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西凉迁都与酒泉十六国壁画墓的纪念碑性

摘要: 西凉李暠建初元年(405)迁都酒泉,随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充实新都,如徙民酒泉、掠地建东、奉表江南等等,并取得显著成效。史称西凉因之“年谷频登,百姓乐业”。酒泉遂成为西凉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初十三年(417),李暠薨,“国人上谥曰武昭王,墓曰建世陵”。根据近年来考古发现推断,2001年4月发现并清理,位于酒泉市肃州区城西约15里处的 ...


西凉李暠建初元年(405)迁都酒泉,随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充实新都,如徙民酒泉、掠地建东、奉表江南等等,并取得显著成效。史称西凉因之“年谷频登,百姓乐业”。酒泉遂成为西凉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初十三年(417),李暠薨,“国人上谥曰武昭王,墓曰建世陵”。根据近年来考古发现推断,2001年4月发现并清理,位于酒泉市肃州区城西约15里处的果园乡丁家闸村一组境内的小土山墓葬或即李暠建世陵。有学者论及酒泉小土山墓葬特点时指出:“小土山墓葬诸多地域传统结合的特点表明在魏晋十六国的某个历史阶段,敦煌地区的墓葬传统对酒泉地区的墓葬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动力,主要来自前述西凉迁都酒泉这一重大事件。实际上,包括此后酒泉墓葬在内的许多文化内容,都受到敦煌及其他地区的影响,进而形成独特的酒泉地域特点。于具备上述特征的酒泉十六国壁画墓而言,本文借用巫鸿先生的相关研究,以“纪念碑性”称之。

一、酒泉十六国壁画墓

本文所指“酒泉”,是指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酒泉郡”,与今甘肃省酒泉市并不完全相同。《晋书》卷14《地理志上》云:“(凉州)酒泉郡,汉置。统县九,户四千四百。福禄、会水、安弥、骍马、乐涫、表氏、延寿、玉门、沙头。”五凉政权基本承袭西晋在河西地区的行政建置而颇有增益。于上引酒泉郡所属之地而言,前凉时期析置建康郡,治乐涫县。《十六国疆域志》云:“案,(建康)郡盖张氏置。”《资治通鉴》卷114安帝义熙元年九月条胡注:“汉志:乐涫属酒泉郡,张氏分为建康郡。”而表氏县在乐涫县东,仍属酒泉郡。《读史方舆纪要》“甘州卫”条:“建康城,镇西二百里,前凉张轨置建康郡,属凉州。”而整个建康郡似为酒泉郡所辖诸县环绕。西凉酒泉郡、建康郡大抵与前凉相当。《十六国疆域志》云:“《蒙逊载记》:吕隆降兴,酒泉、凉宁叛降李暠,是暠得酒泉等郡在吕氏亡后。得酒泉后乃迁都也。”《晋书》卷87《凉武昭王李玄盛传》:“乃以张体顺为宁远将军、建康太守,镇乐涫。”不过西凉时期表氏县既在乐涫县东,当属北凉。北凉灭西凉后,建康郡辖境为北凉所有。据上可知,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酒泉”,大体包括除今敦煌市、瓜州县之外的酒泉市境,以及嘉峪关市、张掖市高台县部分地域,建康郡又为酒泉郡诸县所环绕。因此,本文所指“酒泉”,即指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酒泉郡、建康郡辖境,而酒泉十六国壁画墓,也即发现于上述诸地的壁画墓。

就目前已发掘并保存较为完好的酒泉十六国壁画墓而言,最具代表性者有丁家闸五号墓和小土山墓两处。丁家闸五号壁画墓位于酒泉北10公里的果园公社丁家闸大队。1977年8月发掘。墓室有前、后两室,前室覆斗顶前部设方坑。研究者认为这种方坑似为院落的象征,为甘肃河西地区所特有。在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墓葬中,设于墓道中的天井,似为此种形制的发展。该墓的年代,大致可定在后凉至北凉之间,即公元四世纪结束至五世纪中叶,也就是在公元386-441年之间。墓主人的身份应在王侯、三公之列,但究为何人难以确指,或系西凉迁治酒泉后某个世族大姓中的高级官僚。至于墓主人是否确为西凉王侯,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僭越制度的情况经常发生,尚不能肯定。

丁家闸十六国壁画墓……前室墓顶与四壁薄施草泥一层,上加敷土黄色泥皮,满绘彩画,顶部绘覆斗莲花藻井。下以土红宽带界栏,以树丛作装饰,内容包括天、地、人三界景物。天界绘红日、盈月、东王公、西王母、神马、白鹿、羽人、金乌、蟾蜍,人间绘墓主人宴居行乐图、眷属出行图、饮宴乐舞图、耕作采桑图以及坞壁、碉楼、牧童、庖厨等,再现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真实情景。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河西人民勤劳纯朴的民风以及贵族生活的富足与奢华。

