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第4窟(散花楼)

摘要: 也称为上七佛阁,是麦积山石窟最宏伟壮观的一个洞窟。横宽31.7米,通高16米,进深13米。原形制为一个七间八柱的大型宫殿式洞窟,是北周时秦州大都督李充信为祖父祈福所建。整个洞窟依山而建,屋顶为庑殿顶,在山岩上凿出屋脊、鸱尾、瓦垅等。下部并排开七间四角攒尖帐形佛龛,佛龛外部的装饰极其华丽,上雕火焰宝珠和鳞片网珞花饰,下垂帐幔帷幕,两端分别 ...


也称为上七佛阁,是麦积山石窟最宏伟壮观的一个洞窟。横宽31.7米,通高16米,进深13米。原形制为一个七间八柱的大型宫殿式洞窟,是北周时秦州大都督李充信为祖父祈福所建。整个洞窟依山而建,屋顶为庑殿顶,在山岩上凿出屋脊、鸱尾、瓦垅等。下部并排开七间四角攒尖帐形佛龛,佛龛外部的装饰极其华丽,上雕火焰宝珠和鳞片网珞花饰,下垂帐幔帷幕,两端分别塑龙、凤、象头等祥瑞的动物,口中衔垂地流苏。在龛的内部,四角各雕一个八角形帐柱,在帐柱和帐杆交接处作一莲蕾的装饰,这个莲蕾既是结构的需要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完全是按古代供佛的宝帐而设计和雕凿的(图1)。


每龛内供一佛,共七佛。前檐有八根大石柱,每根高7.3米,直径1.2米 ,柱下有覆莲柱础,柱上有大斗、额枋、齐心斗、散斗等建筑构件。屋顶有天花板,每间有六块分格,整体建筑雕凿精工细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全国石窟中最大的一个仿宫殿开凿的洞窟,其他如敦煌、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中的同类窟龛无论在整体规模上或是细部的装饰上都远逊于这个洞窟,当年所用人工难以数计。其雕凿之初的规模可以用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之来形容。可惜在隋开皇二十年(600年)的一次大地震中,中间的六根石柱连同上面的屋顶都轰然塌毁,仅余东西两侧靠近山体的石柱及一小部分天花板。但依然可以从残顶断柱之间遥想当年壮观的景象。


李充信在工程完工时,请了当时最有名的文学家庾信为这个洞窟作了一篇文章以示纪念,这便是有名的《秦州天水麦积崖佛龛铭并序》。这篇铭文用骈文的文体写成,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工整对仗,华丽典雅,神采飞扬,文字优美流畅,可谓是经典之作。这个洞窟也就成为全国石窟中唯一一个有著名文学家作铭文的洞窟,以至于现代代天水学者冯国瑞在其撰写的《麦积山石窟志》中称:“令山岩豁然生色者,唯庾信一铭,层壁摩崖,照耀寰宇,虽龙门伊阙,亦无此等伟迹”;时远在重庆的于右任先生又从《麦积山石窟志》中初步了解了麦积山石窟,深为麦积山石窟的古代艺术和庾信的铭文击掌叫绝,赞叹不已,于是便挥毫泼墨,为麦积山石窟写下了一幅对联,“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对麦积山石窟艺术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由于受地震的破坏,窟龛内外的大型塑像均非北周时期原作,而是经过北宋的重修。中间一龛内作一佛二弟子六菩萨,其余各龛均为一佛八菩萨,但每个龛内三壁上方的影塑千佛为北周作品,精工细致。龛外每两龛之间塑一护法像,共计八身,称为“天龙八部”,是佛的八部护法,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候罗迦,其职责是护卫佛法。


