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与7300年前的“神秘微笑”面对面

摘要:   在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一尊只有孩童手掌大小、约6.5厘米见方的陶塑纹面人头像呈现出安静而神秘的微笑。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陶塑人头像之一。  该陶塑人头像1986年出土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双墩村的双墩遗址。经碳十四测定,该陶塑人头像距今已有7300年历史,是国家一级文物和蚌埠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与陶塑人头像面对面,可以看见朴实的陶 ...

  在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一尊只有孩童手掌大小、约6.5厘米见方的陶塑纹面人头像呈现出安静而神秘的微笑。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陶塑人头像之一。

  该陶塑人头像1986年出土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双墩村的双墩遗址。经碳十四测定,该陶塑人头像距今已有7300年历史,是国家一级文物和蚌埠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与陶塑人头像面对面,可以看见朴实的陶土质地中闪烁着云母和石英颗粒的微光,“头像呈现出的五官很清秀,具有女性面部的特质,显出微笑的表情,面部有刺点纹,额头上有太阳纹。”曾经参加过双墩遗址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说。

  蚌埠市博物馆馆长季永说:“这件文物在考古学上的学名叫新石器时代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也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物雕塑,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纵观世界美术史,我认为它是最早的也是最美的雕题纹面陶塑人像,这是人类从感性意识上升为理性意识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图腾意味。”中国雕塑学会理事、知名雕塑家徐晓虹说。

  王吉怀表示,和同期的考古文物相比,这尊陶塑人头像很形象,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学术界还有争议,但我们根据遗物现象和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判断,母系氏族社会由女性巫师掌控氏族部落的一切活动,据此推断,这尊头像应当是一位女性巫师的形象。”

  双墩遗址发现于1985年,除这尊陶塑人头像外,从遗址还出土了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600多件刻画符号的古陶器。这些刻画符号是我国目前年代较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陶器刻画符号,对研究我国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刻画符号,使双墩遗址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文化面貌,被命名为“双墩文化”。

  双墩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我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向世界展示了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出现的早期文明曙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双墩新石器时代聚落研究考古发掘领队张东说,双墩文化跟同时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马家浜文化相比,艺术感非常强,“陶塑人面像以及很多器物上刻画的人物的形象,说明双墩人本身很注重自身形象的表达。”

  (原文刊于:新华网)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