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8枚秦封泥勾勒出“大西安”历史区域
摘要: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16日公布了8枚“大秦渭南”秦封泥,这是该馆公布的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这8枚秦封泥分别是“下邽丞印”(渭南)、“重泉丞印”(蒲城)、“临晋丞印”(大荔)、“怀德丞印”(大荔)、“宁秦丞印”(华阴)、“蘋阳丞印”(富平)、“白水之苑”(白水)、“白水苑丞”(白水),它们佐证了渭南地区县治历史的发展和脉络。“白水之苑”封泥。韩宏摄 对照秦时的关中诸郡图发现,当时的“内史郡”与现在“大西安”的 ...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16日公布了8枚“大秦渭南”秦封泥,这是该馆公布的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这8枚秦封泥分别是“下邽丞印”(渭南)、“重泉丞印”(蒲城)、“临晋丞印”(大荔)、“怀德丞印”(大荔)、“宁秦丞印”(华阴)、“蘋阳丞印”(富平)、“白水之苑”(白水)、“白水苑丞”(白水),它们佐证了渭南地区县治历史的发展和脉络。
“白水之苑”封泥。韩宏摄
对照秦时的关中诸郡图发现,当时的“内史郡”与现在“大西安”的概念在地理上多有重叠。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庞任隆告诉记者:“‘内史郡’相当于现在的‘大西安’,不仅指现在的西安区域,还包括咸阳、商洛和渭南三个地区。这8枚封泥在地图上都能找到对应的秦时地名,‘大西安’也找到了源头。”
秦时渭南诸县,是秦都咸阳内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郡县治,天下安。我国的县建制始于春秋时期,因秦代推行郡县制而得到巩固和发展。秦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为36郡,后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由于郡、县的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文书直接上报中央,又因“典文书及仓狱”的“丞”(县令辅佐) 为直接责任人,因此在大量秦郡县封泥中,“××丞印”“××之丞”占98%。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藏的100多件秦郡县封泥,正是见证这一制度的重要文物和实物。
“这8枚秦封泥中,始终没有变的县名是‘白水’,原因是传承延续了4000多年的文明,其标志是‘仓颉造字’故事的流传。文字学家认为,白水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庞任隆说。
据介绍,秦封泥是上世纪90年代末在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被学术界誉为“秦代文书封缄制度的结晶”“秦朝中央的档案馆”,是“继秦兵马俑、秦简牍之后秦文化发展史上第三大考古发现”。封泥也称“泥封”“印封”,是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为秦代的一种保密措施。
“秦封泥是秦代印章艺术的再创造,是秦文明浓缩的符号和标志,是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的重要成果,是秦人用黄土塑就的一部美学史诗,是我们认识‘三公九卿’制度的‘指南盘’,考察秦历史、地理演化的‘活字典’。”庞任隆介绍,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目前馆藏350个秦封泥品种,几乎囊括了“三公九卿”的主要部门和官职,其中102个品种153枚为秦郡县(含地名、山名)封泥。
大量秦封泥为何是在汉长安城遗址里发现的?庞任隆说,“汉承秦制”,汉长安城是在秦建筑遗址上建起的。据文献记载,战国到秦代,在渭河以南先后修建了很多宫殿,其中的“甘泉宫”就是“南宫”(皇帝的寝宫),这批秦封泥的出土地相家村据专家考证,曾是秦代的南宫遗址,是秦始皇办公之处,这些高规格的封泥封缄,是经秦始皇亲手拆封过的。据 《汉书·刑法志》记载,秦始皇勤于政务,每天要阅读120斤重文书。由此推知,当年秦始皇拆阅文书后,就地抛弃了这些封泥,又集中倒在了一个地方。
此外,专家研究表明,秦封泥在当时制作相当考究,不仅要经过“丸制”,还有“紫泥”“青泥”和“黄泥”之分,因而这些封泥出土时五颜六色。
(图文转自:《文汇报》2018年5月18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