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敦煌艺术里那些勤勉劳作的农夫、工匠与商人们

摘要: 敦煌艺术中表现劳动者的画面极多,如耕作图中往往有耕地、播种、收割、运载、打场、扬场、粮食入仓等情节,形象地画出了当时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民的劳动生活。古代敦煌向来以河西重镇、丝路要冲、莫高窟而闻名,古代这里人口众多、农业、牧业、手工业都很发达,三教九流各显神通,曾是百业俱兴的古城。千年敦煌灿烂的文化,正是古代敦煌劳动人民共同智慧的结 ...
敦煌艺术中表现劳动者的画面极多,如耕作图中往往有耕地、播种、收割、运载、打场、扬场、粮食入仓等情节,形象地画出了当时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民的劳动生活。古代敦煌向来以河西重镇、丝路要冲、莫高窟而闻名,古代这里人口众多、农业、牧业、手工业都很发达,三教九流各显神通,曾是百业俱兴的古城。千年敦煌灿烂的文化,正是古代敦煌劳动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
 (一)农耕者
敦煌在公元前111年建郡之前,原是少数民族游牧之地,畜牧业生产比较发达。到了西汉时期,居民成分逐渐变成以汉族为主,生产方式也就从原来畜牧业变为以农业为主。唐宋之际,敦煌是戈壁荒漠中的绿洲,成为河西地区重要的粮仓。
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关于农作之事的画面。佛经中描述佛法就像大云带来的雨水一样,可以滋润万物,使其共成佛果。为了说明佛法无边,佛经中有“卉木药草,大小诸树,百谷苗稼,甘蔗葡萄,雨之所润,无不丰足”之语,用来形容佛法像大雨一样普及万物使之丰足。画工根据佛经的描述,在壁画中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绘出了一幅雨中耕作的场面。画中天空乌云密布,时雨普降。一位农夫正挥鞭赶牛,在雨中耕地,另一位农夫挑物而行。地头上坐着三个人,即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父子俩正捧碗吃饭,农妇关切地注视着他们。这一田头小景,妙趣横生,充满了生活气息。
莫高窟第23窟-雨中耕作图-盛唐
敦煌壁画中有一部分耕作图是表现弥勒世界一种七收情景的,画中往往有耕地、播种、收割、运载、打场、扬场、粮食入仓等情节,形象地画出了当时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民的劳动生活。莫高窟第445窟的一种七收图很有代表性,包括播种、收割、挑运、打场、扬场、田间进食等几个画面。画中左上方有一幅收租的画面,一间大屋,里面坐着一位头戴软巾、身着圆领长袍、腰束丝带的人。他悠闲自在,正在听外面的管家跪禀汇报。屋外粮食堆积成山,堆旁有量粮食用的斗。屋内清凉闲适,屋外热烈劳作,形成鲜明对比。
莫高窟第445窟-一种七收图-盛唐
踏碓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以圆木为杠杆、以杵舂石臼的形式,唐宋时期将圆木改为板,缩短踏板,合理调整了支点,踏者双臂扶架,这比汉晋时期更为方便、省力、安全。画中支撑杆板的立柱已改进为可以随板起伏的活动柚木,操作更为灵活。在缺乏畜力和水力的地区,以人力踏碓进行生产加工,更为实用。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