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重点项目】水利遗产真实性视角下的灵渠保护

摘要: 作者:陈怡项目名称:灵渠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文本及保护管理规划编制/灵渠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参评主题:保护规划汇报重点:以水利遗产的真实性研究作为切入点,深挖水利遗产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保护理念遗产概况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是连接湘江和漓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中原与岭南地区的一条古代运河,全长36.4 千米。建立秦王朝后 ...

作者:陈怡

项目名称:灵渠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文本及保护管理规划编制/灵渠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参评主题:保护规划

汇报重点:以水利遗产的真实性研究作为切入点,深挖水利遗产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保护理念

遗产概况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是连接湘江和漓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中原与岭南地区的一条古代运河,全长36.4 千米。

建立秦王朝后,秦始皇为统一百越民族,派史禄凿渠运粮,至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 年)工程完成,后世称其为灵渠。灵渠的主要工程设计原理是用由大小天平和铧嘴组成的渠首分水设施截断湘江上游的海阳河,将其一股(今称南渠)引入漓江上源支流;将另一股(今称北渠)重开新渠再并入湘江,从而将漓江和湘江二者沟通。整体工程按功能分为渠首分水枢纽、航运设施、防洪设施、灌溉设施四类;渠道包括北渠、南渠人工河段、南渠半人工河段和南渠自然河段;水利设施的类型有大小天平、铧嘴、陡门、堰坝等。整体工程因地制宜、设计精妙,体现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高超水平。如今,灵渠已成为集灌溉、防洪、城市供水和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和重要文化遗产。

1988年,灵渠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灵渠被列入中国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被列入世界灌溉遗产。

图/灵渠南渠俯瞰 摄影:邓阳雪

水利遗产真实性框架略述

真实性参考依据

灵渠既位列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其真实性框架的搭建需要参照世界遗产及中国行业内的相关要求:

  

  • 世界遗产《操作指南》提出“真实性的判定需要根据自身文化的背景进行评估”,其评估方面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技艺与管理系统、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情感”。《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基本认同《操作指南》的观点,提出真实性包括了外形和设计,材料和材质,用途和功能,传统、技术和管理体系,环境和位置,语言和其他形式的非物质遗产,精神和感觉,其他内外因素。

  

  • 另外有一份针对运河的特殊文件——1996加拿大运河专家会议决议文件,提出了水利遗产真实性的特殊条件。文件阐释到“真实性的判定需要全面地依据所有价值以及价值之间的联系”,以及“运河作为遗产元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这与运河在不同时期中被如何使用及其经历的相关技术变革相联系,这些变化的程度可能构成遗产元素。”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在于,它肯定了运河在历史中有机演进的重要意义,强调了运河的活态特点和功能的延续。另外,它强调了真实性需要根据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联系来设定,既然每项运河遗产的价值都是独特的,它取决于遗产自身的独特自然条件和文化特点,那么其真实性的考证标准也将(可能)根据自身价值选择,而非设置绝对统一的标准。

真实性切入点:灵渠的科学价值和价值特征要素(Attributes)

根据以上国内外重要文献的真实性要求,本节将从价值出发搭建灵渠的真实性框架。灵渠具有多维的复合价值,为了简化理论模型,本节选取了其中的科学价值(即作为水利工程的技术价值)作为切入点。

灵渠的科学价值可以简要概述为6个要点:(1)是山区越岭运河的范例;(2)是中国古代分水技术的杰出代表;(3)是改造复杂山区地形的杰出范例;(4)具有弯道代闸航道技术特色;(5)水利设施灵活组合,协调航运、防洪、灌溉多种功能;(6)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智慧。其价值载体(遗产要素)主要是现存的清代水利设施(不含遗址)。

在世界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中有一个重要概念——价值特征要素(Attributes),它主要反映的是遗产构成要素(水利设施)究竟在哪些层面上体现了价值。根据灵渠科学价值和遗产构成的深入分析,项目团队整理出了以下五方面的价值特征要素:(1)渠系布置、整体选址;(2)不同段落工程特色(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3)多组水利设施配合系统运作的方式;(4)单体水利设施/航道设计中体现的功能特色;(5)灵渠两千多年来动态演进的水利工程改良机制。

根据灵渠价值特征要素的总结,我们最终认定需要从使用与功能、位置与环境、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传统技艺与管理系统这几个主要层面来评估其真实性。

灵渠真实性评估中发现的典型问题

由于灵渠遗产构成极其复杂,因此我们只选取真实性评估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使用与功能

在灵渠功能评估中,我们发现相比于航运和灌溉来说,灵渠的防洪功能十分不畅。例如历次文物保护工程的重点是修复渠堤和水利设施的外观,却对于淤塞的沙洲和渠底不做疏浚,导致了渠道整体的泄洪能力不佳,这不仅不能直观地展现出灵渠应有的防洪价值,而且安全隐患极大。

图/泄洪中的灵渠 摄影:陈兴华

形式与材料

以回龙堤为例,其历史原有形式是使用铁码子-燕尾槽的结构来拉结石料,而现代的修缮施工采用水泥作为粘接材料,且加宽了堤坝。虽然修缮后结构更坚固,但导致了堤坝的外形与历史原状相去甚远(见下图)。这反映了在水利设施功能和外形的真实性上,需要有一个平衡的视野,既不能为了功能牺牲外形,也不能仅关注外形而忽略功能。

