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唐蕃古道:一个民族的背影和面部表情

摘要:   唐蕃古道:一个民族的背影和面部表情文/非我一条路,极有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边界。一条路,也决定着一个民族的走向和面部表情。这条路是丝绸之路之姊妹道。当丝绸之路河西道被弯刀和箭镞截断的时候,这条祁连后山的大道就肩负起了丝绸之路经济贸易、文化交往和艺术交流的使命与光荣,马蹄翻飞,驼铃声声,歌声飘扬。这条路就是唐蕃古道。它也闪耀着丝 ...


  唐蕃古道:一个民族的背影和面部表情

文/非我

一条路,极有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边界。

一条路,也决定着一个民族的走向和面部表情。

这条路是丝绸之路之姊妹道。当丝绸之路河西道被弯刀和箭镞截断的时候,这条祁连后山的大道就肩负起了丝绸之路经济贸易、文化交往和艺术交流的使命与光荣,马蹄翻飞,驼铃声声,歌声飘扬。

这条路就是唐蕃古道。它也闪耀着丝绸的光泽。

唐蕃古道,顾名思义,就是唐朝通往吐蕃王国的交通要道。

唐蕃古道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唐代以来,它是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起自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全长三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特别是要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联通我国西南,其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宗教的意义,堪比河西走廊。

最重要的是,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刀光剑影又丝绸飞舞,铁血又柔情,这条大道从来都没有被关闭。

唐蕃古道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解读,我们不妨先来清理一下。

唐蕃古道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中华民族的一些先民也正沿着这条道一路西来。青海河湟地区是第一道驿站。

唐蕃古道可分东西两段:

唐蕃古道东段:从长安沿渭水北岸越过陕甘两省界山──陇山,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溯渭水继续西上越鸟鼠山到临州(甘肃临洮)。从临洮西北行,经河州(甘肃临夏)渡黄河进入青海境内,再经龙支城(青海民和柴沟北古城)境内西北行到鄯州(青海乐都)。

唐蕃古道西段:从西宁经共和县、兴海县、贵南县、同德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进入今天四川境内,经阿日扎部落到石渠县,再到玉树,过囊谦县进入今天西藏境内经丁青县、巴青县、索县到那曲地区,再经过当雄县到达逻些(拉萨)。

我有亲身经历。

曾从西宁出发,走214国道,六次抵达青海玉树。这条路就是标准的唐蕃古道。虽然,现在的行走以车轮代替了马蹄,手机代替了狼烟,但在这条路上依然能找到穿越时空的感觉,不仅仅是地理的、物理的异质,更多的是精神和意识的移位。

一切都那么神性,而一切都那么真实。

神话与现实交织,在这条并非坦途的路上,你更能找到“天路”的宗源。

1300多年前,唐蕃古道是进藏必由之路。这条古道因延伸到印度与尼泊尔,也被学者们认为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是一条不仅驰驿奔昭、和亲纳贡、贸易交流的官驿大道,更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

新、旧唐书记载,仅唐太宗贞观元年之后的两百余年间,藏汉民族沿着唐蕃古道密切交往,唐蕃使臣相互往来就多达142次。贸易往来的频繁更是让唐蕃古道迅速兴盛起来,并很快成为一条站驿相连、使臣仆仆、商贾云集的交通大道。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遗留着世代创造的灿烂文化遗存。

在唐蕃古道上最著名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文成公主,一个是吐谷浑。

文成公主,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中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记载她为宗(室)女。

关于文成公主入藏,历史这样记载:

唐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派人到唐朝,提出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去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唐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侵唐。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重金聘婚 。

唐太宗才将一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何许人也: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挑起吐蕃赞普的重担,他征集了万余人,组成一支精锐之师,经过3年征战,平定了内乱,完成了对青藏高原诸多小国的兼并,成了一个最受吐蕃臣民拥戴的国王。公元632年,松赞干布率众渡过雅鲁藏布江,把国都由当泽迁到逻些(今拉萨),为后人选定了一个发展基业的好地方。

文成公主入藏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史书上给予的意义是这样的: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博学多能,对吐蕃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汲取了大唐文化的营养而长足发展。

强强联合一直是国与国的苟且,因为弱国无外交。

从历史上得知,松赞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她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

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文成公主成了神的化身。自古以来神的前身都是人。文成公主也不例外,这个柔弱的女人肩负起了一个王朝的重任。而和亲这种关系,至今还在现实生活中沿用。不过,现在使用和亲的关系早已退化了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只是利益集团蝇营狗苟的手段。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裙带关系。

什么叫裙带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裤腰带关系。

另外一个关键词是:吐谷浑王国。

吐谷浑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历史这样记载:

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涉归卒,慕容廆嗣位,而二部马斗。

慕容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斗!”

