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共城城址
摘要: Ⅰ-143.共城城址.周.河南省辉县市.古遗址..第六批不可移动文物共城城址位于辉县市市区中部,该城址为战国时期魏国共邑城垣遗存。城池创于战国中晚期,废于五代宋初,延用达千余年,一直为共邑(县)、共城县县治所在地。共城,北依太行余脉九山,西北毗邻卫河之源百泉,东南隔五里沟河(城濠)与琉璃阁相对。城垣呈矩形,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100米,面 ...
Ⅰ-143.共城城址.周.河南省辉县市.古遗址..第六批
不可移动文物
共城城址历史悠久,最早见诸《史记·周本纪·正义》等文献,它凝聚了“共和行政”、“共和元年”等事件的历史信息,成为中国历史纪年史上的分水岭。共城城址规模宏大,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早期都城建制的重要实物佐证,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1976年辉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共城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共城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共城城址位于辉县市市区中部,该城址为战国时期魏国共邑城垣遗存。城池创于战国中晚期,废于五代宋初,延用达千余年,一直为共邑(县)、共城县县治所在地。
共城,北依太行余脉九山,西北毗邻卫河之源百泉,东南隔五里沟河(城濠)与琉璃阁相对。城垣呈矩形,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100米,面积46.2多万平方米;城墙外侧有城濠,濠宽20多米。城墙主体为西周夯筑,汉唐时期多有修补。城池周长5000多米,面积160多万平方米。现存西城墙北段,北城墙东、中、西三段,东城墙南、中、北三段,以及西、北、南三个城角,现存城墙基宽50一70米,墙高6-10米。该城垣采用两边夯筑、中间填土的方式,出土筒瓦、板瓦、铜镞、铁䦆、陶罐、陶豆、公字布币等战国时期遗物;共城西北角城外发现一处战国铸铁遗址,与共城相关联。
共城城址历史悠久,最早见诸《史记·周本纪·正义》等文献,它凝聚了“共和行政”、“共和元年”等事件的历史信息,成为中国历史纪年史上的分水岭。共城城址规模宏大,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早期都城建制的重要实物佐证,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1976年辉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共城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共城城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稿:刘爱枝
赵梦君
摄影:王迎双
编辑:崔浩然
审核:王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