小土山墓葬位于丁家闸五号墓之西约1200米,即酒泉市肃州区城西约15里处的果园乡丁家闸村一组境内。2001年4月发现并清理。墓为砖室墓,由车马室、贮藏室、甬洞、照墙、石门、甬道、前室、耳室、过道、后室等部分组成。该墓特点主要如下:墓道两壁设有三层台阶,表明墓主人身份之显赫;墓道两壁对称建5个小龛,近甬道处方井壁下,附一耳室和一侧室;建有双甬道;墓道与墓门前建方井;在甬道口以上建照墙,并且使用了一排砖雕廊柱;在墓葬后室有横置的砖砌棺床,以穿壁纹方砖砌成;在照墙上有青龙、白虎、朱雀的图像;墓壁均以顺丁砖筑而成,在需要处嵌立面砖用以绘画;前室顶部的藻井处绘有水波纹;在墓室以外绘画;画像仍为砖画形式;在绘画风格方面表现出精细的画风;地面铺设穿壁纹方砖。砖画除上述青龙、白虎图像外,多已脱落。清理时可辨析者计有:车马室入口左侧一块画砖绘两位站立的人物;石门右侧一块画砖绘三位站立的侍臣,身体侧向墓门,其中两位头戴官帽,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神态颇为恭敬。关于该墓的年代与墓主,《敦煌研究》认为:“酒泉魏晋墓的墓主可能是西凉王李暠。”郭永利《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亦推测:“小土山墓……很可能为西凉国王李暠之墓。”“小土山墓很可能为建世陵。”

丁家闸五号墓壁画内容丰富且保存完好,在该时期河西壁画墓中颇具代表性。小土山墓虽然破坏严重,但因其形制较高、特色鲜明,故仍然可算十六国时期酒泉壁画墓中的代表性墓葬。这两处墓葬的代表性,庶几可以本文开头所述之“纪念碑性”称之。

二、西凉的“纪念碑性”建筑

前已述及,西凉迁都酒泉后,包括墓葬在内的许多文化内容,都曾受到来自敦煌的影响。考诸史籍,兴建具有“纪念碑性”意义的建筑,是西凉李暠时代一个颇为突出的特点。

《晋书》卷87《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初,吕光之称王也,遣使市六玺玉于于阗,至是,玉至敦煌,纳之郡府。仍于南门外临水起堂,名曰靖恭之堂,以议朝政,阅武事。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玄盛亲为序颂,以明鉴戒之义,当时文武群僚亦皆图焉。有白雀翔于靖恭堂,玄盛观之大悦。又立泮宫,增高门学生五百人。起嘉纳堂于后园,以图赞所志。”本段史料所云之靖恭堂、嘉纳堂、泮宫亦可在敦煌文书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中得到证明。此外,西凉还在敦煌建有恭德殿。至于上述建筑之功用,据上引这则史料亦可知大概。靖恭堂,“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当时文武群僚亦皆图焉”,而“玄盛亲为序颂”;嘉纳堂亦“图赞所志”,其教化的礼仪功能非常明显。而李暠立“泮宫”之记载,更是目前所见敦煌设国学之最早史料,且于后世敦煌文教兴盛大有关系。西凉在敦煌具备教化功能的,应当还包括先王庙。巫鸿先生指出:汉代以降,“丧葬建筑的政治与宗教礼仪含义大大加重了。” “从那时(按,指公元222年魏文帝时代下诏废除‘上陵礼’,引者)起直到中华帝国的最终衰落,庙和墓再次成为祖先祭祠的一对中心。”据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先王庙,右,在州西八里。《西凉录》:凉王李暠谥父为凉简公,于此立庙,因号先王庙。其院周回三百五十步,高一丈五尺。”

重视宫观殿堂、庙宇墓葬的教化等礼仪功能的传统,在西凉迁都酒泉后得到延续。《晋书》卷87《凉武昭王李玄盛传》:“玄盛既迁酒泉,乃敦劝稼穑。郡僚以年谷频登,百姓乐业,请勒铭酒泉,玄盛许之。于是使儒林祭酒刘彦明为文,刻石颂德。既而蒙逊每年侵寇不止,玄盛志在以德抚其境内,但与通和立盟,弗之校也。是时白狼、白兔、白雀、白雉、白鸠皆栖其园囿,其群下以为白祥金精所诞,皆应时邕而至,又有神光、甘露、连理、嘉禾众瑞,请史官记其事,玄盛从之。”“玄盛上巳日宴于曲水,命群僚赋诗。而亲为之序。”“勒铭酒泉”“刻石颂德”“史官记其事”及赋诗作序云云,都是前述教化等礼仪功能的延续。而这些礼仪功能,正是一个建筑物是否具备“纪念碑性”特点的重要因素。研究者指出:“真正使一个物体成为一个纪念碑的是其内在的纪念性和礼仪功能。”据此而言,上述西凉宫观殿堂、泮宫庙宇等等,都具备了“纪念碑性”。

