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代玉彪:切实做好再现巴文化融入汉文化历史景观的冬笋坝发掘工作

摘要:   冬笋坝遗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是我国最早确认并发掘的巴文化遗址。冬笋坝遗址最早一次考古工作是20世纪50年代由冯汉骥先生带队发掘,出土的以船棺葬为代表的一批战国至西汉墓葬对探索川渝地区巴文化特征与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2020年9月—2021年2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启该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新发现,冬笋坝再度引起学界 ...

  冬笋坝遗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是我国最早确认并发掘的巴文化遗址。冬笋坝遗址最早一次考古工作是20世纪50年代由冯汉骥先生带队发掘,出土的以船棺葬为代表的一批战国至西汉墓葬对探索川渝地区巴文化特征与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2020年9月—2021年2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启该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新发现,冬笋坝再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近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冬笋坝遗址考古现场负责人代玉彪接受专访,分享冬笋坝遗址发掘的历史情况、重启发掘取得的新发现及其价值。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冬笋坝遗址2020年度考古发掘工作现场全景。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冬笋坝遗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图为冬笋坝遗址地理环境。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冬笋坝遗址在巴蜀文化研究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先,请您回顾分享一下20世纪50年代冬笋坝遗址科学考古发掘的情况和学术意义。

  代玉彪:1954年5月,前西南博物院在收购古旧铜器时,发现其中有“巴蜀文化”的兵器,经多方调查,获悉为冬笋坝取土烧砖时所出土。为了配合砖瓦厂造砖取土工程,分别于1954年7月、11月开展了两次考古发掘;为了解决船棺葬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1955年6月、1957年6月进行了第三、第四次考古发掘。四次考古发掘共发现墓葬81座(有13座墓因为残损严重,未纳入统计),其中船棺葬21座、狭长方形墓14座、长方形墓13座、方形墓18座、砖室墓2座。

  通过1950年的四次考古发掘,冬笋坝遗址出土的以船棺葬为代表的一批战国至西汉墓葬对探索川渝地区巴文化特征与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从考古实证的角度确认了巴文化,是识别和提出巴文化的重要基点,为全面把握巴文化的特征、开展科学系统的巴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巴文化研究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网:此次重启为冬笋坝近63年来首次科学考古发掘,引起各方关注。请详细介绍一下2020年度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基本情况。

  代玉彪:为了开展“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重大课题的预研究和落实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精神,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九龙坡区冬笋坝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前西南博物院(后改为重庆市博物馆,现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单位20世纪50年代对冬笋坝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后,近63年来首次对冬笋坝遗址开展科学系统的考古和研究工作。

  本次工作主要分为前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两个部分:

  首先,限于20世纪50年代考古发掘的测绘条件、近年来城镇建设带来的遗址周边地貌的巨大变迁,既往考古发掘区域变得模糊不清。通过对当地村民和砖瓦厂、罐头厂职工的口述史调查以及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航片的研判,基本掌握了历次考古发掘的区域、范围及规模,并对基本建设中文物的出土地点进行走访与踏勘,对冬笋坝遗址的分布范围、遗存埋藏状况等基础信息进行确认。通过调查勘探和试掘,在原罐头厂运输队职工宿舍区域(现为废弃厂区,罐头食品总厂职工危旧房排危改造安置项目所在地)发现了较为密集、保存状况较好的墓葬分布区。

  其次,在新发现的墓葬区开展科学系统的考古工作,共清理墓葬28座,砖窑1座。其中墓葬包括土坑墓27座、砖室墓1座。土坑墓中又有船棺葬4座,狭长方形墓葬1座,长方形墓葬21座,近方形墓葬1座。墓葬时代涵盖了战国晚期、秦、西汉早期、新莽时期等几个阶段,出土铜、铁、陶、琉璃质遗物460余件(套)。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注重系列测年样本的提取、现代测绘技术的运用、出土文物现场预防性保护、微小动植物样本的筛选浮选等方面的工作,力争全面系统获取遗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及时有效保护出土文物。

冬笋坝遗址考古队进行墓葬清理工作。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冬笋坝遗址发掘区局部。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冬笋坝遗址88号船棺墓。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此次重启发掘目前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代玉彪:本次考古发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成果:

