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从汉画像看中国传统绘画的来龙去脉(王云峰)

摘要:   语言与图像是我们描述世界的两种方式。陈述莫过于文字,展示还是图像。朱存明的《汉画像之美》对汉画像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进行审视,从图像理论上进行深度解读,不但让读者尽览汉画像所展示的汉风神韵,还能使读者透过汉画像艺术,明晓一个道理: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这在汉代得以确立并且走向成熟。  众所周知,中国具有系统完整的文字记载历史,这是 ...

  语言与图像是我们描述世界的两种方式。陈述莫过于文字,展示还是图像。朱存明的《汉画像之美》对汉画像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进行审视,从图像理论上进行深度解读,不但让读者尽览汉画像所展示的汉风神韵,还能使读者透过汉画像艺术,明晓一个道理: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这在汉代得以确立并且走向成熟。

  众所周知,中国具有系统完整的文字记载历史,这是中国有别于众多国家的文化优势。可是, 你更应知道的是,我们还有一个用图像呈现世界的历史,这其中最典型的要数汉画像。史学家翦伯赞曾说过,“在中国历史上,也再没有一个时代比汉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当时现实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来。

  

  汉画像既有写实的生活场景,也有浪漫的幻想世界

  汉画像亦称“汉画”,包括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漆画、玉器装饰、铜镜纹饰等图像资料。汉画像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类型繁多,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堪称一部形象化的汉代百科全书。

  

  我国早期饮食文化传统,都真实地、毫无保留地再现于汉画像中。山东诸城前凉台汉墓画像中,有幅庖厨图,上面有各种食物,一人切肉,二人叠案,有仆人在剖鱼、汲水、烫鸡、烤肉串、宰羊、杀猪、打狗、酿酒,似有一人因工作不力正在接受惩罚。整个画面 40 余人,一派繁忙景象。

  汉画像中的飨宴图总是与乐舞百戏图紧紧相连。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就有这样的场面。宴席之间,有骑术表演、车戏表演、走索表演,有豹戏、衍曼戏、雀戏,还有飞剑、跳丸、顶杆戏、七盘舞。歌舞百戏有乐队伴奏,乐师以踏鼓为指挥,吹笛弹琴,敲磬奏管,击鼓撞钟。除了表演性的歌舞百戏外,汉代酒宴上,宾客间也可以相邀起舞。总之,汉代的飨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综合的娱乐、全面的享受。“人间生活的乐趣”是这类汉画像审美的核心主题,而且此后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令人瞩目是有历史渊源的。

  汉代经济由于铁器的应用,农业、畜牧业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狩猎活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娱乐性的活动了。表现人类以暴力征服动物的纹饰逐渐被一种新的人兽和谐的纹饰所取代。这种展示,不是向动物,而是向人类自己展示的。

  战争图像在汉画像中是常见的。如有一幅汉画像,上刻一胡人正在骑马逃跑,后面的汉骑兵正在弯弓射杀他;另一胡兵已被后面追来的汉骑兵执长矛刺得仰面朝天,正滚下马来。把对胡人的胜利刻在图像中,予以发扬光大,这在汉画像战争场景中是比较多见的。汉画像对世俗生活的详细描绘是令人吃惊的,以至于它对当时人们生活娱乐、工业制作、出仕做官、拜谒觐见和狩猎战斗等内容的记述几乎可以作为汉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学术资料,并能起到文字资料所无法替代的形象作用。

  汉画像不仅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成为汉代社会生活的缩影,还用浪漫的手法构筑了幻想世界。有一大类汉画像,天界、仙界、人间及阴间是其主要表现内容。图像排列愈往上,愈更多表现天界与仙界,再往下则更多表现历史的画面,往下则表现现实生活。汉代人的宇宙、时空、生死、人鬼、仙妖等观念在这类汉画像中都得到了系统的展示。

  汉代人认为,人是可以不死的,能够追求永生,具体途径是升仙。所谓仙人是超越时空的永远不死的人,其生活的世界高高耸立在现实世界的高山之巅。表现仙界世界图式的典型是以西王母为中心的昆仑山系统的仙界。通常西王母周围有九尾狐、开明兽、三足乌、捣药玉兔、羽人、人首蛇身、人头鸟身、鸡头人身、马头人身等各种仙禽异兽。这些仙禽异兽是各种仙界观念的象征性符号,各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汉画像形成了中国艺术以线造型的独特魅力

  两汉文化是佛教全面影响中国以前的文化,是集中华固有文化之大成者。因此,看汉画像, 可以看到中国艺术传统的来龙去脉。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这在汉代得以确立并且走向成熟,它继承了甲骨刻字、青铜线刻等传统。不用说,汉壁画艺术是如此,就是汉代使用的模印制的彩画砖上,也显示了线条的灵飞舞动。画像砖的线条在粗细、长短、曲直、高低、疏密上千变万化, 并大胆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不必要的细节一律省却,强化形象的关键转折部位,形象的力度感得以增强。通过以少胜多,营造出一种古朴厚拙、浑雄豪放的艺术境界。

  由于汉画像遗存下来最多的是汉画像石,其表现技法的研究就成了汉代艺术研究的重要方面。汉画像往往在预先制好的石质建筑构件上,先画后刻,对其制作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刻两种不同的技法。其中,阴线刻、浅浮雕、凸面线刻被运用得最多。早期的汉画像石几何形式的线、抽象性的线要多一些。对人物、环境等形象的刻画简单而又概括。中期开始,汉画像石用线变得更加自由流畅,线条勾勒较为生动、多样,在艺术表现上由原来的单纯模仿物象特征,逐渐演变为艺术情感因素的渐次增强,即以线条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动势来显现其神韵。汉画像石通过线条的运用,变其形而得其神,与西方文化重视实的部分,即点、线、面等形式因素本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汉晚期的壁画作品在线条的基础上又逐渐走向大写意的风格,出现了不勾轮廓而直接施色的没骨法,在构图上开始注意比例和透视关系,技法更加成熟。

  汉代的帛画,大都以毛笔作画,以线描表现,并以墨色作为绘画的基本色调。绘画形式上已经形成上裹横杆的挂轴式定式,这无疑为后世卷轴画的发展奠定了绘画材料、技术及形制的基础, 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祖源。

  美学家宗白华说过:“东晋顾恺之的画全从汉画脱胎,以线流动之美组织人物衣褶,构成全幅生动画面。”由此可见,汉画像所体现的东方线性艺术思维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北朝考古发布(beichaokaogu)

综合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丨辽宁日报2017-11-20

以上图片版权均归作者所有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