建初十三年(417),李暠“薨,时年六十七。国人上谥曰武昭王,墓曰建世陵,庙号太祖。”据《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酒泉县条”:“西凉武昭王陵,在县西十五里。”据前所论,李暠之建世陵,自当成为此后西凉国重要的教化场所。而据墓葬形制、规格等判断,作为王侯墓葬的丁家闸五号墓、小土山墓均可成为西凉国重要的“纪念碑性”建筑物。

此外,与丁家闸五号墓一道发现的丁家闸一号墓应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很可能也是西凉时期墓葬。该墓出土砖刻墓表首,上刻“镇军梁府君之墓表”八字(图1)。发掘简报分析称:“关于镇军,《通典·职官》十六:‘武散官,镇军将军以下,镇军大将军,魏置,文帝以陈群为之。晋则杨骏、胡奋并领镇军将军’。又《通典·职官》十九:‘晋官品第三品镇军’。十六国采晋制,故丁Ml的墓主人,应为河西五凉之一的镇军将军。”据笔者统计,就目前所见资料,五凉政权中,设有镇军将军的有前凉、南凉和北凉,前凉阴澹曾任镇军将军;南凉势力未及酒泉;段业北凉时期,臧莫孩曾任镇军将军,沮渠蒙逊时期,沮渠伏奴曾任此职,未见姓梁之人担任镇军将军者。北凉时期,梁中庸先后出仕段业、沮渠蒙逊,后又入西凉。但梁中庸先后所任,乃北凉段业尚书右丞、武卫将军,沮渠蒙逊右长史、西郡太守,西凉李暠主簿。梁中庸在北凉、西凉时期地位显赫,惟不见其任镇军将军之记载。丁家闸一号墓墓主人或许是梁中庸亦未可知,录此存疑。另外,1999年酒泉地区博物馆清理的丁家闸六号墓曾出土“陇西狄道李超夫人尹氏墓表……凉嘉兴二年”砖质墓志。“嘉兴二年”是西凉李歆的年号,即公元418年

1.丁家闸一号墓砖质墓表首

如此看来,丁家闸一带小土山墓葬周围很可能均为西凉时期的墓葬,进一步而言,这一带很可能是西凉王室及臣僚墓葬群。因此,包括小土山墓、丁家闸五号墓、一号墓、六号墓在内的西凉丁家闸墓群,应是西凉国重要的礼仪教化场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丁家闸五号墓、小土山墓,自是具备上述“纪念碑性”的重要建筑。

三、酒泉十六国壁画墓的纪念碑性

如上所引,“真正使一个物体成为一个纪念碑的是其内在的纪念性和礼仪功能”,前述西凉小土山墓、丁家闸五号墓的纪念性和礼仪功能,现择要述之如下。

(一)祥瑞图

丁家闸五号墓壁画第一、二层绘天,第五层绘地,内容皆为符瑞。吴礽骧先生指出:“(这)是西凉李暠‘喜缘饰祥瑞,以自表异’的具体体现。”已如上述,内容包括红日、盈月、东王公、西王母、神马、白鹿、羽人、金乌、蟾蜍、“汤王纵鸟”等等。在河西地区发现的壁画墓中,祥瑞图以该墓最为完备。研究者指出:“由于墓主人具有诸凉小王国中王侯一级的身份,因此墓室壁画规模宏大,艺术水平也比较高。”古代统治者为宣扬顺应天命,或者显示上天对其地位的肯定,往往会寻找、解释甚至营造各种祥瑞现象。丁家闸五号墓主人显赫的身份配以完备的祥瑞图,无疑会增强壁画设计者或墓主的灵魂在观察壁画之时对其突出的纪念性和礼仪功能的深切认同。