洞窟的左右两侧,各塑一金刚力士,为北宋作品,身高四米有余,均上身袒露,腰围战裙。一个手拄金刚杵,双目怒张,阔口大张,似乎在大声呵斥敢于作乱的鬼怪和亵渎佛祖世间小丑;另一个双拳紧握,嘴唇紧闭,双目怒视,似正欲对鬼怪施展其无可阻挡的、超越凡人的力量。两金刚造型坚实有力,动作勇猛,肌肉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夸张,把力士塑作得刚健威猛,无所畏惧,是宋代雕塑中的上乘之作。在金刚力士的上侧各有一小龛,一龛内塑一老者形象,另一龛内雕塑一菩萨,是文殊菩萨与维摩洁辩论佛法的场景。


在7个佛龛的上方,各有一幅飞天壁画,为北周原作,未经后代重绘。每幅宽3.5米,高1.9米,每幅中有四身飞天,两两对飞(图2)。飞天或弹奏乐器,如阮、笛、拍鼓、钹等。或手捧供物,如仙果、香熏等。与其他壁画不同的是这些飞天的脸部、胳膊、手、脚等这些身体的裸露部分是用浮雕的手法塑出来的,泥层最大厚度不超过 5毫米,一般在2~3毫米之间;而其他部分如身体、衣裙、飘带等是描绘出来的,这便是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中的精品之作“薄肉塑飞天”。这种做法是匠心别具地把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平面的和立体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做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可谓是珠联壁合,让这些飞天有一种破壁欲出感觉,立体感非常强。同时飞天的线条也非常流畅,如行云流水,飞天衣带飞扬,虽是静止的画面,但却给人一种满壁生风的感觉,这种艺术效果当时是雕塑或壁画任何一种单一的手法都难达到的效果,这种作法在全国仅此一处。中国古代工匠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敢于大胆地突破单一的艺术手法的限制,创造出这样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所以有专家说可称之为“精品中的精品”和“古代壁画艺术的绝品”。



在左右两侧窟顶部的方格内的残留壁画亦是北周作品。因为没有受到阳光直射和雨淋等影响,再加上其本身所使用的天然颜料的化学稳定性,虽经的一千四百余年的沧桑岁月依然色泽如新。在西侧窟顶部方格内,有二块建筑形象,其中一块为城池形象,城墙、城门、城楼、角楼等清晰可见;另一块为庭院形象。这些建筑形象块是采用界画的方法绘制并绘彩而成,严整而又秀丽。整个建筑透视合理,比例正确,在同时期的建筑绘画中是绘画技法最成熟的作品。在另一块内绘一幅车马出行图,从地面向上仰视,其中的红马毫无反转倒置之感,这是因为古代工匠考虑到从下向上仰视会有视觉差别,就采取了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两种透视方法相结合的技术手法,很好地消除了视差,而且还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效果,既观赏者站在不同方向仰视这匹红马,这匹马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行走,足见古代工匠会绘画技法之高超。

这个洞窟除了称上七佛阁外,还俗称为“散花楼”,源于一个精彩的佛教故事,在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辩论佛法时,双方均带有听法的弟子,维摩诘想要刁难文殊菩萨,就随手扬起满天的红色花瓣,说:“如果听法弟子中有向佛之心不诚和红尘之心未尽者,花瓣将落在谁身上”,意为在文殊菩萨所带的弟子中的试出几个凡心未尽之人来刁难文殊菩萨。但撒落的花瓣的均纷纷上扬,飘于虚空,没有一个花瓣落在听法的弟子身上,证明所有的听法弟子都是诚心均向佛的。现在,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将碎纸片随手从栈道上洒下,纸片不但不会悄然下落,反而会冉冉地随风上扬,直上晴空,似满天的花雨。神异的自然景观,给散花楼平添了一份神秘的气息。

在诸龛的门楣上,悬挂了四块匾额,分别为“西来圣人”、“菩提场”、“慧光普照”和“是无等等”,都是对佛的称颂之语。其中“是无等等”为清初甘陕一带有名的书法家王了望所书。原句出自《般若多若蜜多心经》。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麦积山石窟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