传统技艺与管理系统

灵渠自明代以来就有岁修制度,“向系五年大修,三年小修”;且设立了渠目制度(当地人又称之为陡军制度):清时灵渠设渠长一人、渠目一人,由官府委任,每陡设陡夫二人,一般就近雇佣渠边村民。渠目和陡夫能够保证灵渠日常的有效管理,由于渠目的家族传承特质,将灵渠的管理、维护、水文、工程等相关经验和知识不断通过家族传承下来,有点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预防性保护中的日常保养和日常管理。而现在,因为百年断航,灵渠已经残损严重,因此近年基本遵循了工程修缮的干预性保护模式——“百年一修,一修管百年”的理念——和古代“小修小补,随破修补”有所不同。在维护管理上,则是文物部门和水利部门分管,但在日常管理维护的力度上相对古代来说较弱。

基于灵渠真实性的保护框架和措施

根据灵渠真实性的研究和评估结果,本节拟在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释相关的保护措施。

管理措施层面

建议加强文物部门和水利部门协同管理的模式,特别是认识到水利部门对于水情的认识和控制是对灵渠功能真实性保护和洪灾防御的重要条件。针对影响灵渠泄洪功能的淤塞问题,应由水利部门进行定期疏浚。另外水利部门掌握较深入的灵渠传统水利技术和经验,应进一步进行发掘、研究和传承,并对文物部门的修缮工作提供传统做法指导意见,文物部门也应向水利部门传达相应的文保知识和理念,指导未来灵渠及上下游现代水利建设和技改工作,协助维护整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工程措施层面

从保护规划编制的角度和申遗真实性要求的角度,对历次工程(包括尚未施工的方案)提供调整建议,并对后续工作提供持续的咨询服务,以保证灵渠修缮后在位置与环境、形式与设计、物质与材料上尊重原状。在文物保护工程之外,同时增加对水利维护工程的要求,例如按照文物真实性的要求实施渠道的疏浚整治、非文物水利设施的增修改建建议等。

最后,加强水利考古和传统水利知识的研究工作是灵渠真实性持续保护的重要方面,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历史渠系布置、水利设施位置和名称、渠宽、断面渠堤和渠底做法等,同时更加明确水利设施的传统工程做法,明确材料来源和加工工艺等与真实性相关的要素。

  

项目汇报人小结:

水利遗产其实是一个极为特殊的遗产类型,在保护工作中,很难照搬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本次汇报以水利遗产的真实性研究作为一个切入点,希望能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深挖水利遗产的保护理念及思想,为我们实际的保护工程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专家点评:

水利遗产的真实性和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真实性是有差别的,这个项目需要运用到水利方面的知识。水利工程在每个年代都有其不同的遗存,很认可项目组在刚开始切入时就用真实性作为判断尺度。真实性和价值是螺旋的关系,所以保护对象认定阶段就要全面地考虑其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再研究价值,最后再反过来确认其真实性。我们对于遗产本身的认识是在不断完善与深化扩展的,对真实性的评价也是在不断变化补充的,对真实性的评估是对未来工作的指导和对以前工作的评判,所以你的评判应该有一个结论和对遗产价值特征的认定。

特别感谢评优特邀专家原中国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赵中枢先生,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女士,清源视野(北京)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青先生对本项目的指导点评。

图/灵渠渠首历史照片 摄影:盛久永

项目背景

灵渠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文本及保护管理规划编制/灵渠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遗产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项目时间:2011年至今

  

管理单位:兴安县灵渠管理局

自2011年起,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中心和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开始致力于灵渠的申遗、保护和管理工作,主导编制了申遗文本、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同时配合地方文物部门,对于灵渠近年来的各项保护和展示工程都提出了专业咨询建议。

  

项目团队以TICCIH出版的《国际运河史迹名录》中对于灵渠的价值认定为基础,通过对于灵渠的历史研究和世界运河的比较研究,深入发掘了灵渠作为“山区越岭运河”的价值特色,以及灵渠在秦代统一中国进程中突出的战略作用。最终,灵渠申遗文本得到了地方及国家层面领导和专家的广泛认可,2013年,灵渠正式被公布为世界遗产预备项目。

  

同时,项目团队针对灵渠作为世界遗产预备项目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编制了两份专项规划。在灵渠保护管理规划中,对后续申遗和管理的组织机构进行了架构,并以申遗为目标,提出了保护、研究、环境整治、监测、展示等多方面的策略方案,其中针对价值赋存集中的段落及节点,制定了详细的近期行动计划。在灵渠的文物保护规划中,团队细致地调研了灵渠36公里沿线的所有遗存,进一步核实了文物本体和文物环境,同时针对地方保护、利用和发展的需要,规划了切实可行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作为灵渠未来保护和控制的法律依据。目前,灵渠保护规划仍在编制中。

相关链接:

铧嘴劈湘分半壁 灵渠通粤上三台| 遗产撷英

CHCC期末大考!收获2019,展望2020!

【重点项目】清西陵崇陵宝城勘察保护实践|CHCC2019项目评优系列

  

作者:陈怡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

综合二所主任工程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学博士

扫描二维码查看

清源作者:陈怡文章合集


*本期编辑胡玥,排版廷廷。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清源或邮件bjchcc@126.com。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