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阿房宫遗址
摘要: 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阿房村,是秦始皇至秦二世时期拟在原战国、秦上林苑中营造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 。考古队员在135平方公里中搜寻,除了阿房宫前殿遗址外,其他地方再没有属于阿房宫的建筑了。 包括传说中的烽火台、上天台、磁石门遗址等,但考古证实,这些遗址均为秦汉上林苑的建筑,与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毫无关系。前殿遗址便是阿房宫 ...
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阿房村,是秦始皇至秦二世时期拟在原战国、秦上林苑中营造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 。
考古队员在135平方公里中搜寻,除了阿房宫前殿遗址外,其他地方再没有属于阿房宫的建筑了。 包括传说中的烽火台、上天台、磁石门遗址等,但考古证实,这些遗址均为秦汉上林苑的建筑,与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毫无关系。前殿遗址便是阿房宫遗址全部, 面积约54.4万平方米。
考古探明,阿房宫没建成,也没被火烧。
1961年,阿房宫遗址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由于都城咸阳宫人数增多,先王之宫廷狭小,在渭河以南上林苑原基础上大兴土木,广征声色,营建离宫别馆,是谓“阿房” [6] 。
1994年,西安市文物部门组织人力大致划定了阿房宫遗址的范围:东至氵皂河、西至纪阳寨、南至和平村,北至三桥镇,面积10.89平方千米。包括阿房宫前殿基址以及周边分布的上林苑一至六号、好汉庙等夯土建筑基址 [1] [6-7] 。
200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筹建并成立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 [8] 。
2007年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发布关于阿房宫遗址的考古结果。核心结论有三个,一是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二是前殿遗址便是阿房宫遗址全部 [2] ;三是项羽没有烧毁过阿房宫 [9] 。
遗址范围
2004年11月开始,考古队重点寻找和确定阿房宫遗址的范围。
至2007年11月底,考古人员在阿房宫前殿遗址西至沣河、北至渭河、东至河、南至汉代昆明池北岸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其中主要遗址有十余处,包括传说中的烽火台、上天台、磁石门遗址等,但考古证实,这些遗址均为秦汉上林苑的建筑,与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毫无关系。
李毓芳指出,这就确定了未修建完工的秦阿房宫的范围与现认的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是一致的。阿房宫前殿遗址就是人们所看到的和所认为的秦统一以后,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遗址。 [2-3]
前殿遗址
考古探明,阿房宫前殿遗址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高7-9米,面积约54.4万平方米(880亩)。 [4]
建筑夯土台基时,为了加强台基的稳固性,台基的西、北、东边缘自外向里收缩,形成二三个台面。夯土台基上面西、北、东三面已有夯筑土墙,墙顶部有瓦的铺设;夯土台基上面还没有建筑南墙。
台基上面的北墙之东部、西部宽6.5米,墙体南、北两侧有墙顶部倒塌下来的板瓦和筒瓦及其残片,墙北侧有台基的三层收缩台面。而北墙中部偏西部分宽15米,墙体南侧有墙顶部倒塌下来的板瓦和筒瓦及其残片,墙北侧有台基的二层收缩台面 [7] 。
