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吴梦麟|房山石经“再研究”,一项千年不衰的镌刻盛典

摘要: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位于北京市区西南的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略称房山石经)是我国从隋代绵延至明代千年不断刻造的石刻宝库,也是世界上现存两处著名的佛教刻经之一,庋藏的大乘经典,其数量之多、绵延年代之久,堪称世界之最。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房山石经启洞捶拓,这一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也 ...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位于北京市区西南的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略称房山石经)是我国从隋代绵延至明代千年不断刻造的石刻宝库,也是世界上现存两处著名的佛教刻经之一,庋藏的大乘经典,其数量之多、绵延年代之久,堪称世界之最。
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房山石经启洞捶拓,这一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也推动了对这一尘封千年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时至今日,发掘、捶拓房山石经已有60多年,随着文物工作者和爱好者在整理和田野考察时越来越多的新文字材料的发现,对初版《彙编》增补新材料,提高房山石经题记研究的水平,也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2020年第5期刊发了知名古建筑专家、石刻考古学者吴梦麟《石不坠于东峰 经不毁于劫火 房山石经——千年不衰的镌刻盛典》全文,读来弥足珍贵,澎湃新闻经授权特全文刊发。
北京房山云居寺(图片为编者所加)

北京房山云居寺(图片为编者所加)

我国现存的文物类别多样,石窟寺和刻经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刻经是我国将儒家经典和宗教经典(包括佛教、道教等)摹勒上石的一种镌刻活动,因镌经于石而被称为石经。石经是我国文字石刻中的一项重要类别。
我国镌刻石经的历史悠久,东汉末年熹平石经的出现是石刻史上的一件大事。此后历代屡有镌刻儒家经典的大工程,以碑形巨石上镌刻为其主要形制。之后大的刻经活动,先后有《正始石经》《开成石经》《广政石经》《嘉祐石经》和《南宋石经》等,惜以上石经多已佚失或仅存残石。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开始镌刻、毕工于五十九年(1794年)的《乾隆石经》,刻成后立于北京太学(国子监)两庑东西六堂,今仍完好保存。此外,还有散布于各地的零星刻经,其中以《孝经》为多,如现立于西安碑林的唐天宝四载(745年)唐玄宗御注手书的《石台孝经》。总之,儒家刻经之举开创了我国刻经史的先河。北京房山石经山藏经洞 (图片为编者所加)

北京房山石经山藏经洞 (图片为编者所加)

房山石经(图片为编者所加)

房山石经(图片为编者所加)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传播、融合与发展的漫长历程。刻经与佛教发展密切相关。中国佛教史上有过所谓的“三武灭佛”之难,最早发生在北魏太武帝时期。当时释子们惧怕灭佛之厄,发愿刻经于深山以保存佛教经典,这种行为盛于南北朝隋唐辽金之际,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晚期。佛教刻经是将各种经典镌刻于石上,最初是刻于大山崖壁,其工程浩大,今被保存下来的最多。之后就从摩崖刻经转向碑版式刻经。世界上现存著名佛教刻经有两处,一处为缅甸曼德勒的小乘经典;另一处即为北京云居寺庋藏的大乘经典,其数量之多、绵延年代之久,堪称世界之最。石经山远眺  法国蒲意雅摄

石经山远眺  法国蒲意雅摄

石经山隋唐古道遗迹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