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西周疆至的考古学考察(上)
欢迎大家来到爱考古,今天我来讲关于《西周疆至的考古学考察》。
刘绪,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夏商委员会主任委员。1983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从事商周考古与田野考古的教学及研究,长期参加和主持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和曲村晋侯墓地的发掘与整理。曾参加或主持湖北黄陂盘龙城、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陕西周原与岐山周公庙遗址等遗址的发掘与整理工作。
刘绪,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夏商委员会主任委员。1983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从事商周考古与田野考古的教学及研究,长期参加和主持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和曲村晋侯墓地的发掘与整理。曾参加或主持湖北黄陂盘龙城、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陕西周原与岐山周公庙遗址等遗址的发掘与整理工作。
大约20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小文章,主要是根据陶器的材料来谈的。 陶器它没有文字,所以不一定很有说服力,也不能够充分说明问题。最近20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广泛开展,出土了很多带文字的材料,这样就更有利于探讨这个问题,因为有文字材料和没有文字材料区别非常大。过去关于周王朝的四至没有严格的说法,主要是根据分封的诸侯国在何地,按照文献的记载进行考察。但是文献记载的有的诸侯国到底在哪里说法不一致,比如说晋国,有在太原的说法有在晋南的说法,怎么办?当然主要得靠考古材料来证实。 所以我下面主要就是根据考古材料,结合文献记载把西周王朝早期的四至探讨一下。
一、周人对灭商前后统治疆域认识的变化
首先要说明的是商周前后周人对他自己统治疆域变化的认识。即灭商之前,周王朝对它的疆域是什么认识?灭商以后,它有什么新认识?
《尚书·康诰》说武王灭商后不久,“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
灭商之前,《尚书》里记载周人认为自己是属于西土之人,而对于西土的外围周人只对东面有说法。按照《尚书》的记载,洛阳一带属于东方,因为他自己是西土之人,所以他把洛阳一带叫做东国。武王灭商的时候,到了牧野,他发感慨说“逷矣,西土之人”,逷矣就是远啊,我是从远方来的,是西土之人。在他的眼里,当时天下就东西二分,西面是西土,往东到了洛阳一带就属于东国洛,西周以后在此修建了成周。这是周人灭商之前他自己的地理观念,西土基本上在现在的陕西关中以西一带,往东出了陕西不远就是洛阳,叫做东国洛。
何尊
何尊铭文
那么灭商以后就不同了。这个图片是何尊,何尊是中国出土的文字材料中最早出现“中国”两个字的铜器,在它的铭文里。灭商以后,周人全部占有了商王朝原有的领土,也就是陕西以东、关中以东大范围的原来商人的地方,而且分封了很多的诸侯国。同时周王朝还在洛阳建立了东都,文字材料叫成周,文献材料叫洛邑,考古上有发现也有证明。东都在洛阳建成以后,周王朝就把洛阳一带视为当时的中心。西面仍然是它的西土,但洛阳已不是原来灭商之前的东国了,而是中土,叫做“中国”,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西面原来的老家是西土,同时还有北土、东土和南土,这在文献里都有记载。
话里提到武王灭商以前周人的疆域是怎么回事,武王灭商以后它的疆域又是怎么回事?这就提到了西土、东土、北土、南土。詹桓伯是以武王克商为时间界限,武王克商以前是东西两分,武王克商以后就有了一个中心:中国,那就是洛阳,然后才有了北土、东土、南土加上它原来的西土,四土,天下四分的概念就形成了。也就是说灭商以后随着周王朝领土的扩张,主要是往东面的扩张,它领土的整个的观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心是洛阳,然后有四土的地方,就是何尊铭文里提到的“宅兹中国”。所以我们现在经常说最早的中国,从文字材料来说,就是西周早期何尊的铭文,中国是指哪儿?就指洛阳那一带,并不包括其他地方。这是西周早期开始形成的观念,是周人的观念。我们后来对中国的解释那是有后来的含义在里面,跟当时是不一样的。
二、周王朝的疆域四至