前殿夯土台基南侧均为建筑台基时人们所踩踏过的路面。从路土分布的情况来看,人们是把夯筑台基用土,从南面运到北面,再从北面开始往南逐渐夯筑台基。因工程未能完成,故,台基上面的南墙还没有建、台基南侧的路土还没有妥善处理 [7] 。
建筑布局
《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 [10] 《史记》描述的阿房宫,大约是11万平方米,相当于天安门广场的四分之一。
这和最新探明的阿房宫夯土台基面积54万平方米,对不上。
张传玺副会长的解释是,阿房宫很可能像故宫太和殿那样,“54万”是托盘式的台基,而“11万”是主殿。
考古队领队李毓芳告诉记者,“‘54万’的确不如故宫面积大,但作为整体的建筑地基是全球第一了,秦皇暴政,可见一斑。” [11]
其他遗址
上林苑一号基址
上林苑一号基址位于阿房宫前殿基址西1150米。该建筑基址分为南部宫殿区(曾遭到大火焚烧)和北部园林区。宫殿建筑夯土台基现存部分东西长250米、南北宽45米,面积约11250平方米,部分夯土台基现存地表之上高7米。台基西边缘发现了廊道(宽1.65米)、散水(宽0.67米)等遗迹;北部园林区因遭破坏严重,仅发现了一处流水景观遗存。该遗存现存长31.2米,主要遗留有以卵石铺砌、呈曲尺形分布的石渠(石渠通宽2.9、内宽0.4、深0.12—0.15米)。在该遗址建筑倒塌的堆积中出土了大量的属于战国时期的铺地砖、拦边砖、板瓦、筒瓦和瓦当等建筑材料,应该是一座较典型的战国时期的建筑遗址。因该遗址处于渭河以南秦上林苑中,故其为战国时期秦国所修建之上林苑中的建筑之一(编号为上林苑一号建筑基址),它比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时代要早,与阿房宫没有关系 [7] 。
上林苑一号基址南500米、阿房宫前殿基址西南1200米,有一处建筑(传说是阿房宫的烽火台)遗址。通过发掘,该遗址下部为夯土台基,上部为底部、中部、顶部三层建筑,因遭破坏严重,仅存建筑基址和少量柱础石。其建筑形制与秦都咸阳宫一号建筑遗址基本相同。又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铺地砖、拦边砖、板瓦片、筒瓦片等。故该座建筑应是战国时期修筑的高台宫殿建筑,因处于渭河以南秦上林苑中,故其亦为战国时期秦国所修建之上林苑中的建筑之一(编号为上林苑二号基址)。它比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时代要早,与阿房宫没有任何关系,更不是民间传说为“阿房宫的烽火台”之类的建筑 [7] 。
上林苑三号基址位于阿房宫前殿基址北3800米处。该建筑下部为夯土台基,上部为建筑物。下部夯土台基,现存东西84米、南北92米,厚1.2-2米(其下为生土和细沙)。上部建筑仅存于基址西北部,通高7米。分为底部、中部、顶部三层建筑。底部建筑无存,现存基址东西最大长度54米、南北最大长度42米;中部建筑现存基址东西最大长度24米、南北最大长度28米,其上残存部分廊房遗迹。北部廊房进深5.1米,其南壁尚存一壁柱痕迹。壁柱北2.8米存一明柱础石。从倒塌堆积中发现了朱红地面残块,此外在墙皮残块中还发现了壁画痕迹。从发掘资料了解到,该座建筑毁于大火;顶部建筑无存,现存基址东西最大长度19米、南北最大长度21米 [7] 。
从该建筑的形制来看,其下部为夯土台基、上部建筑可分为底部、中部和顶部三层,这与秦都咸阳宫一号宫殿建筑基本相同,是战国时期的高台宫殿建筑。它处于渭河以南战国时期的秦国所修建的上林苑中,故该建筑是战国秦上林苑中的宫殿建筑之一(编号为上林苑三号基址)。它建在秦统一以前,比秦始皇修筑阿房宫的时代早,不属于阿房宫的建筑 [7] 。
上林苑四号基址位于阿房宫前殿基址东500米,基址中部偏西为高台建筑,其东面、北面、西面均有附属建筑,而其南面和东南面为池沼遗迹。高台建筑下部为夯土台基,上部为宫殿建筑。夯土台基东西111米、南北74米、夯土厚2.5米。其西部向西伸出东西25米、南北36米;东北部伸出东西30米、南北40米 [7] 。
上部宫殿建筑分为三层(即底部、中部、顶部建筑),通高15.2米。底部建筑无存,其基址东西50-73米、南北62米、高8.1米;中部建筑基址现存长5.1米、宽1.9-2.5米、高0.9米。其建筑仅于现存南沿一花岗岩础石(应为廊房建筑的明柱暗础础石);顶部建筑无存,现存基址东西21米、南北13米、高6.2米。从勘探和发掘资料来看,该高台宫殿建筑没有遭遇过火灾 [7] 。