  第一,为研究晚期巴文化及其融入汉文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考古实证。一是进一步厘清了渝西地区晚期巴文化的内涵特点,文化因素以巴文化为主体,陶器以圜底罐、釜、豆为主,铜兵器以柳叶剑、钺和弓耳矛为主,铜炊器主要为釜、鍪、釜甑,在墓主人胸部随葬1件铜盘或漆盘,除了少量剑、钺等兵器具有异质性文化因素外,其余均为典型的晚期巴文化器物群;较早阶段墓葬以船棺葬、狭长方形土坑墓为主;墓底和葬具四周均涂抹有青膏泥;墓主人均头东脚西,头向与长江垂直,为头向水脚蹬山。二是获取了晚期巴文化逐步融入汉文化历史进程的实证材料。四类墓葬从战国晚期经秦、西汉直到新莽时期连续发展,文化面貌上从战国晚期基本不见或少见其他文化因素的较为单纯的巴文化发展到秦、西汉早期秦文化、楚文化、汉文化因素逐步增多,再到新莽时期全为汉文化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再现了晚期巴文化逐步融入汉文化的历史景观。三是发现了夫妻异穴并葬的新材料。墓地排列有序显示了严密的规划性,同一时期墓葬南北向成排排列,特别是在成排的墓葬中发现了3组两两对应的墓葬,左侧墓葬出土兵器,右侧墓葬基本不出土兵器,其中2座右侧墓葬还出土纺轮,这种更小的墓组可能体现的是男左女右的夫妻异穴并葬。

  第二,为研究嘉陵江流域及渝西巴文化船棺葬族属提供了新的资料。冬笋坝遗址出土的巴文化遗存是嘉陵江流域及渝西地区的重要代表,与重庆三峡地区巴文化墓葬区别明显。如船棺葬及狭长方形墓葬数量较多,而在三峡地区仅有零星发现;文化因素以巴文化为主,基本不见或少见其他文化因素,而渝东三峡地区则有着较多楚文化、中原文化因素;墓底和葬具四周普遍涂抹青膏泥,也与渝东三峡地区只有部分墓葬涂抹青膏泥存在差别。类似的发现近年在四川渠江流域的罗家坝、城坝等遗址具有呈现,因此,以冬笋坝为代表的嘉陵江流域、渝西地区与渝东三峡地区巴文化,从墓葬形制、丧葬制度、随葬品组合、文化因素构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表明二者可能属于巴人不同的族群,结合文献推测,前者可能与以板楯蛮为主的族群关系较大,后者与以廪君蛮为主的族群有明显联系。

  第三,出土了汉代墓地营建机制的重要材料。本次考古发掘清理了1座汉代砖窑,编号为Y1,形制结构完整,为双火道、宽长方形倒焰窑,共有5条烟道,窑床上还残存有墓砖,墓砖形制与发现的砖室墓相同,表明该窑是为营建砖室墓而设,为研究这一地区汉代墓葬的营建机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第四,深化了新莽时期丧葬礼仪的认识。本次考古发掘清理了1座砖室墓,编号为M91,从墓葬形制、随葬陶器、钱币分析,应为新莽时期,是重庆地区时代最早的砖室墓之一,是研究土坑墓向砖室墓转变的重要资料。墓门外短墓道内的3件带盖陶罐和东南角发现的1件陶罐,应为墓葬埋葬封门后举行祭祀活动的遗存,对于这一时期的丧葬礼仪有研究价值。

冬笋坝遗址88号船棺墓部分随葬品。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冬笋坝再次集中发现船棺墓引起特别关注,此次船棺墓的新发现都有哪些?

  代玉彪:船棺葬是以船形棺作为葬具的一种特殊的葬俗,在川渝地区首先发现于1954年的四川昭化宝轮院和巴县冬笋坝(现属重庆市九龙坡区),尔后在成都平原及周边发现了较多的船棺葬,川东北的罗家坝遗址也有少量发现。1998年在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发现了1座非典型的船棺墓,本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4座船棺葬,是继20世纪50年代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后,重庆地区再次集中发现船棺葬,因此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船棺葬墓圹均为狭长方形,头向均向东(朝向长江),有熟土二层台,船棺四壁及底部有青膏泥,从船棺内淤积青膏泥判断,棺顶亦应有青膏泥。随葬品除墓主人随身佩戴的铜矛(头端)、铜钺(头端、腰间)、铜剑(腰间)、铜削刀(腰间)、铜带钩(腰间)外,在胸部均放置1件铜盘或漆盘,炊器、盛器和容器均位于脚端。

图为冬笋坝遗址97号船棺墓。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目前学界对此次冬笋坝发掘有何评价,下一步准备继续推进哪些考古工作?

  代玉彪:由于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刚结束,相关的资料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中,很多考古资料尚未正式发表,然而这次考古发现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其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一是重新开启了认识和解读冬笋坝的重要窗口。发现冬笋坝遗址除了既往发掘区外,仍埋藏有大量保存较好的巴文化墓葬,为全面认识巴文化及冬笋坝遗址的重要地位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次考古工作科学系统全面的获取了历史文化遗存信息,资料的科学发表,将会有助于重新解读既往发掘因技术手段、报告体例等因素造成的资料缺失。二是提供了探讨晚期巴文化及其汉化进程不可或缺的考古实证材料。

  我们下一步将以冬笋坝遗址为基点,对其所在区域进行系统区域考古调查,以聚落考古理念编制工作计划,重点解决是否存在与冬笋坝遗址规模相当的居址、冬笋坝遗址在区域的地位如何,以及区域内遗址之间的联络机制与管理模式等重要问题。(记者:廖苏予 曾江 通讯员:徐进)

(图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