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大视觉 ●丁和"西域遗产"的镜头史笔

摘要: 大视觉艺术会客厅-丁和近影-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疆龟兹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行摄三十七年,他把大半的时间都留给了西域。摄影家丁和,出生于上海。21岁那年他背起相机,游走于人文摄影、风光摄影两大主题,取山川之钟灵、湖海之俊秀,生灵之壮美入镜,他的作品视角独特,画面和谐,深受业内的肯定与嘉许。01克孜尔石窟第184号窟 因缘故事和菱格本生故事 ...

作者营 大视觉GrandVision

大视觉 

艺术会客厅


-丁和近影-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疆龟兹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行摄三十七年,他把大半的时间都留给了西域。

摄影家丁和,出生于上海。21岁那年他背起相机,游走于人文摄影、风光摄影两大主题,取山川之钟灵、湖海之俊秀,生灵之壮美入镜,他的作品视角独特,画面和谐,深受业内的肯定与嘉许。

01

克孜尔石窟第184号窟 因缘故事和菱格本生故事

壁画原出自于石窟主室券顶北侧,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顶部一行为券顶上的因缘故事“须摩提女请佛”。讲述笃信佛法的须摩提女焚香请佛,佛祖携众弟子幻化身形、各显神通降临人间的场景。下部为券腹的大型菱格本生故事画。

但是,丁和自己却在事业的“上升期”陷入了自我怀疑,正处倦怠时,他来到了新疆。融雄浑、瑰丽、洒脱、粗旷于一身的新疆风貌,强烈地撞击着他的心灵,遂不厌其烦、屡屡进疆采风。

如果没有遇到史学大家冯其庸先生,或许丁和只能和胡杨林、魔鬼城、大沙漠这些通俗的文化地理坐标“打交道”。冯其庸钟情西域二十余载,并长期致力于“玄奘取经之路”的学术探索,看了丁和拍摄的精美、辽阔的新疆风光,冯师提点到:“照片拍得再好,还是要有文化含金量。若有余力,可做更珍贵之事。”

02

克孜尔石窟第38号、第118号、第171号窟 天相图三幅

天相图反映的是佛教的宇宙观,即佛教的天空,通常位于主室券顶中脊或者甬道顶部的中脊。

现在回想起来,丁和说,冯老改变了自己的摄影人生,“只做唯美的摄影,并非不好,只是目的性和信念感不强,无法唤起心中的激情。”

西域,遥远而神秘的国度。西汉外交家张骞在沙漠、峡谷中寻得风姿万千的西域三十六国,成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一次探险。东汉时期,白马驮经又沿着这条通道将佛教传入中国,玄奘大师的西行东归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03

克孜尔石窟第171号窟 善爱乾闼婆天及其眷属

壁画原出自于后室西壁,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描绘的是佛祖涅槃后,乾闼婆与眷属前来报恩供养的场景。

2005年9月,丁和与冯其庸一同进入罗布泊考察,探考与寻找玄奘东归的入口。后在冯老的指点下,丁和又十六次前往新疆,并走完由西安至新疆出境,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穿越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最终到达印度那烂陀寺的“玄奘取经之路”全程。旅程中,丁和得专家指点,在文化遗产与历史线索中反复寻访,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知识与精神的双重收获给他带来深深的撞击与思索。

哪知这才是他“西域奇行”的起点。自2007年开始,在灿若星汉的西域文化中,丁和将目光聚焦于一处,全力投入西域石窟壁画遗存的拍摄。事实上,在之前《玄奘取经之路》的拍摄中,他经常与这些散发着千年之光的佛教石窟擦肩而过,心中早就存了走近它们、了解它们的心思。

04

克孜尔石窟第7号窟 善爱乾闼婆局部

这一身善爱乾闼婆半身特写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晕染适中。衣着有透体之势,肉感呼之欲出。

说起石窟与壁画艺术,世人皆知敦煌,但在今天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沿库车、新和、沙雅、拜城县的大地上,坐落着佛教石窟遗址十多处、洞窟六百余个,被称为龟兹石窟。

地处“丝绸之路”中枢地带的龟兹,吸收了世界四大文明的因子:印度的宗教哲学、希腊罗马的美学思想、西亚波斯的世俗理念、中国传统的玄学精神,在龟兹石窟艺术中,可以看到这四大文明深深的印记。一万多平米的壁画是最绚烂多彩的部分,其中数量巨大、引人入胜的菱格本生故事画,又是壁画中的精粹,更为世所罕有。

