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走进黑水国遗址 寻觅远去千年的繁华

摘要: 冬日的黄昏,寒冷而孤寂;山水凝聚不动,树木干瘦硬朗。悠远的河西走廊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冷峻沧桑。黑水国遗址的残垣断壁拉长了它苍凉的背影,也拉长了我的一缕缕思绪。那些残缺的墩台城墙、满地的砖瓦碎片,曾经都是宫墙高院,气派壮观。往事越千年,繁华早已成过眼云烟,幻化成我脑海中丰富的想象,缥缈的诗意,氤氲的情思,骀荡的花藻,卓灵的瀚墨。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飘散。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因发洪水时挟带黑沙滚滚 ...

冬日的黄昏,寒冷而孤寂;山水凝聚不动,树木干瘦硬朗。悠远的河西走廊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冷峻沧桑。黑水国遗址的残垣断壁拉长了它苍凉的背影,也拉长了我的一缕缕思绪。那些残缺的墩台城墙、满地的砖瓦碎片,曾经都是宫墙高院,气派壮观。往事越千年,繁华早已成过眼云烟,幻化成我脑海中丰富的想象,缥缈的诗意,氤氲的情思,骀荡的花藻,卓灵的瀚墨。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飘散。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因发洪水时挟带黑沙滚滚而来,故而得名。黑河水量充足,流域广阔,是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河西走廊中部甘肃张掖和内蒙古额济纳旗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它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之后,最终流入浩瀚的居延泽。黑河是黑水国子民懒以生存的生命之水,在干旱缺水的西部,有水便是绿洲,无水就是沙漠,黑水国的几度兴衰,也因黑河而起伏跌宕。

今天的黑水国遗址位于黑河流域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既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也是月氏、匈奴人生活的城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有月氏人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以黑水国区域作为相对稳定的居住区和部落首领的统治中心,社会经济以农业、畜牧业和渔猎为生。当时的月氏工匠已经能够制作出各类精致的玉石器。他们把从遥远的中亚一带运来了美丽的绿松石,加工成精美的装饰品,供贵妇人佩带,因此,这个部落被人们谓之“玉石之路”的最早使者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产活动的逐渐加剧,这里的生态一度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约在距今约3900年以后,张掖最早的先民无可奈何地走出了黑水国,迁徙到沿祁连山一带的宽阔草原上,黑水国第一次沦为绿洲中的沙漠。一千多年过去了,黑水河流域的植被得以恢复,月氏人第二次进入黑水国,以昭武城为中心在河西走廊的诸多民族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相传西汉以前匈奴也移居这里,划《史记•匈奴列传》载:“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中原地区又处于强大的秦王朝统治之下,匈奴势力一直被局限在阴山至河套以北一带。他们在黑水国西边的昭武一带确立了政治中心。因当地人称匈奴为“黑匈”,故称为“黑水国”。匈奴处于中原王朝和月氏的夹缝之中,据中央而四面受敌。在东胡强而月氏盛的情况之下,刚刚崛起的匈奴人,不得不将太子冒顿送给月氏人为人质。后来冒顿“鸣镝弑父”杀死大单于头曼,自立为大单于。这位杰出的匈奴首领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狼旗所指,各部臣服,接着又一统西域一十六国。而后出师雁北,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上,刘邦贿赂单于妻子始得逃脱。猎猎狼旗横行河西走廊,霍霍战刀展开屠戮,冒顿斩首月氏王,为解心头之恨和树立权威,以月氏王头为饮酒器,月氏始“逃遁而常怨仇匈奴”。在此后的岁月里,强盛一时的月氏只能陆续迁到遥远的伊犁河、纳林河流域,这些西迁的月氏人在汉代史书中被称为“大月氏”,还有一小部分未西迁者隐居下来苟且偷生,称为“小月氏”。强大的匈奴随后风卷残云般控制了月氏故地——河西走廊。张掖黑水国一带为匈奴浑邪王部驻扎,匈奴人的势力也达到了空前的强盛,冒顿大单于曾上书汉文帝要求分疆而治,曾口出狂言:“匈奴人的牛羊走到哪里吃草,那里就是匈奴人的疆界。”

