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万佛堂石窟

摘要: 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至2015年为止,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了。它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同时万佛堂石窟又是一处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 ...
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至2015年为止,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了。它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同时万佛堂石窟又是一处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沿革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营州刺史元景为祈福始建万佛堂西区,由国师昙曜法师主持修建。
魏景明三年纪念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出使契丹一事开凿东区。
此后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石窟多次受损。
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锦衣卫参将王锴为其母祝寿修建圆形小塔一座。
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并流传至清末民国时期。
抗战时期,石窟再次受损,经过1994年至1996年三年的修缮方才重放光芒

义县万佛堂石窟 : 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在辽宁省义县西北 9公里的万佛堂村,位于大凌河北岸。为一处北魏石窟群,内容风格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较为接近。 分东、西2区,西区9窟,东区7窟,现存石窟造像多风化泐损。
  西区石窟有上下2层,上层3小窟已风化,下层6窟中以第1、第5和第6窟较大。第1窟为方形平顶中心塔柱窟。塔柱四面各开2龛,正面下层龛中雕结跏趺坐释迦牟尼像,龛楣上为十一体小坐佛,中间小坐佛趺下有二圆轮,前卧2鹿,佛旁各有3个听法比丘,为鹿野苑初转法轮故事。其余3面佛龛布局大体相同。塔柱四角下层雕罗汉,中部束腰,上层为缠龙须弥山。窟室左、右、后3壁各开3个佛龛,中龛上悬宝盖,左右飞天翔绕。第6窟规模最大,窟前部已崩圮,尚存后壁高逾3米的交脚弥勒坐像,头发呈水波状,左右有弟子,像后凿出礼拜式遂道。第5窟内有北魏太和二十三年 (499)营州刺史元景为孝文帝祛病祈福,"敬造石窟一区"的造窟题记,宽约1米,上方雕小千佛,千佛上有屋形龛楣。此题记的书法精美,堪称魏碑上乘,素为书家所爱重。
  东区诸窟残损过甚,仅第 6窟后壁大龛中的释迦坐像,还能看出北魏雕刻的原貌。第5窟内有北魏景明三年(502)"慰喻契丹使"韩贞等人"建造私窟"的题记。
  东西二区遗存的两方题记,是了解万佛堂石窟营造史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北部边疆历史和地方民族历史的重要铭刻。

▲ 义县万佛堂位置图


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在辽宁省义县西北9公里的万佛堂村,位于大凌河北岸。为一处北魏石窟群,内容风格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较为接近。分东、西2区,西区9窟,东区7窟,现存石窟造像多风化泐(lè)损。



▲ 义县万佛堂石窟交脚弥勒



西区石窟有上下2层,上层3小窟已风化,下层6窟中以第1、第5和第6窟较大。第1窟为方形平顶中心塔柱窟。塔柱四面各开2龛,正面下层龛中雕结跏趺坐释迦牟尼像,龛楣上为十一体小坐佛,中间小坐佛趺下有二圆轮,前卧2鹿,佛旁各有3个听法比丘,为鹿野苑初转法轮故事。其余3面佛龛布局大体相同。


▲ 义县万佛堂石窟 造像

▲ 元景造像碑拓片


塔柱四角下层雕罗汉,中部束腰,上层为缠龙须弥山。窟室左、右、后3壁各开3个佛龛,中龛上悬宝盖,左右飞天翔绕。第6窟规模最大,窟前部已崩圮,尚存后壁高逾3米的交脚弥勒坐像,头发呈水波状,左右有弟子,像后凿出礼拜式隧道。


第5窟内有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营州刺史元景为孝文帝祛病祈福,“敬造石窟一区"的造窟题记,宽约1米,上方雕小千佛,千佛上有屋形龛楣.此题记的书法精美,堪称魏碑上乘,素为书家所爱重。



▲ 义县万佛堂石窟 造像



东区诸窟残损过甚,仅第6窟后壁大龛中的释迦坐像,还能看出北魏雕刻的原貌。第5窟内有北魏景明三年(502)“慰喻契丹使”韩贞等人“建造私窟"的题记。


东西二区遗存的两方题记,是了解万佛堂石窟营造史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北部边疆历史和地方民族历史的重要铭刻。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