05

克孜尔石窟第188号窟 说法图

位于主室正壁上方半圆端面,有近一半被德国考察队揭走。

梵音律动、罗衣生香。壁画中弹羯鼓、舞璎珞的伎乐天人千年后依旧生动鲜活,大胆的色彩、精致的线条、犍陀罗艺术与唐画风格的碰撞……站在石窟里,仰望环视这方天地,丁和感叹“何其有幸。”但是,这些精美的壁画却在19世纪遭到德国探险队大面积采割,其中规模最大的克孜尔石窟的主题塑像多已被毁,其他石窟情况更是危急。

06

库木吐喇石窟谷口区第20号窟 菩萨

此窟的穹窿顶被线条分隔为十一个梯形条幅,条幅内绘有六身立佛和五身菩萨。该窟于1979年始被发现,又称“新一窟”。

完成了《玄奘取经之路》影纪后,丁和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刻苦的学习和不断摸索,他对龟兹石窟的形制、风格、艺术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拍摄愈发得心应手。往返上海与新疆期间,他还不断受到冯其庸先生、身在香港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鼓励和帮助。2007年12月,时任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朱玉麒的一通电话,给丁和带来了新的线索,“一定要去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馆藏部看一看那些流失海外的西域壁画。”

07

库木吐喇石窟谷口区第20号窟 立佛

此窟的穹窿顶被线条分隔为十一个梯形条幅,条幅内绘有六身立佛和五身菩萨。该窟于1979年始被发现,又称“新一窟”。

在那里,丁和见到了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遗孤”。“这些脱离了母体的残片,被摆放在库房里,我的脑海立马想到洞窟中那些伤痕累累的画面,”丁和下定了决心,要用影像把它们记录下来,带回去。

取得了老馆长的同意后,丁和在约定的两天时间里争分夺秒,“抢救性”地拍摄壁画残片。回到上海后,他开始了更为艰苦的图像复位工作,再度多次前往龟兹石窟,找出这些壁画影像原先所处的洞窟,精确对应到洞窟内的具体位置,并绘出相应的实景图。过程中,比对、正伪、堪误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正因此,《德藏新疆壁画》的诞生,不仅是一部摄影图像集,更是一部学习西域佛教历史文化的大笔记,其严谨性、独家性同时也具有学术研究的参考价值。

08

库木吐喇石窟谷口区第21号窟 穹顶菩萨

此窟的穹隆顶由十三个梯形条幅结合中心的莲花盘组成。绘画具有典型早期犍陀罗艺术风格,反映出印度、希腊、波斯和中亚的融合元素。此窟被坍塌的山体覆盖,于上世纪70年代末被发掘,其余部分壁画无存,此穹顶留存相对完好,未被人为破坏。

丁和说,他是一位西域文化的追随者,拿起相机,是记录那些已经失去的过往和正在发生的当下,回望古丝绸之路沿线悠久的文明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承。希望那些璀璨的文明结晶不要被时间的长河掩埋,那些无价的艺术瑰宝不要被人类记忆轻易遗忘。

一位摄影师,用相机做史笔,能为学术研究的明天做出贡献,可谓功德无量。

09

克孜尔石窟第189号窟 龟兹供养人

10

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11号窟 礼佛天人

11

库木吐喇石窟五连洞洞口眺望渭干河

12

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34号窟 护法龙王

13

克孜尔石窟第171号窟 侍女

14

克孜尔石窟第224号窟 菱格动物装饰画

15

克孜尔石窟第224号窟 菱格动物装饰画

16

克孜尔石窟第224号窟 菱格动物装饰画

17

克孜尔石窟第224号窟 菱格动物装饰画

18

克孜尔石窟第224号窟 菱格动物装饰画

19

克孜尔石窟第224号窟 须摩提女请佛

崇信佛法的须摩提女在屋顶上祈求佛祖显身。未几,佛祖携众弟子各显神通,飘然降临凡间。第224号窟主室券顶中脊处这一幅“须摩提女请佛图”以深邃的青金蓝着底,象征佛祖到来时天空明净澄澈,大放光彩。



分类: 中文 图片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