(二)“汤王纵鸟”图

丁家闸五号墓前室南壁壁画第二层绘有“汤王纵鸟”图。“汤王纵鸟”源出《史记·殷本记》:“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画中汤王为一蓄须老者,跽坐于树上的窝棚内,手执网绳。前绘一面网,网外有一鸟。“汤王纵鸟”本是祥瑞图之一。前述日月、神乌羽人及四神图像等,在魏晋十六国河西壁画墓中较为常见,如敦煌佛爷庙湾西晋一号墓照墙就有“尚阳”“河图”“青龙”“白虎”等祥瑞图30余例,高台骆驼城画像砖墓亦有云气(图2)、青龙图等,高台地埂坡一号晋墓后室顶部南坡、北坡、东坡分别绘有朱雀(图3)、玄武(图4)、青龙(图5)。另如民乐八卦营一号魏晋壁画墓“前室四壁均绘有壁画。

2.高台骆驼城云气纹画像砖

覆斗形东、西、南、北壁面依次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前述小土山墓照墙上亦有青龙、白虎、朱雀图像等。但“汤王纵鸟”图却仅见于丁家闸五号墓。或许这与该墓墓主身份有关。如果该墓墓主人的确为西凉王侯,则更与前述墓葬之教化礼仪功能相合。

3.高台地埂坡一号墓后室朱雀图

4. 高台地埂坡一号墓后室玄武图(摹本)

5. 高台地埂坡一号墓后室青龙、蟾蜍图

(三)“社树”与社祭

丁家闸五号墓前室南壁壁画第四层中间绘一大树,树梢上立一青鸟,树枝间立一鹦鹉、一赤猴。树下有一栅栏,栅栏内有一裸体人,作耙草状(图6)。关于此图,郑岩先生认为,这棵大树为社树,与祈求丰产的祭祀活动有关。其“社树”的解释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至于这棵社树究竟以什么树为之,我们亦可据相关资料做一推断。《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反映夏、商、周三代分别以松、柏、栗树为社主,后世又有以栎、槐、榆、李为社树之说。又据《晋书》卷87《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先是,河右不生楸、槐、柏、漆,张骏之世,取于秦陇而植之,终于皆死,而酒泉宫之西北隅有槐树生焉,玄盛又著《槐树赋》以寄情,盖叹僻陋遐方,立功非所也。”李暠以酒泉宫西北隅有槐树生而作《槐树赋》,则槐树无疑在西凉迁都酒泉后具有特殊意义,而该社树枝繁叶茂,颇类槐树,以之为社树极有可能。

6.丁家闸五号墓社树图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对社树图的意义作了进一步推断。刘文科、周蜜认为,这幅“大树裸女图”是表现“仲春之月社祭活动”的一种表现方式。朱智武亦认为:“这幅图所表达的主题是河西民间围绕社树进行的一项社祭活动。”若上述推断无误,则我们可作进一步推想。社祭在传统中国一直是被极为看重的官方祭礼,也是民众广泛参与的民俗活动。社树及社祭场景出现在西凉王侯墓葬壁画之中,进一步加强了该墓葬的“纪念碑性”。

(四)职官与舆服制度

丁家闸五号墓壁画保存较好,墓主人(图7)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着殊砂间石黄色袍,凭三蹄足隐几,盘膝左手执麈尾。小土山墓未见墓主人图像,但该墓石门右侧一块画像砖内容已如前述,绘三位站立的侍臣(已不甚清晰),身体侧向墓门,其中两位头戴官帽,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简报称“形似恭敬等候,有进宫朝拜之意”。郭永利《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则称:“此墓规模宏大,在甬道及墓门处嵌有头着三梁冠手中执笏的人物。”《晋书·舆服志》:“人主元服,始加缁布,则冠五梁进贤。三公及封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乡亭侯,则冠三梁。”据此,则丁家闸五号墓墓主身份当为“三公及封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乡亭侯”之一。若郭氏描述无误,小土山墓墓门之“侍臣”头上所戴确为三梁冠,则墓主身份更为显赫,唯一的解释,便是“冠五梁进贤”的“人主”了。这种根据职官与舆服制度对墓主身份性的确认,在如此高规格墓葬的“叙事”当中,带有突出的“纪念碑性”意义。

7.丁家闸五号墓墓主人

四、结语

本文以西凉迁都对酒泉十六国壁画墓形制、风格的影响为视角,讨论了以丁家闸五号墓、小土山墓为代表的酒泉十六国壁画墓的“纪念碑性”,力图对相关墓葬及其壁画做出较新的阐释。其中大多数内容虽在以往的研究中有所涉及,但毕竟未到柳暗花明的程度,本文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对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略尽绵薄之力。应该说,包括丁家闸五号墓、小土山墓在内的众多河西壁画墓的研究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来证明。笔者只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做了些大胆的推测而已,目的在于促进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原刊于《吐鲁番学研究》2016年第2期,第36-45页。

编者按:【因格式问题,本文略有调整,引用请核对原文。】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