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高勒毛都2号墓地印象(二)

摘要: 二高勒毛都2号墓地印象2017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代表团一行4人出访蒙古国。此行是对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进行进一步洽谈并对项目实施地点开展实地考察。院里计划安排我作为联合考古项目的中方队长,因此随代表团一同出访,有幸得以走进近年来匈奴考古重要发现地——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  4  初访匈奴贵族墓地下午六 ...

高勒毛都2号墓地印象

2017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代表团一行4人出访蒙古国。此行是对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进行进一步洽谈并对项目实施地点开展实地考察。院里计划安排我作为联合考古项目的中方队长,因此随代表团一同出访,有幸得以走进近年来匈奴考古重要发现地——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

  4

  

初访匈奴贵族墓地

下午六点,在北纬48度的地方依然是艳阳高照。整理完露营设备之后,教授就开始带着我们参观遗址。遗址位于一个南高北低的小山坡上,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片松树林,林间草地上草皮稀少,大部分地方露出了沙子。从远处眺望可以看的很清楚,遗址所在区域正是大片松树林中树木稀疏的地方。这大概也是当地人把这个地方命名为“丛林之中”的原因。周围视力可及之处,见不到任何蒙古包或者动物,除了地上偶尔钻出来的草原鼠。

在静静的松树林里,散落着近百座大型积石墓葬。平面形状和我们熟知的甲字型墓很像——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墓室,斜坡墓道。不同的是墓室和墓道边都有石块砌成的高出地面的石墙,中间以石块和沙土填充。整个墓葬就是一个高出地面的甲字形台地,墓室和墓道的形状都十分清晰,露出地面数十公分到两米高度不等,与我们国内所见的封土完全不同。外国学者称这种墓葬为terrace tomb,或可译为台形墓,很贴切的描述了这种形态。每个主墓的东侧都呈弧形分布着数量不等的圆形积石陪葬墓,如同众星拱月一般。因为地面草皮较薄,大部分墓葬的积石形状也很清楚。已经发掘的1号墓东侧有28座圆形陪葬墓,是目前发现的数量最多的。教授介绍说,也有个别墓葬的陪葬墓在西侧,或者东西两侧都有。这些比较特殊的现象还需要继续研究。

暴露在地面的墓葬轮廓

十多年前,教授和他的团队就是根据这些地面暴露的积石进行调查并绘制出了墓地的总平面图。据说当年的草还有四五十公分深度,现在基本上只能没过脚背了。虽然远离人烟,这里并不是没有人光顾。几乎每个大型墓葬的墓室顶部正中都有一个圆形凹坑,教授解释说,一般较小的凹坑可能是因为墓内棺木塌陷所形成,但是较大的凹坑肯定就是盗扰所致。根据他们的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墓葬都被不同程度的盗扰。有意思的是,已发掘的M1主墓盗扰活动似乎主要是针对安置人骨的棺室。相邻的两个放置金银车马器、铜器和陶器的棺室保存完好。看来盗扰活动似乎并不是以珍贵器物为对象,更像是一种报复性的活动。《汉书》等文献也有记载,乌桓人曾经大规模破坏匈奴国王墓葬以进行报复。目前发现的现象是否就是这种报复性活动,也是值得研究的线索。现场可以看到,很多疑似盗扰形成的凹坑上部已经长出了直径五六十公分的大树,也说明这些盗扰活动是很久之前发生的。

已经发掘的M1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匈奴墓葬,墓室长宽都在50米左右,墓道长约37米。东侧有27座陪葬墓呈弧形分布,弧形陪葬墓链与主墓之间还有另一座规模较大的陪葬墓,也是出土罗马玻璃碗的墓葬。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这个墓葬并没有低空影像资料,所有外景照片都是教授在树上或者梯子上拍的。做田野的专家们都知道,对于这么大规模的遗迹,没有气球或者无人机,是很难拍到全景的。教授也希望这次我们能够在相关技术上提供一些帮助。整个M1及其陪葬墓群的发掘前后持续了十年,其中主墓葬的发掘持续了两年,最多的时候有150余人参加发掘,甚至还有士兵参加了这项工作。除了工地上遗留的一些前些年发掘留下的木柱、炉灶等生活设施之外,很难想象此处曾经有上百人开展过几年的大规模考古工作。墓群发掘完毕之后就进行了回填,大量的积石堆在远处,地面用石头标出了墓葬原来的形状和位置。墓葬的东北角位置有一个小的敖包,教授说是他堆的,每次来到此地都会去敬酒、奉献一些食物。

回填后的M1

墓地上的敖包

  5

  

露营在墓地

教授带着我们在树林间穿行,给我们介绍着不同位置的墓葬已经他对这个墓地的一些研究情况。不到现场很难相信,草原深处的这片树林里就是驰骋草原大漠的匈奴国王和他们的贵族最后的归宿,现在只剩下静静的松树林和稀疏的草皮。

我们很惊讶为什么当年这个悍勇的民族会选择这里作为他们国王和贵族的墓地——这里远离匈奴王庭,而且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坡。这些松树林据说也是近三百年内由风从西伯利亚一带带过来的树籽落地发芽生长的。也就是说,在两千年前这里完全就是一片草地。葬于此地的匈奴贵族们也并不是有意要在茫茫草原中隐藏自己的最后归宿地,当时他们在地表堆砌数米高的石台在远处的山顶就能看见。近百座大型墓葬表明这个墓地被使用了多年,先后数代国王或者贵族都葬于此地。教授团队对M1出土的皮革制品进行了碳十四测年,表明M1及其陪葬墓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一世纪,也就是我们的西汉晚期到东汉早期。至于这个墓地究竟使用了多少年,葬了多少代国王,目前只发掘了一座墓葬,还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们的联合考古项目能够为这些问题找到线索。

那些呈弧形分布在主墓侧面的陪葬墓,教授认为从布局特征判断应该是经过仔细规划并跟主墓同时形成的。这就意味着陪葬墓里的人也是与主墓里的国王或者贵族同时下葬——因此与我们所理解的陪葬有着明显差别,更像是一种殉葬的形式。已发掘的M1陪葬墓弧形链南部几个墓葬中葬的都是未成年个体,至于这些殉葬个体与墓主的关系,就需要借助DNA分析等现代手段来研究了。

我们跨过北边那条叫鹿河的小溪流,到墓地北边的小山坡上眺望这个埋葬了数代匈奴贵族的地方,想象着两千年前这里可能发生的一幕幕场景。下午八点多,太阳缓缓落下,夕阳余晖洒在松树林和草地上。或许,只有这些阳光才真正的见证过那段历史。

夜色降临,我们就在墓地上露营,旁边几十米的位置就是埋葬着一代匈奴国王的M1。睡袋就直接放在这片埋藏了数千年历史的草地上。树林比较稀疏,没有松涛声,也没有听见狼叫。梦里,似曾听到千年前的马蹄奔腾,我们盼望着能够早日走进这段历史,继续揭开这个墓地神秘的面纱。

遗址远眺

(原文刊发于《大众考古》2017年第10期)

文稿来源|周立刚

发布审核|刘海旺

责任编辑|蓝万里

排版编辑|牛 维

出品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投稿邮箱|hnkgyjy@126.com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