吐谷浑曰:“马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乖别甚易,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

本是兄弟俩,相煎何太急。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一路西去找地盘。

到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了国家。东晋时期,吐谷浑王国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隋朝与之联姻,唐朝征服了它,加封其吐谷浑王为青海王。

关于吐谷浑的根脉,据说其后裔是今天青海互助县土族。但愿如此,一个民族还幸留一线根脉。中华民族的统一从来都是开放和包容,很少做斩尽杀绝之事。这是汉族儒家文化的本性决定了的,他们自始至终都喜欢在史书上留下自己温和的面相。

从历史的窥视镜里,总会看见今朝的身影。

唐蕃古道依旧在,只是容颜改。

现在的唐蕃古道有了一个编号,叫214国道。或者确切地说,今天的214国道只是唐蕃古道的一部分。不能把214国道完全解读为唐蕃古道。那样的话,是狭隘的历史观。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来看,唐蕃古道的重要性不亚于丝绸之路。今天依然在说丝绸之路是中纬度文明的一条黄金大运河,它是一条高高在上的金色飘带,将世界四大文明柔软而又温情地链接在一起。后来,海洋文明的兴起,文明改变了朝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逐渐淡化了陆上丝绸之路。有一种说法,中华民族是陆生民族,要想振兴,必须回望,一路向西。

我不是背书者,我的背书也担当不了历史。但我认为,陆上丝绸之路,将是中华民族一条回家的路,一条精神归仓的路。

陆上丝绸之路,缀满一个民族的相思。

唐蕃古道也是如此。历史的印记至今点缀在这条长路上,那些高光点像一串珍珠在闪烁,岁月的浮尘掩盖不住其夺目的光辉。民族于文化之间的交融,是宗教壁垒所不断屏蔽的,也是战争、弯刀、疾病和瘟疫斩而不绝的。打开历史的教科书会惊奇地发现,一条古道,就是一个民族进化的见证。

以史为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

文成公主的陪嫁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芜菁种子等入藏。

这很匹配一个王朝的陪嫁,除了金银细软,还得有文明。

一个弱女子,以婚姻的名义,让唐蕃双方停下铁蹄,握手言欢。

松赞干布于河源迎亲。河源,可以宽泛地理解就是在三江源,即青海省玛多县境内。随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士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丛林,走向正规化。看到文明珍贵,尝到了文明的甜头,随后,松赞干布又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向唐王朝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还向唐王朝请求给予蚕种,委派造酒、碾硙、纸墨等工匠。

唐人陈陶《陇西行》诗云: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可见,文成公主在吐蕃推动汉文化方面其功勋卓著。

文成公主带去的金质释迦佛等身像,是藏族人民崇拜的圣物。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而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传说为其亲手所栽。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的二百多年间,吐蕃和唐朝之间使臣和商人往来频繁,直接增进了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

民族之间文明的繁衍,背后的推手一定是政治。

弯刀收割人头的征伐,那注定只是一时的屈服。

而很多历史,都以民间传说的方式在祖祖辈辈的舌尖上流传下来。比如日月山,比如倒淌河。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历尽艰辛来到荒漠高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

日月山恰好挡住一条河流东去,河水不得不掉头向西。这条河叫倒淌河。

穿过倒淌河,再向西,路的尽头就是天际线之上。

我曾随施工队伍到过玉树六次。那是地震之前,也是文成公主进藏1300之后。在玉树清水河的地方,以修路的方式缅怀过这位大唐的公主。我叫上司机偷跑去结古镇,奔去文成公主庙。我的朝拜晚了一点,我看见文成公主已经不是凡人,她以神的相貌存在于金碧辉煌的庙宇之上。

因为她,贝纳沟闻名于唐蕃古道。

庙宇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朝拜者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文成公主离开这里到达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

我向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八米的文成公主双手合十。

我说:自你离开汉地,一个王朝就开始了思念。

我说:那一别,也注定你就从人变成了神。

我说:我前来朝拜你,不是因为你是神,而是因为你一直是一个人。

我说:由人而神,因为你的伟大;由神而人,因为你的慈航。

我脑袋里闪现出敦煌画家高山先生曾画有绿度母的油画像。在细浪翻卷的青海湖岸边,绿度母手握净瓶,持柳拂尘。高山先生艺术化了绿度母。绿度母无处不在,因为爱的慈航,将衍生一切。

我说:在这条慈航上,人类一直是行者。

人类的精神因为回归而流浪。

摘自《再敦煌》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