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一个智慧的阴谋——北魏漆棺画中的“二桃杀三士”故事

摘要: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所谓的智者,迷恋有智慧者的种种出人意料的行为。尤其是前者在铲除敌对势力时所运用的智慧和计谋,所谓的计谋被看作是政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家用奸用计也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即便结果如何酷烈。最高境界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对方首级,杀敌于无形之中。这类故事往往使闻者津津乐道,从而被记录在籍以供广泛传颂。春秋时,齐人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所谓的智者,迷恋有智慧者的种种出人意料的行为。尤其是前者在铲除敌对势力时所运用的智慧和计谋,所谓的计谋被看作是政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家用奸用计也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即便结果如何酷烈。最高境界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对方首级,杀敌于无形之中。这类故事往往使闻者津津乐道,从而被记录在籍以供广泛传颂。春秋时,齐人晏子以二只桃子设计谋杀三位有名的武士,是这类所谓智慧故事的极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从汉代起便出现在画像石、壁画之中,后渐稀少,固原北魏漆棺画中出现的“二桃杀三士”的画面,可能是故事的最晚表现。[1]

  一、漆棺画中的“二桃杀三士”

  

  固原北魏漆棺画有一块漆画,画面残长22厘米,宽约6.5厘米(图一.1、2)。原处于漆棺画的位置已经不清楚,经过仔细比对,似乎与漆棺侧板的画面风格有所出入,没有合适的位置可以安置。漆画侧板的上部是孝子故事,中部有侍者直棂窗,下部是一些射猎场面,这幅故事画并无与之相匹配的地方。

  

图一 固原北魏漆棺画

  画面底色为红色,左起是两座高耸的山峦,山峦画法,与右侧板山峦画法近似,那么最有可能是左侧板的某一部分。山峦用墨线勾勒,中间填一些黄色,一些墨线隐现,显得有些零乱。山峦下有一匹马,马的下部已经残缺;上部由墨线勾勒出轮廓,身涂黄色。画面中有两人物,两人中间存榜题一行。左侧人物左手持一环首刀,环首刀横于颈部作自刎状,而右臂前伸,手抓长发,已经将自己的头颅提在手中。前有一行榜题,榜题在墨线框中,“開疆譂(惮)逃(桃)败自刎死时”。榜题右侧一人面向右侧,面部涂白,长发飘起,身着广袖,左臂弯曲前伸,右臂略曲,手中托一物,圆形上似有叶,应为桃子。

  榜题稍缺字,完整的内容当为“田開疆譂(惮)逃(桃)败,自刎死时”。画面及榜题皆不完整,似“二桃杀三士”故事,如是右侧应该有较完整故事的榜题。当然,如果真是这样的排列,似乎与漆棺上孝子故事的叙事次序有所不一,孝子故事画是从左向右发展,“二桃杀三士”故事只能理解为他们共处同一画面之中,时间顺序并不那样明显,虽然实际发生的故事是有时间先后关联。

  

  二、“二桃杀三士”故事

  

  晏婴是春秋晚期的齐国丞相,涉入政坛五十多年,历经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有许多关于他智慧的言论、故事。这些言行大都记录在《晏子春秋》这部书中,“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是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故事的情节曲折复杂、跌宕起伏,极具戏剧性,在先秦故事中称得上是人物关系最为复杂的。为使讨论方便,这里简要地叙述一下故事的基本内容。齐景公时代,手下豢养着三名重要的武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自恃武功盖世,并不将朝臣放在眼中,晏婴经过时,他们并不起立致敬,视若无睹。他们的傲慢使晏子产生除去三人的意愿。晏子向齐景公谏曰,此三人对上毫无君臣之义,对下无长率之人伦,内不禁暴,外不可使敌曲服,是危国之器,还不如铲除他们。景公看法相同,只是担心三人勇力过人,恐有闪失。晏子遂生一计,请景公使人奉上两个桃子,让三名武士“计功而食桃”,功高者得食。首先公孙接起身拿桃,接着田开疆也报功挑桃,古冶子虽然没能拿到桃子,却说了一段话,让公孙、田二人羞愧难当,拔剑自刎。古冶子意识到二子已亡,自己独生则不仁不义,不死则是一种无勇的表现,接着也自杀身亡。通过大段的人物独白进行事实和心理描写,故事的起伏曲折,完全出乎主人公们的预料,却在晏婴的掌握之中。当使者向景公复命称“已死矣”,“公敛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2]三士最终以士礼厚葬。

