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摘要: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刻在中国考古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大家纷纷认真学习,对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和气派展开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考古学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考古 ...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刻在中国考古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大家纷纷认真学习,对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和气派展开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考古学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不是指某一种特色,而是指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综合特色。从学科的角度而言,世界上存在着人类学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考古学两大体系,前者注重研究“文化”,后者注重探索“历史”。曾经有学者认为,考古学就是考古学,既不是人类学的,也不是历史学的,似乎存在着考古学学科独立的第三条道路。现在看来,“考古学的考古学”这种道路,并未成功地“被踏”出来,考古学仍然分为两大学科体系。这两种不同的考古学学科体系适应不同的国情,例如,英美考古学以人类学的考古学为主流,这同英国的殖民扩张和美国的移民国家历史与国情息息相关。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着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和历史传说。《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提出历史学与考古学需要融合发展,决定了中国特色考古学学科体系是历史学的考古学,这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认为,人类的一切过往都是历史,因而历史学的考古学包括史前时期、原史时期(Proto-historic)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对应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就是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至明清考古,科技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则与各阶段的考古紧密结合。研究考古学这一学科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和构建中华民族史,展示中华文明瑰宝,研究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解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从学术体系角度看,中国考古学有以下四大特色。第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认识论指导中国考古学研究。这对于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考古理论和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作用尤为重大。比如,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们可以分析出史前长江流域以商品经济为经济基础建立的以神权为主、王权和军权为辅的政治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性。而黄河中游地区以自然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建立的以王权和军权为主、神权为辅的政治体制,带有集权性。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文明化模式。第二,历史考古学方法论。考古学、文献史学、人类学三股资料整合拧成的证据链绳,所有的指向性趋于同一个史实,充分体现出融合发展,创新出新的方法论。其中,考古学包括科技考古,文献史学包括传世文献、地下出土文献、神话传说等,人类学资料包括民族志、方言、方志、民俗、民间传说等。第三,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中国考古学既不是国际主义的考古学,也不是西方学者误认为的纯粹民族主义的考古学,而是以“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辩证法,正确处理中国考古学中本土与世界的关系。第四,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考古成果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的文化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奠定考古解读源头基础。

  考古学的中国风格

  所谓“风格”一词,原本属于艺术学范畴,主要指艺术表达的特色方式。我们理解中国考古学的风格,是指“中国考古学话语体系”的特色。

  前文提到的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四大特色,决定了表达层面上的话语体系特色。第一,中国考古学的话语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第二,中国考古学的话语体系是历史考古的话语体系,必然带有“史料学倾向”,这并非中国考古学的“先天不足”,而是其特点。第三,中国考古学的话语体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将中国历史考古的话语体系同世界历史考古话语体系有机地编织为一体,并发挥主旋律重要作用,力图表达世界多样性文明与历史的互动、互融、互鉴和互利。比如,良渚遗址不仅向世界证明了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更是以中国考古话语体系为世界提供了文明、国家社会的东亚标准和范式,极大地推进了世界文明理论的深化。第四,中国考古学的话语体系是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相融合的话语体系。考古学发掘与研究成果,包括考古发掘报告和考古研究论著,将更多地转化成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利用的诠释话语体系,表现为各个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文化IP等,都将成为中国考古学话语体系的新形式与新风格。

  考古学的中国气派

  实事求是地讲,以往中国考古学界对于考古学的中国气派思考不多,存在较多的迷惑之处。总书记提出“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引发我们深思:考古学的中国气派究竟是什么?

  所谓“气派”,通常是指人的态度作风或事物所表现的气势。那么我们认为,考古学的中国气派应该是一种宏大的气魄与气度,更可以理解为一种宽广的胸怀与情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考古学的中国气派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气派。中国考古学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与高站位,其气派与胸怀的特点应该是立意高远、博大精深、集成创新、有容乃大。

  中国考古因立足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历史的探索而立意高远,因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而博大精深。集成创新,就是集成国内外相关理论,使中国考古学理论不断完善、迭代与创新。有容乃大,就是摒弃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国内外优秀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观点甚至视角,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与规律的考古探索做大做强。

  中国考古只有具有如此特色、风格和气派,才能同中国作为考古大国和考古强国的地位相称,中国考古学今后的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中国考古学家便有了科研探索行动的指南针。(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图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9日总第2043期)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