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瓦窑坡墓地出土青铜器

摘要:   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龙泉镇瓦窑坡村,距离县城西北约3公里,东临城川河,西南距佛教圣地小西天约1.5公里。隰县文物旅游局和临汾市文物局成立联合考古发掘队,对墓地进行发掘。发掘工作从2005年10月初开始至12月中旬结束,勘探总面积7万平方米,整个墓地发现并清理墓葬15座,其中铜器墓11座,陶器墓4座,此外还有1座陪葬马坑。瓦窑坡墓地发 ...


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龙泉镇瓦窑坡村,距离县城西北约3公里,东临城川河,西南距佛教圣地小西天约1.5公里。隰县文物旅游局和临汾市文物局成立联合考古发掘队,对墓地进行发掘。发掘工作从2005年10月初开始至12月中旬结束,勘探总面积7万平方米,整个墓地发现并清理墓葬15座,其中铜器墓11座,陶器墓4座,此外还有1座陪葬马坑。

瓦窑坡墓地发掘的墓葬数量不多,均为土坑竖穴墓,头向主要为北向和东北向,葬具为木质棺椁,棺椁数量的多少和规模大小视墓主的级别等具体情况而定。随葬器物随墓葬等级大小而有差别,主要有青铜器、陶器、玉石器、骨器等器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秋中期阶段的M29、M30号中出土了丰富的遗物,是目前三晋地区这一时期等级最高的墓葬。瓦窑坡墓地墓葬年代自春秋中期偏晚延续至战国早期,是一处以晋文化因素为主,并吸收了部分北方戎狄文化、南方楚文化因素的晋国墓地。

墓葬出土器物经整理之后,未发现直接的文字数据,从器物造型及风格来看,墓地大体是春秋中期延续到了春秋战国之际。据清康熙《隰州志》卷二:“隰在禹贡为冀州之域,唐禹夏商之畿内地。春秋时,晋有之曰蒲城,逮三家分晋而魏都安邑,属魏为西河地,秦为河东郡,汉为河东郡蒲子县地”。《中国历史地图集》也指出“蒲”在春秋时期指今山西隰县西北。可见,在春秋时期,隰县为“蒲”地所在。

《史记·晋世家》记载,“十二年,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乃曰:‘曲沃吾先祖宗庙所在,而蒲边秦,屈边翟,不使诸子居之,我惧焉’于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由“蒲边秦”可知,春秋时期蒲地处于晋国与秦国的边界地带,且《史记》中多次提到在蒲地发生战争,“蒲”当为军事重镇,有重兵把守。骊姬之乱,重耳逃亡,曾经到过蒲地。

据史料和出土器物推断,瓦窑坡墓地附近很可能有晋国统辖的一个城邑,而与墓地相应的城址尚未发现,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工作。该墓地的最高等级的墓葬采用五鼎制,应该是晋国地位显赫的卿大夫或者镇守蒲地的地方长官。

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山西地区春秋中期高等级铜器墓葬的空白,发现的青铜器为东周时期晋国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对于认识当时青铜器的生产和流通,以及铜器风格从西周向春秋的演变,侯马铸铜作坊兴起之前晋国的铜器生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来看,瓦窑坡墓地的年代从春秋中期偏晚延续到了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之际。从文化面貌来看,与晋系墓葬的葬俗十分接近,应属于广义的晋文化范畴。瓦窑坡墓地的发现反映出春秋时期晋国对吕梁山地的开发,是晋文化向北方发展的直接反映。

瓦窑坡墓地出土器物赏析

铜壶

铜簠

铜鉴

铜斗

铜簋


文 | 陈小三(山西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图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原文刊于《山右吉金——隰县青铜器珍粹》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尹燕飞

终审 | 马煜娟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