  虽然《晏子春秋》记载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却并不见于除此书之外的任何先秦文献。今传本《晏子春秋》共有八卷,分“内”、“外”两部分,“内”有“谏”、“问”、“杂”三篇,各分上下,“二桃杀三士”在“内篇·谏下”中。《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晏子》八篇,在儒家类。[3]也就是今本《晏子春秋》,此书内容庞杂,成书时间争议颇大,有所谓战国至六朝的说法。[4]根据郑良树的研究,《晏子春秋》最早材料可能是战国初年形成的,有的比《左传》早,有的晚于后者,另外一些材料则属于更晚年代编入。[5]刘向在《叙录》称:“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略)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列以为一篇。”[6]该书今本是经刘向搜集整理编订而成的。若干片段也曾出现在西汉银雀山一号汉墓、双土堆汝阴侯夏侯灶墓的竹简中,[7]是西汉文帝、武帝时代遗物。不过,其中并无“二桃杀三士”的内容。今本《晏子春秋》的内容有学者与若干历史文献进行过比勘,《左传》采录过二十多则有关晏子的言行故事,[8]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并不在其列。虽然司马迁在撰写《管晏列传》时详细参考过《晏子春秋》的内容,司马迁在写晏婴列传时十分简短,在众多晏子故事中主要选择两个故事,晏子侍驾和晏子使楚。可能司马迁觉得这两则故事最能反映晏子谦逊、机智的品格,从叙述中已经完全突显了晏子作为智者的才能,并不需要冗长的其他故事。但他并没有采用“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作为晏子列传的一部分。[9]或许司马迁觉得晏婴这样的行为有损其“贤相”的声誉,并不符合他所仰慕的晏子形象,也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因此不予采信。简而言之,前秦史籍中几乎没有人提及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田昌五经过研究认为《史记》中的孙武即《晏子春秋》中的田开疆。[10]张澍在《世本辑注本》指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中的一个人物陈子武即田开疆,在齐鲁炊鼻之战中曾经出现:

  “(鲁)师及齐师战于炊鼻。(略)冉竖射陈武子,中手,失弓而骂。以告平子,曰:“有君子白晳鬒须眉,甚口。”平子曰:“必子彊也,无乃亢(抗)诸?”对曰:“谓之君子,何敢亢(抗)之?”。[11]

  

  张澍称:《左传》无宇子三:开、乞、书。开,字子彊,是为陈武子。炊鼻之战,冉竖射开,中手,失弓而骂,当即《晏子春秋》所谓田开疆也。[12]

  邢义田在河南南阳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中的画面上找出两个榜题,榜题虽已残阙但仍可辩释出“公孙挟”、“陈闿强”。公孙挟即公孙接,接、挟可出通假;陈闿强亦通田开疆。[13]

  今传本经过西汉大儒刘向的重新编纂,刘向编辑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当时人所不知的材料,其中或包含着“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类似的故事明显与晏子宽容大度的言行、故事有不相吻合之处,受到后世的质疑。传诸葛亮曾作《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彊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14]

  三位勇士文能“绝地纪”,武能“排南山”,竟然被谗言构陷,造成二桃杀三士的结局,诗中明显同情三位勇士,似乎并不认同晏子这样的计谋,直接称之“谗言”。元人于钦在介绍临淄“三士冢”时引用传诸葛亮的《梁父吟》,并称“或曰晏婴,贤相,岂有杀士之名?盖曹操既杀孔融、杨修,又送祢衡荆州,假手黄祖。三子者,天下之望也。”[15]并称天下因诸葛亮的这首《梁父吟》才知道《晏子春秋》的故事。李白在《惧谗诗》中有“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16]的诗句,替三士抱不平,假言如剑亦能杀人。

  虽然晏子以二桃铲除三位勇士的计谋,并不符合汉代儒家对晏子圣贤形象的期待,但是故事本身却反映出春秋晚期国君、卿大夫、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罗丰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