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北魏漆棺画中尹伯奇的故事

摘要: 中国传统孝子故事中父子间的矛盾冲突是一个重要的故事类型,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舜与父瞽叟的故事。在这一经常性的话题中,表面上不合情理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一整套完整的中国传统伦理作为支撑。在儒家界定的所谓“五常”关系中,父子关系是一种唯一具有血亲的人伦秩序,它是维系父系制度的根本。父系制度实际上就指家系的传承是依父传子,男性一线承袭而下 ...

中国传统孝子故事中父子间的矛盾冲突是一个重要的故事类型,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舜与父瞽叟的故事。在这一经常性的话题中,表面上不合情理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一整套完整的中国传统伦理作为支撑。在儒家界定的所谓“五常”关系中,父子关系是一种唯一具有血亲的人伦秩序,它是维系父系制度的根本。父系制度实际上就指家系的传承是依父传子,男性一线承袭而下,家族财产、姓氏的继承,甚至死后地位的确定,都仅限于男性后代,排除所有的女性后代。这种秩序规范,受到传统礼法的保护,围绕着父系制度权益的传承、巩固,父系制度所衍生出来的相似关系,便对传统单纯的父子关系形成挑战。


在父系法则的影响下,古代人的居处法则是从父居,其基本单位居住人口是男性家长和他的配偶及未婚子女。同时只有少数男性才是未来家庭财产的拥有者(父亲)及潜在拥有者(儿子们)。如果有更大利益存在时,如王位的继承等等,潜在利益便很早就会浮上台面。儿子们相互之间争夺,与长子继承制度有一定关联。母亲们是通过婚姻关系进入父系制度内的,如果有亲生儿子,当然会“母以子贵”并未与既往的制度形成矛盾;但如果是母亡或母出,父亲继娶他人,前妻所留之子与父亲后娶之妻,很快会形成新的母子关系。尹伯奇与其后母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一 固原北魏漆棺中尹伯奇画面

1981年,宁夏固原东郊出土一具北魏时期彩绘漆棺,漆棺画绘有精美的图案及人物故事,其中右侧棺板上绘有尹伯奇的故事。漆棺的年代据推测在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左右。


漆棺左侧板上部为孝子舜、郭巨故事。右侧板亦对应为孝子故事,从左至右依次为尹伯奇、蔡顺、丁兰。其中蔡顺与丁兰相连,蔡顺画面榜题为“东家失火蔡顺伏身官(棺)上”。尹伯奇故事画面残存二幅半,漆画的孝子故事用三角状火焰纹相间隔,残存的画幅中有三组三角形火焰,或许有四到五幅画面。不过这些画幅仍然不是故事的全部。


残画第一幅,三角形火焰纹向右是二行榜题,榜题墨线勾出边框,内涂黄色,墨书“尹吉符[甫]诣闻囗唤伯奇化作非[飞]鸟”。有一人头戴黑色高冠,冠后有披风,着夹领窄袖长袍,侧身骑于马上,马作奔跑状。人物肩上落一鸟,鸟后有榜题三字“上肩上”,榜题并无边框(图一,1、2)。

图一·1 固原北魏漆棺中尹伯奇画彩照

图一·2 固原北魏漆棺中尹伯奇画面线图

残画第二幅,实际上有二幅或三幅画面构成。左侧有半幅已残画面,云气纹中央有一方块,中间画一鸟。向右间隔一三角状火焰纹,火焰纹较为完整。右侧有三行榜题“将仮鸟囗囗囗树上射入囗”。一男子亦头戴黑色高冠,身着交领窄袖长袍,手中执一弓箭作发射状,对面为一人,面部已看不清楚,不过可以看出人物头部戴黑色冠,身着黄色衣袍。其身后有一白色飞鸟,鸟喙较长,圆眼,作张翼飞行状。向右又间隔一火焰纹,画面残阙(图二,1、2)。

