮年的他却突然暴崩。令人诧异的是,赵匡胤的皇位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太祖已经26岁的长子赵德昭、22岁的 ...

• “半生落魄已成翁”:徐渭1576年边塞之旅所见的背后

徐渭少年坎坷、中年疯癫,最终在贫病交加中辞世,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便是在胡宗宪幕府享受座上宾待遇的五年。在此期间,徐渭对于明代主要的边患问题“南倭北虏”都曾有过参与。其所作的《今日歌二首》是徐渭对于北部边疆的最早书写,诗文中充满了对于“庚戌之变”俺答率领蒙古骑兵攻入都城北京痛心疾首的情绪,同时也有对于当朝要员的极度不满。1565年, ...

• 高校博物馆沦为私藏“背书”?规范寄存制度或是良方

近年来,伴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高校博物馆开始进入大发展的状态,不过不同于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传承有序的藏品展,高校博物馆的展览展品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不少且存在着较大争议。如重庆大学博物馆的陶瓷展因被广泛质疑而成为巨大社会话题即是一例。博物馆展出私人藏品实际上会造成为其“背书”的事实——不同于公立博物馆收藏品的不流通,除了 ...

• 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图像:祭祀是居,神明是处

就目前所见而言,完整的画像石墓材料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积累,也已经具有相当深厚的题材研究的基础,相对而言,对于这些完整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程序的研究仍然远远不足。因此,先进行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恐怕是必要的途径。而临沂吴白庄画像石墓无疑是山东地区东汉晚期大型回廊墓画像配置的一种代表,其墓室结构复杂,画像内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