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煌煌巨制 直道显形 — —《秦直道》八卷本简评

摘要: 我们应该感谢两千年前我国的史圣司马迁,是他首先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记述了秦始皇帝修筑的国防快速大道——直道。不但明白它同万里长城结合对保卫京都的重要性,而且对探索中国交通史、工程史都具有特殊的作用。其次,又是因为他亲自沿着直道走了一遍,更为后来治史者做出榜样、留下了重实证的优良传统。

我们应该感谢两千年前我国的史圣司马迁,是他首先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记述了秦始皇帝修筑的国防快速大道——直道。不但明白它同万里长城结合对保卫京都的重要性,而且对探索中国交通史、工程史都具有特殊的作用。其次,又是因为他亲自沿着直道走了一遍,更为后来治史者做出榜样、留下了重实证的优良传统。

不过,我们还应当感谢司马迁,是他为我们留下了一道道探索中华文化遗产的学术课题。当然,还有不少学者曾搔首长叹,埋怨他只说出了“九原”和“云阳”这两个直道的端点,并未论及经行路线与相关的设施。在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史记》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史大著,他着眼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社会人群的生存、民族的关系、邻国的状态、交通道路等等大问题,不是也不可能做成某一专题的“考古报告”,当然他不会把经途的各个地点依次罗列出来。即以直道而言,司马迁用了“除道”“堑山堙谷”“直通”“道未就”等字眼,实际上就已经点出了涉及工程学的诸多问题及其现状。后世学者如果首先把直道起、讫的两个端点作为限定范围,再结合沿途的烽燧、兵站,长城及其障塞等,通过“二重证法”,将会揭示出很多历史奥秘,得到很多有益的借鉴。

1985年,我在秦始皇陵园发掘秦俑一号坑时,抽空写出了《秦都咸阳》一书。因涉及到都城的外线交通,第一次触及到了秦直道。过了14年之后,在出版专著《咸阳帝都记》时,又因为此前对秦甘泉林光宫遗址有过几次踏查,也到过今包头市的秦九原郡治麻池古城址,并且对直道上的一些段落作过考察,再结合其他学者的考古成果,就感到直道的轮廓明晰得多了,直道的历史作用与文化价值也能在认识的深层展开。

直道的情节凝聚了多少学者的注意力。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组织了数十名历史与考古的学者,对秦直道的一些段落遗迹进行了考察。可惜我因故而失之交臂,深为缺憾。但时过五年,《秦直道》八卷本作为那次考察的学者奉献给社会的厚礼,就摆在我面前。匆匆翻检,一串串熟悉的和不知道的地名、一处处想到的和想不到的思想火花,熠熠闪耀。深深为诸位同行学人的成果庆幸,也弥补了那次未能参与的遗憾。现在,学习这厚重的八卷本《秦直道》丛书,深深感到它提供给我们这一专题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从课题设计、考察研究到精致出版,其特点也是突出的。

首先,对秦直道的历史面貌作了全方位的展示

王子今的《秦始皇直道考察与研究》是关于秦直道研究的综合性著作,也是该丛书的全面性论著。对秦直道相关的诸多重要主题,按照历史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秦直道的历史面貌及其在政治、军事、对外关系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完整地展示了秦直道的历史面貌及秦直道研究的最新成果。

张在明、王有为、陈兰、喻鹏涛等人合写的《岭壑无语——秦直道考古纪实》一书,因为作者是考古工作者,其所用多年来的考古简报、考古记录和多篇考古日志,确保了资料的可靠性。书中各篇文章论述严密,逻辑性强,见解独到,读来颇觉有味。

徐君峰在四年时间里几十次考察秦直道,行程三四千公里,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终于写出厚重的《秦直道考察行纪》和《秦直道道路走向与文化影响》两部书。他对直道的走向作了全面考察,对学术界有分歧的东西两线作了深入的辨析,使人获益匪浅。

前几位学者从历史、考古、亲历的角度给秦直道作了定位。而宋超、 孙家洲的《秦直道与汉匈战争》,徐卫民、喻鹏涛的《直道与长城——秦的两大军事工程》,马啸、雷兴鹤、吴宏岐的《秦直道线路与沿线遗存》,除对秦直道有共同的议题之外,还从汉匈关系、直道与长城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此外,孙闻博的《秦直道研究论集》,收录了对直道的考古调查资料与学术论文,提供了查阅的方便。卷卷精彩,篇篇详备。

其次,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兼收并蓄,表现了真学术的包容性,也为当今树立良好学风做出榜样

秦直道是长期深埋历史底层的课题,自史念海先生在1975年发表《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一文之后,从此正式拉开了调查与研究秦直道的序幕。除过考古部门对这一大型道路工程某些段落作过调查,从遗迹和文物给予时代确认之外,有更多的热心人加入到步行寻迹的行列中来。从考古的实证要求而言,没有,甚或少有人作全线的贯通。尽管大家对秦直道的两个端点没有异议,但在长达750公里的中间路线上因为调查者见仁见智的分散行为,从而在认知的层面就形成了多条“直通之”的路线。计在陕西境内有四条,在甘肃陇东有两条,这就是大家说的“东线”和“西线”。线内各条并不独立,而是有合(重叠)有分(独立)。东线的主导路线同西线的分歧点集中在直道的中段,即在陕西黄陵县西北的兴隆关(也名沮源关)。这里同甘肃的宁县、合水县为邻,在这交叉点上分道扬镳,一路东向,沿蚰蜒岭(即古道岭)南侧前行一段后越岭北上……;另一路北向,沿子午岭主脉转西北去甘肃合水、华池,后入陕西定边……。

学术的进步与发展从来都是在不同见解的争论中体现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在2013年组织对秦直道调查时,就吸收了不同见解的学者参加。大家相互尊重,心平气和,共同切磋。今出版的《秦直道》丛书八卷本,仍是不同观点、认识有别的集合体。它把判断权交给了读者,这种胸臆大度的表现无疑是树立良好学风的榜样。

复次,严格把关,出版精品,打造“更好”

《秦直道》八卷本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大方又大气。装帧精美,文图并茂。摆在面前,捧在手中,从内容到实物都可说是“沉甸甸的”,令人赏心悦目。

可以这么说,《秦直道》八卷本才真的使秦直道从朦胧中现形了。

《秦直道》八卷本的出版,只是考古调查和研究著述的阶级性成果。今后深化、细化研究的路还很长。野外考古的成果是研究的基础,今后有待于加强。参与研究的,也应该吸收历史、考古、史地、地质、交通、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专家学者,拿出新的研究成果,使秦直道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的国际舞台上彰显“中国精神”。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