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草原新石器时代的新探索——冀蒙交界坝上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论证会纪要

摘要:   冀蒙交界坝上地区为华北地区与欧亚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区,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以往坝上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较少,学术上的空白区较多。近年来,化德裕民、四麻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了推进对这些遗址的深入研究,9月3日至7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学 ...

  冀蒙交界坝上地区为华北地区与欧亚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区,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以往坝上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较少,学术上的空白区较多。近年来,化德裕民、四麻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了推进对这些遗址的深入研究,9月3日至7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学会承办的“冀蒙交界坝上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论证会”在河北康保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等3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的70余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坝上新石器的发掘研究、考古学研究意义等不同角度阐释了对冀蒙交界坝上地区新石器遗址的认识和思考。

  近10年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乌兰察布博物馆、张家口市文物研究所先后对冀西北、蒙古高原南缘坝上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调查,并对化德裕民遗址、化德四麻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漕沟梁遗址进行了发掘。这些遗址测年为距今8800-7650年,发掘的遗迹主要为房址和墓葬。出土遗物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玉器等。石器主要为打制类、研磨类和细石器三种,典型磨制石器极少。陶器主要有大口尖圜底釜、尖圜底杯、筒形罐、平板状器、纺轮等,其中房址出土的可复原器物以筒形罐最多。出土陶器基本全部为夹砂陶,纹饰多为麻点纹和素面。骨蚌器除常见的骨锥、骨针等生产生活工具外,还有较多穿孔蚌壳等饰品。

裕民遗址

四麻沟遗址

康保兴隆遗址房址

  01 冀蒙交界坝上地区新石器遗址的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聚焦于这几处遗址的文物面貌、分期、生业经济、环境等,总结和分析了坝上新石器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成果。

  文化类型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文瑞通过分析陶器特征认为,目前所发现的距今9000-7000年的化德裕民遗址、化德四麻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等属于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坚进一步表示,这些遗址呈现出来的文化面貌是完全不同于中原早期8000年的磁山-裴里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与后来北上的半坡、后岗也不同,与东部8000年的之字纹、筒形罐、三段式陶器为代表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也不同,这个区域很可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时间比较早的、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戴向明进一步指出这个新的文化,测年在8800-7650年,分布地域东至锡林郭勒,西至二连浩特,北至中蒙交界,南至张家口坝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袁广阔认为,坝上地区几个遗址的文化面貌,是与中原地区磁山-裴李岗并行的另一个考古学文化,总的来说与兴隆洼文化差不多,但是有地域差异,也许是两个文化,也许是两个地方类型。

尚义四台遗址出土遗物

  文化面貌和分期 山东大学教授栾丰实细致梳理了这些遗址的文化面貌,这些遗址分为三组,第一组是裕民、四麻沟遗址一期、兴隆遗址一期,第二组是四麻沟遗址二、三期、兴隆遗址二、三期,第三组是四台遗址。第一组的房子是圆形的,没有二层台,没有石头灶,第二组是方形的有二层台,有石头圈围起来的灶。陶器,第一组是尖圜底的,第二组是大量平底的,个别尖圜底的,第三组就是平底的、素面的。时代上,第一组最早,第二组次之,第三组仅清理了少量残破的房子,现在不好定论。第一组年代在8400-9000年,早于兴隆洼、磁山文化,第二组与兴隆洼相当,第三组,四台遗址,晚于兴隆洼文化。北京大学教授赵辉从宏观上归纳了张家口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序列,张家口往北这个区域的新石器早中期文化可以分三期,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之间略有变化;再往后是仰韶早期、仰韶晚期、龙山时器遗存。这批材料是相对比较完整的一个文化序列。

四台遗址出土陶器

  文化交流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炜林认为,这些遗址出土的圜底器可能来自北方,有更远方的因素。魏坚通过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新石器遗存对比研究,认为蒙古高原的北方发现有大量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遗存,上万年的陶片、9400年的尖圜底罐陶器,其纹饰一部分与这个区域的陶器纹饰有相似性,从宏观上来看,坝上发现的这批遗址可能与安加拉河流域、贝加尔湖地区的新石器遗址有某种联系。山西大学教授李珺也认为,贝加尔湖地区发现最早的圜底陶罐距今15000年,和我们的年代还有差距,这批材料与北方的联系可能更多。辽宁大学教授张星德认为,冀蒙地区的这些陶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麻点纹陶器,一类是素面的陶器,而且出土零星的之字纹、压印纹陶器与兴隆洼文化有着相似性。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袁广阔表示从邓漕沟梁遗址看到的文化现象,龙山时代强大的山西北部老虎山文化有一个东移的过程,带扳首的陶器大多与西边有关。