汉帝国初期,国力孱弱,军备不强,只能采取和亲政策拉拢匈奴,和和打打,打打和和,委曲求全,忍气吞声。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经济得到发展,锅里逐步强盛,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汉帝国国力大增,羽翼丰满,终于鼓起勇气敢和骄横跋扈的匈奴叫板了,这回不是边界纷争,而是主动出击,深入匈奴腹地,寻找战机歼灭其主力,摧毁其嚣张的气焰。打破匈奴美梦的是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汉武帝元狩二年春(公元前12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实施战略反击,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轻骑兵出陇西,翻越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深入大漠戈壁,长途跋涉,转战千里,追击匈奴主力,破数倍于己的匈奴于河西走廊和大漠深处,连续四次北击匈奴,最后封狼居胥,赫赫战功彪炳青史。西汉是中国历史上开疆拓土的辉煌时期,一时名将辈出,卫青、霍去病、张骞、班超、李广等,一个个都是名垂青史的响当当人物。他们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军功卓著,战绩辉煌,在开通西域中机智勇敢,不卑不亢。匈奴,一个强悍的北方草原民族,一个曾经让大汉“谈匈奴而色变、窥胡马而远遁”的民族,永远的“漠南无王庭”了。从此以后,汉军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大通道。河西走廊、祁连山作为胜利的象征一并载入中华史册。在此后的日子里,汉帝国着力开发和经略、巩固河西,修筑长城,移民实边,屯垦戍边。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辽远的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当年的黑水国是汉王朝在河西走廊中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凡事要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开发河西,使得河西走廊一带繁荣昌盛,但大规模的开发,给这里本来就脆弱的生态无异于雪上加霜。当生产、生活超出了生态资源的承受能力时,生态环境就逐渐恶化了。到了东汉末年,黑水国受风沙的袭击,逐渐沦为荒漠区和半荒漠区,人们不得不再一次远离家园。到了唐代,在这里设置了巩肇驿,到了明代改置小沙河驿,并建常乐堡,对黑水国的利用走进了历史的巅峰。明代晚期,沙尘肆虐,生态恶化,人们再一次远离黑水国,从此黑水国彻底荒废遗弃,从此黑水国走进了历史。中国的晚晴和北洋政府时期,神秘的黑水国让不少人垂涎着它丰富的宝藏,他们的挖掘,不是研究和保护,而是疯狂的掠夺。1908年,俄国人彼得•科兹洛夫来此探险,获得宋代《刘知远诸宫调》残本和部分文物;1914年,英国探险家奥莱罗•斯坦因以《马可波罗游记》为指南,第三次进入中国西北探险,一月到达敦煌,三月悄悄折回黑水国遗址挖掘文物;1938年,黑水国遗址更是大遭浩劫,据说当时占据张掖的是马步芳部将韩起功的部队,韩起功在张掖坐地为王,大肆掠夺搜刮民财,盗取文物珍宝,砍伐毁坏祁连山林木,让当地老百姓深恶痛绝。他听信黑水国地下有金月亮的传说,对黑水国大肆挖掘。命令士兵掘开无数古墓,获取大量文物,并暴殄天物用古墓青砖铺砌公路,使这一庞大的古墓群遭到严重破坏。张掖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许多珍贵历史文物。韩起功对其他文物珍宝当然不会放过,不择手段大加盗取。张掖金塔的金顶,大佛寺内的明代大钟和金塔六角亭鼎都被盗运至青海,后来下落不明。

1941年9月,考古学家卫聚贤带领科考队来到张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也随他们踏上了甘州这片古老的土地,第一次对黑水国遗址展开了全面考察。走近古城,那一段段黄土夯筑的残墙,那历经岁月沧桑仍然伫立的高台,瓦砾遍地,满目荒凉,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的古城,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残破的古城淹没在黄沙之中,在漠风中悠悠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古城遗址分南、北两部分,北城始筑于匈奴占河西之时,南城始筑于唐代,宋、元、明沿用。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28米,面积5.59万平方米。南城平面呈近方形,东西长258米,南北宽226米,面积5.8万平方米。城址周围分布有大量汉、魏、晋时期的墓葬群及小城4座,两城间发现4处村落遗址。遗址范围内还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存,采集有夹砂陶片,器形有鬲和双耳罐等,石器有双孔石刀和石斧,另有骨锥和泥质陶珠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黑水国遗址中有一座名叫烽燧而又不是烽燧的古代建筑格外引人瞩目。这座在1978年文物普查时被列为“西城驿烽燧”的墩台,在《甘镇志》和《甘州府志》中的所有烽燧记载中却找不到任何痕迹。经考证,这是一处古代寺院遗址,这个墩台其实是座佛塔,从地表仍能看出寺院建筑的轮廓,寺门向东,三进院落,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20米,佛塔位于寺院的西端正中,塔身残高7米,大致为圆柱形,直径约4米。这座寺院始创建于唐代,元代又重新修建了佛塔和寺院。从汉代到元明时期的官窑瓷器碎片随处可见,还发现了宋代的琉璃、猫头、脊兽瓦残片,表明这是一个很高规格的建筑物,由此判断这座寺院非同寻常,在传播佛教和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从1941年,卫聚贤带领考古队开始对黑水国遗址进行考察,四年之后,在抗战即将胜利的1945年,北京大学闫文儒教授再一次来河西考古,初步证实了“黑水国”的历史。1956年国家地质勘查队进行勘查后,认定遗址下是一座古城。1957年,“黑水国”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继出土文物2000多件,并发现古庙等遗迹;1992年,张掖市博物馆在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对南城东北角进行局部发掘128平方米,发现了残存墙基及反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故事情节的壁画,并清理出魏晋砖室墓一座,出土各类陶器18件。古城从结构上看,为唐代始筑,明代曾增补维修。2010年到2012年,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组成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联合调查队对黑水国史前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小米、粟、黄米、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以及动物骨骼,证明早在青铜时代,黑河流域已形成多种农作物种植的产业结构、农畜产品相结合的饮食结构。2013年7月上旬至9月底,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黑水国遗址开展了为期80天的发掘工作,发现遗迹41处,如此诸多新的发现让人惊喜,难能可贵的是发现距今4000多年的冶炼遗迹,以及铜渣、铜器,特别是出土的一个带有圆雕羊头的环首铜刀,证明黑水国遗址存在着早期的冶炼活动,这为探讨区域文化间的交流及区域性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资料。大家都知道在我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遗址少之又少,这次发现填补了青铜冶铸技术传播的空白,由黑水国史前文化遗址的冶炼遗迹,我们可以推想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连接西域与中国河西走廊存在着沟通西亚、中亚之间存在着一条玉石之路、青铜之路。黑水国史前文化遗址的范围还会扩大、延伸,新一轮的发掘也许又即将到来,在这片黄沙、白雪覆盖的土层之下,它还会隐藏着多少惊天动地的秘密等待我们的发现?

千百年来,黑水国几经变迁,到如今早已湮灭,只留下残垣断壁,只有那些神秘的传说给人以无尽遐思。黑河从古城旁静静流过,只有它见证了黑水国往昔的辉煌。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