图二·1 固原北魏漆棺中尹伯奇画面彩照

图二·2 固原北魏漆棺中尹伯奇画面线图

根据榜题,故事要表现的是尹吉甫与尹伯奇父子故事,不过情节已是故事的尾声。在此之前还应有几幅画面表达故事的进展。


尹伯奇的故事出现在北魏葬具之上还有其他例子。


现藏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元谧石棺,据郭玉堂记载元谧墓1930年出土于洛阳城西北的李家凹村。墓志称元谧葬于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石棺的左右侧板上分刻有丁兰、伯余(榆)、郭巨、闵子骞、眉问志、尹伯奇、董笃、老莱子、舜等孝子故事。


石棺左侧板方形明窗下有两组尹伯奇的故事画面。由左向右,一形体较大者站立一旁,手中执一物,中间置一敞口,束颈、鼓腹,高足壶,壶上饰有三角形、涡纹等,壶口中探出一卷曲蛇。边有榜题“孝子伯奇母赫儿”,其侧一方毯上跪一光头小孩,双手袖于前(图三,1、2)。中间隔一树,又为一组画面。一男子头戴冠,身着褒衣博带,双手袖于胸前,坐一方榻上。其前伫立一男子,头戴方冠,身着宽大长袍,身子前倾,双手袖于胸,作恭敬探问状。二人中有榜题“孝子伯奇耶父”(图四,1、2)。

图三·1 元谧石棺左侧板方形明窗下尹伯奇故事画面之一

图三·2 元谧石棺左侧板方形明窗下尹伯奇故事画面之一线图

图四·1 元谧石棺左侧板方形明窗下尹伯奇故事画面之二

图四·2 元谧石棺左侧板方形明窗下尹伯奇故事画面之二线图

洛阳古代艺术馆收藏一件石棺床围屏,据说是沁阳县出土,高51、宽112、长223厘米。围屏由四块石板构成,中间两块中央墓主人夫妇,每边有三组人物,左右两侧各有四组人物,或为孝子故事内容。其中左侧最外有二人跪坐于方毡之上,或为夫妇二人,女子前有一盘曲向上的蛇(图五)。林圣智、赵超等以为是表现伯奇故事的孝子图画。

图五 洛阳古代艺术馆藏北魏石棺床围屏(拓本&线描)


另外,太原金胜村曾出土唐代墓室壁画,其中6号墓树下老人图中有一幅老人俯身探视,其下有一蛇;337号树下老人与蛇的画面,赵超在梳理北朝孝子故事后作出它们可能表现是尹伯奇的故事的推论。当然,类似的推测或有待于更多的考古发现去映证。


二 尹吉甫与尹伯奇的故事

北魏漆棺画、孝子石棺上所描绘的尹吉甫与其子尹伯奇的故事。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的大臣,初见宣王时铜器兮甲盘(图六)。另外一些史籍也有零星记载,《诗经·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今本竹书纪年》中周宣王“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猃狁,至于太原”。其随宣王北伐猃狁,南征淮夷,并着诗多首,如《烝民》、《崧高》、《韩奕》、《江汉》等,后来也见于《汉书》等。刘向《说苑》中记载了伯奇故事:


王国子。前母子伯奇,后母子伯封,兄弟相重。后母欲令其子立为太子,说王曰:“伯奇好妾”。王不信。其母曰:“令伯奇于后园,王上台视之,即可知”。王如其言。伯奇入园,后母阴取蜂十数,置单衣中,往过伯奇边,曰:“蜂螫我”。伯奇就衣中取蜂杀之。王见,让伯奇,伯奇出。使者就袖中有死蜂。使者白王。王见蜂,追之,已自投河中。


《太平御览·虫豸部》引《列女传》云:


尹吉甫子伯奇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伯奇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曰:“伯奇牵我”。吉甫见,疑伯奇之,自死。


在此《列女传》中尹吉甫与尹伯奇的父子关系得以明确,而《说苑》中所称“王国子”者,有人这样解释:“盖《韩诗》以‘黍离’为伯封作,其诗列于《王风》,吉甫又畿内诸侯,故以‘王国君’目之耳”。


图六 兮甲盘铭文拓片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罗丰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