兴隆遗址出土石核

  古代环境 北京大学教授夏正楷指出,冀西北坝上地区是农牧交错带(长城沿线地区),环境对此地文化影响最为敏感,这里时常有不同文化的交流、交替和冲撞。同时认为黄土为小米的起源创造了物质条件,并指出沙漠化是这些遗址消失的直接原因。

兴隆遗址遗物

  生业经济 魏坚从固定的住所、大量的植物种子分析认为,狩猎很可能是当时一个重要的补充手段,农业可能已经出现。戴向明认为,裕民、四麻沟、兴隆、四台遗址都出土大量的动物骨骼,浮选出少量的植物遗存,野生的动物骨骼多,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特别是裕民、四麻沟、兴隆遗址早期阶段很少见到磨制石器,磨制仅能见到磨盘、磨棒,大量的打制石铲石片、石核、细石器等,这些都说明生业形态是以狩猎采集为主,可能有少量的农业。

裕民遗址出土陶器

  02 坝上地区新石器遗址的学术意义

  这几处遗址从2000年发掘至今,发掘面积近万平方米,清理房址数十座,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是坝上草原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存,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赵辉认为,这些遗址反映的文化面貌,不同于以往的认识,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新石器区系的空白,应该从文化区,文化面貌,讨论文化区的形成、变化和周边文化的关系的角度来认识这些文化遗存的学术价值。戴向明指出,这些七、八千年的文化,分布地域东至锡林郭勒,西至二连浩特,北至中蒙交界,南至张家口坝头,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这样的文化,其对华北地区早期新石器农业起源、聚落考古、生业环境等等研究补充了新材料。李珺认为,这个区域新的文化面貌的发现,刷新了传统认识,这些遗址无论在年代上,还是文化因素上为今后的发掘研究指明了方向。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罗运兵认为,这批材料填补了草原地带早期生计开发、生计使用的空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胜前指出,坝上草原地带以往由于缺乏相关材料,无法确立其在中国史前文明格局中的地位,但是这个地区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西北半部草原圈,整个新疆、西藏乃至外蒙区域的草原文化,这些发现对研究农牧交错地带的文化面貌、社会行为提供了重要资料。大口尖底罐这类器型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卡林加河口及南西伯利亚阿凡纳谢沃文化普遍存在的尖底罐十分接近,这无疑为探讨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研究欧亚草原与华北区域文化交流和中华史前文明格局有重要意义,揭开了草原新石器时代研究的新篇章。

  邓槽沟梁遗址延用时间长,文化面貌丰富,从距今8000至4200年发现有裕民(兴隆)、后冈(仰韶早期)、海生不浪(仰韶晚期)、龙山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对于厘清该区域考古学文化变迁与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特别是龙山时期夯土台基及石城址为河北首次发现,其与内蒙古中南部,包括黄河北岸、阴山南麓发现的石城非常相似,时代相当于石卯早期,应是区域性的中心聚落。堪称河北第一城,意义重大。

  03工作规划及建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冀西北坝上地区的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对认识北部草原在中国文明格局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应该持续开展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戴向明表示,不仅这些遗址需要长期开展工作,而且对有关联的遗址也要开展考古研究工作,搞清它们之间的人群关系、社会关系、生业经济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春青指出,坝上地区新石器考古需要单独列为一个课题,对这个地区总的研究要有总的认识,要突出内蒙古与西伯利亚的联系,明确开展工作的范围、价值、目标,做一个切实可行的团队计划,更有利于课题研究。赵辉从顶层设计上建议,河北、内蒙联合做这个地区的课题研究,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文化遗存的重要性,争取在考古中国中立项,获得国家长久支持。项目设计,应作为一个文化区,集合文化面貌,讨论文化区的形成、变化和周边文化的关系,意义是填补了新石器区系的空白。研究方法上,无论是谈经济、农业经济等要先预设课题,接下来再围绕课题目标进行研究,同时加强多学科研究。(作者:赵战护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公众号 原文发布于:《中国文物报》2019年12月6日第6版)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