这是把周人灭商前后,它对天下疆域认识的变化,那么我下面要讲的就是关于周王朝疆域的四至了。就是东西南北到了什么地方,把四至一定下来,里面就都是它的疆域,所以我下面讲的顺序是先讲灭商以后周王朝新占领的地区,新开拓疆域的四至,也就是前面文献里说的,它的北土、东土和南土在什么地方?再讲它自己原来老家西土的疆域到达到了什么地方。先看北至的考察,新拓展的疆域的北至。按照文献记载,北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一般认为就在现在的燕山以南这一带,所谓的肃慎、燕、亳文献是有类似的记载,当然燕是不是在北京,文献记载也有不同的说法。过去有老先生认为,最初的燕国并不在北京而是在河南,因为结合文献的记载,认为北京离西周的陪都成周也就是“中国”太远,如果封到那儿就会被周围的少数民族包围,很难存在,所以就怀疑最初应该是在河南,后来才到了北京这一带,战国的燕下都就离北京不远。但是实际上经过考古发现证明,西周早期的燕国就在现在的北京,具体地点就是房山的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出土有燕侯铭文的铜器,还提到了最初的第一代分封到燕地的燕侯,实际上那时不称燕侯,称的是公,就是召公。文献记载“封召公于燕”,琉璃河遗址出的铜器铭文里提到了“召公”,当然文字不是召公,是太保。文献里称召公为太保,但是文字材料(铜器铭文)里没看见“召公”,但是很多处有“太保”,其他地方出的铜器也有“太保”,琉璃河遗址出的铭文还有燕侯的名字。
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约公元前11——8世纪)
这张图上北京最北面的红点,就是琉璃河遗址,我画了轮廓线,西周早期周王朝统治疆域的范围图,它的北土就到了现在的北京,这是考古上能够得到证明的。从距离上来看,燕国应该是西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里离周王朝的统治中心成周,也就是中国的所在地最远。
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地局部
琉璃河燕侯墓M1193
下面看看琉璃河遗址的考古发现,这是一部分墓地的平面图,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发掘的M1193号墓,被盗,墓内还剩下两件铜器,上面有铭文。
克盉、克罍(北京琉璃河M1193出土)
克盉铭文
铭文内容基本类似,提到了太保,是周王跟太保说的话,然后提到了“命克侯于燕”,就是命一个叫“克”的人,应该是太保的儿子,“侯于燕”就是到燕地去做侯。这个铜器一出来,跟文献记载基本上能够一致了。太保就是召公,然后封他到燕,当然太保跟周公一样,自己并没有就封,没有亲自到这里来主持燕国的政务,一般认为是他的长子来就封。鲁国也是这样,太保召公和周公包括齐国的太公,是周王身边辅佐周王的三位最重要的大臣,名义是分封给他们,实际亲自就封的是他们的长子,所以燕侯克现在认为他是太保召公的长子,让他来到燕地做燕国的侯,就是诸侯,铭文很清楚。
堇鼎(北京琉璃河遗址M253出土)
还有另外一件铜器堇鼎,也是琉璃河遗址出的,铭文里开头就提到燕侯,燕侯派一个名叫堇的人去见太保,到宗周去见召公,这也说明太保召公确实在周王身边,燕侯派人去拜见他。这个堇鼎很有名,铭文跟文献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些发现就能够充分证明燕国的始封地就在现在的北京,它的都城应该就在琉璃河,因为琉璃河还发现有这个城址,时代就是西周早期。
再往南,因为北京琉璃河遗址离东都洛邑或者说成周都比较远。那么往南还有什么考古发现?从琉璃河往南沿着太行山东麓往南走,到了河南,再往西才能到东都洛阳。这中间按照文献的记载西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只有一个邢国,也是属于姬姓周人的封国。邢一般认为在现在的邢台,从邢台到北京仍然有相当远的距离,文献中没有记载其他的诸侯国。所以说有老先生怀疑燕国一开始不太可能在北京,这个怀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现在来看确实在北京。那么从燕到邢中间还有没有诸侯国?肯定有,但是文献没有记载,考古上的发现可以填补空白。在邢台的北面现在的河北元氏县,曾经出土过一部分铜器,有的铜器上有铭文。
臣谏簋(河北元氏县出土)铭文提到邢侯与軧侯
这件叫臣谏簋,它有铭文,铭文记载的内容提到了軧侯,一般是诸侯国才能称侯。这件铜器铭文提到有“戎人伐軧”,邢侯出兵帮助軧侯,打败了戎人,说明在邢国的北面不远的地方,现在的元氏县一带,当时确实有一个西周分封的诸侯国——軧国,这是考古材料填补的一个空白。 再往以北应该还有诸侯国,文献上没有记载,这需要以后考古工作者继续去做工作。邢侯的墓地在现在的邢台,被盗扰得比较彻底,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的东西很少。那么从北京向南,沿太行山东麓有軧国有邢国,再往西就到了现在的山西。
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约公元前11——8世纪)
文献里有记载,其中晋就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尽管一般认为就是在现在的山西,那么最初晋在哪?最初封叔虞的时候在唐,他的儿子燮父的时候才迁到晋水旁边,改国号为“晋”,晋国的始封所在的唐在哪里,过去认为在太原或者在晋南,两种意见是不一致的。太原做过一些考古发掘工作,至今没有发现西周时期的考古遗存,传说的唐叔虞的墓也做过工作,年代晚于西周,并不是他的墓。 所以太原说根本没有证据。晋南说过去认为不外乎是现在的翼城和曲沃县这一带,顾炎武先生去做过详细的考证。上个世纪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一起在天马-曲村遗址开展工作,90年代在此发现了晋侯墓地,这基本就确定下来至少从唐叔虞以来,这里属于晋国早期都城的所在地,虽然始封地唐叔虞封的唐在哪里现在还没有解决,但是到他的儿子燮父的时候,到了现在的天马-曲村遗址。主要就是靠晋侯墓地的材料,出土的铜器铭文能够看到晋侯的名字有好几位,所以天马-曲村遗址是西周早期偏晚时候晋国的都城所在地。