在高台宫殿建筑遗迹东侧勘探和发掘出了二组排水管道。东组水管道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由东西二条水管道并列铺设组成,现存长27米。水道所用水管长58-62厘米、粗端径28-35 厘米,细端径24-26厘米,管壁厚1-1.3厘米。均表面为细绳纹、内面为麻点纹,有泥条盘筑痕迹。西组排水管道水流方向为自南向北流、后西折、再向北流,现存长420米。由一条水管道铺设而成,水道所用水管较为粗大。水管长61-63厘米、粗端径45-47厘米、细端径38-42厘米,管壁厚0.9-1.5厘米。均表面为细绳纹,内面为麻点纹,有泥条盘筑痕迹 [7] 。
高台宫殿建筑北面的附属宫殿建筑基址东西长91米、宽75米,现存部分高出其南侧廊道地面0.82米。与宫殿建筑基址呈直角分布的南北向通道基址南北长65米、宽7.5米。宫殿基址南侧有封闭廊道,宽0.8米。其南侧有开放式廊道,宽1.3米。其自北向南呈5度坡状,上面存有密集小方格铺砖。通道基址东侧北部有上殿坡道,其北端还有登殿台阶结构等。从发掘资料了解到,该遗址曾遭遇过大的火灾 [7] 。
考古资料表明,该座以高台宫殿建筑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建于战国时期,又沿用到了汉代。因处它于战国时期秦国在渭河以南所修建的上林苑中,故其为上林苑中的一组宫殿建筑群(编号为上林苑四号基址)。它建筑的时代比在秦统一以后,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时代要早,即该座宫殿建筑群不属于阿房宫的建筑 [7] 。
上林苑五号基址
上林苑五号基址位于阿房宫前殿基址东北500米处。该基址的房屋建筑遗迹被破坏殆尽。仅有断续残存的夯土台基,其南北最宽0.3米、东西最长27米,基址夯土厚0.4-0.5米。其下面的排水管道(位于现地表下5.6米。)还保存较好。分为东西二组。东组水管道由东西向和南北向管道组成,呈曲尺形。东西向管道现存长59米,继续向东延伸。其西端与南北向管道南端通过水管弯头呈直角连结。南北向管道现存长10米,继续向北延伸。西组水管道(南北向),位于东组水管道西21.5米,现发掘长18米。继续向南、向北延伸 [7] 。
排水管道沟在生土中挖成,管道铺设完成,抹草泥,晒干后,填土夯筑。上述二组水管道均由三条陶水管套接而成,水管道横剖面为“品”字形(西组水管道上层水管已被破坏成碎片)。水管道所用水管长0.57-0.58米,粗端径0.32米、细端径0.23米,水管壁厚0.08-0.1米。水管表面周身饰细绳纹、中粗绳纹和粗绳纹。水管内壁为麻点纹,有泥条盘筑痕迹。水管的形制和纹饰均与秦都咸阳宫一号建筑遗址出土的水管相似 [7] 。
该建筑基址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建筑基址,因处于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上林苑中,故其应为战国秦上林苑内的建筑基址之一(编号为上林苑五号基址)。它比秦统一以后,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时代要早,不属于阿房宫的建筑
上林苑六号基址位于阿房宫前殿基址东北方向2000米处,该座建筑基址没有门道遗迹和相关设施的遗存,即不是一座门址,而是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分为下部夯土台基和上部建筑两部分。下部夯土台基形状不规则,现存南北最大长度57.5米、东西最大宽度48.3米,自现地表向下,夯土厚3.7米;上部建筑物已无存,故仅存基址,南北最大长度45米、东西最大宽度26.6米,其高出现地表1.5-2.4米 [7] 。
研究价值
在有宏大规模夯土建筑台基的阿房宫前殿遗址下,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条古代河沟。专家认为,此次发现是秦始皇咸阳城以阿房宫、沣峪口为中轴线的佐证 [7] 。
阿房宫前殿遗址,就是两千多年以前秦始皇想要修建的阿房宫。阿房宫没建成,在土台子上没有发现火烧的痕迹——红烧土。项羽火烧的是咸阳宫,而不是阿房宫 [12] 。
保护措施
1956年,阿房宫遗址陕西省政府列为“陕西省名胜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