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平面图
这是晋侯墓地的平面图,一共有九代晋侯和他们的夫人,考古发掘已经全部完成。晋侯墓地出的铜器,有的有晋侯的名字,有的提到了晋侯但没写名字,一般偏早的没写名字,偏晚的都有名字,这是晋侯墓地写不写侯名的规律。
晋侯墓地出土铜器
晋侯苏鼎
那么晋侯墓地这些晋侯中只有晋侯蘇和文献记载能够对上号,文献记载里一代一代晋侯的名字都提到了,但是考古发掘的铜器铭文里只有晋侯“蘇”和文献能对上号,其他的名字都对不上号。有解释说可能是每个晋侯既有名又有字,所以对不上。不管怎么说,这是西周时期晋侯的墓地没问题,从燮父一直到春秋初年,基本上涵盖了整个西周时期,这也是研究西周诸侯级墓葬材料最丰富和最重要的一处考古发现。
晋侯蘇编钟(感谢上海博物馆葛亮先生供图)
这是晋侯蘇墓里出的部分铜器,这组编钟就是晋侯蘇钟,这个墓1992年8月31号被盗,十六件编钟盗走十四件大的,墓地就剩下两件最小的没被盗走。为什么没盗走?因为当时盗墓猖獗,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反映到国家的最高机构,最高的机构打电话到山西省政府,说是曲村有大墓被盗了,因为是国家层面的给他们打了电话,省里面非常重视,就一级一级地派下任务来,务必看护好墓地。县一级给镇一级下的命令是一旦出事镇长撤职,镇长如法炮制,命令下达到村一级:如果墓地被盗,村长撤职。所以北赵村的民兵那一阵白天晚上都安排巡逻。8月31号民兵巡逻发现了盗墓贼,因为盗墓贼持枪很危险,乡里好多人敲着铁锨叫喊抓盗墓的,把贼就吓跑了。然后村民就把墓坑填上稻草、土,灌了水以防止再次被盗。接着我们就赶快去做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很多东西被盗走了。十六件编钟盗走了十四件,8月31号盗的,10月份就出现在香港的市场上了。上海博物馆马承源馆长通过种种关系把它们买下来了,当时他想去香港,因为香港还没有回归,办理去香港的手续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可是这批编钟一个多月就出去了。没长腿的比长了腿的跑得还快,为什么?我也说不清,大家去思考。这十四件晋侯蘇钟现在在上海博物馆,出土的两件在山西。这张照片是在上海博物馆举办过一次展览,把山西这两件拿到上海博物馆照的这张全家福照片,现在已经又分开了。
晋侯苏鼎(感谢山西省考古所吉琨璋先生供图)
晋侯蘇墓里还有五件有铭文的鼎,盗走四件,墓里剩下一件。一件到了香港,被上海博物馆买回来了,有两件被曲沃县公安局追缴回来了,还有一件被美籍华人买走,后来又给捐给上海博物馆。这里顺便讲了一个关于天马-曲村晋侯墓地的小故事。
晋侯蘇之车马坑
书归正传,这张照片是晋侯蘇墓的车马坑,这是目前考古发掘的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的车马坑,有48辆车,车和马是分开放的。马最少有105匹,它下面还叠压了很多马匹没法数清。 以上是山西的晋侯墓地。
黎侯墓地(感谢社科院考古所常怀颖先生供图)
这是在山西晋东南现在的黎城县发现的黎国的墓地,现在也叫黎,在山西有不少地名都保留了先秦时期的地名,黎是其中之一。
黎侯墓地出土的铜器及铭文(感谢社科院考古所常怀颖先生供图)
这墓地也被盗过,但是出的铜器铭文里提到了黎,它的文字写作“楷”,但是研究古文字的专家认为“楷”就是“黎”,“黎”就是“楷”,能够证明在现在的黎城县西周时候确实有一个诸侯国:黎国。
山西绛县横水倗伯墓地
1号墓(倗伯夫人)
这是山西最近几年发掘的另外墓地,这是倗国墓地,离晋侯墓地也不太远。
山西翼城大河口霸伯墓地
还有翼城县大河口发掘的霸伯墓地,离晋侯墓地更近,因为翼城在东面曲沃县在西面,天马—曲沃遗址一部分属于翼城县,一部分属于曲沃县,所以大河口离天马—曲村也很近。
以上是北至,从北京往南沿着太行山东麓,然后到山西,到现在的晋南这一带,这是考古上得到证明的,说明周王朝它的北至战线有这么长。至于晋侯墓地的北面是否还有其他诸侯国,应该也有,但是文字材料还不足以说明它属于哪个诸侯国。比如在天马—曲村遗址北面,属于临汾管的洪洞县也发现有墓地,而且还出有西周的甲骨文,属于哪个诸侯国,因为缺少文字材料证据,按照文献记载,可能是杨国的所在地。这是文献的记载,和目前考古工作一样还没有完全对上号。再往北,山西境内缺少西周的遗址,也就是说在太岳山以南是属于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太岳山以北,文献没有记载,目前考古上也没有发现,这是西周王朝北至的情况。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文中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由刘绪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